真实比虚构更陌生。
—— 马克·吐温
人的冲突多半都在“应该”和“未然”之间造就。无论是对自己的疚憾,还是对他人的怨误。一个普遍现象是,人们从自己出发,未得已然,然后罔顾事实强行假设出一个“应该”抛出来。
对自己,所有的悔恨和遗憾皆来源于此。悔不当初的人就算让他回到当初换一种选择,事后也必定依然有悔。因为不能坦然面对个体生命流逝的自然之道,就无法在瞬息流变的当下接受新生。
对别人,所有的埋怨和误会皆来源于此。一个人嘴里所说的“应该”时常换个人就不以为然,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有理。我曾说人与人的冲突皆来自误解,当然也包括了对自己所谓道理的错误解读。
客观现实进入了人的眼睛,随后被意愿篡改加工,出现在脑海中的便不再是原装的真实。人们必须时刻警惕意识这把双刃剑的自伤,它往往会歪曲真相远离事实。
洪堡旅行的目的是“发掘事实”。还原真实,是一件极艰难的事情,尤其在人与人之间。也因此如果能够稍许做到,对于人便意义重大,就像是浮着的人终于学会了下潜。
我们所要还原的真实分两种,一种是事实存在,一种是事实不存在。前者是客观的真相,后者是人造的真相。但是两者之间由于世界观的差异往往界限模糊。
你看到的一棵树,在另一个人眼里可能转眼就认为不存在,就像那只薛定谔的猫。意识的作用有时被夸大,有时被低估,随着人对世界的观察而发生变化。
爱因斯坦称为幽灵作用的量子纠缠,一旦与意识发生联想,会让人对真实产生彻底的颠覆。如果追本溯源,其实佛陀、孔子等都强调真实。没有对真实的判断,也就失去了一切的根基。
真实的情况是,我们睁开眼睛所遇到的所有形而上的困惑,东西方先哲们早就有过极其深刻的思考。绝大多数人卖弄的那点领悟,其实早已深埋在我们的血液,它并不新鲜也无价值。
另一个事实是,知道越多的人往往越谦虚。既是因为他看到了更多的未知,也是因为他看到了更多前人的脚印,这让他更加坚定且自觉渺小。我们这些善变自大又情绪化的人,自认为活的真实,却不断带着偏见胡言乱语玷污世界。
哲人的思考往往有着认知大厦的稳固根基,他们的想是为了逼近真实。虽然很多人偏离或远离,依然有着探路先锋的意义。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能够不胡思乱想就已经是接近真实了,因为我们的想是妄想。
既然是妄想,就此打住!
注:大禅原创严禁抄袭,转载请联系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微信关注禅修营公众号:
进入另一个世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