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佛陀的教导-------------------------------------共8页
2、 佛陀:和平的超级科学家-------------------共7页
3、 真实坚定的果实-------------------------------共6页
4、 修习慈悲观-------------------------------------共3页
5、 世界通行的正法之道-------------------------共5页
6、 为正法服务的价值----------------------------共4页
7、 “法”的宽宏本质----------------------------共4页
8、 正法的薪传者----------------------------------共4页
9、 现在就禅修吧----------------------------------共8页
10、 服务自己与他人-------------------------------共2页
11、 正法的赠礼-------------------------------------共6页
12、 口耳相传----------------------------------------共6页
13、 戒:法的基础----------------------------------共3页
14、 玩火----------------------------------------------共2页
15、 自依止(依赖自己)-------------------------共3页
16、 熄灭怒火----------------------------------------共5页
17、 法的家族----------------------------------------共4页
18、 佛陀的两种主要禅修方法-------------------共6页
19、 感受停止处痛苦也停止----------------------共6页
20、 佛陀是悲观注意者?-------------------------共4页
21、 法的温和甜美----------------------------------共2页
22、 正定----------------------------------------------共4页
23、 法的本质----------------------------------------共4页
24、 乌巴庆内观禅修之古老根源----------------共7页
25、 法的赠与----------------------------------------共9页
26、 佛陀:尊贵的医师----------------------------共6页
27、 内观:佛陀独特的贡献----------------------共4页
28、 内观简介----------------------------------------共8页
29、 佛堂教导在发源国(印度)的复兴-------共9页
30、 新生命四十年----------------------------------共4页
31、 囹圄中的自由:监狱里的内观-------------共7页
32、 百年纪念----------------------------------------共5页
33、 “法”是要修行的----------------------------共7页
34、 再会法的兄弟—纪念柏卡西医师----------共6页
35、 嗔恨遏止不了嗔恨----------------------------共2页
36、 Vipassana内观—自我观察及自我修正---共3页
37、 台湾内观监狱课程报导---------------------共10页
38、 内观静座----------------------------------------共4页
39、 为法服务的正确意愿-------------------------共4页
40、 没有力量可以阻挡法-------------------------共2页
41、 学生生活中如何应用内观-------------------共3页
42、 死亡的典范-------------------------------------共2页
43、 对乌巴庆老师的感恩之心-------------------共6页
44、 无常----------------------------------------------共5页
45、 业—真正的遗产-------------------------------共2页
46、 正法—黑暗中的光明-------------------------共2页
47、 从皈依到修行----------------------------------共3页
48、 印度的首次内观课程-------------------------共4页
49、 法与流派----------------------------------------共8页
50、 七十感言----------------------------------------共3页
51、 法的抉择----------------------------------------共5页
52、 自我观察的重要-------------------------------共6页
53、 各种快乐----------------------------------------共4页
54、 葛印卡老师问答的宝库---------------------共28页
55、 由内在安详到世界和平----------------------共2页
56、 快乐的真谛-------------------------------------共4页
57、 生活的艺术-------------------------------------共6页
58、 觉知自然呼吸----------------------------------共3页
59、 走这条路靠自己-------------------------------共8页
60、 每日禅修的重要性----------------------------共4页
61、 智慧的觉醒-------------------------------------共2页
62、 智慧的本质-------------------------------------共3页
63、 努力救渡自己----------------------------------共6页
64、 从不当习惯中解脱----------------------------共8页
65、 来吧,世人们!------------------------------共11页
66、 佛陀的道路是要体验实相-------------------共6页
67、 三宝的特质-------------------------------------共4页
68、 死亡时发生什么事?-------------------------共4页
69、 为什么感受?什么是感受?----------------共8页
1、佛陀的教导
一九九五年七月三日葛印卡老师讲于中坜圆光寺
敬礼世尊、应供、无上正等正觉!
尊贵的法师以及法友们:
今天我们聚集于此,讨论佛陀的教导:如何将它应用在日常生活之中,使得每一个人能过着快乐、和谐、健康的生活。佛陀的教导具有「当下得果」的性质,这意思是说它可使你此时此刻就得到结果。任何一个人修习佛法将此时此刻就得到利益,而且延至死后。佛陀当时,以及其后,许多导师们都声称如果你们修习他们的教导,在死后你将得到这个或那个。但是,佛陀说你当下就能得到修习的利益。
对佛陀的教导,不只是在感性或热诚的层面来接受,也不只是在理性的层面来接受,它必须在实际的层面、体验的层面来接受。热诚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因为经由热诚才使你有信心进入第二步:在理性上来了解佛陀的教导。理性的了解佛法也是很重要的,因为它帮助你进入下一步:去体验佛法。但是,如果有人只是在热诚的层面,或者再进一步在理性的层面上接受佛法而不去修习,那么,他就不能得到佛法的真正利益。假如有人生病去找医师,医师给这人开出一些药。这人回家后对这位开药的医师非常尊敬,并且试着了解「这药是什么,这个药如何能帮助我?」这些虽是重要的步骤,但是这个人并不服药,那么这两步骤不能得到结果。
对那些生为佛教徒的人,他们自然能对佛及佛法有大的热诚。而那些生而不是佛教徒的人,当他们读到佛陀的教导,并在理性的层面来了解它,他们被佛陀的教导所吸引,它是如此的奥妙,因而他们开始喜欢它,也对佛开始生起热诚。但这两种人如果不去修习,那么,他们都不能得到佛陀教导的果实。
每人应将(佛陀的)教导应用至自己的生活之中。每人应过着正法的生活,去遵行佛陀的教导。佛陀的教导,不外是「生活的艺术」:如何对内活得安详和谐,如何对外只产生安详和谐的气氛,使别人也活得安详和谐。因此,佛陀教导的第一步骤是道德——戒律。每人不应在身体或语言的层次上对别人作出任何伤害的行为:
不要杀生。不要偷盗。不要邪淫。不要妄语。不要饮酒。
这(五戒)就是一种道德的生活。
但是如果佛陀的教导只是一些教诫:「啊!世上的人们,你不要做这个!你不要做那个!」那么,佛陀的教导就不完全。佛陀知道得非常清楚:众人都想过着道德的生活,但他们却不能这么过着。他们不能过着道德的生活,是因为他们尚未控制他们的心灵,他们不是他们心灵的主人。因此,他教导下一步骤——称作「禅定」,其意义是控制心灵,掌握心灵。当你掌握你的心灵,你就能奉行所有的道德行为,你就能适当地奉行戒律。
但是,如果只有戒律和禅定的话,那么,佛陀的教导仍不完全。佛陀之所以成为佛陀,是他了解到虽然人们控制他们的心灵以过着道德之生活,但是在他们心灵深处仍有不净的情结存在,它们仍会呈现出来并不断击败他们。因此,他教导第三步骤:发展自己的智能——般若,如此,每人可以深入自己的心灵深处,将深植在内心的情结和不净拔除掉。当所有深层的不净都去除掉,那么,每人就可以非常容易地过着健康的生活、和谐的生活、道德的生活。为了这个目的,他发现内观禅修的法门。
每位佛陀都经由内观法门而得到解脱。但是,隔些时候,这法门就消失了。而后,另一位修行人,一位菩萨将成佛,重新发现这个法门使得自己解脱,并将这法门教导别人,使他们也得解脱。
这个法门一直纯粹地维持在缅甸这个国家。在过去二十六年,它开始传到世界各地。
为了学习这个法门,他必须参加十日的内观营。他必须在这十天内与外界隔绝。首先,他必须发誓:「在这十天内,我谨慎地遵守五戒。」因为五戒若不能遵守,则禅定不能坚强;禅定若不坚强,则下一步骤——心灵的净化就不能达成。
在遵守五戒之下,他开始修炼禅定,经由观察呼吸:气息的进入及气息的出去,将心集中。他必须观察自然的呼吸:气息的自然进入及气息的自然出去。他必须如其本然地观察呼吸:如果它是长就是长;如果它是短就是短。观察呼吸:只是呼吸,自然的呼吸,没有其它,就只是呼吸,不要口诵、不要观想、不要想象、不要深思!他必须将注意力集中在鼻孔入处的小区域内。长时间将注意力集中在小区域,则心会变得非常尖锐、非常敏锐。三天下来,他开始会体验到身上这一区域有一些感受:也许是热、也许是汗、也许是悸动、脉动、刺痛、沉重、麻木、、、他开始会察觉到种种不同的感受。
第四天起,他开始探查从上到下、从头顶到脚趾的整个身体结构。他开始体验到各处的感受。他被要求训练到他自己不要对这些感受生起盲目的反应,而应客观地观察它们。学生们开始体验到每当他或她经历快乐的感受时,心的旧习性就生起贪爱的盲目反应;当经历不快乐的感受时,心的旧习性就生起瞋斥的盲目反应。每当他作出贪爱或瞋斥的盲目反应时,他就失去了心灵的平衡而变得痛苦。经由观察自己心的习性,他就开始体会到:我自己对真理是多么的无知。快乐或不快乐的感受,生起后必然会消失掉。几天下来,经由对感受的观察,他开始体验到每当他不作盲目反应时,他的心变得愈来愈纯净,愈来愈快乐。
心、物的第一个特性就是「无常」,现在经由体验,而变得非常明白。其次,第二个特性「大的痛苦」也变得明白——痛苦是来自他不断对这心物现象作出盲目反应。当他更进一步,第三个特性就变得非常明白——「无我」。我不能掌控它,并没有「我」,也没有「我所有」。经由体会到无常、苦、无实质及无我,心就变得愈来愈纯净,而后,他会达到一个阶段,觉得整个身心结构只是小波动、小波动、小波动而已。他开始体会一个真理——空的真理、空性,并没有实质,没有任何东西可被执为永久。事物只是变化而没有任何实质。这些仍是在心与物范围下的体验。但是当他再继续前进,经过一些时日,更多的不净被去除后,他将到达一个境界:他体验到了超越心与物的一个究竟真理。
整个过程,不外是心灵的净化。但不是只在表面的层次,而是在深入的层次。他在道上的每一步都呈现在每日生活的结果上。此刻,道德的生活不是藉由心灵的控制,而是它变成心的本性。一个纯净的心不会作出任何伤害他人的行为。他开始体认到只有当他在心中产生烦恼时,他才破坏了戒律。他如果不在心中产生这些或那些不净,他就不会犯任何戒。
他如果不产生瞋、恨、恶意,他不会杀生。
他如果不产生贪,他不会偷盗。
他如果心中不产生爱欲,他不会邪淫。
他如果心中不产生这些或那些不净,他不会在语言上说出不善的行为。
内观修行者开始在经验的层次上体会到这个真理。他体会到了真理:当我的心中产生不净时,我变得非常痛苦。他同时也开始体会到:当我不生起任何不净时,我的心中是多么安详与和谐。经由内观训练,在经验的层次上,自然的法则变得愈来愈明显。如是,它不再只是一个热诚的游戏,它不再只是理性的游戏,它是实际的经验,从此,他脱离了不道德的行为。一方面,他不断修习内观来观察内在的真理;一方面,他继续应用它在每日生活之中。没有修内观前,他只是理解到:我过道德的生活是我不干扰别人的安详和谐、我不伤害他人。但是有了内观的修习,他明显地看出:我过道德的生活并不是帮了别人,而是帮了自己。在这种理解下,他开始过一种较好的生活、健康的生活、善良的生活,对自己好也对别人好。这就是为什么此时会将佛陀的教导认为是「生活的艺术」:不伤自己、不伤他人;不害自己、不害他人。内观帮助这个人过着正当的生活,成为社会中的一个好分子、社会中的一个健全分子。
没有修行内观,当不想要的事情在生活中发生了,而想要的事情在生活中却不发生,他就会激动,生起烦恼、负面的心理。修行内观,他开始体会到:当我开始以负面心理作盲目反应时,我就变得痛苦。修行内观,他开始理解到:当我在心中产生任何负面心理时,就一定有不快乐的感受在身上生起。如果他不是一个内观修行者,他将不断在痛苦中打滚,因为他不断在增强负面的心理。由佛陀的教导及内观的修习,每当负面心理生起时,他开始观察身上的感受。当他继续观察感受时,理解到无常的变化定律,他的心就会愈来愈平衡,他很容易就脱离了负面的心理。当他在负面心理中不断打滚,他不但伤害自己,也伤害别人。经由观察呼吸及感受的修习,他可从负面心理脱出并且开始过着较好的生活。他学习了「生活的艺术」。
修习内观也同时学习「死亡的艺术」。早晚每人都会死,内观修行者也会死。但他若曾规律地修行内观,那么在临死时,他会全面地觉察到感受而死得非常安详。内观禅修者不会丧失意识地死去,也不会哭着死去,也不会怀着恐惧死去。而是永远微笑地,观察着感受而死去。因此,不但此世有保障,来世也有保障。佛陀的教导,不只是对此世好,对来世也是好。
在道上的每一步都是有益的。没有无果的一步,没有无果的努力,但是,每一个人必须往道上走。如果他只是在路边看,只是描写路途而未踏上一步,他就不能得到任何益处。这条道路是共通的,任何一个人踏上它,将得到相同的结果。佛陀的教导不是只为佛教徒而已,它是为一切众生的。不同的人,从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社会、不同的宗教、不同的信仰,他们只要开始踏上这条道路,都会得到快乐与安详的相同结果。生而为佛教徒,有一个好处:他们对他(佛陀)的教导不会有怀疑,他们可以充满热诚地去实行。
在约一个月(八月六日开始),此处有一个内观课程,我希望你们都有时间去参加。请试一试这条道路,试一试这个法门,并看一看它是否真正地帮助你们。
愿你们腾出时间来修行内观!
愿你们脱离痛苦!
愿你们体验安详、和谐及快乐!
问与答
-- 葛印卡老师答 --
问:在修习内观时,用何姿势?
答:任何可以使你长久舒适的姿势都可以,但是你要保持背部及头部伸直。
问:十天禅修完毕离开禅堂后,自己修炼是否安全?
答:当然安全。你要自己来修,因为你是你自己的主人:你学会了技巧,而后你是你自己的主人。你早晚各修炼一小时,而后过着健康的生活。你参加十日课程来学得技巧,而后,你必须在家修炼。如同你到医院去回复健康,而不是住在医院。出院以健康的身体去过好生活,世界仍是一样,但是你现在知道如何去面对世界。不要试想改变世界,要改变自己。如果你改变自己,世界就会为你改变。以十天课程,学会如何改变自己,如果你能改变你自己,这世界对你已是安全了。
问:一般都认为自己禅修非常危险,是不是一直要有老师指导?
答:不!在我所教的内观法门,只要你适当地学习,就没有危险,你要知道你所修的是什么:你只是观察你的呼吸、你的感受,了解这些都是「无常」并且保持平等心,不要盲目反应,如此而已,不会有错。佛陀有百万的在家学生,他们并不是一直与佛陀住在一起。他们学会技巧后,仍住在他们的家里,正当地生活着。当然,你有任何技术上的疑问时,就要找老师澄清。
问:您已提及十天课程,有无其它的课程?
答:十日课程完成后,另外有二十天、三十天、四十五天的课程,但他必须先在第一步骤熟练。
问:在长课程中,教导何种技巧?
答:同样的技巧!只是他的内心更为深入,更深一层的实相会呈现出来,此时老师会指导他,依照学生的不同体验给予不同的指导。
问:我们在室内禅修,能否开电扇?
答:对新生而言,电扇有所妨碍,因为你会受风的吹触而不能觉察到你自己身上的感受。但你熟练后,任何电器都不会妨碍到你。只有对初学者,在学习时不用电扇。
问:会不会对身心的健康有伤害?
答:不会!走在佛的路上不会有伤害,它是一条安全的道路。只有不守佛陀所给的戒律才会有害。如果你学习内观的同时,你不守戒当然就会有伤害。守戒来修炼自然不会有伤害。
问:我们的身心不断地变化,如何顺应心的变化来采用禅修技巧?
答:面对变化的心,这就是我们所要学的。如何学?只要接受它,每件事物都在变化,你只是一个沉默的观察者,不起盲目反应,这就是内观,如此而已。
问:在坐着时,我们可以清楚观察到呼吸的入与出,但在行动中,如何维持清楚?
答:经由修炼就变得清楚:甚至在走路、躺下、站着都能觉知,在行住坐卧都可以觉察到呼吸。这是修炼的问题。对感受也是一样:首先,在坐着时,你觉察到身上各处都有感受。而后,在每一种姿势:行、卧、住,你都会觉察到感受。你不能整辈子都坐着,因此不论你做什么,你都要与内观在一道。但在学习之初,用坐姿是重要的。
问:为了净化心灵,是否要有很强的禅定?
答:「定」可以帮助「慧」。真正去除不净(贪、瞋、痴)的是慧。定只是步向慧的一个助手。在禅修中,开始以三分之一的时间修定,而后以三分之二的时间修慧。
问:是否必要密集训练?
答:有其必要,因为要体验到感受才算熟练,如此才适于训练智能,否则,若未知悉感受,则未成熟,因此十日禅修是需要的。
问:心理四蕴如何运作?
答:声音入到耳根的当时,第一部分称作「识」的心理就开始运作,认识到有东西发生在耳根上。第一部分的心只是认知而已;接着第二部分的心,称作「想」,起了重新认知,以过去的记忆及经验来判断「啊!这真好」或「啊!这真不好」,由第二部分的心给出评估后,第三部分的心,称作「受」就会生起快乐或不快乐的感受。接着,第四部分的心(称作行),就开始起了反应行为:贪心或瞋心。总之,除了对象跑到眼、耳、鼻、舌之外,第二部分起了重新认知(想)。由于重新认知,感受会变成快乐与不快乐。最后,第四部分对它起了反应行为。因此,经由本禅修技巧,四蕴的运作变成非常清楚。
问:如何去除此精神四蕴?
答:首先最要紧的是你要改变第四部分的习性反应。它不断疯狂地盲目反应。当你从这疯狂的习性脱离出来,你就开始清除旧习。当旧习去除,有一天你会超越心物二者,但此阶段只在净化心灵后才能来临。超越心物的涅盘阶段只在净化心灵后才能被体验到。
问:当我们的心识脱离了感受,此时我们是否证得空性?证得空性时,是否脱离感受?若对空性的体悟有所退转,如何前进?
答:空性有二种。第一种空性是属于心物范围之内。最初当你修习内观时每件事物都是粗硬的,但当你往前修习,这些粗硬消失了,进入原子、粒子,只有振动,并没有实质,这就是第一种空性。而后再净化心灵,你将体验涅盘,此时的空性完全不同于第一种空性,也是没有实质性,此时你没有什么东西可执持,但此阶段是超越了心与物。本内观技巧带领你到这一阶段。你所体验的第一阶段空性,是会退失。但当你体验超越了心与物的第二阶段空性,就没有退转。为了到达涅盘的空性,你必须先体验第一种属于心物的空性。如果不经过心与物,你就不能到达涅盘。
问:在第一阶段,是否有不同层次的空性?
答:这是体验的问题。有的人会到达一个身体完全只是非常微细振动的阶段,并称这是一种空性。这种在心与物上完全没有实质的见解,必须去体验,逐步的体验。只要你所体验的感受很粗硬,那么离空性还很远。这些粗、硬、强烈的感受要融化掉,当它们融化后,空性才开始,但此种空性只是一个相对的术语:这一阶段的空,那一阶段的空,但都仍是属于心与物的范围。
问:您说有不同属次的空性,是否意指有贪瞋痴有待去除?
答:非常正确。如果把空性认为是某种很快乐的东西,那么你就不是在净化心灵,你只是执着空性。空性是无所执着。空性使你脱离执着,那么就是对的,就是好的。反之,对空性贪爱、对它执着,那么是有害的。有许多人从不同的派别来学内观,当身心的粗重融化、整个身体只剩下振动,并感到快乐,他们说这就是他们的最终目标并且强烈地执着它。你要知道这并不是目标!它是无常,它仍继续变化。所以不可执着于此,必须继续前进。如果执着于此,他们就不能更上一层了。
问:当我们从第一阶段的空进入第二阶段的涅盘空,我们如何去除根本烦恼?
答:只有根本烦恼去除后,你才会体验涅盘空性。经由内观的修习,在心物范围,你不断净化而后你才体会涅盘空性,否则就不会。根本烦恼会使你生到下界。更进一步修习,你就去除更多。如果完全去除,就不再生死。因此,好好修习,所有疑问都将解决。
2、佛陀:和平的超级科学家
以下是葛印卡老师在五月佛诞日对联合国所做的演说,这是纪念佛陀的出生,开悟与涅盘的日子。
2002年五月,葛印卡老师到北美洲教导正法,并在四个月期间在35个城市演说。
可敬的法师们与爱好和平的朋友们:
我要感谢联合国与这次庆典的策划者,特别是缅甸与斯里兰卡的代表,让我有机会对可敬的各位演说。
看到目前世界的情况,不禁让人感到悲伤。人类已经成为人类自己的敌人,杀戮不是因为个人的仇恨,而是因为对方是属于不同的派系或族群,不同的人种或国家。如此残酷的杀死无辜的人,连无助的老弱妇孺也不放过;现代科技也助长了悲剧,达到了史上前所未有的残酷地步。因此,人类现在非常需要根本的改变,来保护人类免于受到这些源自于负面情绪的罪恶所伤害。
这个世界已经染上了仇恨、焦虑与恐惧的疾病,需要一位杰出的医生来治疗。佛陀就是这样一位杰出的医生,伟大的和平快乐医生。他对于和平的教诲,在今日就如同2600年前一样有效,他在那时候转动了法轮。今日可能还更需要他的教诲。我们今天下午聚集在这里,向这位人类历史上的杰出人物致敬。让我们来看看他的教诲是如何能够消除负面的情绪─也就是我们残酷暴力的根源,如何把负面情绪转变成正面的慈悲心。大多数时候,盲目的信仰以及对个人观点的执迷,产生负面的情绪,导致今日的人类悲剧。
我在我的家乡缅甸第一次学习内观课程时,首次接触到佛陀的教诲。我记得在课程开始之前,老师给我一本小册子阅读。册子开头是佛陀对迦摩罗族人的一次开示。
佛陀说:不要因为以下的情况而接受任何道理:
•只因为你听过许多次;
•只因为你相信传统或前人;
•只因为很多人都这么说;
•只因为符合你读的经典;
•只因为听起来很合理;
•只因为符合你自己的信仰;
•只因为你的老师如此宣扬,你的老师很有魅力,你非常崇拜他;
只有在你亲身体验与了解了这个道理,并发现这个道理是完满的,对个人或他人都有帮助,这时候,不仅要信仰它,而且要实践它。
这段讯息就像个磁铁。我是在不同的传统当中成长,我被教导接受经典与老师的教诲,不询问任何问题。当时我三十一岁,那是我第一次听到的佛陀言语。我读了之后感到非常兴奋。
这也许是人类历史上,关于自由思想的首次宣言。我非常清楚明白,佛陀的教诲是容不下任何盲信。于是我决定以开放的心态来尝试内观,接受我所体验到的事实。我走在这条道路上,每一天的经验都让我相信,这条路是合理的,实际的,与科学的。不需要盲目地接受,也没有疑惑,因为佛陀教导我,只有在我体验之后,才能接受任何真理。我也发现这条道路上的每一步都是具有普遍性的,不分派别的。于是我非常有信心。
在十日内观课程结束后,我发现内观的教诲是完全以结果来定位的。对我在身体上,心理上,与心灵上都非常有帮助。因此,在第一次上完十日课程后,我就全心全意地接受了它,后来我就继续走上这条由佛陀所教导的道路。
十五年后,我得到老师的许可,开始到印度与全世界教导内观课程。成千上万的人,来自不同国家,属于不同教派,不同传统,都得到了同样的有益结果。内观吸引了来自各阶层的人,因为他们都发现内观是不分派别的,完全由结果来决定的。
教诲:
正法
佛陀传授的道路有以下的特性
1. Svakkhato-简单而且定义清楚,每个人都可以练习,不会有任何疑惑。
2. Sanditthiko-每一步都是根据当下的实相。没有想象,没有猜测,没有自我暗示或外来的暗示。
3. Akaliko-每一步都会在当下,在这一生带来完整的结果。这条路没有任何浪费。
4. Ehi-passiko-正法邀请你来亲自求证,亲身体验真理。
5.Opaneyyiko-这条道路是直的,每一步都越来越接近最终的目标,也就是从所有的痛苦中解脱。
6. Paccattamveditabbo vinnuhi'ti-能让来自任何族群的人,只要有理智,头脑够清楚,都可以在自己的身体之内体验到真理。
当我们继续走在这条道路上,接受佛陀的教诲,我们会越来越清楚,内观的教诲不是想要使人改变宗教信仰。
内观的教诲不是一种宗教信仰。而是可以提供所有人练习的。当我们阅读佛陀的话语,以及所有的批注,我们会很惊讶发现,在文献中几乎找不到「佛教」与「佛教徒」这样的字眼。佛陀自己从来没有用过这些字眼。他的信徒在数百年的时间中,也没有用过这些字眼。他把他的教诲称为法。他把他的信徒称为爱法者,寻法者,修法者,法师等等。印度文字中的佛教是Bauddha,这个字在巴利文找不到对等的字眼。
如果佛陀的教诲用「佛学」来代表,就会被局限在特定的团体中,但是法是无限的。法不是为了特定的团体或宗教,法是开放给所有人的。我们都知道「佛学」这个字眼现在被大众所接受。许多人使用这个字眼时,也知道这是指一个普遍存在的法。
八正道
让我们来了解佛陀的教诲是什么,也就是八正道。之所以为正道,因为走在上面的人都会成为一个正直的人,尊贵的人,心胸纯正的人。
八正道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戒,重点如下:
Sabba papassa akaranam 戒除所有不正当的行为─也就是所有在身体上或言语上,会伤害他人,或破坏他人平静和谐的行为。
第二部分是定,专注与全然的心,重点如下:
Kusalassa upasampada 以专注全然的心来表现出正当的行为
第三部分是慧,重点如下:
Sacittapariyodapanam 以洞见与洞察来净化内心
这三部分的练习就是过去诸佛的所有教诲,也是未来诸佛的所有教诲。因此被称为:
EtamBuddhana sasanam 所有诸佛的教诲
佛陀的实际教诲
所有的宗教都教导人要过着合乎道德的生活。这是所有灵修教导的本质与核心。然而,佛陀并不只想教导人们过着道德生活。他教导我们踏出重要的下一步:定,也就是控制自己的心。我们需要一个专注的对象。有很多专注的对象可以用来训练我们的心。佛陀自己就提出了许多对象,其中最受欢迎的就是自己的呼吸。他称此为观息─发展对于吸气与呼气的觉知。呼吸是所有人都有的,不分族群教派。没有人能反对练习觉知呼吸。谁能把呼吸划分为回教或印度教,基督教或犹太教,佛教或耆那教,锡克教或祅教,白种人或非洲人或亚洲人,男人或女人?
观息法就是要我们保持对于呼吸的觉知,在鼻孔以下,上嘴唇以上的范围。这是对于上嘴唇的单点专注─ uttarotthassa vemajjhappadese。当我们的心专注在这个小范围时,就会变得越来越敏锐。经过三天的练习,我们开始感觉到在这范围内的身体感受。然后,我们开始进行下一阶段的练习,也就是慧。
我们观察全身的感受,从头顶到脚尖。在过程中,我们会注意到,感受与心的状态息息相关。我们会明白,当我们做出不完善的行为时,就会在心中产生一些不净的东西。在我们杀生之前,我们必须先在心中产生极大的仇恨。
在我们偷窃之前,必须先有贪念。在放纵于淫乱之前,必须先有极大的贪爱。
我们伤害他人,就一定也会伤害自己─Pubbe hanati attanam, paccha hanati so pare。负面情绪如愤怒、仇恨、贪婪、恶念、嫉妒、自大与恐惧,都会使人变得不快乐、悲伤与暴力。我们就会开始激动。当我们激动时,这种激动不会留在我们自己之内,而会开始传送到他人身上,我们就会开始伤害社会中的其它人。我们能够从自己的身心结构之内,明白这个自然的律法。
有些人也许在做不善的行为时,看起来很快乐,但是其实他们就像是燃烧的煤炭上覆盖着一层很厚的灰烬─bhasmacchannova pavako。由于心理上的负面情绪,他们在里面燃烧,但是他们完全不知道自己的内在发生了什么事。这就是无明─avijja, moha。
对佛陀而言,无明不是缺乏了信仰或哲学的知识。无明是缺乏了对自己内在状况的了解。我们不了解我们会痛苦,是因为这层无明的遮蔽。没有人希望痛苦,但是我们还是一直痛苦,因为我们还是一直在产生贪爱与憎恶;我们一直对感受起反应。当这层无明被移去后,我们开始看见自己的内在,于是就会明白:
「原来我是自己在制造痛苦,因为我对这些感受起了渴望。当感受是愉悦的时候,我就会产生贪爱,当感受是不愉悦的时候,我就会产生憎恶。这两种反应都会让我痛苦。现在我有了对策。当我了解了感受的无常本质,能够保持平等心,就不会再有渴望,不再有贪爱或憎恶。心的旧习性反应模式就会改变,我就会从痛苦解脱出来。」
这就是佛陀认为的慧。与任何哲学知识或宗教信仰都无关。这是关于一个人痛苦或快乐的真理,只要踏上了这条正道,任何人都能体验到。四圣道不是哲学上的教条,而是关于自身的实相,我们可以从自己身上印证。只有自己体验了之后,才能够成为真理,让我们成为一个正直的人。当我们开始观察感受时,我们就是进入了心的深处。
在心中产生的一切,都会伴随着感受─Vedana-samosarana sabbe dhamma。就算是心中产生最短暂的意念,也都会伴随着一个感受─Vedana-samosarana sankappavitakka。这就是佛陀的伟大发现。
佛陀的另一个伟大发现,是我们会对感受产生渴望。这是在佛陀之前,佛陀当时,或佛陀之后的其它老师都不知道的一个事实。佛陀之前与佛陀当时的老师都会教导人们不要对色相起反应,也就是感官的对象──眼睛看到的事物,鼻子闻到的气味,耳朵听到的声音等等。他们说,「当你的感官接触到了色相,不要起反应判断它们是好或坏;不要起反应对它们产生贪爱或憎恶。」这种教导已经存在。但是佛陀说,我们其实不是对这些对象起反应。他举出了黑牛与白牛用一条绳子系在一起的例子(一个代表感官,另一个代表感官的对象)。黑牛或白牛本身都不是束缚;绳子才是束缚。佛陀说渴望的绳子才是束缚,我们会对感受产生渴望(贪爱或憎恶)─vedana paccaya tanha。这就是佛陀的伟大发现。他由于这项发现而得到解脱。
有许多其它老师都说,我们不应该对感受的对象起反应。但是他们并没有得到解脱。有许多老师教导人们不要产生贪爱与憎恶。佛陀解释说,只要有无明,贪爱与憎恶就会一直存在。因此他教导我们要消除无明。无明是什么?无明就是avijja。我们不知道自己内在的情况。我们不知道贪爱与憎恶的真正原因。我们就是无明。我们要如何消除无明?我们要解决问题的根本,以处理感受来消除痛苦。
只要我们没有觉知到感受,我们就会继续与外在的事物对抗,心里想「这个好丑」或「这个好美」。我们只是停留在表面。我们以为黑牛或白牛就是束缚的原因。事实上,束缚是我们对于感受所产生的贪爱与憎恶。一个酗酒者以为他是成瘾于酒精。其实他是成瘾于他喝酒时的感受。当我们开始客观地观察感受时,我们就开始消除无明。我们了解了感受的无常本质,对于感受就会产生慧。
这是自然的律法。缘起法就是现象自然规律的律法。不管有没有佛陀,缘起法是永恒的。佛陀说:
「我从我的自身之内体验了自然的律法,缘起的律法;在我体验与瞭悟了这个律法之后,我要开始向其它人宣扬它、教导它、说明它、建立它。只有当我自己亲身洞见了它,我才能宣扬它。」
这就是这位超级科学家的大胆宣言。就像是不管有没有牛顿,地心引力的法则永远存在。牛顿发现了这个法则,对全世界加以说明。同样的,不管有没有伽利略,地球绕太阳运行的事实也是存在的。
感受是非常重要的关键,让我们可以采取相反的两种途径。如果我们继续对愉悦或不愉悦的感受盲目地起反应,我们就会增加我们的痛苦。如果我们学习对愉悦或不愉悦的感受保持平等心,我们就开始改变最深层的习性模式,开始从痛苦中解脱出来。感受就是问题的根源。只要我们忽略了根源,这棵毒树还是会再次成长,就算是砍断了树干也不行。佛陀说:
「就像树的树根仍然健在,虽然砍倒了这棵树,它还是会发芽只要潜在的贪爱没有根除,痛苦就会一再发芽生长。」
这位超级科学家发现,要彻底从心中的杂乱得到解脱,我们就必须处理心的根源。每一个人都必须斩断渴望的根。当整个树林都枯萎时,每一棵树必须获得滋养,除去根部的疾病,然后浇水,这样,整个树林才会再次欣欣向荣。同样的,如果要改善社会,每一个人都必须改善自己才行。要社会更加祥和,每个人都必须变得祥和。个人才是关键。
要全世界变得和平,每一个国家或社会都必须变得和平。在这里,我想要引述佛陀对Vajjian republic of Licchavis 的一段重要开示。佛陀提出了以下的实际建议,让Licchavis 变得更为强大:
•只要他们保持团结,定期聚会,他们就会更为强大。
•只要他们定期聚会,一起完成职责,他们就会更为强大。
•只要他们不要逾越了好政府的古老原则,以及他们的司法系统,他们就会更为强大。
•只要他们能尊重长者,听取他们的言语,他们就会更为强大。
•只要他们能保障妇女与孩童,他们就会更为强大。
•只要他们能尊敬他们在国内与国外所信仰的对象,并给予经济上的支持,他们就会更为强大。
当时也有许多不同的教派,有自己的庙宇与崇拜的地方,有智能让所有人都快乐与满足。他们不应该受到骚扰,这样会迫使他们变成国家的敌人。他们崇拜的庙宇应该受到适当的保障。只要统治者对于有智能的人提供保障与支持,国家就会更为强大。
佛陀的智能建议也适用于今日,维持世界的和平与和谐。如果我们想要为世界带来和平,我们就不能忽视宗教的问题。
所有的政府都有责任保护人民免于受到外来的攻击,尽一切可能保障人民与领土的安全。完成了这个责任之后,也不能忘记,这些作法只能带来短暂的好处。善意与慈悲就足以消除任何教派的仇恨根源。在印度,美国与其它一些国家,曾经在监狱中举办过内观课程,我们已经看到内观如何改变罪犯。恐怖份子心中有恐怖主义的根源。我们已经看到一些顽劣的暴力犯罪份子,在监狱内观课程中得到了改变。愤怒,恐惧,报复与仇恨都开始瓦解,心中开始产生和平与慈悲。我们先让监狱管理人员学习内观,然后才对受刑人传授课程,带来了非常美好的结果。
在佛陀的教诲中,我们可以找到一座桥梁,连接不同的教派。佛陀教诲的三项基本部分─道德(戒)、心的专注(定)与心的净化(慧)─都是所有宗教与灵修的核心。戒定慧是所有宗教的共同准则。如果要过完善的生活,这三项基本准则是无法推翻的。佛陀教诲的重点就是要实行戒定慧,在现实生活中实践正法。这是所有宗教的内在核心。但是我们没有强调核心,反而为了所有宗教都不太相同的外表而争吵不休。
历史证明了佛陀不分派别,宇宙共通的教诲,在任何地方或社会之中,从来没有与当地的传统文化发生冲突。佛陀的教诲反而像是糖融化在牛奶中,温和地滋养了当地社会。我们都知道当今的痛苦世界是多么需要和平与宁静的滋养。希望佛陀的教诲能为更多人带来和平与快乐,也使世界上更多国家得到和平与快乐。
愿一切众生快乐。
愿一切众生平静。
愿一切众生得到解脱!
3、真实坚定的果实
葛印卡老师
在刚开始传授正法的阶段,我年复一年不断地在印度各地指导内观课程。时间过得很快,就在这段期间,陆续成立 Dhamma Giri, Dhamma Thali 及 Dhamma Khetta 等禅修中心。
此时,来自西方的学员人数也不断激增,而且热切地邀请我到他们的国家传授正法。由于当时我的缅甸护照不准许我离开印度。虽然感到无助,但又能做什么呢?即使我向 Ne Win 将军请求,也无效。因此,我又联络了住在仰光的一位好友,U Thi Han,但过去这些年来,缅甸护照签发的政策不曾修订过。所以他建议我,就让一切都以法为依归吧,而且要对正法有坚定的信心(Dhamma adhitthana),唯有如此才能圆满。
看到内观已逐渐在印度这个原发源地生根了。现在该是实现我老师--乌 巴庆(Sayagyi U Ba Khin)--另一项正法使命的时候了,那就是将正法传播到全世界。为了这个目的,我认为我应该到世界各地执行这项传播正法的使命。
除此之外,我发现到西方国家发生一种状况,已造成严重的混淆,使我更急切的想去那些地方传授这个由我的老师教导的纯净正法。有些美国学员,在印度参加了几次我指导的内观课程,由于过度热心,在修行技巧尚未完全成熟时,就在美国成立了内观中心。
由于这些学员在正法修持上仍相当薄弱,他们对内观的基础----戒律不够重视。其次,他们把正法传授当成职业、一种谋生工具,这是完全违背传授纯净正法的传统。此外,他们还将内观混杂其它修行技巧,而污染削弱了这个纯净的正法。知道这些现象后,我心中生起了强烈的念头,希望把这纯净的正法传播到西方国家。
尽管我与当时的缅甸总理交情很好,他也无法批准我出国。我唯一的选择就是放弃缅甸国籍,接受印度国籍,并申请印度护照。如此我才能到世界各地传授正法。
我的迟疑是有心理因素的。虽然印度确实是我的祖籍所在,也是正法的发源圣地。我也非常景仰这个国家。但缅甸毕竟是我的出生国。因此,我心中对缅甸有一种特别的敬意。
有一句很有名的梵文是这样说的:「礼敬自己的祖国远胜于礼敬上天。」(Janani Janmabhumisca Svargadadi Gariyasi) ,而我的祖国更是特别,她孕育过我两次:第一次是让我在这里从母亲的子宫中生出,第二次则是让我获得内观修持,挣脱无明的枷锁而重生。
所以,一方面有着无法放弃缅甸籍的情感压力,而另一方面又要实现老师传授正法的使命。
几天之后,我结束了心中的挣扎。最后决定接受朋友 U Thi Han 的建议,由内心真实坚定的信念生起如下的正思惟(Dhamma sankappo with the adhitthana of sacca kiriya):
「直到现在,我为法所做的一切都是无私的奉献,完全是出于助人的单纯动机。也是为了实现我所尊敬的老师的愿望。愿我的老师能偿还这份源自印度正法的恩惠,也愿我能偿还老师传授正法给我的恩惠,我唯一的动机就是要为法服务。有了这样真实坚定的信念之后,我便将一切交给法来决定。如果法要我只在印度服务,那我就保留缅甸公民的身份;如果法要我将正法传授到世界各地,那么在印度传法十年之后,希望我能得到印度公民的身份。」
就在快要届满十周年时,我递出了申请印度公民的表格,当时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如果法要我以印度公民的身份到世界各地去,法就会使它圆满达成。
我当时有这么一个念头:国家之间的地理界线有其政治与经济目的。但正法并不会受到任何地理界线的阻隔。我确定不是为了任何政治、商业或经济利益而改变国籍的。即使我成了印度公民,我也仍旧会在全世界各地继续为法服务。我的出生国缅甸及法的根源圣地印度都将同享这传法的荣耀。一个是法的发源国,而另一个是保存这个纯净正法的国家,愿两国都享有这份荣耀。
「我唯一的目的就是要让世界各地痛苦的人们获得正法的好处与利益。我对祖国的爱与敬意,以及感恩之情,都不会因为改变国籍,而有所减弱。」
我向印度政府递出申请表格时,虽然满怀信心的认为很快就会取得公民身份。但经验告诉我,在弘法道路上任何重要的一步,都可能随时出现意外的障碍。这次的障碍是:我后来得到通知说,我的申请案件卡在印度的情报局。幸亏这次的障碍并没有持续太久。
其实数年前,我就已经知道情报局开始审慎调查有关我本人及我从事的活动。当时我在印度的亲戚,尤其是我的两个兄弟及一侄子都曾积极参与阿南达玛迦(Ananda Marga)的组织活动。
由于这个组织主张用暴力手段来牟取政权,因此受到当时印度政府的严密监视。在这段戒严时期,这两位兄弟都曾被关入监狱一段时日,所以印度政府自然怀疑我可能是打着内观名号,间接为阿南达玛迦组织工作。
我也知道印度情报局早已对我的内观活动做过非常详尽的调查,甚至还为了这件事派调查员与我面谈。有些调查官员甚至伪装参加十日课。有位高阶的官员在上完十日课后,曾向我表明他的身份。他告诉我,对我无私的奉献印象深刻,也亲眼目睹这个无宗派之分的修行方法是如何为他人带来利益。还向我透露,有几位年轻的调查员早已调查过了,也提出了报告,认为我的活动完全没有任何不轨的意图。他说如今亲自观察了这一切之后,他完全相信这是无瑕疵的活动,更不可能和阿南达玛迦组织有任何牵连。
但是一直到我提出公民申请时,才知道情报局还没结束对我的调查。或许是情报局的上级长官仍觉得有必要对我的活动继续监视吧。也或许是因为,我虽然已经完全退出商业活动,我的儿子们仍和一些信仰阿南达玛迦的亲戚做生意。这也许是他们想要再继续监视我几年的原因吧。
然而,尽管情况不乐观,我仍对我心中坚定的信念充满信心,并且深信在为法服务届满十周年时,我一定能取得印度公民身份与护照。到时候我就可以到其它国家弘法。
由于信心坚定,我早已答应西方学员所安排的十日内观课程:包括7月1日至11日在法国古荣(Guyon)、7月14日至24日在法国沙滩地(Plage)、7月26日至8月6日在加拿大蒙特娄,以及8月9日至8月20日及8月21日至9月1日在英国戈达明等。正因为这种坚定的信念,我答应了他们在西方安排的五场内观课程。
如果无法成行,第一场在法国古荣的课程问题最为严重。因为他们订下了昂贵的青年旅馆,也预先支付了所有租金。大部分登记参加十日课的都来自较高的社会阶层。其中有位是来自瑞士的外交官。总之,所有人都是好不容易事先安排了休假才能来上课的。如果届时无法如期上课,那么筹备人员也将面临很大的难题。
怎么办呢?障碍正法的力量已经生起了,就是要阻碍正法传播到全世界--先是缅甸因为严厉的政策考量无法核准我的护照,然后是印度政府不给予我公民身份,我的申请案又卡在德里。一切似乎都无望了,唯一剩下的是来自心中对正法真实坚定的信念,我深深相信,正法的力量终将发挥助力。
7月1日于法国举行的第一场课程已一天一天的逼近了。时间一天一天过去了,只剩一周的时间了。但黑暗的隧道口似乎仍看不到任何光明。
一切迹象都显示要及时取得印度公民身份已是不可能了,就算核准了,因为申请护照的手续繁琐,依旧无法及时拿到护照。虽然我知道取消在法国举行的首场课程会让我的学生非常失望,而且还得承担金钱的损失,但是看来真的得这么做了。更糟的是学生将对我失去信心,我曾对他们说过:「相信我,课程一定会如期举行的。」但现在该怎么办呢?就在这种紧急的情况之下,眼看着时间一分一秒地消逝了。
我对正法的坚定信念依旧不变:「在印度为法服务届满十周年后,但愿我有机会到印度以外的地方继续传授正法。」
979年6月22日那天正好届满十年。
接下来23、24、25及26日也都过去了,我的无助感也越来越强。或许法并不要我作为传法的工具:「好吧,将一切留给法来决定。随着法的愿力去发展吧。如果法要我留在印度服务,也只有这样了。」
有这种想法后,隔天--也就是6月27日--我接到了一通电话。一通让我惊喜万分的电话。有位政府官员打来通知说,我和我太太(Mrs. Ilaichi Goenka)的公民申请已核准下来了,要我们到孟买滨海法院(Esplanade Court of Bombay)的行政官办公室领取我们的公民证。我们第二天抵达后,很地就拿到了公民证。
到世界各地传授正法的第一大难关虽然通过了,但还有护照的问题,根本不可能在短短两天的时间内取得,我们仍无法及时赶赴法国的首场课程。
即使这样,我们也还无法申请护照。就算以最快速的程序办理,也得花上三、四个星期才能拿到护照。然而,在我心中仍未打算取消法国的课程。因为我已将一切留给法来决定。「让我们遵从法的愿力,法要怎么样就照办。」
当我们手上拿着公民证从行政官办公室出来时,我们的旅行社代表已等在门口了,手里拿着护照申请表,要我们当场填好表格给他。当时我们虽然很高兴取得公民身份,但依旧不敢确定法国的课程是否能如期举行。带着这份不确定回到了家中,又再度接获令人惊喜的电话。旅行社代表打电话告知,因为上级已指示尽速办理,所以我们隔天就可以拿到护照。
6月28日,我们拿到了护照,如今法国的两场课程已更有希望了。但我们还需要签证。而且在我们拿到护照时,法国大使馆已经下班了。
6月29日,时间只剩一天了,即使拿到法国签证,我们仍需要办理英国及加拿大签证,而且印度公民出国前还得办理许多繁琐的作业程序,怎么可能在一天之内全部完成呢?看看法是如何发挥力量的,所有已关闭的门都奇迹式的打开了。
就在6月29日这天快结束之前,我们取得了法国签证,并且完成了所有出国的必要程序。旅行社代表还告诉我们可以不需要英国及加拿大签证,因为我们已是大英国协的公民了。就算他们要求签证的话,也可在他们驻巴黎的大使馆办理。
因此我们可以在孟买搭乘6月29日晚上的班机。30日抵达巴黎。到了那里,我们搭车直奔古荣,7月1日的课程就如期举行了。
之后,所有的课程都非常顺利圆满。我们也带着非常满足,以及对法的感恩之情回到印度。
经过了这些美妙的事件后,我对法的信念更为坚定,也相信我只是为法服务的媒介--所有的一切都是法在运输。法必须挑选媒介来完成工作。
当我们得知儿子(Murari)及媳妇(Vatsala)曾经和 Hari 先生(Vatsala的父亲)的舅舅穆拉卡先生(Mr. Radhe Shyam Murarka)提起我们面临的困境时,才了解我们为何在层层障碍下,最后却能及时出国。这个谜团终于解开了。
穆拉卡先生(Murarka)答应 Murari 和 Vatsala 他将尽力协助我。我知道穆拉卡先生(Murarka)是国会党中的重要人士,曾任国会议员很长一段时间,而且因为他本身的专业背景,一再被选为公共帐目委员会主席。同时,他也是当时印度总理德赛(Shri Morarji Desai)的好友。
尽管有这些因素,由于深知印度政府机制的作业缓慢,我对他能帮得上多少忙是没什么信心的。总之,他立刻到德里会见德赛总理,并且向他说明了我们这整个案件的来龙去脉。
德赛很快就从内政部调来档案,也看到情报局在档案上所做的批示,指出在核准公民申请之前,他们仍想再做进一步的调查。在这种情况下,德赛总理也无能为力了。
穆拉卡先生(Murarka)听到他如此表示之后,对他说:「你的情报局还要搜集这个人的什么资料呢?你以为我在没有调查清楚这个家族之前,会把自己的女儿嫁过去吗?」总理听了之后哑口无声,当下立刻同意给予协助,而且指示要及时完成我出国的所有作业程序。
法的作用是如此的奥妙!法又是如何利用不同的人做为媒介来达成不同的目的!
法在我的媳妇 Vatsala 与我儿子 Murari 的心中生起,他们去见了穆拉卡先生(Murarkaji)。而穆拉卡先生也受到法的鼓舞,所以他去见了德赛总理。德赛先生也生起了法的智能,才实现我对正法坚定的信念。
这三位 Muraris 家人达成这项为法服务的任务,而使世界各地的人都能获得利益。纯净正法的恒河已透过内观而流向全世界了。
成千上万人亲身体验了法的利益。虽然我的儿子 Murari 和媳妇都已经学了内观,但我更希望穆拉卡先生和德赛总理也能接受到法的布施,而从生死轮回之中解脱。可惜他们俩人都已经不在了。
我仅能将我最诚挚的慈悲观送给他们。愿他们俩人分享我在世界各地传授正法的功德。愿他们两位都能快乐、愿他俩都能安详、愿他俩都能解脱。
4、修习慈悲观
内观研究所
慈悲观(metta-bhavana)是内观静坐法门的一项重要兼修,事实上也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成果。我们对全体众生散布爱的慈悲与善意,刻意用纯净慈悲的爱心,让周遭的环境充满平和正面的气氛。佛陀教导弟子要发展慈悲心,过着比较安详和谐的生活,并藉此帮助他人也过着安详和谐的生活。内观学员应该遵行这项教诲,因为慈悲观让我们与所有的人共享内心所发展出来的安详与和谐。
从字义上来看:Mijjatisiniyhati'timetta—使人趋向友善的气质就是慈悲。它是一种善愿,期望所有的人都善良与幸福,并远离恶念。Adoso'timetta-不瞋恨即是慈悲,慈悲的首要特性是一种仁爱的态度,当一个人能认同所有的生物,对所有的生命均怀有同胞感,正是慈悲的最高境界。
只在理论上掌握这种观念非常容易,但要发展出这种态度,则困难得多。要靠练习才能达到,也因此有慈悲观的技巧,有系统地培养对待其它生命的善意。为了达到真正的效果,慈悲静坐必须配合内观静坐同时修习。只要是瞋忿之类的负面情绪仍占据心中,就无法发出善念,而徒然成为缺乏内涵的仪式。然而,如果负面情绪经由修习内观而排除,善意自然会在心中涌现,从自我执着的牢笼中释放出来,我们便开始关切他人的福祉。
也因为这原因,慈悲观的修习要等到内观课程结束,学员们都已通过净化过程后,才会介绍。此时,静坐者通常会深深地为他人祈福,使他们的慈悲修习真正发生效力。虽然在课程中它所花费的时间相当有限,但慈悲观可视为内观修习的最高境界。
涅盘(nibbana)的体验,只有在心中充满对他人的爱心慈悲与同情时,才会出现。仅仅在心里盼着这种慈悲心是不够的,一定要先净化心灵,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内观静坐帮助我们达成净化,因此课程中特别强调内观技巧。
在修习时,我们发觉这世界与自己本身的基本实相是由时时刻刻的生起灭去所组成的。这种变化的过程不断进行着,不受我们主宰,也不随我们所愿。渐渐地,我们了解执着于短暂与非实质的一切,会为我们带来痛苦。我们学着超然,不执着,面对任何经验均能保持平衡的心境。然后我们开始体验到真正的快乐;不是欲望的满足,也不是恐惧的防堵,而是从欲望与恐惧的循环中解脱出来。一旦内在的宁静得到发展,我们即可清楚看见别人如何陷在痛苦中,也就自然生出如此的愿望:「愿他们发现我们所发现的:脱离痛苦的方法,与安详之道。」这就是修习慈悲观的适当愿心。
慈悲观不是祈祷,也不希望藉由外在媒介来协助。相反的,它是一种强有力的过程,可产生支持的气氛,使他人因而帮助自己。慈悲观可以普施各方,也可以只针对特定的人。不论哪一种情况,静坐者只不过是提供一个出口,因为我们所感觉到的慈悲,并非「我们的」慈悲。由于去除了自我,我们敞开心灵,使它成为充塞宇宙中正向力量的流通渠道。能体认到慈悲并非自我们本身产生,使慈悲的传送更为无私。
为了发出慈悲,心灵一定要平静、平衡,且不存负面情绪。这就是内观修习所发展出的心境。静坐者由实际体验中明白,愤怒、反感、恶意会摧毁安详,并会挫败所有帮助人的努力,只有在恨意消除,平等心发展出来之后,我们才会快乐,也才会祈求他人快乐。「愿众生快乐」这句话,要发自单纯的心灵,才会产生巨大的力量。借着这种纯净,这些字句也能帮助别人快乐。
因此,在修习慈悲观之前,要检视自己是否真正具足了传达慈悲的能力。如果发现心中有一丝的憎恨或瞋怒,我们就暂且不做;否则就会传送出负面情绪,而伤害他人。不过,如果身心均充满平静与安宁,那么与他人分享这份快乐是自然而且适当的:「愿你快乐,愿你自引起痛苦的尘垢中解脱,愿众生安详。」
「愿他们发现我们所发现的:脱离痛苦的方法,与安详之道。」这就是修习慈悲观的适当愿心。
这种慈爱的态度,使我们在处理人生的浮沉变迁,更有技巧。譬如,遇到有人蓄意伤害他人,一般的反应是自我中心,带着恐惧与憎恨去响应,这并不能改善状况,反而会扩大负面;相反的,保持平稳平静,对即使是行为偏差的人都心存善意,这么做帮助会更大。这绝不能仅是知性上的理解,或只是粉饰未排解的负面情绪。只有从净化的心灵中自然流露出的慈悲观,才会真正有效。
内观静坐达到宁静时,会自然地生起慈悲的情怀,而且它会整天正面地影响我们和周遭环境,因此,内观静坐最终会有双重功能:由净化心灵而带给我们快乐,以及为修习慈悲观做准备,协助我们促进他人快乐。若不与他人分享这些获益,那么让自己从负面情绪和自我本位中解脱出来,又有何用﹖在静坐时,我们暂时与尘世脱节,是为了要与别人分享我们在独处时的获益。内观修习的这两方面是不可分开的。
在这动乱不安的时代,到处弥漫着疾病与痛苦,很明显的需要修习慈悲观。如果要安详与和谐遍布全世界,必须先在世上众生的心中建立起安详与和谐的基础。
5、世界通行的正法之道
译自葛印卡老师对印度 Zee TV 的电视演讲
戒、定、慧涵括了完整的正法,正法的全部意义、正法的纯净都在其中。遵守戒律的意思是过道德的生活,而要过道德的生活,我们必须修定,练习主宰自己的心。不只如此,我们还必须根除心中深处累积的染污不净,以使良善德性自然而然地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份。
一个人应该要净化心,应该要发展洞见以根除心中的染污不净。过良善道德的生活、主宰自心、以及完全净化心的正法(Dhamma),并不只属于某个特定国家、宗教、社群、阶级或种性的人,法是每个人的法,法是普遍性的,这是法的真正本质。这是法最伟大的共通因素,遵循任何传统的任何人都会接受:过道德生活是好的,使心专注并能主宰心是好的,学习修行方法以完全净化心也是好的。这样的法是能普遍被接受的。
法是普遍性、世界性的,任何人,男人、女人,无论如何自称都没有差别。这个人至少要持戒、修定、增慧,只有如此,这个人才是真正如法的人。
藉由修行正法,印度教徒成为好的印度教徒,佛教徒成为好的佛教徒,耆那教徒成为好的耆那教徒,基督徒成为好的基督徒,回教徒成为好的回教徒,祆教徒成为好的祆教徒,犹太教徒成为好的犹太教徒,人,成为好人。
法使我们成为好人,无论一个人如何自称都没有差别。毕竟,名称算什么呢?法应该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份,戒定慧应该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份。这三者---戒、定、慧在当时的语言有很详细的描述,行于戒定慧正道的人,叫做「Ariyo」,意思是圣者。而这正道叫做「Atthangiko maggo」意思是八正道,「Ariyo atthangiko maggo」意思就是八圣道。
谁是Ariya?两千五百年是很长的时间,而在两千五百年间,语言改变了,字句改变了,字句的意思改变了。今天Ariya这个字已经变成某个种族之称。在过去这个字并非指某个种族,而是一个特定性的字,意指人的品质。谁会被称为Ariya呢?一个人如果成了圣者,如果他已完全净化了他的心,如果他已心灵纯净,就被称为Ariya,神圣的人。他行于正法之道上,在戒定慧上自我增长,以使心完全纯净,生活中充满正法。这样的人绝对不会做错误的行为,不会做任何会干扰他人安详和谐或伤害他人的行为,他所做的都是自利利他的事,他只做好事、良善的事,这样的人就被称为圣者,Ariya。
但现在,Ariya被当作用以指称种族的普通名词了。因此,说到Aryan人,就是高大、肤色白皙、长鼻子、大眼睛的人,就像如果是肤色黝黑、卷发、厚唇的人被称为属于非洲族。如果是黄皮肤、小眼睛、扁鼻子,就称为蒙古人。在过去的语言里,Ariya其实和种族毫无关系,这个人肤色白皙或黝黑,鼻子长或扁,眼睛大或小,都没有关系。
任何人,藉由行于正道,在戒定慧上增长,培养了完全纯净的心,成为心灵神圣的人,就是个圣者。而任何人不成为Ariya就是走入岐途,不在正法之道上,这样的人对自己以及他人都造成伤害,他即使肤色白皙、长鼻大眼,也不是Ariya,面部特征不会让你成为智者,在当时的语言是这么说:「Hino gammo putthujjaniko anariyo anatthasamhino」.
他是低下、卑劣、不名誉、出身低的,他远离了康庄大道而迷失在巷弄中,他自我隔绝于康庄大道了。anatthasamhino---他只累积罪恶而已,不但自己累积罪恶,并且对他人造成痛苦。这样的人在当时叫做「anariyo」,这个字「anariyo」在两千五百年间因为语言的改变,已经变成「anari」,在今日印度话的意思是「愚蠢的人」。
他确实是个愚惷的人,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伤害的人,当然是个愚惷的人。扰乱自己以及他人安详和谐的人,什么都不了解,因此是个愚蠢的人。如果他不持续愚蠢下去,而走上正法之道、增长智能,那他就会获得快乐,也有助于他人快乐。他开始为自己也为他周遭的人带来安详和谐,因此,他已经开始走上趋向神圣的正道。这条正道让每个行走其上的人,都成为心灵神圣的人,因此叫做正道、正法。
八正道分为三部分:戒(sila)、定(samadhi)、慧(panna)。
八正道中有三个是属于戒的范畴:正语(samma-vaca)、正业(samma-kammanto)、与正命(samma-ajivo)。
正语是正当的话语,口行(语言行为)清净。什么是正当的话语?说正确、真实、有益的话,而且必须要自己身体力行。从书本、老师的教导中,虽然知道法是很有益的,但法是否真的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份?如果不是的话,就没有用。法的益处是要直接从生活中体验。所以言语必须恰当,并且成为生活中的一部份。只有这样才是正语。
什么是正语(samma-vaca)?正语就是不会伤害他人,不会干扰他人安详和谐的言语。这没有什么其它的量尺。不说谎欺骗他人,不说重话伤人,不批评或中伤他人,不造谣离间他人。就这样,戒除所有不净的言语后,只剩下正语,只有清净的言语。必须不断地检视自己,「正语是否成为我生活的一部份?我是否在修行正语?」唯有如此才是正语,否则又只是从书本或老师处得来的琐碎无益的话。除非它成为生活的一部份,你才能从中获益。因此,samma-vaca应该是真正的正语。
正业(samma-kammanto)是正当的行为,身行(身体行为)清净。什么是正当的行为?每个行为都是先从心中升起再继续发展,变成语言行为。当它又更加继续时,就展现成身体行为。这一连串行为的终点就是身体行为,称为业(kamma)。而这也应该是正当、正确、完美的,不应该对他人造成伤害,干扰他人的安详和谐,或造成他人的不快乐。你应该戒绝杀生、偷盗、邪淫、烟酒毒品,使正业成为生活的一部份。从亲身经验去了解,完全不从事这些不正当的行为,才是正业。已经开始应用到生活中了,因此这才是正业。
正命(samma-ajivo),是指正当的谋生方法。在家居士须有职业,为了需要,必须要能取得饮食、衣物。但如何取得?从他人处欺诈骗取吗?不只是在家居士,包括已经发愿出家修行的人,都应该分析他的职业─「我的职业是什么?我带给家里什么样的财富?我赚取财富的工作、事业为何?是正当的吗?是否有可能会伤害到别人?是否有可能会干扰他人的安详和谐,或是造成他人不快乐?我是否鼓励他人过不善的生活?」如果是的话,应该放弃这样的谋生方法。你可能自我欺骗─「我又没杀生」,也许是,但从事的职业究竟是什么?谋生的方法是什么?是不是走私AK-47(枪械武器)卖给恐怖份子,然后再自欺,「喔,是他们杀人,不是我」。有人贩卖武器、枪枝与子弹,却认为自己是神圣的。喔,不!这是不正当的职业,阻碍他人去过道德的生活。这样的职业是帮助他人犯戒,是不当的职业。
有人说他并未杀害任何动物,但他饲养牛、绵羊、山羊,将牠们养肥后,再卖给屠夫。他赚了很多钱,然后说「现在是屠夫的事了,如果屠夫将牠们杀了,我又能怎么样?」这怎么会是一个好职业呢?有人说他并服用烟酒毒品,但他卖麻醉品、酒、或像鸦片、大麻的毒品,任何从他那里取得这些东西的人都会犯戒,那么,难道这不是不正当的职业?有人贩卖毒药维生,购买的人用它杀了人。所以要检视你自己的职业,是否鼓励他人犯戒。如果是,那就根本不是一个正当的职业。
即使从事最高尚的职业,也要了解行为背后的心念,这很重要。如果心念不是善的,不管职业是多么好,如果没有伴随善良的心念,就不是正当的。职业背后的心念为何是很重要的。
大约在四十到四十五年前,在我听到纯净的法,学习到内观之前,我生命中发生了件事。我的家人生病了,家庭医生恰好休假,我只好找另外的医生。我知道他很忙,可能没空到家里出诊。但当我到他的诊所时,都没有病人,他正呆坐无事。出于好奇,我就问「大夫,你的诊所通常都挤满病人,今天怎么都没有病人?怎么回事?」苦着一张脸,他回答「通常这个季节都会有流行病,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今年并没有爆发大流行」,听了我很惊讶,暗想「他是一个医生,应该希望看到健康的人越来越多,但他却希望生病的人越来越多,这是什么样的医生啊?」我觉得很不好。
之后我学到了这个绝妙的内观修行方法,正法的纯净精华。以前我只读过一些正法的书,离踏上正法之道还远得很。我不知道纯正的法是什么,我尚不懂正法。当我真正发现了纯净的正法,开始往内观照自己,真相开始展现。
我曾是一个商人,生于商人的家庭,并且又成为商人。因此,即使到现在,我都可以非常了解商人的心理。如果某地发生战争,或有饥荒,造成消费品短缺,价格狂飙,商人以他们商人的话,就会说「市场大好」。对他们来说,这是市场大好。人们正面对困苦,但他们毫不在意。他们认为「我正在赚大钱,所以这是市场大好」。当战争结束,没有饥荒,一片丰收,物资丰富,消费品价格下跌,商人会苦着脸说「市场萎缩了」,这是某些商人的心态。做生意并没有错,消费者不可能从生产者处购买每件消费品,商人的工作就是将货物由生产者交给消费者,并因而从中获取该得的利润,这并没有错。但心态、心念是最重要的。这是评断你谋生时是否守戒的量尺。表面上,你的谋生方式、职业是正当的,但你并未善用,没有按正确的方法在做,所以它就变得不纯净了,而你也会变得不道德。像这样,你必须不断检视自己,在每一个阶段,必须不断分析自己。
过去两千五百年消失在印度的内观禅修,自1969年回到印度,内观课程开始在印度各地举行。正法的恒河再度流传在它的发源国。各阶层、各种职业、各地区、各宗派的人,都来参加内观课程。他们当然该来,毕竟这是法的恒河,任何来者都能止渴。法的恒河不管来喝水的人是如何自称、属于什么宗派,只要喝了它的水,就能解渴,所以人们来了。商人也来了,告诉我他们的问题,「我们能怎么办,这是整个国家面临的状况,这是政府的法令造成的,你说我们必须诚实的做生意,但我们能怎么办?到处都在贪污贿赂,我们怎么诚实?」
我也看到这个国家正面临很糟糕的情势,商业阶层贪污,治理国家的政府贪污,国家的领导者也贪污,不是全部,但大部分都贪污,那还能怎么办?我向这些商人解释,「你至少可以做到这样:不管那么多的贿赂贪污,你只要了解你的收入来自于消费者的口袋,消费者就是给你面包、奶油的主人。因此,即使是误犯,都不要欺骗你的主人。不论你给他们什么产品,不要在品质、数量、重量上欺骗,不要卖掺假劣质的产品。至少你能做到这样,不是吗?」
至少实践正法到这个程度,至少在正法之道上跨前一步。而那样,你会赚取财富。赚钱不是坏事,在家居士不应乞讨,就像出家人不应积蓄金钱一样,在家居士不该变成乞丐,应该自己努力诚实赚钱。但通常财富增加,自我也跟着膨胀。「看,我赚这么多钱,我这么能干!」自我膨胀以后,离解脱之道就更远。要去我执,应避免过多的财富,如果赚得多,就应该将大部分回馈社会,如果赚得少,就回馈少些。古语说,「与他人分享部分收入是义务」。
所以,如果在家居士了解这两件事,就是在修行正命。他会持续进步,如果这三者:正语、正业、与正命都具有了,他就了解八正道的第一部份,戒(sila)这部份就变得愈来愈强。随着持续进步,也会增长八正道的另外两部分,并得到利益,非常大的利益。一个走上纯净正法之道的人,一定会过着充满快乐、充满安详、充满解脱的生活。
6、为正法服务的价值
葛印卡老师讲
什么是护法工作的目的﹖绝不是来接受免费住宿或是在很舒适的环境里渡假,也不是用来逃避个人日常生活应负的责任。这是每位法工(护法人员)都要能确实了解的。法工们是在行动中练习内观,并且从中直接体验到益处。学生们见到老师及法工们无私地服务,这些无私的服务让他们能体验到这无以伦比之正法的绝妙滋味,让他们也开始步上这神圣的正法之道,并且很自然地生出难能可贵的感恩心,希望能报答他们所接受到的益处。
当然,老师及法工们贡献服务,内心并不期望任何回报,也不会接受任何物质上的报酬。要报答他们的唯一方法就是帮助、推动法轮继续运转,贡献这种无私的服务给其它人,这才是法工们服务他人的神圣动机。
当内观禅修者在这正法之道上前进时,他们会从过去以自我为中心的坏习性中解脱出来,并且开始去关怀他人。同时他们注意到痛苦充满了人间每一个角落,不管是年轻人或老年人、黑人或白人、有钱人或穷人都在痛苦中。这使内观禅修者了解,在他们接触正法之前也是一样处于悲苦中。他们知道由于遵行这正法之道,可以使很多其它人也能开始得享真正的安详与快乐。看到这些改变,引发内在的同情、慈悲感受,并且激发强烈的意愿,用内观修行来帮助那些正在痛苦中的人们得以解脱。
当然,要教授这绝妙的法门,需要长时间的培养、发展以达到成熟的阶段。但是,还有很多其它方式可以去帮助那些参加课程的学员。所以各种服务的方式都是无价的!做一位法工;一个单纯、谦虚的护法人员,的确是一种高尚的任务。
那些修行内观的人们开始了解自然法则,而根据这个法则:「任何肢体上或言语上不当的行动,都会导致伤害他人,同时也伤害自己。相反地,任何帮助他人的行动也会带给自己安详与快乐」。因此,帮助他人也是帮助自己。所以服务他人最大的受益者是自己。这样做会增进个人的修行资粮,可使个人在正法之道上进步更快速、更踏实。实际上,服务他人也就是服务自己,明了这真理后会更进一步地启发「参与帮助他人脱离苦难之崇高任务」的希望与决心。
但是,什么是最好的服务方法呢﹖不明了正确服务方法的护法人员,不但不能帮助他人也不能帮助自己,相反地,他们可能造成伤害。无论这护法的任务是多么高尚,但出发点不善的话,是无法帮助别人的。如果护法服务的目的是膨胀自我或者是获得任何回报(纵使只是口头上之称赞与感谢),那么这样的护法不会有任何的益处。
要了解,当您服务时你是在学习如何将「法」运用在日常生活上,毕竟「法」不是让你去逃避生活中的责任。在这内观课程或内观中心的环境里,与学员接触时练习着如「法」而行。你可以训练自己用同样的方法去接触外面的世界。无论现实中有多少不如意的事继续不断地发生,你练习着保持内心的平稳、平等心,并培养爱心与慈悲心来面对,这是你所应该在此练习的功课。从这一点上来说,你也是一位学员,和在里面静坐的学员没有什么分别。当你以谦卑的态度去服务他人时,是继续不断地在学习。要不断地思惟着,我是来此地受训,是来实习服务的,并不期望任何回报。我在此工作让他人可以获得正法。让我做一个好榜样来帮助他们,如此我也同时在帮助自己。
愿法工们在正法之道上更坚强。
愿你们学习发展善念、爱心及热诚。
愿你们在正法之道上前进,并享有真正解脱后的安详、和谐、快乐。
问与答
-- 葛印卡老师答 --
问:葛印卡老师,请您扼要解说一下什么是内观﹖
答:内观是对身心现象每一剎那的运作,作客观的观察;它是一种如实体验真理的智能。内观禅修便是在实证的层面上,客观观察自己的实相的一个修行方法,观察它的如实面目,而不是它的表相。
问:内观修行的目的何在﹖
答:其目的是净化内心,生起爱心与慈悲心去帮助他人。为了这目的,禅修者必须体验自己身心现象的真理,唯有如此他才能发展出智能来灭除贪瞋的习性,以及对「我」、「我所有」、「我的灵魂」的假相及错觉。
问:您如何教导内观的练习?
答:为了学习内观,学生必须参加最少一次十日内观课程。最初三天,藉由观察自然的呼吸来训练「观息」,使心集中。接着六天,要求学生观察身上的感受,使他们体验身心现象的无常、苦、无我,产生智能。最后,教授「慈心观」以发展出对一切众生的慈悲与爱心。
问:当练习内观时,为何禅修者往内观察自己的身心现象,而不往外观察宇宙的真理?
答:往外尝试观察真理,他容易落入只是理性思考的陷阱,但是当他往内观察,可以直接体验真理。往内直接体验真理比往外容易。内在的真理与外在的真理是一样的,在《相应阿含》的 Rohita 经中,佛陀明白地指出我们的身躯内就存在着整个宇宙。
问:很多宗师都声称他们的方法能净化心灵,那么内观法门的特殊处何在﹖
答:没错,许多方法确实可以净化心灵到一个程度,但是内观可以使人到达心的最深层面,去根除「随眠烦恼」─内心深处的不善习气,潜在的烦恼。
问:古代以及今日这些修行内观的人,真正净化了心吗﹖
答:佛陀时期无数的人们以及其后的人透过修行内观净化了他们的心,走出了痛苦。此中有一些非常有名的例子,例如鸯掘摩罗,他曾杀害了999人,经由修行成为一位圣人。甚至今日,许多修行内观的人,也发现他们净化了心,走出了痛若。人是他们自己的习性:瞋恨、恶意、敌意、情绪、恐惧、自我、毒瘾、酒瘾及烟瘾的囚犯,藉由内观可容易地去除这些心理的染污不净,并从这些与不净相连的苦恼中解脱出来,体验自在。在印度的研究单位,研究了许多个案,证实修行内观可以在此生的此时此地就净化心灵。
问:您强调佛陀重要的发现是观察身上感受的内观法门,有经上的证据吗﹖
答:有的。《四念住经》、《缘起经》、《杂阿含经》中的「受相应」,都是含括内观精华的重要经典。佛陀之前及以后的印度宗师们,都教导人们要走出欲望的诱惑。每人都承认对「感官对象」执着是一种真正的束缚。但是佛陀更进一步探索有关痛苦生起的真理,他发现人们实际的执着,不在「感官对象」,而是当感官对象与感官接触时产生在身上的「感受」,人们的贪、瞋习性反应是依缘于「感受(的乐或苦)」。因此,人们要解决的,不只是感官与它们的各别对象,还要解决这二者接触所合成的「感受」。对感受必须警觉,不要生起贪瞋的习性反应。这点在佛陀的缘起开示中,说得很明白。
依据《缘起经》,六根与各对象间被忽略的关链「感受」,以及「贪爱」的习性反应,是佛陀独特的发现。在他之前,没有人想到「感受」是「贪爱」的最接近的原因,这是佛陀的体验,这也是为什么当他体验到与「感受」相关的真理时,他宣称他的慧眼打开了(Nana Sutta)。
佛陀的主要教导在于八正道,关于这点,他对我们清楚地解释说:八正道是体验连系整个感受的真理(Vedana Panha Sutta)。同样地,四念住是佛陀对禅修的主要教导,在此他要我们修习四念住去体验连系整个感受的真理(Vedana Sutta)。在修习四念住时,他要我们维持「精勤、觉知、时时澈知无常」,对「澈知无常」的解释,他明白指出禅修者在体验其它实相时,必须不断觉知到「感受」的生起与消灭。
以上这些引据足以证明觉察到「感受」,对禅修者而言非常重要,并符合佛陀的教导。
7、「法」的宽宏本质
葛印卡老师讲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独立生活于社会之外,既不可能也没有益处。作为社会的成员,人的真正贡献在于他如何让整个社会更安详和谐。任何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必定是由健康和谐的个体所组成。不和谐的人们,不仅他们本身紧张不快乐,而且也由于这种紧绷与不和谐,让周遭的人也跟着不快乐。所以,很明显地,唯有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健康、快乐、和谐,整个社会才能够健康、快乐、和谐。唯有每个人都有一颗纯净安详的心,我们才能期待有个安详的社会。「法」是让人趋向安详的道路,也是让整个社会、整个世界走向安详、和谐的唯一道路。
「法」并不是某个特定宗派。宗派、教条、主义总是制造出藩篱与分界,并在人与人之间造成隔阂。而「法」却不同,「法」破除所有这些藩篱与分界,打破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否则,就不能叫作「法」。
真正的法根除社会中不同阶层所造成的优越感与自卑感;它也去除心里的染污不净,使这些不健康的情结无一存在,并建立根基稳固的平等。心的清净是平等心的重要特质。这种心让人有能力看清楚每个情境、每个人、每个存在状态的实质本色;让人能如实地看清事物。同样的,这清净的心也让人们免于不实的夸大及盲目的依赖-人们常会情绪性地信奉某种超自然的力量。这种让人不受心的习性所蒙蔽,而能如实看清事物的能力,让我们产生洞见、智能、与对实相的了知。人们因此能够客观地看清自身实相;这种洞见解脱了无明的蒙蔽。
由于我们的旧习,造成对心的制约,而使我们无法看清事物真正的本质。我们传统的信仰与习俗让我们戴上一付有色眼镜,扭曲了所见的事物和情境,无法看清它们真正的实相。以「法」之名,我们用教条与盲目信仰的锁链把自己紧紧捆绑,还无知地引以为傲,认为自己这样是很有成就、很博学。我们必须破除所有情感上和知识上的教条主义枷锁,才能从无知和痛苦中解脱出来。
如果我们希望从瞋恨、贪婪、妄想、敌对、忌妒、恐惧、及种种染污心灵的负面情绪中解脱出来,我们就必须拋下所有哲学信念、妄想、盲目崇拜,以学习如实地活在当下。活在当下即是活在此刻的实相。所有过去的时光已不真实,那只能是记忆回想。同样地,未来的时光亦不真实,因为对于未来,我们只能期待、希望或恐惧。活在当下亦即完全觉知此时此刻我们正在经历的一切。过去的忧喜悲欢、以及对未来的恐惧或期待只会将我们带离当下的实相,且让我们无法过如实的生活。没有活在当下的生活将充满错觉幻象,让生命凭添苦难,增添心灵的染污不净,从而导致焦虑、紧张、不满、沮丧、及苦难。然而,当我们学会观察及活在当下的实相时,自然而然地,我们开始体验到从这些负面情绪解脱出来的自由。
内观的学生学习完全地觉知当下的任何体验。他对自身的身体结构发展系念和觉知力,如此练习身念住(kayanupassana)。他对所体验到的愉悦或不愉悦的身体感受发展觉知力,如此练习受念住(vedananupassana)。他对心发展觉知力,如此练习心念住(cittanupassana)。同样地,他念念分明于所有善或不善的心态、它们的来源、它们的成因及它们的本质,如此练习法念住(dhammanupassana)。在超越整个身心的经验领域、感官的领域、相对的领域之后,他体验到究竟的实相-涅盘(nibbana)。如此念念分明的练习,能够根除由不善心态造成的所有深植的业行。随着过去业行的不断的减少与去除,心慢慢地从执着、从感官享乐中解脱,不再因为过去记忆所产生的苦痛而失去平等心,也不再对未来焦虑不安。渐渐地,心趋于平静、安详、纯净。
内观的修行方法让人们摆脱所有的负面情绪,平静我们这颗充满紧张与焦虑的心,而且教导我们如何从所有的痛苦中解脱,对个人及全体皆有助益,不论你的社会阶级、国籍、语言、以及宗教信仰是什么,都没有关系。要练习内观、从内观受益,你并不需要是佛教徒。你也不需要燃香祝祷、或在佛像前膜拜,或是做任何的法会或仪式。你也不需念佛陀的名号或观想他的形象来禅修。
当你皈依佛陀时,必须小心不要成为盲目信仰。这种疯狂的盲目信仰,会让我们误以为佛陀能终结我们所有的苦难。另一方面,在见证到自己及他人藉由练习内观所带来的净化后,而开始对这位慈悲的觉悟者流露出感激心时,那么任何感激与尊敬的表现都会恰当合宜。当我们的信心是由这些解脱与纯净的特质而启发时,这种信心就会激发我们去培养这些特质。这种信心不会成为盲目信仰,最后变成一种束缚。这种信心是觉悟的一个因素。这个因素令心变得柔软,是藉由练习内观而净化自我的极大帮助。
内观禅修的对象并不是佛陀,而是自己身心时时变化的本质。内观教导我们要持续不断地觉知每个当下事物的真正本质。这样的练习能训练我们活在当下、了知当下、看清并体验实相,是每个人都可以接受和练习的。人们学会观察自己、探究自己的本质。人们学会在人生中的每一刻,检视自己的身心,并观察习性的显现。人们能看清贪爱与瞋恨的生起。藉由练习这样的觉知,人们能够从所有心里的染污不净中解脱出来,并在正法中安住。像这样一个纯净的人,不管他的宗派为何,都是被尊重敬仰的。像这样一个彻底从心的镣铐中解脱出来的人,不仅他自己快乐安详,也能促进他人的快乐及安详。
愿这宽宏的、拥抱众生、仁慈、普遍性的「法」,能泽被所有苦难众生,让他们因而得有安详、快乐、解脱。
愿一切众生快乐!
Bhavatu sabba mangalam!
问与答
-- 葛印卡老师答 --
问:在阿含经中,佛陀曾提及深藏在我们潜意识中的微细烦恼吗﹖他有提到如何去除它们吗﹖
答:在阿含经或南传尼柯耶中,将深藏在我们潜意识中的微细烦恼称作「随眠烦恼」(或翻译作「使」。在下列的经中,佛陀的开示明白地指出藉由观察各种感受将这些随眠烦恼去除:《相应部》中的 Pahana 经,Datthabba 经,Salla 经,Dutiya Gelanna 经,Akasa 经以及 Agara 经。
问:有的禅修者经由持咒及观想而达到心灵非常平静、安详,也察觉到他们身上的感受,他们能得到跟您的传统法门相同的最后结果吗﹖
答:经由持咒及观想,有的人确实可达到心灵非常平静、安详,这是静虑禅修。悉达多菩萨从当时有名的禅定阿阇梨Alara Kalama及Uddaka Ramputta学习这种静虑一直到第七及第八禅定,但是这未能给他完全的解脱。经由发现内观而达到觉悟后,他将「彻知无常」的智能加到静虑禅修之内。这是佛陀对当时禅定的贡献,依此才可去除随眠烦恼(深藏在心中的不净)使心清净。
有的人虽未修内观,经由静虑禅修有时身体的振动也会生起,但大多是由于持诵某个特别的咒。由于这是一种人为造作的振动而不是自然的振动,因而不合于内观法门,因为内观是直接观察自然的振动以符合佛陀所说的 yathabhuta(如实自然地发生)。再者,内观禅修者要不断体悟这些经验都是无常、苦、无我。这有助于净化深藏在内心深处的随眠烦恼,以上这些是一般静虑禅修法所欠缺的。
问:我们若同时持咒及修练内观,是否可以得到更好的结果﹖
答:我们要先看清目标。如果目标是达到心灵平静,那么,持咒是一个好的方法。但是,如果目标是净化心灵、去除随眠烦恼、去除潜在的染污不净,那么,内观的修练是不可缺的。将二者混起来,会产生混乱。
问:在日常修行中,我们可否在不同时段来念诵佛号及修练内观法门﹖
答:对初学者来说,为了增长对佛陀的虔信以及使自己的心静下来,念诵佛号是好的。但是禅修者必须进一步修练内观,在经验的层面上体验自己的实相,净化自己的心灵,产生爱心及慈悲心。心灵净化后,禅修者自然会对佛陀产生甚深的感激及虔信。在日常生活中,心理风暴产生时,初学者为了使自己的心静下来,念诵佛号是有用的。但是内观禅修者则更深入来修练佛法:观察自身的感受,体会无常、苦及无我,同时使心平静及使心净化。
8、正法的薪传者
本文是葛印卡老师于2000年9月在美国麻州内观禅修中心(V.M.C.)--法的土地(Dhamma Dhara)对旧生发表的演讲,经编辑后为《内观通讯》采用。
我亲爱的正法子女们:
你们当中有很多人已经在正法中为我服务长达二十至三十年了。我从我的正法父亲处接收到这个无价之宝,而现在你们也同样获得它。要确定你保存它。要确保正法维持它的原始纯净。
一位旧生,不管是参加过少数课程或有很多年的实修,都是一个正法的薪传者。你就是一个实例。人们观察你如何面对不同的处境,你的行为如何;他们要看看在你的生命中是否有重大的改变。他们将听到很多有关内观的好事,但只有当他们看到好的结果时,才会信服它的价值。
所有的旧生都有双重的责任。一项责任是你自己在正法中建立强而稳的基础。这是为了你本身以及其它许多需要正法的人的利益。另一项责任是确保正法传播到全世界,特别是你身边和你亲爱的人、你的朋友、亲戚,那些认识你的人。
不要尝试向他们推销正法。如果有人要知道正法,要非常有礼貌地和谦卑地解释,什么是正法和它如何帮助你,以及它如何帮助世界上的许多人。还有,解释佛陀如何教导一个好的生活方式,即快乐、健康、和谐及有益的生活。他不是任何宗教的创立者。
我们必须尝试排除一个有关佛陀的重大误解,就是他教导了一个宗教。今天当某个人谈及宗教,他会联想到仪式、礼仪、典礼、教条、信仰。这些东西与佛陀的教导无关。他教导正法;而当他派遣六十位阿罗汉的正法使者,给予他们最高的教导时,他激励他们说,Caratha bhikkhave carikam --「噢!比丘们!向前进。去服务受苦的人类。越来越多的人应该知道正法。」
正如佛陀所说,正法的开始阶段、中间和最后阶段都是有益处的。去修习正法的开端,戒(sila 道德),是有益处的,这将帮助今世和来生。更进一步,你以非想象的所缘--也就是实相,你所亲身体验的真相--来修习正定(samma samadhi)心的专注。这也会带来很大的益处。心受到了控制,并且被引向探索内在的实相,脱离所有的想象、盲目信仰、教条或偶像崇拜。这是关于你自身的实相、关于身和心以及身心交互作用的实相。你在体验的层面上理解了普遍性的自然法则。
最高的阶段,智能(panna),是心的净化,而且不只是在表层。佛陀说,Sa citta pariyo dapanam --「你必须净化整个心。」 除非不净染污的根被清除,除非心是达到深层的、完全的清净,否则你并没有从痛苦中解脱,你并没有从无尽的生死流转中解脱出来。是智能(panna)引向完全的解脱。戒(sila)、定(samma samadhi)、慧(panna)--如此而已;没有再增加或减少任何东西。正法是完整的,paripunna,而且是绝对纯净的,parisuddham。
千万不要谴责修习其它方法的人,那将有伤害性。千万不要挑出别人的错误。如果有朋友问,你可以解释:「戒(sila)、定(samadhi)、慧(panna)」--这就够了。 当然,你也自然地发展慈爱、悲悯和善念,但没有什么可以再增加了。如果我们开始挑出别人的错误,这对我们而言将是不善的行为。每个宗教、每个传统都包含了一些好东西。世界上的每个宗教都接受道德的生活、有纪律的心、充满慈爱和悲悯的清净心。要重视其它宗教里的这些良好特质而忽视彼此的差异。人们会来跟佛陀争辩,但他从不争辩。他说:「当你开始争吵和辩论,这是有害的,这是危险的。让我们看看彼此所认同的而不是彼此的差异,而且让我们重视这些观点。让我们拋开我们的差异;讨论它们是没有用的。」
每个人都赞同过道德的生活、培养定以及用智能来净化心的价值观;这些观点是毫无异议的。佛陀只将他的重点放在这三项事情而已。对任何旧生而言也是一样:每当你跟别人讨论时,不要耽溺于任何争论。不要尝试找出别人的错误。相反地,鼓励他们:「你赞同道德;我们也修习道德。你赞同心的专注;我们也修习心的专注。你赞同心的净化;我们也修习心的净化。如果你要知道我们如何实践,来尝试一下这个方法。」不要说:「你们的不好,我们的才是好的。」 相反地只是说:「请你亲自来察看,Ehi passiko。如果你发现这真正对你、对其他人、对每个人都有好处,那么就接受它并且以它来生活。」
佛陀的教导带领你进入深层,在那里你开始了解到为什么你必须要过道德的生活。每个传统敦促我们去实践道德(sila);然后说这对社会有益、对他人有益。但是佛陀说:「这对你 有益,也 对其他人有益。」 这是一个好的内观禅修者开始了知的事。体验你的感受,你开始明白:「每当我犯戒,我必然产生这个或那个不净染污,而且我开始受苦。如果我没有产生不净染污,我不会做任何不善的行为。如果我的道德(sila)是完美的,我自己可避免一切种类的痛苦,而且我帮助其它人,因为他们不会由于我而受苦。」 这只能透过体验才能明白。它不是一个争论的课题。当你开始体验感受的实相,以及你如何继续在心的更深层受苦时,那么你会了解到你为什么应该过道德(sila)的生活。
而佛陀为什么教导我们透过观察呼吸来发展正定呢?部分原因是因为它不分派别,任何人都能练习它。但另外一个原因是这个方法能引领我们达至更深层的智能(panna)。观察呼吸不单只使心专注;它使我们能根据自身的体验来探究身心交互作用的实相,而不只是发展知性上的智能。许多传统都认同整个宇宙是无常的(anicca),生死的流转是苦的(dukkha),以及自我意识是个必须放下的大障碍。这对人们来说并不难理解。但佛陀从经验的层面上教导我们这个道理。
如果你邀请人们来学习禅修,他们并不须要放弃本身的信仰。相反地,透过实修,他们开始进入更深的层面,从更深刻的层面来理解纯净正法的戒、定、慧,而从中获益甚多。法的真正本质在于戒、定、慧。让越来越多人前来禅修,并了解它如何真正发挥功效。
这个意愿应该是为了帮助他人,而不是尝试证明我们所作的比较优越。「你不知道戒的真正意义,你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定,你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慧,」这样的说法毫无帮助。要给别人一个好例子。每当你和某位不是走在这个道上的人谈话时,以慈悲心来交谈,而不是自我意识。千万别认为你是优越的而他人是无知的。我们的任务是帮助他人,正如这个方法帮助我们一样--与大家分享我们的快乐。
鼓励人们来走在这个道路上的最佳途径是给他们一个好例子。让他们看到,这个走在内观道路上的人,过得多么安详,对他人充满慈爱、悲悯和善念。你的例子将给你带来益处,因为透过这样的生活,你正在正法的道路上进步;同时,这么多其它人将被正法吸引。要有慈悲心,并记住你的双重责任:「你必须在法的道路上进步,同时也鼓励他人来走在这个道路上,并在正法中进步。」
只有当你保持早晚的练习时你才会进步。如果你参加课程,不论是十日、二十日或甚至三十日,而你错过了你每天的禅修,你将不会真正受益。参加一个课程能巩固你的练习、以及你在体验和知识的层面上对正法的理解。但只有应用了的正法才能给予真正的益处。如果你每天早晚没有练习,你将发现缺少了真正的进步。早晚的静坐是非常重要的。
还有,每天从早到晚,时常检验你如何处理你所面对的许多状况。你是否能把它们处理得比以前更好?你发现你在法的道路上越有进步,你将越受鼓励地去练习。如果你发现没有进步,那是由于你已经停止练习或你练习得不正确。
我再三地警告学生们,内观的用意不是在于愉悦感受的享受,但某些人罔顾我的劝告,私自订下他们的目标。他们认为:「我必须得到一种非常愉悦波动的顺畅流动。如果我得不到,我不是在进步。」他们完全错了。你所发展的平等心就是在衡量你的进步。佛陀解释说:要利用愉悦的感受,来挖除你贪爱习性反应(sankhara)的积存;要利用你不愉悦的感受,来挖除你瞋恨的习性反应。作为帮助我们去除所累积的、根深蒂固的习性反应的工具,这两种感受都同等的重要。如果你漠视这个劝告,对粗重的感受感到沮丧,而对愉悦的感受感到雀跃,你只是在重复你这一生以及多生中一直在做的事。以内观之名,你已经开始玩相同的游戏。你如何能进步呢?
要记住平等心对你是最重要的。你感觉到的感受种类无关紧要。每当一个根深蒂固的习性反应浮上表层时,它将产生一种特定的感受,但别以为你感觉到的每个感受都是由于一个习性反应。当你在静坐时,大多数的感受的确是因为习性反应,但还有很多其它因素可以产生感受。不论任何原因,如果一种感受生起,而你不产生一个新的习性反应,目的就达到了:很自然的,旧有的累积库存将开始浮上心的表层而被根除。
明白这点而有智能地、精进地用功,继续在正法中进步。要确保正法世世代代相传。正法应当继续服务人们许多世纪,而这只有当你这个薪传者在正法中根基强稳、屹立不摇、作正法的好模范,这才有可能。
要保持内观的原始纯净。如果别人已经开始玷污它、污染它,这都没关系。但那些走在正法道路上的人,和那些已经明白这个纯净的重要性的人,为了他们本身以及未来一代的益处,应该保持这个原始纯净。如果你开始污染这个方法,那么它就没有机会被长久保存下去。别人可以做他们想要做的,但至少有一条清流,一条纯净正法的溪流,将继续下去。人们将明白这两者的分别,而这将帮助一代又一代。
一个很大的责任落在你身上。要保持正法的纯净。保持正法的火炬闪闪发光。你自己保持在正法中根基强稳,作别人的好榜样。愿你们过一个非常快乐、纯净、正法的生活。愿你们鼓励许多人来走在正法的道路上,并过一个纯净正法的生活。
9、现在就禅修吧
- 葛印卡老师欧洲与北美之行
英国
今年葛印卡老师与师母做了一次空前的欧洲与北美之旅。这次行程停留了40个地点,激励了许多旧生,并让数以百万计的人接触到内观。他们从4月10日开始了为期4个半月的行程,首站在英国停留了9天。在这期间,超过1700人参加了他的公开演说,并有750人参加了一日课程。葛印卡老师并接受当地有550万听众的广播节目吉米杨的访问。
他们参与了一个供僧大会,他供养了应供的21位僧众,并向他们致敬。葛印卡老师也对旧生提出如何在英伦岛上使法成长的意见。
美国和加拿大
在葛印卡老师离开印度的前几个月,美国已开始运作准备。后勤委员筹划许多准备工作,包括如何以大型房车舒适的在美洲大陆接送老师,所有旅行事宜的评估与计划;如何的去照料葛印卡老师与其家人和约18位其它成员;如何在房车旅行的每站短期停留间,供应准备好的食物及必需品;如何事先准备可使这一团8辆房车约20人在旅游季能容易出入美加边界4次。如何在这两国安排全国及当地的媒体;如何协助当地的人准备车辆。一日课程,公开演说,上当地媒体节目与行事会晤。要做的事似乎有无限多,但由于周全的事前准备,使得这次行程进行的非常的平顺。
葛印卡老师与师母及三位家人和二位助理于4月19日到达纽约。在纽约和麻州短暂停留后;他们开始了美加一万三仟英哩的陆路行程,一行经东部青翠的春天,走过万花盛开芬芳的南方早夏,穿越过沙漠及高耸的山林和一望无际的平原,到小镇、村庄、城市;似乎是永远也走不完。他一路愉悦的散布法的礼物给予经过的每一吋土地上。
行程有时是非常的辛劳。然而,由于他对这份差使的热爱,使得他总能很快的充电又精神充沛。在美国于学校、教堂、寺庙、市政厅、剧院、饭店等办了40多场公开演说,共有25000人参加。在加拿大也办了10场公开演说,约有8000人参加。由于葛印卡老师具有以慈悲传达法义的能力,造成了相当多的电话打到各中心及联络人。许多人都想了解内观,为了这些人,因此,临时增办了许多中心外的课程。
葛印卡老师及师母与加拿大亚伯达省
依蒙顿市的中心董事共享轻松的一刻
葛印卡老师与师母除了参与20次一日课程外,并参与许多集体静坐和六次的十日课程。据估计至少有5000人与他共同静坐,而这些人大部份都是第一次和他一同静坐。在课程中葛印卡老师指导观息法、内观法及慈悲观,并且在结束前让学员自由发问。
葛印卡老师与师母参加了4次供僧大会,应供的出家众超过200位。这种供养出家人饮食用具的大会,是佛陀当时人们聚集起来向僧众致敬的优良传统,因为僧众是让正法久住于世之人。这也是当时的在家人向那些舍离五欲而一生学习正法的僧众表示敬意的一种方式。在供僧大会完毕之后,葛印卡老师向僧众及在家众说明正法的练习------内观禅修。
在每个停留的地点,都有数以百计的人花了数月时间准备,安排集会、文宣、安排演讲及准备一日课程。当房车队到达以后,他们便能立刻供应印度式及西式的餐饮,并协助成员清洗衣物及提供房车旅行的一些必须品。
沿途接见人士
葛印卡老师会见了北美各地的地方内观委员会,聆听和解决他们的问题,并且多次鼓励他们找地建中心。他也替几个委员会看过有潜能的产业。
在一个集会里,他对委员们说:「你们都是正法的代表,旁人从你们的生活来判断内观。人类罕有的两个特质是:无私的服务和感恩心。无私的服务是帮助他人而不求任何回报,不论是在钱财上或名誉上。你们来这里是为了服务他人。有时候你们可能不求名利但却希望得到尊敬,或者你们生起傲慢心。这对你们伤害很大。一棵树的枝干因果实累累而往下垂。同样地,一个人的智能发展了会更为谦虚。」
与PBS系列访谈
葛印卡老师和加拿大总理 Jean Chretien 的见面,被形容为一个政治艺术高手和快乐生活艺术大师的会见。修习内观四十多年的葛印卡老师,对任职国会议员约四十年的 Chretien 先生提起阿育王。阿育王的庞大帝国从今日的阿富汗遍及孟加拉湾,他在这些地方宣扬正法,并且推广禅修(内观)。在他的帝国里不同的宗派能够和睦相处,一如今天加拿大的多元文化人口一样。
葛印卡老师在他的行程中也接见了许多商界及公共领袖–私人会面,在会议里接见,或在四月间麻省的Lenox举办的行政人员课程里接见。
他对一组人说:「从前国王最具有权力,对社会的影响钜深。如今政治人物、行政人员和商人就具有这种地位。好与坏的特质是由上层往下渗透。因此重要的是商人们必须过着一个道德和正直的生活,为了自己和他人的益处。」
「佛陀教导我们如何发展我们的四个崇高特质,慈、悲、喜、舍。当我们见到一个痛苦的人时,与其认为这是他自作自受或者是他的业障,不如对他生起悲心。当我们见到一位成功人士时,与其生起嫉妒心,不如如生起欢喜心。或者当我们面对逆境时,与其失去心的平衡,不如保持平静及平等心(舍心)。对十方的一切众生,我们感受到无私的爱(慈心)。这些都是一位有灵性修养的人的特质。所有的商人都必须发展这些特质,为了自己的益处也为了他人的益处。」
有两座监狱也邀请葛印卡老师在课程完毕后为他们传送慈爱。对于这些监狱改造官们倡导举办内观课程,葛印卡老师表示感激。
他忠告说:「把囚犯关在牢房里是要改造他们,但是在充满着罪恶和刑罚的监狱里,渡过了一段时间,囚犯们变得更冷酷而无愧意。一座监狱若要成为真正的改造环境,就应该提供工具给囚犯们,以便他们能改造成为社会上良好的一分子。」
在圣地亚哥(San Diego),葛印卡老师参观了容忍博物馆。博物馆的主题不仅是他过去三十多年来致力不倦地处理的课题,同时他也要亲自见证博物馆如何利用现代科技达至教育的目的。(在印度孟买,内观大塔的展览馆将是一个强有力的工具,把佛陀和他的教导,正确和生动地展现出来,以教育每年上百万的访客)。虽然葛印卡老师和随行者们对大屠杀的事件都有所认识,不过当他们参观博物馆时,这人为的大灾难还是深深地震撼着他们。
他说:「容忍是达到完全解脱的目标所必需的波罗蜜之一。容忍在维持人类社会的和平至为重要-容忍不同的文化、语言、信仰和种族背景,以及容忍他人恼人的行,更重要的是容忍他人的不同见解。只要我们心存慈悲和爱心,容忍自然会生起。」
联合国
五月二十九日,葛印卡老师在联合国国际卫塞日庆典里(承认每年五月的月圆日,为佛陀出生,成道和涅盘的卫塞日)作主题演讲。
他的演讲主题为「佛陀,和平的超级科学家」。他以现代的透视来诠释过去佛陀的教导。葛印卡老师说:「世界充斥着仇恨、焦虑和恐惧的病痛。它需要一位超凡医生的解药。佛陀就是这位医生,一位安详和快乐的伟大医生。他教导的安详与和谐适合于现今社会,一如它们适合于二千六百年前的时代,当佛陀转法轮、转动安详的法轮时。实际上,它更适合现在。今天我们聚集在这里,承认这位人类历史上杰出的人物。让我们来理解他的教导如何根除残酷暴力之根源的负面情绪,同时如何将负面情绪转变成正面的慈悲心。往往盲目的信仰和固执己见会产生负面情绪进而产生残暴的行为。
他强调个人必须先有内在的安详,社会才会有安详。要拥有外在的安详就必须先有内在的安详。他解释了佛陀如何发现痛苦的根源以及脱离它的方法。「当一个人在感受上用功时,他正是在心的深层用功。任何在心中生起的事物都会在身体上产生感受 - Vedana samosarana sabbe dhamma。每一个在心中生起的念头都伴随着身体上的一种感受 - Vedana samosarana sankappavitakka。这是佛陀的一个伟大发现。佛陀的另一个伟大发现是我们对感受(vedana)的反应是产生贪爱 (tanha) 。
葛印卡老师进一步解释,「当你客观地观察感受时,你开始清除无明。透过了解感受的无常本质,你对感受的反应是产生智能。这是自然的法则。自然法则是一切现象的自然规则。无论佛陀存在与否,自然法则依然存在。这是永恒的法则。就好比地心吸力是真理,不论有没有一个牛顿去发现并向世人解释它。这是一位特殊科学家的大胆宣言。佛陀说:「我已亲身体验到这自然法则,这因缘法;在体验和了解它后,我宣布、教导、澄清、建立它并且向他人展示它。只有我亲身看到它之后,我才宣布它。」
这场演讲甚受全体听众欢迎。过后在联合国的一个招待会里,很多外交官都来与葛印卡老师会见,并且热诚地对他的演讲表示欣赏。
葛印卡老师和夫人在欧洲
在八月八日,葛印卡老师和夫人抵达比利时的 Dhamma Pajjota。为了迎接他们的到访,中心搭建了一个大型住宿帐篷、数个供用餐的帐篷以及一个庞大的禅修帐篷,以容纳来自欧洲和其它地区的学员。共有超过八百位来自二十个国家的学生参与。
葛印卡老师的首个活动是在中心举行记者招待会。傍晚时他在邻近的城市 Hasselt 发表甚受欢迎的演讲。演讲的主题《内在的安详朝向更美好的世界》。这场演讲有现场荷兰语翻译,吸引了八百多人济济一堂。
隔天 Dhamma Pajjota 举办一日课程。由于学员众多,必须从邻近的两个中心借来坐垫。不幸的是前晚的一场大风雨将禅修帐篷里的地毯和坐垫淋湿。一部分法工于是彻夜赶工把法堂弄干及更换地毯。清晨五点钟,法堂终于准备妥当给七百五十位学员和七十五位法工。这是在亚洲地区之外所举办过的最大课程。
路透社的摄影队把当天的盛会拍成一个五分钟的新闻项目,向全球大约九百家电视台传播。过后当地报纸刊登 Dhamma Pajjota 和葛印卡老师的访问节录。
葛印卡老师在一个公开式问答的集会里接见学员。对许多新学员来说,这是他们第一次会见葛印卡老师,并且和他一起静坐。从集会中所说的各种语言和所提供的各类食物中,清楚地显现出这个盛会的国际风味。
八月十一日是特别保留给欧洲各个委员会和推广正法的团体与葛印卡老师和夫人见面。对一些建有中心及没有中心的国家如塞尔维亚,匈牙利及斯干的那维亚半岛而言,这个会面提供一个机会让他们和老师讨论他们的问题和责任,并且澄清了许多当地的难题。
八月十二日,在靠近荷兰的 Den Bosch 这个地方,葛印卡老师向「商业中的灵性」会议里的一百位参加者发表主题演讲。演讲过后,老师回答听众的问题,过后是小组讨论。由于随着二零零二年四月在麻省主办的执行人员课程取得成功举行,因此决定在二零零三年五月七日至十八日在 Dhamma Pajjota 举办一个执行人员课程。
隔天葛印卡老师在 Dhamma Pajjota 接见了比利时、荷兰和德国的记者。在同一天的傍晚,老师在德国的哥龙(Cologne),向挤满大堂的一千多位听众演讲。
在旅程的最后一天,葛印卡老师会见了欧洲国际贸易总裁PascalLamy先生。Lamy先生祝贺老师这次旅行成功,还对他说这种心智修练(内观)如何适合西方人士并且广受欢迎。
他向老师提出种种关于灵性的一般问题,特别是内观禅修的问题。葛印卡老师阐释了这个技巧的普遍性和实用性。并且说他希望现今的领导人能够接受内观,因为内观对社会有助益。◆
房车队的旅行
当房车驶入时,至少20个人跟着来。当然,葛印卡老师夫妇是中心人物。侍者是一直在旁的,另外是后勤人员,准备食物的人,媒体及支持小组。
葛印卡老师的家人和侍者,在这漫长的旅途提供他和夫人有如居家的安适。一开始他们的儿子和家中另一些成员与他们一同旅行,在6点他的妹妹也加入了行程,他的助理及厨师总是在他的身旁,而且总是最早起床打点一日所需的东西。驾驶小组约有5、6人都受过驾驶大房车的训练,有时候一天必须有两班替换,驾驶着从早上到夜晚的行程。同样的,这样接力式的工作也发生在洗碗人员,维修人员,甚至计算机人员。当他们停留一定点时立刻接上缆线、管路。当离去时再行拆卸。
后勤小组要连续性的执行旅程的筹划。当旅途展开时,他们必须知道所有的细节。他们总是以e-mail和下一站当地筹划人员保持联系,以便协调要举办的活动。
每天破晓时分,准备食物的人将早餐排好让大家早些吃完早餐,而好收拾接续下面的活动。在太阳下山前,这样的情景还会重复两次。他们列了长长的购物清单和当地采买会面,商讨购买食物和必须品。
同行的有两组媒体人,他们其中一项工作是摄影记录所有的演说,董事会议及面谈访问。通常他们会提早一、二小时到现场,将摄影机、麦克风及其它设备安装好。演讲或访问一完,他们立刻拆卸所有的装备到下一活动地点去安装。
另一组技术人员是为葛印卡老师此次旅程做记录像片,摄影师曾得过特写录像记录片的艾美奖。他和他的两位助手总是跟着这旅行团摄影记录。
另外有1、2人是负责其它所有的杂事,包括购物、清洗、协调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所有需要的帮助——安装、拆除、探看午餐、停留地点等等细节琐事。
一日行程的生活
一大早这一天已开始行动,特别是在仲夏时分。我们大约5点起床,开始清晨静坐。住在帐蓬的人有时不得不早些从里面出来,喜欢慢跑的人利用早晨的凉爽出去慢跑。早餐通常七点准备好,大家便在野餐桌前享用。要赶路或是有活动的日子,早餐之后便要开始准备行装,一切就绪约10点钟便上路了。筹划人员通常给我们6至8小时到达要去的地方,这时间也包括延途停下来吃中饭、喝茶、晚餐或是停下来让葛印卡老师夫妇散步。
有时在下午一点钟,有些人便急速向前开,试着找一个好的公园地点午餐,通常是在州立公园或地方公园,有树荫的树林间,但也有时是在货柜车停车场,夹在18轮隆隆的引擎声之间停留用餐。在厨师准备老师餐饮之际,我们其它的人便拉出桌子,放水壶、点心及前站的人为我们准备的精致午餐。大约一个半小时以后,大家洗好餐具打包完毕,排好车对,向高速公路驶去。较长的行程,有时要做两次这样停顿才能到达目的地。
当到达之后,我们会驶进当地人事先安排好房车露营区。事实上,当快抵达时无线对讲机便开始此起彼落,当地的人开始导引分配,让车队开到指定的营区,喧扰声中我们连接了车队,接上管线,架起了帐蓬,然后静坐。如果不是太晚也许再吃些东西,有时第二天同样的事也许再重复一遍。如果是有活动而非赶路则对人员较为清松,然而对葛印卡老师则是辛劳的一天,通常是个人约谈及董事会议安排在白天,而晚上则是公开演讲。支持小组会提前几小时到活动地点,先开始集体静坐,再架设所需的装备。如果会场离营区不太远,则以轿车载葛印卡老师去。如果有一段距离,则开两辆较大的房车前往。这样可以让葛印卡老师在演讲前有地方休息及演讲完后有地方可进食,当地的支持人员总是会在时准备饮食,有时房车会很晚才能回到营区,最晚的一次是凌晨3点。
泰利钟斯----生活的艺术就是死亡的艺术
泰利钟斯最近在维吉尼亚州卡伯山庄去逝于癌症,他大约9年前接触内观并和他的太太戴安一起分享,他们成为非常认真的学员,一有空便参加课程或是当法工。他们没有因即将来临的死亡而停止服务,在他生命结束前的几个星期,他们夫妇还在住所附近参与一个非中心的课程。他去逝前两个星期,戴安开12小时的车载着泰利到北部麻州的内观中心。他们要向葛印卡老师夫妇致意,向他们感谢得到内观这份礼物。在他们整个参访之间感动了所有的人:无惧、无悔——只有喜悦与感恩。
他也很愿意谈他即将面临死亡的感觉,他说他从以前就想找一个方法减少他和戴安之间的依恋。这样,当一方去逝时,另一个人比较不会陷入深深的痛苦里而无法自拔。他们体会到内观就是他们要找的答案。
他们保持着,因为分离而产生伤感的感受之觉知。他们每天一同静坐,有时一坐便是好几小时,以很好的平等心观察着生起的痛苦、恐惧及感受。泰利面临人生的尽头最大愿望,就是临终前一刻以平静、平等的心去觉知每一个感受。他的愿望实现了。戴安很悲伤但非常坚强。充满了法喜,他知道由于法,他的苦轻了。
一个朋友写信来告诉我们:泰利和戴安离开麻州内观中心一星期后,便到匹兹堡做一个新的治疗,他没有办法吃东西并且很虚弱,事实上虚弱的连治疗都无法持续。当治疗师解释说他无法接受这种治疗后,泰利转向戴安向他要记事簿。医生曾表示过他的太太希望能参加课程…..服务他人。
泰利和戴安知道该要回家了。在回维吉尼亚的途中,泰利在车上有一阵子感到忐忑不安似乎觉得尚有事情未做。他决定停止服用止痛剂,以免最后一刻来临时不能够保持清楚觉知,即便不用止痛药,他对痛的觉受都会减少的。当他们到家时,一些师兄、师姐也到了他们家。
第二天早上泰利又感到焦虑不安。他说他知道在修行上有三件事要记住,但他无法记住是那三件事。他开始担心不知在最后一刻要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她的一位师姐爱塔告诉他说别担心,到时候你便知要如何去做了,我们也会提醒你的。
有这样子机会对法做最后一次奉献之后,泰利立刻将他的注意力放到呼吸上并开始唱颂。虽然字听不清楚,但是却有明显的韵调。呼吸和唱颂越来越微弱,戴安和爱塔握着他的手,感觉到他离开了躯体。
他呼出了微弱的最后一口气。对戴安来说她是非常喜悦的,因为泰利离去的正是他所希望的样子,完全保持对无常变化的觉知。那天晚上,当她在静坐时,泰利的唱颂飘荡在她的心头,她突然明白他在临终前是在唱颂着三宝,三件他需要记住的事。
10、服务自己与他人
本文译自 The Vipassana Newsletter, Dhamma Giri Edition, Vol. 13, No. 6: 14 June 2003。以下谈话为葛印卡老师于一九九六年七月给予高雄法工们的开示。内容稍经修改。
亲爱的法工们:
去年由于你们法工宝贵的护持,内观禅修得以开始在这片正法之岛传开。修习内观要能在净心之道有所进展,法工的护持很重要。佛陀教导大众,要先能护持自己方能护持他人。若只想净化自己的心,却无意努力培养对众生的博爱与慈悲,无帮助众生离苦之心,则在正法道上肯定不会前进。
持续净化你们的心,同时帮助别人净化他们的心。净化自己内心的同时不要忘了他人,然而只顾着帮助别人,却不净化自己内心,这也不对。假若自己不够强壮,如何帮助体弱的人使其强壮呢?
我从自己的经验和众多学员的经验中看出,护持他人修习内观,有益自己禅修的精进,净化过程也更有效。帮助他人修习正法,即是培养自己的布施波罗密。在所有的礼物中,以正法的礼物最为尊贵。你的种种布施对你一定有所助益,但其中以法布施的益处最多,因为你付出最珍贵的东西给别人,相对地回馈也最大。因为获得法益的人得以开始净化内心,并远离所有人生苦痛。因此佛陀开示:法布施是最尊贵的布施。
课程进行当中似乎只有老师在提供法布施,但实际上,若无法工护持,正法如何传授?所以法工也参与法布施的过程。假若无人处理课程事务或准备食物,内观课程将如何进行?法布施要靠老师和法工合作努力,所以法工也同享法益。
曾有人这样告诉我:「你好厉害,可以靠一己之力把正法传到全球各地!」我回答他,我并非靠一己之力,我只有双手,但是正法有无数法工的双手在护持。当年我初次到印度时,自己也不确定是否能够在那里传授正法。这个法门是从内心最深处进行净化的大手术,要修习这个法门一定要有住宿地点以供课程进行,但我没有任何援助,以安排相关设施。幸运的是我在缅甸的一个远亲表示愿意帮忙我,因着他的护持,第一期课程得以顺利进行,法轮开始在这个法的发源地转动。尔后参加过课程的人陆续加入护持行列,课程开始从印度传到世界各地。
每次想到在印度处理首期十日课程法务的那个人,我心中满是感激。这个人安排了缅甸之外首期的内观课程,大家衡量得出他获得的法益吗?接着全球各地众多禅修学员开始担任法工,帮忙受苦众生参与课程,大家衡量得出他们获得的法益吗?因此我说全球各地的法工都参与了这个法布施的过程。
生活难免有起有落,尽管困境当前,依旧保有平等心以及对他人的慈悲心,这就是内观的训练。学员担任法工,即是在健康的气氛中,学习如何将正法应用于生活中。
担任法工会遇到不同类型的学员,有些人可能懒惰、爱讲话或粗鲁。有时不成熟的法工会粗鲁的响应,但你们要训练自己,不要因为学员犯错而生气。相反的,你们要尝试保持心的平衡和慈悲心,每回犯错就不断自我修正,如此就能学会如何以平等心面对生活中不如意的情境。在内观中心的气氛下,比较容易学习面对各种情境,然后你们可以开始把这份智能应用于日常生活中。担任法工是学习过好人生的最佳训练。
佛陀开示:好的法工具备两项特质--无私的服务他人以及感恩别人的帮忙。这两样特质已不多见,担任法工即有机会培养这两样特质。你练习服务他人不求回报,就会开始感激发现这项修行技巧并传授给世人的佛陀,同时也感激维持这项法脉纯净的历代老师。此时我们感觉,唯有借由服务他人以弘扬佛陀志业,才能报答佛恩。此时我们感觉,能够帮助他人离苦,心中是如此快乐与满足。所以说担任法工有双重好处--利人亦利己。
愿你们获得修习正法的力量与益处。
愿你们持续担任法工,利益众生。
愿佛陀传授的净心法门,不仅传布于台湾岛上,同时也能从正法发源地传到世界各国。
愿台湾成为正法灯塔,把智能之灯传遍全球。
愿众生快乐、祥和、解脱。
11、正法的赠礼
葛印卡老师时常谈到法的喜乐、发心和诸多布施的方法。他谈到布施法门最为殊胜的喜乐,以及法脉的师徒传承。他指出即使没有师父,也能分享布施法门。以下是葛印卡老师在文章与谈话中,针对布施的开示。
法布施
(下文选自一九七六年一月十五日,葛印卡老师在印度 Dhamma Thali 成立时的谈话。)
法的滋味胜过其它味道。其它味道不会去除贪念,只会增加贪念,唯有正法可以消除一切贪念、终止贪念,所以说正法最好。
正法的赠礼远胜其它布施。布施一个人物质需求虽说是利益他人,所得的利益却是短暂而有限。但若布施以正法,利益则无穷无尽。法布施让人从身处的苦中脱离永得自由,法布施让人从束缚中解脱永得自由。所以说法布施远比其它布施殊胜。
布施要透过正法的教导。因此任何有助正法传布的贡献就是布施。对于每处内观中心的建造、筹画、维护、服务学员参加课程、或是发心其它事项所付出的心力都是法布施,这要胜过其它形式的布施。
布施食物可以助人止饥。我们给予世俗上的布施,就会获得世俗上的果报。
助人脱离贪瞋痴的布施非比寻常,果报也因而与众不同。法布施殊胜,其果报也殊胜。这份布施将助人脱离所有人世的束缚。
当我们愿为这宏愿尽一己之力,能帮上什么忙不是重点,重要的是我们发出的心愿。我们应该发这样的心愿:『我有这样的天分、这样的能力、这样的资源。我当尽量贡献于造福他人』。愿有真正的福报。不同的布施带来不一样的福报,相较之下法布施的福报是无穷无尽。没有其它方式更能善加利用我的能力、资源、财富。发愿从事法布施即是在为自己的进步铺路。我们禅修、修行无论遇到什么障碍皆是过去业力的结果。助人解脱即是帮助自己克服修行障碍,去除通往解脱路上的所有绊脚石。
若能有一人在这块土地上的寝室或关房中解脱、若能有一人在这块土地上禅修而悟得涅盘,这块土地还能有其它堪与比拟的喜悦吗?这块土地还能体验其它堪与比拟的狂喜吗?这块土地还能渴望其它堪与比拟的福报吗?
这块土地当受到尊敬。工程开始进行后这里的有形、无形众生将受到影响。然而工程是在众人发心下进行,这块土地已受到尊敬,此地所有的众生已受到尊敬,他们将会很喜悦。
积极、仁慈、善意将在这里产生,在这里工作的人无论何时工作都应该对一切有形、无形众生怀有善意。愿众生不会蓄意被杀害,我们不应该故意造成其它众生的艰困。我们应当发这样的心愿:『一切为众生的利益、一切为众生的福报』。假若不小心导致痛苦,便发愿受苦的众生能分享我们的功德、分享我们的善行、分享我们累积的善法。愿他们也能快乐。
工程应当在这样的善念下进行,在纯净的心念下进行。这块土地是纯净的、在工作的禅修者是纯净的、他们的心是纯净的。接受的捐款是纯净的、果报是纯净的、他们必然是纯净的。
财布施
(贡献财力于建造、维护禅修中心让正法纯净的脉动支撑禅修学员,这种财布施的果报非常殊胜。葛印卡老师在十日课程,说到佛陀时代巨富-- 给孤独长者(Anathapindika)的故事,他的真名是须达多(Sudatta) ,因为慷慨布施而得给孤独长者的称谓。
给孤独长者(Anathapindika)的称谓来自anatha,意指赤贫之人,pindika意指给予食物的人。须达多经常给予穷人食物而得此名。他住于舍卫城(Savatthi),这是当时印度人口最多的城市。须达多的事业广布全印度,甚至触及其它国家,他规定凡是他的事业所在之地就不会有人挨饿,人们都有食物吃。然而须达多此时还不知正法。
有一天他遇见了佛陀,亦即他接触了正法、接触内观法门。修行净化了他的心,让他浅尝了涅盘的初期滋味。这是他第一次体验到超越心与物质的真理,就此成为焕然一新的人。
布施的目的不是要建立自我,而是要消融自我。须达多想着:『我现在的财富是因为我过去种的善因成熟结的善果,这些钱一定要用于利益众生才是。当然我现在是在家居士,部份的钱要用于我的家计和维持员工的生计,剩下的就要用于利益他人』。他现在了解到这点。
利益众生? 何谓众生的利益?我给穷人食物吃。我应该给,这是好事,但隔天这个人又饿了。我给口渴的人喝水,但过不久他又渴了。我给病人服用药物,但他可能又会再患同样的病,或是患其它疾病。我给一丝不挂的人穿衣服,但不久衣服会破旧,他又会赤裸。我并没有帮助这些人脱离痛苦。如果他们知道正法,如果他们学得这殊胜的内观法门,他们就能脱离所有的痛苦!他们可以完完全全自痛苦中解脱,从生生世世跟随着他们的痛苦中解脱!他们可以离苦。正法是属于所有众生。除了物质上的布施,法布施也很重要,这是最高层次的布施。
须达多造访当时住在王舍城(Rajgiri)的佛陀,他向佛陀致意后问道:『世尊,您何不来舍卫城说法。那里住了许多人,无论穷人或富人,大家都很苦。如果您在那里说法的话,许多人将会受益。世尊,请您一定要来』。
佛陀微笑。须菩提知道佛陀答应了。他回家后开始找寻一处适合佛陀说法的精舍。地点不能在市中心,噪音会造成干扰,但偏僻到一般人到不了的地方也不适合。有一天他终于找到既安静又不会太远的地方,这是一座花园,非常宁静、非常安静、很适合禅修。他询问花园的主人是谁?当他知道这是祇陀(Jeta)王子的花园,随即造访王子并表明想买下这座花园。王子很生气回答他:『这座花园不卖,这是专为我私人享用的。我不打算卖』。『殿下,我一定要买下这座花园,随您开价』。为了打发须菩提,王子说:『你知道这块土地价值多少吗?你拿金块来铺满地面,那就是这座花园的价值』
『就这么说定了!我会拿金块来铺』。他运来大批的金块,开始铺在花园的地上。王子看了对他说:『你疯了不成?没有那块地是如此珍贵的。你在做什么啊?』
须达多回答:『我没疯。这块地将来会极其珍贵。佛陀要来这里传授殊胜正法。若有一人得此正法、得此内观法而离苦,其利益要远超过我的财富。而且我知道获此利益的将不会只有一人,而是千千万万人』。
王子最后被说服了,『很好,其它的就算是我的捐献好了,这块地是你的了』。
须达多在这里盖了一处能容纳一万人修习正法的禅修中心。
他发心要服务众生,学佛之前他早已开始布施。现在他的布施是要帮助更多的人获得正法的利益。他布施不是要扩张自我而是要消融自我、纯粹服务别人。
后来因为过去业力之故,这个巨富有一阵子钱财尽失。他有钱的时候每天早晚必到精舍禅修,身为在家居士他知道:『我不能两手空空去精舍,我必须带点东西给禅修学员』。每回去精舍他都会带东西去。如今他一贫如洗,没有东西可带。但他房子后面有座小花园,园中有来自全国各处的肥沃土壤。于是他用手抓了两把泥土来到精舍,放在树下说道:『愿这棵树长大,愿有人在树荫下禅修得正法』。
不管礼物是一把泥土或是万贯钱财都是一样,重要的是愿力。须达多后来又致富并开始像以往那样布施,但是他知道『无论我布施什么,数量不重要,重点是要为正法、为他人的利益、为他人的福祉而布施,而且不求回报』。
为法服务
(以下为一九八六年六月,对法工的开示。)
为法服务的目的为何?当然不是为了食宿、也不是为了在舒服的环境中打发时间、也不是为了逃避责任义务。法工都很清楚这一点。
法工已修习过内观法门,从直接的经验了解到修内观的好处。他们看过老师、长期法工和其它法工无私的服务,正是这份服务让他们尝到正法无可比拟的滋味。他们开始走在正道上,很自然地就培养出难得的感恩心,希望自己能回报别人的付出。
当然老师、长期法工和其它法工的服务是不求回报,也不接受任何物质上的回馈。要回报他们的付出唯一的方式就是帮忙使法轮常转、让这份无私的奉献传递给他人。这是为法服务的崇高愿力。
修内观走在正道上的人开始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气,并开始关怀别人。他们注意到四处都有人在受苦受难,不论年龄、性别、肤色,大家都在苦难中。接触正法后才了解到自己在受苦,才知道唯有走在正道上才能享有真正的快乐和祥和。看到这样的改变心中升起感同身受的喜悦,更加坚定要助人修内观以离苦的念力。慈悲流露,随之就是助人自痛苦解脱的愿力。
正思惟、正语、正业的布施
(以下是葛印卡老师于欧洲第一处内观中心成立典礼上的谈话。)
内观法门传来欧洲的时机已经成熟。多年来法国以及邻近国家热心的学员,为让更多欧洲人能修习正法而奔走。现在买下这处中心,许多学员的努力总算开花结果。我深为你们努力的结果感到欣慰。
这处中心的成立代表正法传布的新阶段,大家有必要了解其重要性。内观中心并非某一宗派按照自己特有的教规离群索居的地方、不是寻欢作乐的俱乐部、不是举行宗教仪式的地方、不是社交的地方。
内观中心是一所学校,教授正法,教授生活的艺术。凡是来此中心的人无论是禅修或服务都是来接受教导。为了维持正法传授的力量和纯净,你们都要遵守中心的规定;遵守得越完整,中心就会越强大。中心禁止许多习以为常的活动,不是因为这些活动不好,而是内观禅修中心不适合有这些活动。切记这是这个国家唯一可以修习这种内观的地方,遵守规定能让这处中心发挥其独特的目的,所以要好好维护。
你们建造的这处内观中心是以戒律为地基。一如你们所知,守戒是内观课程的首要步骤,守不住戒律,禅修效果就不佳。不仅是学员,在中心服务的法工也要尽量守五戒。正法的规则已在这里确立,从今开始这里不应有杀、盗、淫、妄语、饮酒。这样才能营造祥和、宁静的气氛,方便大家精进用功。
有了戒律这坚固的基础,净化心灵的修习才能进行。请切记这是中心最重要的任务─首要任务、最终任务、经常任务。所有法工即便只是服务几小时,也不能忽略禅修,这样可以加强正法气氛,给予其它禅修学员支持。
这处内观中心当然不是欧洲唯一可以修习佛法的地方,但却是唯一致力于传布内观法门的地方。这个中心将专注于在这个法门上用功。
内观法门最后的重点是慈悲,所有在中心的课程学员和法工都要参与修慈悲观。无论是参加课程或是担任法工都要以欢喜、无私、慈爱的心去做,才能从中获利。不管从事的任务为何,做的时候要发愿,愿众生能从你的行动中获得喜悦。有学员或访客到中心,要以慈悲的心迎接他们。让这个地方充满爱与善的脉动,任何到这里的人都能感觉到他们进入和平的圣地。
禅修的法布施
(一九八二年三月十四日,于Dhamma Thali 内观中心大佛塔动工破土典礼上的谈话)
助人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是物质上的帮助,可以是言语上的帮助,可以是财物上的帮助。这些都是重要的助人方式,但最佳的帮助是透过禅修。
旧生越是常常到中心禅修,他们的发心就越能利益他人。乌巴庆老师在世时他有很多学生修到涅盘的境界,他们随意就能经历这种境界,想要经历多久就能维持多久。有人会问:『这些人如何回报正法、回报老师呢』?有些人可能布施劳力、有人布施财富或是其它方式来回报。但对于修行得道的禅修者,他们每周至少去一次中心、在寝室禅修一小时进入涅盘。这是很好的服务。整个中心充满正法的波动。每个禅修者产生的波动强度取决于禅修的次数和进入的阶段,不过只要是精进用功,整个中心都能受益。
建造学员寝室,令人赞叹,但大众若能每周到中心禅修一次,更是无上功德。这就是禅修布施。我们禅修时的脉动会净化这个地方,使其成熟圆融,将来学员在此禅修将事半功倍。大家都该努力扫除心中的贪瞋痴,但周遭环境若布满正法的脉动,众人会更容易感受到努力的成效。内观中心的脉动若是不纯净,即会阻碍进步,更难对治贪瞋痴。不纯净的波动气氛,让学员无法精进。纯净的正法脉动,保护学员、给予他们力量与帮助。
禅修者应该培养慈悲心,来到中心禅修,我们便是在利益自我。我们不知道自己的禅修能利益多少人,但持续下去,他人终究能获利。有正法脉动的地方,将会吸引众生自动前来。只要正法能够保持纯净,人们就会来。未来的几百年,人们会来禅修并且受益。
12、口耳相传
葛印卡老师 [以下略称为SNG] 于2002年赴欧与北美之旅时,接受BBC英国国家广播公司实况采访。他上了受欢迎的「吉米杨节目」[以下略称为JY] 当来宾,该节目在英国与海外有550万听众。以下是该次访问与听众反应的摘要。
JY:我现在要访问一位百万富翁企业家,后来放弃了世俗物质世界,而成为世界知名的禅修老师。刚才我提到了禅修,我想很多听众脑中会浮现出盘腿打坐,等待开悟的情景。不过有一种禅修方式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全世界有成千上万人在学习,在印度也用来帮助矫正谋杀者,强暴犯等等恐怖份子。这种被称为内观的禅修方法得以被发扬光大,主要归功于一位名叫葛印卡的老师,我很荣幸能访问他。午安,葛印卡先生。
SNG: 这是我的荣幸,吉姆
JY:您以前曾经是非常成功的商人,家财万贯,是什么让您决定学习禅修?
SNG: 我从这个方法得到非常多益处。以前我是个非常自我中心的人,虽然非常有钱,也非常自我中心,脾气暴躁,我曾经有非常严重的偏头痛。任何止痛药都没有用。医生开始为我注射吗啡,然后他们担心我会吗啡成瘾。因此我参加了这个课程,治好了偏头痛。也不再需要吗啡,我的暴躁脾气也消失了。
JY: 这种禅修方法─我希望我念得对─内观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特别的?
SNG: 这是一种对自身内在实相的观察。有关身心交互作用的实相。
JY: 当你在这么做的时候,我本来要说禅修,就让我们说,当你在观察时,你究竟是在做什么?
SNG: 我们首先观察呼吸,因为呼吸与身心两者的关系都很密切。然后我们观察身体的感受,这也是与身心关系密切。我们开始了解这两者的交互作用。身体如何受到心的影响,心又是如何被身体所影响;由于我们并不知道身心深层的情况,我们会产生不净杂染,累积各种负面的东西;我们会被这些东西所控制,做出不善的行为;然后又感到遗憾。练习这个方法,我们会知道,「这是有害的,对我自己有害,对其他人也有害。」于是习性模式就会开始改变。
JY: 您在1969 年开始传授内观,同时成立了内观基金会,对不对?
SNG: 是的
JY: 现在每年有10 万名学生学习这个方法?
SNG: 是的,去年有10 万名学生,每年都在增加。
JY: 这些学生是在印度还是遍及全世界?
SNG: 遍及全世界,而且来自各种宗教,各种背景,各种国家。在世上所有宗教的信徒中,都可以找到学习过内观的学生。
JY: 我稍早提到在印度监狱也有内观课程。为何印度政府想让犯法者学习这个方法?
SNG: 因为印度有一位名叫Vinoba Bhave 的圣人向我提出挑战:「如果内观有效,就对这些顽劣的罪犯试试看。如果他们能改变,我就承认这真是个美妙的方法。」我们就对监狱中的顽劣罪犯举办了一次课程,十天之内,就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所以又举办了几次课程,政府发现这个方法很科学,而且不分教派。
JY: 你或政府看到了什么样的改变?
SNG: 本来充满仇恨的人,在监狱里只想要报复,只想着出去后要杀某某人,要报复某某人。学习内观后,他们发现只要有这种负面的想法时,身体也会产生某种感受,很不愉快的感受。身体开始发热─很热,流汗,抽动,脉动,紧张。他们会知道,「我是个痛苦的人。我在干什么?我在伤害自己。」当他们开始明了这一点时,习性模式就开始改变。
JY: 当他们出狱后,他们是否还继续练习?
SNG: 当然会,因为他们得到了很多益处。许多人继续每天早晚练习,过着很好的生活。当然他们会碰到一些困难,因为社会不容易接受他们─犯罪的背景还是存在─但是其它学生会帮助他们,让他们能找到工作。有时候他们会来内观中心当法工。
JY: 我们谈的是印度的囚犯,但我了解这里的蓝卡斯特监狱也办过一期课程?
SNG: 是的,在美国也有办过几次课程。现在那里要对很顽劣的囚犯举办另一次课程。
JY: 监狱囚犯形形色色都有─恐怖份子,宗教狂热份子,强暴犯等等。你如何说服他们参加课程?
SNG: 我不会去说服他们。我只会说,试试看这个方法,只要开始观察,照着这个方法去做。于是他们开始观察自己。当他们观察时,他们会明白,「我是多么的自大,我是在伤害自己。我想当恐怖份子去伤害他人,其实我最先伤害的就是我自己,然后我才能伤害他人。」当你在心中产生任何负面情绪时,你自己就是第一个受害者。
JY: 会不会有人批评说,那些囚犯会想:「这是一个离开监狱的好机会。我会说内观改造了我,我已经改邪归正了,然后我就会被释放。」
SNG: 不,因为是他们自己的体验让他们知道,「是我做的错事与我心中的负面思想让我如此痛苦,我必须改变我的习性模式。」没有人愿意伤害自己。但是在无知之下,每个人都不停地产生负面杂染,不停地在伤害自己,使自己变得很痛苦。
JY: 您自己是个生意人。我们谈够了监狱;你有没有把这个课程也提供企业主管来学?
SNG: 当然有。印度有许多企业执行长都上过这个课程。孟买的政府派资深主管来上课,他们的生活也发生了很大改变。他们的工作能力增加了。心境能够保持平静清澈;碰到问题都能做出很快的决定,正确的决定,所以他们的工作能力增加。
JY: 他们是如何得知内观的?譬如今天听我们节目的听众,他们要怎么才能了解更多?
SNG: 你要知道,凡是从这个方法得到益处的人,都会想要告诉朋友与家人,「这个方法非常好,对我有非常好的益处,你也一定要去试试看。」就是这样传播开来的。
JY: 所以是口耳相传啰?
SNG: 口耳相传。我们从来没有做过任何宣传。现在你在节目上谈论内观是很好的,这样大家才会知道,更多的人会来学习。
JY:(笑了)嗯,我会很想知道听众在电话上的反应如何。我们有550 万听众,他们的意见会很有意思。很高兴今天能访问您。非常谢谢您的光临。
SNG: 谢谢你,吉姆
JY: 刚才我们访问了葛印卡先生,我们谈的是内观。如果各位听众想表达意见,我相信一定有的,请打电话进来。
(以下为听众的响应)
乔伊麦纳德,易普威治:「你们的印度来宾让我非常着迷,我很想多知道他所教导的东西。」
科林詹金斯,普德赛:「现在新闻中充满了暴戾,我很高兴听到有人传布和平的讯息。如果对谋杀者与强暴犯都有效果,对政治人物应该也有帮助。」
珍纳,伦敦:「在这种暴力的时代,对世界问题的唯一答案必须是性灵价值的重新提升,我很高兴你们肯花时间访问有这种观点的人。」
吉姆,盖瑞旅馆:「禅修,应该比无所事事要好吧?」
韦伯太太,威克菲尔:「我对你们上一位客人非常感兴趣。那段访问应该送到内政部,让负责狱政的人听一听。」
诺曼怀汀,喀莱尔:「我每天都听这个节目,都有让我惊奇的东西,都有新的东西可以学习。今天你们的印度来宾真是令人着迷。」
克里斯凡斯,索尔斯伯利:「这段访谈真是非常有趣而且有启发性。如果人类能更专注于性灵与个人的自我价值,而不是那样重视物质世界,世上许多冲突都不会存在。」
乔斯克利夫兰,网络:「如果我们都能参加该有多好。我丈夫的童年非常不愉快,他内心藏有很多愤怒与负面情绪,要是他能听到那位先生所传授的东西,他就能过更快乐的生活。那位先生真是做了很多善事。」
莎林娜,赫里福郡:「我参加过好几个闭关修行的活动,与你们客人介绍的很类似,它们真的改变了我的生命。这样的课程在全世界都有,而且参加都不用钱。」
保罗吉拉德,巴辛史托克:「我觉得这次访问的时机很好,因为这个国家需要内省。这种功课能让心灵平静,减缓很多暴戾之气。让和平与静思能有一点机会。」
克劳汀,汉普顿:「我参加过葛印卡老师的两次课程。那是我所做过最困难的事情,但是效果非常惊人,让你进入你自己内在前所未见的深处。这个方法也帮助我度过一次很痛苦的生产过程。」
查理斯史温尼,网络:「当你询问接洽的资料时,葛印卡先生并没有告诉你,这让我相信他是真诚的,他不是上节目贩售东西的。」
保罗,赫里福郡:「身为葛印卡老师的学生,我想指出,不仅是监狱囚犯有学习内观课程,狱卒也有学习。」
娜塔莉,雷敦史东:「我觉得与葛印卡先生的访谈很棒。我很想听到更多关于性灵方面的事情。」
汤姆卡文,格拉斯哥:「学校里应该也要教静坐,对不良少年也许会有效果,让他们不会变成罪犯。」
诺尔,伦敦:「我有静坐,我觉得内观是极佳的静坐方法,能够改变生命。谢谢你的精彩访问,吉姆。」
安吉拉,网络:「我对这次葛印卡先生的访谈以及听众的热忱正面反应感到印象深刻。我本来以为会有人批评他的作法是胡说八道,但是现在我对这个国家的人民产生了新希望,有这么多想要学习的开放心灵。」
泰瑞欧德汉,史康索普:「葛印卡先生真是很厉害。我认识一个人去上了他的课,从此摆脱了酒瘾。如果他的静坐方法可以用在每一所监狱与学校与工作场所,我想这个国家就会脱胎换骨了。」
威廉哈德森,曼彻斯特:「我的邻居早上过来喝咖啡,我们都停止聊天来聆听葛印卡先生的访谈。我以前从来没有在媒体上听说过他。这又是你们节目的一次创举。」
安德鲁戴维斯,圣尼欧特:「葛印卡先生可以在全国性的媒体上来教导他的课程,为这个法治破碎的国家提供一点希望。」
爱丽斯哈普,丹地;「我是一个行销经理。我的属下使用静坐方法,能够提升业绩达50%。静坐已经被忽视许久,难怪许多企业主管都在静坐。」
提姆沃斯利,哈德兹菲尔:「显然你的来宾是真诚的,不是来卖东西的,否则他就会推销他的书,他的录音带,还有他的付费电话号码。我很想多听一点关于他的事情。」
史提夫太太,新堡:「当谈到灵修时,我总是有点怀疑,但是这个课程听起来是不太一样,我听说这个课程开放给所有宗教信徒或非宗教人士,所以谢谢你,又提供了一个值得参考的访问。」
珍妮佛,北里兹:「听众对于葛印卡先生的反应,证明了贵节目的确吸引了很广泛的社会阶层。」
13、戒:法的基础
葛印卡老师
下文由原本刊登在1998年8月的“内观通讯(Vipashhyana Patrika)”内的文章翻译而来。原文由葛印卡老师在Zee电视台(Zee TV)的44场公开演说中的第三场讲稿改编而成。
想要学内观 Vipassana---净化心灵的方法,必须到内观禅修中心。这个方法只能在有益学习的气氛环境中学到。如果你要学习读书写字,必须进学校。如果要保持身体健康强壮,必须到健身房。想学瑜珈或练气pranayama,得到瑜珈学校。同样地,想学内观,这个佛陀教导的精华,必须到内观禅修中心。你不需日夜都待在学校、健身房或瑜珈学校内,就可以学得技巧,然后回家练习。但要学会内观法,至少在刚开始的时候,你必须在内观中心待上十天。
如果禅修的目的只是为了使心专注,你可以向某位上师学习那种将注意力集中在念颂祷文持咒或观想形象的禅修方法,然后在家练习。这类技巧也许可以使心平静,使心专注,也可能会净化心的表层。但是内观不仅净化心的表层,它是一种对心的深层手术,去净化心的最深层--- 这是烦恼生起繁衍的地方。这些是累积了无数生生世世的不净烦恼。即使那些不相信前世的人,这辈子也累积了很多不净烦恼。深藏在内心深层产生不净烦恼的习性已经使心成为它的奴隶。这是很大的束缚。你必须把心由这束缚中解脱出来,改变这种不断产生不净烦恼的习性。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必须对心作深入的手术。
当人生病的时候,必须到干净卫生的医院。如果必须要动手术,就得到无菌的手术房。内观是一种心的重大手术。因此,你只能在没有污染的环境中正确的学习-----不只没有空气污染,甚至也没有心的不净烦恼所产生的污染。
内观禅修中心从远古时代就有了,现在依然存在。中心的环境非常纯净。有茂盛的绿色植物,没有任何环境污染。那里平静、安详,且有一种有助禅修的气氛。最重要的是,在中心内除了内观,没有任何其它活动。因为只修习内观,整个中心充满了纯净的法的波动。所以是对心作第一次手术的理想地方。此外,中心内有经过授权而有经验的人在课程中教导这个方法,以协助手术的进行。自行尝试学习这个方法是不恰当的。
内观并不复杂,它是非常简单的方法。人们可能觉得只要听过开示或看书就可以自己开始练习内观。不过我必须告诫你们,内观是常严谨的工作,非常精密的工作。至少在第一次,你必须在一个有助学习的环境中待十天,在知见清楚、有经验且经过授权的人的指导下,来学习这个方法。十天之后,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主人。
在家里不可能持续长时间禅修。因此,在家中的手术就没有那么深。在中心学过内观后,你可以在家中早晚练习。当你觉得需要动另一次深层手术时,就再回到内观中心。
还有另外有一个原因必须到禅修中心学习内观。这个方法的目的是为了开发纯净的心。这十天待在中心学习内观,你实践了戒律(sila),没有破戒:你不杀生,不邪淫地过了十天的独身生活,不妄语,不偷盗,不用任何烟酒毒品。
你了解到为了过守戒的道德生活,必须要掌握住心。如果人不能掌握心,如何有美德?但是你只能在过着道德生活时才能学会这个方法。所以难题来了,要过守戒的道德生活,你必须要能掌握住心。心必须纯净。为了掌握心,净化心灵,你必须过着守戒的道德生活。你该先准备马,还是先准备车?应该先守道德,还是先专注和净化心?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内贤明的老师们建立了到禅修中心学习内观的传统。你可以在那里实践五戒,也就是说不会有任何言语或身体行为扰乱他人的安详与和谐。怎样你才不会有伤害他人的行为呢?禅修中心的气氛,以及十日课程中每天繁重规律的作息让你很容易守五戒。学员每天由早上四点忙到晚上九点,根本没有机会破戒。为了防止妄语,禅修中心还有一条规定:禅修期间必须保持静默。学员之间不能交谈。当然,你可以跟老师或助理老师谈话,澄清方法上的问题,或是向管理人员反应生活上的问题。即使跟他们说话,你也要非常小心不要犯戒。不可以夸大或隐瞒事实。这样一来,课程中就很容易守住不妄语这个戒。所以,sila-戒可以守得很好。学习内观先要有良好戒律的基础。如果学员依照指示练习,一定会有进步。但是如果没有戒律这个基础,学员就不会进步。
佛陀在世的时代也有很多导师,如同现在的有些导师一样,会告诉学生「为什么需要道德戒律呢?去做你想做的事。自由自在地享受你的生活,尽情耽溺感官的欢愉。即使是这样,我也可以教使你们喜乐的禅修技巧。」这类所谓的灵性上师吸引了大批的学生。人们总是会找寻轻松容易的方法。如果这些学生真的不必持戒,又可以得到解脱的快乐,那他们还需要什么呢?
这种有害的妄想在内观,在法的真实道路上,是没有用的。戒律的基础是绝对必要的。你必须了解为什么它这么重要。毕竟你是要动心的手术。仅仅在心的表层得到喜乐并不是内观的目的。你必须进入心的最深处去净化它,这是不净烦恼升起的地方,烦恼累积的地方。这是很深的手术。如果心的表面混乱不安,很激动,就会造成粗糙迟钝而不纯净的波动。这样的波动是种障碍,会阻碍你进入心的深层。
假设你要到海底去探勘油田。当季风来的时候,探勘的工作必须停止,因为在浪很大的时候不能在深海探勘。季风过去后,雨停了,大浪消退以后,这时候才可以开始探勘,即使浪还没有完全停止也没有关系。同样的,心里也有不净烦恼的波涛。当你破了任何一条戒--- 不论是杀生、偷盗、饮酒、妄语或邪淫-----在心的表层会掀起很大的波涛使你无法进入深层。如果你要在心的深层下工夫,即使有不净烦恼的风浪,也不要复制增加它而造成内心不净的汹涌波涛。
整个禅修中心的气氛有助于你达到这样的境地。你必须严格遵守规范,纪律和课程时间表。如果在守纪律的状况下用功,你会得到利益。人们到禅修中心去不是为了郊游或暂离生活责任来度假十天,而是为了去禅修,藉由非常严谨的禅修来去除不净烦恼。你必须十分认真且持续地用功。当你了解,接受并遵守规范后,就会开始精进地用功。
你要作什么功课呢?一开始先学习使心专注的方法。为了使心专注,你必须藉助某个专注的对象。有很多对象都可以帮助你练习心的专注。发现内观的佛陀,告诉我们一个随时与我们在一起的对象。这个专注的对象由我们出生开始一直到我们死亡的那一刻,随时都与我们同在。它就是我们的呼吸,由出生那一刻起到死亡的那一刻止,随时都保持吸进呼出。不管你是睡着或醒着、坐着或站着、走路、旅行、吃、喝,任何状态下,气息都保持吸进、呼出。把呼吸当成我们专注的对象。自然平顺的呼吸,自然地吸进,自然地呼出。你只是观察它,什么都不必作。你不必练习呼吸或控制它。不必控制,只要如实地观察自然的呼吸。如果是深的呼吸,你察觉它是深的。如果是浅的呼吸,你察觉它是浅的。如果经过左鼻孔,你察觉它经过左鼻孔。如果经过右鼻孔,你察觉它经过右鼻孔。如果经过两个鼻孔,你察觉它经过两个鼻孔。
你所要做的只是观察,保持觉知,就只是这样。这不是在练习控制呼吸。这不是练气pranayama。Pranayama有它的好处,但它是完全不同的技巧,与内观完全无关。在内观的时候,你只是客观地如实地观察,你自身的实相慢慢地呈现出来。只是纯粹观察,而不是练习呼吸。气息自然地进来,就把注意力放在鼻孔进出口处,鼻孔内,一直上到鼻孔内的信道,你观察气息进来,气息出去。气息自然地进来,自然地出去。自然地进来,自然地出去。你并不去控制它。你不需要去改变它。如果它经过左鼻孔,不需要把它变成右鼻孔。如果它经过右鼻孔,不需要把它变成左鼻孔。如果它是深的,不需要把它变成浅的。如果它是浅的,不需要把它变成深的
我们如实地观察呼吸─yatha-bhuta-nana-dassana─意思是我们要有智能地观察。气息进来,气息出去。不管气息是经过左鼻孔,经过右鼻孔,还是经过两个鼻孔,你非常注意它的进出。你客观地观察它。什么是客观地观察?有一个人坐在河边,他无法控制河水的流动。他不能让水流加速,也不能让它减慢。如果河水是脏的,就是脏的。是干净的,就是干净的。如果浪很大,浪就是很大。如果没有波浪,就是没有波浪。那个人坐在岸边就只是观察水流。这是河的水流,它在流动。就只是客观持平地观察。同样的,你不该尝试去控制气息的进出。把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在一个地方,你客观持平地观察,其它什么都不作。
觉知气息进来,觉知气息出去。其它什么都不作。也没有什么要作的。我们只需要观察。有什么比这个更容易的呢?但是当你有空可以参加十天的内观课程时,会发现这是很艰难的工作。它真是非常地困难!你甚至还没观察到两个呼吸,心就开始打妄想。很难在心跑掉之前,观察到两次呼吸。心会不断地跑掉,学员必需不断地把心带回到呼吸上。
有时候学员会变得焦躁,因为心的这个变化无常的本性,甚至无法保持专注在两三个呼吸上。学员可能会感到难过"噢!我有一颗什么样的心啊?这么简单的工作,我什么都不必作。这就如同坐在河边观察河水流动一样简单。同样地我只要把注意力放在鼻孔的进出口处,观察气息流动。我仅仅需要观察气息流动,不必作任何劳动或练习。为什么我没办法做好这么简单的工作?"
学员因为不安定的心而感到烦躁。这时候课程的指导老师会告诉学生"噢!不要!不要!不要对自己生气,也不要对自己的心生气。愤怒终究是愤怒,烦躁就是烦躁。它会使你变得非常痛苦。你来这里是为了脱离旧有的易怒习性。只要察觉到'现在我的心跑掉了。'就接受它。然后重新开始勤奋地用功。"
学生又开始观察呼吸。然后心又会打妄想。一旦学生察觉到,他又把心拉回来观察呼吸。「噢!又打妄想了吗?别担心,再重新开始观察呼吸。」当你持续这样做一天,两天,三天之后,你将开始体验到好处。
每个内观学生都必须用功。想要在纯净的法的道路上前进的学生,都必须有耐心地努力用功。没有其它任何人可以帮助学生。已经走上这条道路的人唯一能帮忙的,只有这个指引 --「就这样做。用这个方法在这条路上前进。」
你必须自己走这条路。当学生在这条路上前进,他开始了解到「噢!这条路充满快乐。这条道路让我满足。这条路充满安详。」走在这条路上,当你不断地由不净烦恼中解脱出来时,很大的喜乐将会出现,很大的满足将会出现。任何人走上这条纯正的法的道路,都体会到真正的快乐,体会到真正的安详,体会到远离所有痛苦的全然解脱。
14、玩火
葛印卡老师
来跟乌铁老师学习禅修的人之中有位佛教学者,他非常有学问。可惜,他对于内观理论,似乎比亲身体验还热衷。但他还是顺利完成十日课程,而且开心的离开了。
几个月之后,这位学者来拜访乌铁老师,并且恭敬地在老师面前放了几册书。
「老师,我完成一部解释如何禅修的书,要献给老师。」他说。
「你带来的这几本书要献给我?」乌铁老师问。
「喔,不!老师,全部都是。」
「很好,如果你想全部献给我,那把所有的书都带来这里。」
这位学者满心欢喜想着,乌铁老师也许会为我的作品举行祈福仪式。几天后,他载着满车子的书回来了。
「这些是全部的书?」乌铁老师问。
「是的,老师。」这个人得意洋洋的回答。
「非常好,全部摆在那边的空地上。」乌铁老师说。
这位学者照着乌铁老师的指示,将书整齐的叠成一落。
「现在,去厨房拿桶煤油和一些火柴来。」乌铁老师继续说。
「老师,煤油和火柴?」学者困惑地问乌铁老师。在这个仪式中,乌铁老师会用它们来做什么呢?
「没错!煤油和火柴。」
这位学者继续照着老师所讲的去做,虽然他有点不太情愿。当他带着煤油和火柴回来时,乌铁老师对他说:
「很好,把煤油洒在那些书上,点火烧了。」
「什么,老师!你在开玩笑吧!这些书是我花了几个月才写成的。」学者再也按捺不住了。
「你如果用这些时间禅修会比较好。除非自己已经深入禅修,否则你如何对别人解释禅修呢?而且,即使你对禅修正确了解了,又怎能期望他人从书上学会禅修?他们只会像玩火的小孩一样烧到自己。这些书还是烧了好!」乌铁老师回答他。
15、自依住(依赖自己)
葛印卡老师
本文于2003年10月26日印度过新年的时候,葛印卡老师在孟买Jamunabai Narsi 学校以印度语对旧生开示,2003年12月在Vipassana Patrika(内观通讯)刊出。
你们聚集在这里参加新年的集体共修。要知道过新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集体共修。对我们而言,每一天每一个时刻都一样重要。我们必须重视每一时刻。我们必须重视禅修。你们今天能够来此共修是一件很好的事。佛陀曾经说:『Samagganam tapo sukho』,能在一起共修是极大的幸福。究竟什么是幸福呢?当我们的苦恼解除,幸福就现身了。禅修就是为了要解除我们的苦恼。苦恼的原因为何?苦恼来自身心内在的杂染。人们却用一生的时间从外在来寻找苦恼的原因,并且试图移除这些外在的因素。修学内观之后,你们了解无论有什么外在因素,苦恼是从我们的内在生起的。为何苦恼会生起呢?因为内在的心产生杂染。一旦内心产生杂染,苦恼随即生起,就又强化了我们生起杂染的习性。这样的情况一再重复,内心一再生起杂染,就更加深我们的苦恼。
要如何免除这种苦恼呢?要除去使我们苦恼的明显外在因素并没有错,但更重要的是要除去内在苦恼生起的原因。我们希望免除苦恼,却又不断地培养对愉悦感受生起贪欲和执取,以及对不愉悦感受生起嫌恶的习性反应。这种习性模式日以继夜地持续着,纵使在深层的睡眠中依然如此,身体生起某种感受-如果是不愉悦的,你会产生嫌恶;如果是愉悦的,你会产生贪爱。现在你学习以觉知心去观察这些感受,不论是对愉悦或是不愉悦,乃至中性的感受,都不生起任何杂染,这样就足够了!你们多生累世以来已经成为内心杂染的奴隶,而且现在这一生仍然持续着。你们非常幸运能够接触内观,学到解脱之道,这是一个使你们免于生起杂染习性的方法。如果你们不能够善用这个方法就太愚痴了,快从这愚昧中走出来。假使你们能了解内观最原始纯净的风貌,你们就不会犯这种错误了。
你必须奋力对抗这些杂染,你必须彻底打败消灭它们,你必须有此体认但却不生起我慢。有何道理您应当生起我慢吗?如果你的身体或是手弄脏了,你立刻会清洗,这个时候,你并不会生起我慢,因为清洗自己是你的责任,又有谁能帮你清洗干净呢?同样的道理,如果是你的心受到污染,那么净化自心也是你自己的责任,又何来增长我慢呢!
每一个禅修者都应该了解,自己必须为杂染的心负起全责,并没有其它外在的力量或看不见的生命体在染污你的心,任何无形的众生为何要来污染人们的心而使人们苦恼呢?我们会不断在心中生起不净乃是由于无明。了解这个道理之后,就不要再让新的不净杂染生起,对于旧有的不净杂染也要连根拔除,如此才能逐渐走出苦恼,走出束缚,迈向解脱之路。这就是自然的法则。
在古印度,这个自然法则称作 rta,法的精髓。假如你让内心受到染污,你就一定会受苦。如果你移除内心的杂染,你就一定会快乐。这是永恒不变的自然法则,没有人能够改变它。如果播下苦恼的种子,所结的果实就是苦的。而如果你播下快乐的种子,就会得到快乐的果实。这么简单的道理,但是我们却时常忘记。因为这个简单的法则被遗忘,所以内观的正法就在印度消失了。还有其它造成它消失的原因,其中一项就是人们相信有某个权威者会祝福我们使我们解脱。或许你可以终其一生欺骗自己,但试想为何此人只祝福你而不祝福其它人呢?
这权威者被称为是全能而且爱一切世人,但即使是解脱者也没有能力去解脱每一个人,甚至也无法慈悯所有的众生。所以当你相信:因为你歌颂某人,奉承他,赞美他并且崇拜他,他就会使你得到解脱时,你就是在欺骗自己,并且遗忘了正法。而喜欢听到人们对他歌颂和奉承的人,又是哪门子的解脱者呢!
要了解去除杂染是你们自己的责任,别人能为你做的就是慈愍地为你指引一条道路。当人们了解他们必须依循自然的法则或全能上帝的法则来生活才能解脱时,他们开始走在法的解脱道路上。但是当人们开始了解这件事,却会让神职人员感受到威胁,因为牧师祭司们认为如此下去,他们的影响力会自然衰退,想想看:如果人们认为他们可以使自己解脱,就不再需要这些牧师、主教或是神职人员了。因此牧师们就作如是的宣传:「你们都太脆弱了,太不纯净以致于无法自己解脱。到我这边来吧,我会帮你们进行宗教仪式,或是念诵祝祷文,可以洗清你们的罪恶。」
修行内观能成为自心的主人,但是以所耗费的心力相比,若能交给神职人员来完成,显然是容易得多。「这样子太耗费心力,神职人员将会为我们做所有的事情,并且使我们得到解脱。有人会祝福我们。」你要小心避免落入这个虚假的陷阱。想想看!为何整个世界到处充满痛苦?有这么多的人在祈祷,为何他们的苦恼尚未去除呢?然而你停止了探究,结果你也不再改造自己了。你或许可以相信这个世界是由全能的上帝所建立,祂制订了所有的律法。果真如此,如果你想要取悦于祂,你就必须跟随祂所制订的法则,才能得祂欢喜。要不然,你只是歌颂祂却违背祂的法则,就如同违背了国家的法律而行贿政府官员为你办事。你将神与这些腐败的官员纳入同样的水平了。
为何修行内观的方法会在印度消失呢?它就是在这些神职人员的手中消失的。这并不限于某一个宗派,所有的宗派皆如此。即使是佛陀的传承也不例外,这传承的僧侣也开始做相同的事:「来吧!我们来进行这些仪式,我们将给你慈爱,我们会使你从罪恶中解脱出来」,他们还会说:「我们不会要求你作任何仪式,也不会要求任何供养。我们将为你作一小时的慈悲观,帮你除去负面情绪。」这样的老师就是残害正法的敌人。
唯有能使我们自我依靠的法,才是正法。所以每位内观老师的责任就是教大家依赖自己 "Atta hi attano natho" 你就是你自己的主人,而非其它人。 "Atta hi attano gati" 你创造你自己的未来,无论是善或不善的境界,乃至超越一切缘生法的完全解脱境界。假如你能正确了解这个道理,就没有任何老师能以任何方式伤害到你。如果有任何老师告诉你说:「坐在我面前一个小时,我将赐予你慈悲并且驱除你全部的罪恶。」你将会起身离去,因为你并不需要这样的慈悲。但有的学生会坐在老师面前合掌并恳求:「老师啊!请你洗净我的罪恶。」
今天,这类老师因为坐在法座上,他们有可能为了从学生那里博取声望和尊敬,而做出上述的事情。再经过一两个世代之后,这些老师会开始要求供养,他们会说:「我们已经去除了你们所有的不净杂染,而你们尚未回馈任何东西。无论你们布施什么都会是很的大功德,那将引领你们到达天堂或是更高的天界。」然后这种作法就会开始风行。所以我现在就要告诫你们所有人:无论我在世与否,千万不要让正法遭到破坏。每位禅修者都应该学习自立。而每位老师的责任就是要教导人们自我依止,并且激励他们达到解脱:「你们染污了自己的心,你们必须自己去除这些杂染。我正在为你们揭示我所奉行之道,假如你们能依循此道,你们也将能去除自己的不净杂染。」若能如此,正法将保持百千年的纯净并广利大众。但假使教士僧侣们宣称:「我将会让你们得到解脱。」或是「我将诉请无形的力量来使你们解脱。」则正法就会如同以往一般地腐败了。
因此,有智慧的内观老师和学生们,必须要自我警惕。要以谦卑的心摆脱自我意识,为了能够利益广大的人们,必须保持正法的绝对纯净。如果每个人都能了解这点,正法的传播就会导向真正的幸福快乐,真正的利益。解脱之路将为所有受苦的人们敞开,任何走在这条道路上的人都会蒙受其利,而正道也将得以保存。
否则,如果人们形成这种想法:「既然有人能使我们解脱,为何还要自己费尽心力呢?为何还要参加十日的内观课程呢?为何我们要保持静默和不吃晚餐?我们不用如此了。这个人将为我们作慈悲观,因此我们一定能够得到解脱。」那正法之道就会渐渐流失。在未来,有些愚痴的人的确会如此。但是那些明智的内观禅修者则不会支持这种愚蠢的想法,反之他们会认为:「我们已经接触到这无价的珍宝,它对我们利益良多,但愿有更多人得到同样的利益。在这世界上还有许多受苦难的人,但愿他们也能发现到这一条正法的道路。但愿他们靠自己的努力,能够由苦恼中走出来。」这样的想法非常有益。
如果要重新建立正法,就要确定能保有它原始的纯净。愿正法能够以它原始纯净的方式长久地建立起来!让我们大家尽一己之力建立纯净的正法。愿正法带来无比的幸福与和谐,愿一切众生安详、快乐,得以解脱!
Bhavatu sabba mangalam!
16、熄灭怒火
葛印卡老师
译自印度语内观通讯
喔,这颗狂乱的心啊!
虽然已过了如此漫长的时间,但你那骚乱不安的念头却从未停过。你那愤怒的炽热炭火依旧在心中闷烧着。唉,无知的人啊!正因为你不断地燃烧愤怒之火,才会受这种灼热之苦,而你却对此毫无所知。
你依旧不断煽动着这些愤怒的火苗。这只会助长火势,除非你已找到了灭火之道,否则是无法让怒火止息的。
有人贴切地描述着:
Sine sippam sine dhanam sine pabbatamaruham
Sine kamassa kodhassa ime panca sine sine
工艺技能会逐渐纯熟;财富会积少成多;山峰也是要逐步攀登的;同样地,欲念与愤怒也会逐渐累积增长。所有这五种事物都只会逐渐累积。
愤怒就像是正在燃烧的火,如果再添加柴火,那么只会愈烧愈盛。
Appo hutva bahu hoti vaddhate so akhantijo.
激动烦躁会将愤怒的小火苗燃烧成狂怒之火。
Asangi bahupayaso tasma kodham na rocaye.
燃烧之后所带来的只是更难忍受的剧痛,那一位智者会想要这种具毁灭性又痛苦的愤怒之火呢?但愚者却一直点燃它,全然不解这个有害的后果。
Vanijanam yatha nava appamanabhara garu,
Atibharam samadaya annave avasidati;
Evameva naro papam thoka thokampi acinam,
Atibharam samadaya niraye avasidati.
就像超载的商船终将沉入大海一般,愚者也会因不净染污的逐渐累积而陷入悲惨的状况。
Anupubbena medhavi thokathokam khane khane.
Kammaro rajatasseva niddhame malamattano.
智者就像银器工匠辛苦地从矿渣中粹取出纯银一般,辛勤不懈地净化这个充满贪、嗔与愤怒的心。愚者的心不但没有减少不净染污,反而逐渐累积染污,也因此饱受怒火之苦。姑不论这内心之火是否烧伤了其它人,它一定会烧伤自己。
Katthasmim matthamanasmim pavako nama jayati;
Tameva kattam dahati yasma so jayate gini.
就像摩擦两根木棒所产生的火会烧掉木棒一样,由内心摩擦而生起的愤怒之火也会烧伤你。
这愤怒之火因与某位无知者摩擦而在内心点燃了,但这火是并不因为烧伤了你而灭除掉你的一些无明。
Evam mandassa posassa balassa avijanato;
Sarambha jayate kodho sopi teneva dahyati.
不管与那一为无知者摩擦而点燃了愤怒的火苗。愤怒之火开始燃烧。不论是否烧到其它人,但却一定会先烧到自己。
那人是痴无知之人修行者或圣贤又有什么关系?不论是由苦树或檀香树的木棒摩擦而燃起的火苗,火总是先烧毁起火的木棒。火会烧。不论燃料是煤炭、燃油、电力或瓦斯。因此智者要随时警觉。不论任何原因,都不会让火点燃。
Sutva rusito bahum vacam samananam va puthujananam;
Pharusena ne na pativajja na hi santo patiseni karonti.
因为智者不会被羞辱激怒而去羞辱对方。智者了解愤怒只会燃起更剧烈的愤怒之火,就如同火上加油一样。既然知道自身与他人的利益,当然就不会恶言相向以点燃怒火,也不会反唇相讥来火上加油了。
Mavoca pharusam kanci vutta pativadeyyum tam; Dukkha hi sarambhakatha patidanda phuseyyum tam.
所以智者是从来不会口出恶言的。若非如此,听者必回以恶言,充满愤怒的每个字眼只会带来伤害,而口出恶言的人必然会受苦。
Yo kopaneyye na karoti kopam,
na kujjhati sappuriso kadaci;
Kuddhopi so navikaroti kopam,
tam ve naram samanamahu loke.
善者从不愤怒以对,也不会被激怒。或者是,从不表达出怒意。唯有如此,修持者才是真正的圣者。因为唯有智者才能使愤怒无机可趁的。
Alaso gihi kamabhogi na sadhu,
asannato pabbajito na sadhu;
Raja na sadhu anisammakari,
yo pandito kodhano tam na sadhu.
在家之人不应怠惰或沉溺于感官欲乐之中;出家者不应自我放纵;一国之君不应仓促做决定;而有学问的人则不应心存忿恨,真正的智者是不会被愤怒所支使的。
智者善于自我防范,而且知道唯有保护他人,才能使自己受到保护;保护他人就是保护自己。
Attanam rakkhanto param rakkhati,
param rakkhanto attanam rakkhati.
保护自己就是保护别人;而保护别人也就是保护自己。不受愤怒驱使的人,必然也不会以愤怒待人。唯有如此,才能保护自己及他人。这就是真正的善德。
Ubhinna-mattham carati attano ca parassa ca;
Param sankupitam natva yo sato upasammati.
善者能以他人的愤怒为戒,而保持平静,这就是利益众人的智能。以愤怒相对只会让彼此都受到伤害。
多么愚痴的心啊!要知道你所走的正法之道就是容忍之道、和谐之道、宽恕之道、坚忍之道啊!现在的你还不能像佛陀一样,不皱眉。但是,只要嗔恨一生起,你就能快速地将它放下。尚未成佛的菩萨即一世又一世地如此修持 。
Uppajje me na mucceyya na me mucceyya jivato;
Rajam va vipula vutthi khippameva nivaraye.
菩萨早已警觉到这生起的嗔恨会成为终生的枷锁。就如同刚生起的沙尘暴迅速被暴雨扑灭一样,怒火也应该迅速扑灭。菩萨就是这样做的。
Uppajji me na muccittha na me muccittha jivato;
Rajam va vipula vutthi khippameva nivarayim.
因为愤怒无法掌控我,所以我不会成为它终生的奴隶。就像雨水很快地清除沙尘暴一样,我也可以很快地平息愤怒。
Yamhi jate na passati ajate sadhu passati;
So me uppajji no mucci kodho dummedhagocaro.
嗔恨是多么剧烈的伤害啊!不愤怒时,才能清楚地了解这个道理。然而,当愤怒生起时,所有的理性立即被摧毁了。所以,即使如此具有破坏性的愤怒生起了,我仍旧不被它所操控。愤怒确定是滋养愚痴者的温床!
Yasmim ca jayamanamhi sadattham navabujjhati;
So me uppajji no mucci kodho dummedhagocaro.
生起的嗔恨甚至会摧毁掉人的所有智能,使他们无法明了究竟有利或有害于己;然而,如此具有破坏力的愤怒是无法操控我的。唉,愤怒确实是滋养愚痴者的温床!
Yena jatena nandanti amitta dukkhamesino;
So me uppajji no mucci kodho dummedhagocaro.
我的敌人乐见嗔怒在我内心生起:因为我已播下痛苦的种子。但是我平息了此毁灭性的嗔怒,它无法奴役我了。唉,愤怒确实是滋养愚痴者的温床!
Yenabhibhuto kusalam jahati parakkare,
vipulam ca pi attham;
Sa bhimaseno balava pamaddi kodho,
maharaja na me amuccatha.
它不仅可以操控人,也能彻底摧毁人所拥有的一切。喔,伟大的法王!如此强大而令人畏惧的嗔怒也无法困住我。我已从这凶猛的狂怒中获救了。尚未成佛的年轻菩萨为此胜利而欣喜。
唉,这颗狂乱的心啊!你应该踏上觉悟者的神圣道路。抑制自己的愤怒与嗔恨,不要让它滋长,也不要被它所制伏,以免生生世世都蒙上嗔恨的阴影。在你被奴役之前挣脱出来吧。让充满慈爱与悲悯的甘露雨水清除已生起的恶意沙尘吧!
So me uppajji no mucci kodho dummedhagocaro.
虽然内心生起了具毁灭性的愤怒之火,但是它不会使我无助,它不能制伏我。愤怒是滋养愚痴者的温床!
正法道上的旅人 -- S. N. 葛印卡
17、法的家族
葛印卡老师
以下是葛印卡老师在1993年1月5日于 Dhamma Thali 年会上的闭幕致词。本文最先刊登在 VRI 出版 “For the Benefit of Many”一书中,内容收录葛印卡老师的开示以及和内观学生的问答。本文经修改刊登在印度内观通讯。
我亲爱的法的子女们:
我刚刚听到的报告十分确定。法的家庭正在成长,这是好现象。但是同时它必须以适当的方式成长。整个内观家庭应该结合起来,没有任何的不和谐。
为法服务的人肩负重大的责任。当某人来营区担任法工时,想藉由服务来发展个人的波罗蜜,自己的禅修,服务就从这个阶段开始。已经学到这个方法,现在要学习怎样在非常融洽的气氛里运用在生活中。当你在现实生活中,你可能发现气氛不是很好,你也不能成功地运用法。在这里,气氛是美妙的;周遭全部是正法的波动。当你为学员服务时,他们之中的一个人十分可能产生负面情绪并且对你恶言相向,或者可能不遵守规定。如果你被激怒并且产生负面情绪,你就不是在正确的服务。你应该立即意识到:「噢!我在这里是要服务,要根除我的负面情绪,而不是当警察或女警。」
当你禅修时,不应该对感受起反应,然而有时候你会发现当不愉悦的感受升起时,部分的心开始有习性反应。但是你能多快意识到:「噢,不,我开始起瞋恨反应了」呢?当你这么做的时候,你就回到了平等心。令人愉悦的感受升起而你起了贪爱的反应。你起反应是因为你还不够完美。但是,你能多快意识到:「噢,看,我起了反应。现在,我必须回来用平等心观察;我必须走出这个贪爱」呢?
同样地,当你服务并且已经错误地反应,你能多快才意识到:「噢,不,我来这里是为服务,而我已经犯了错」呢?回头。要用爱和慈悲来服务。你采取的每个行动,给学员每个建议都必须用一颗非常宁静,平静,充满爱和慈悲,和谐的心。
课程期间的服务,对你是一个训练场地。你在这里成功,你便能运用已经学习到的运用到外面的世界。
跟法工一起的,有一些管理课程或者中心的人。对管理者来说这是重大的责任。管理者必须和法工及学员有非常融洽的关系。管理也应该充满爱和慈悲。
还有少年课程的指导老师。他们的工作非常重要。令人遗憾的是,现今这世代的人有宗派主义,社区自治主义的大负担。所有这些的斗争,冲突和杀戮仍持续着,因为人们已经忘记了法,并且认为只有他们自己的教派才重要。每个人努力建立个人的教派,而不想在自己身上建立法。
我们不应该将这种遗产传给下一代;应该把他们从这种疯狂的宗派主义中解救出来。如果他们在年轻时学到法,纯净的法,不受宗派主义的影响,宇宙通用的法,他们将会理解:「我是一个人,和我自称为印度教徒,回教徒,基督徒或耆那教徒都没有关系。」只有过着法的生活才是真正的人。否则就已经失去他或她的人性。因此在年轻时,儿童必须理解怎样在法的生活中成为好人。
这种从自己内在发展法的技巧传给了他们。戒,定和慧是普遍共通的︰这一定要在非常年轻时让他们了解,以便孩子在纯净的法中得到这种训练。如果是用爱以及慈悲来教导他们这技法,他们会接受的。我从这些儿童课程中获得的讯息是非常令人振奋的,因为他们将得到法益。更多儿童课程是必要的。那就是我希望有更多的儿童课程老师从事这工作的原因。
还有助理老师。对必须指导十日课程的助理老师来说,这是重大的责任。如果助理老师是指导正确技法,决心为人服务,而不是发展个人的自我,那么人们就会来参加这些课程。 不要认为:「现在我是助理老师,坐在法座上,每个人都向我三鞠躬。太棒了!」人必须去除自我。你们是来这儿服务。 当学员向你鞠躬致敬,他们是在向法表示敬意,不是对你。这一点每个人都应该非常清楚。
然后是资深的助理老师。现在他们的工作不仅是指导十日课程,而且也指导更精进的课程。同时他们会指导和训练助理老师以及刚被任命的新进助理老师。
现在所有这些人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从法工到代理老师,这是内观家族的内部核心。如果你们争吵,那么法在那里?你们是法的表率。人们透过你们来检视法。他们会看看你们是否过着如法的生活,如果是的话,他们才决定法是好的。如果你们不是过着如法的生活,他们就会认为这一切全是骗人的。你使他们远离法的道路,你伤害了他们。你们必须非常小心,当你坐在法座上时,你就有重大的责任。
如果你得到更高的职位时,要了解:「现在我有这种服务的机会。」了解到那是没有魔力的。每人都必须为法服务,就是这样。它不像阶级统治或者官僚政治一样,资深的人有权力开除资浅的人,或者做那一类的事,真是危险。
如果资深的人发现资浅者有一些缺点时,要怀着慈悲和爱这么想:「不管这人有什么样的错,我必须除去他的错。我不可以赶走这个人。」所以要用全部的爱努力去纠正,去改正那位资浅的人。
而资浅的人也始终要尊重资深的人。这是从佛陀时代以来的传承。
悉达多太子成佛时有一事件:在他证悟后返回故乡时,那里的人对他有某些负面的情绪,质疑他为什么逃离他的责任。但是他们发现他是这么完美的人,而他所证得的法是有益于全世界,所以他们很自然地被他吸引。
有一些王子决定追随佛陀出家,服务他们自己,也为他人服务。当他们到佛陀那里时,他们把全部的饰品和昂贵的衣服给了仆人,一个名叫 Upali 忧婆离的理发师,王子们对忧婆离说:「我们要出家。这些都给你。」忧婆离心想:「这群过奢华生活的人把这些全部留下。我能拿这些做什么用?为什么不也成为出家人呢?」
这些王子属于非常高的种姓。很不幸地,种姓制度是这个国家最大的弊病,至今仍然如此。于是王子们决定让理发师第一个剃度。这个程序是先被剃度的人比下一个人资深。而资浅者永远要向资深者表示尊敬。那些王子彼此说着:「每当我们向理发师鞠躬致敬时,将会消除我们的自我。如果是他向我们致敬,那么我们的自我将不会消除。」这是多么美妙的想法啊!
同样地,任何较早被任命承担这些责任的人将被视为资深人员,并且应当被稍后任命的人所尊重。要了解他或者她是代表法,我向法表示崇敬,因此我必须尊重他们。只有这样,整个气氛才会非常融洽。资深者必须始终以爱和慈悲对待资浅的人。
在佛陀的时代,当然也有一些人不够精进用功,但是大多数他的追随者,僧侣等等都以此(长尊幼卑)闻名。Samagga-「看啊,他们怎样生活在一起。太美妙了!」他们是佛陀的追随者,佛陀的子子女女。
你们全部是佛陀的子女,因为你们借着佛陀的教导而有了新生命。过去佛陀的那些子女是怎样共同生活的?Samagga-以内在的快乐联合在一起,不争吵。Sammodamana-始终有慈悲,爱,快乐,诚恳。那是佛陀的儿子或者是佛陀女儿的特质。 Avivadamana-他们不会争吵。如果他们争吵那么他们不配当佛陀的子女。
然后是khirodakibhuta。Khira表示牛奶,udaka表示水︰他们水乳交融般地生活在一起;无法分开他们。并且他们注视彼此时眼中有爱,而不是愤怒,也不是火爆的眼神。他们的眼睛充满甜蜜-piyacakkhu,那么多的爱。这是他们的生活方式。那种理想必须延续下去。这是家族的代码︰khirodakibhuta(水乳交融)。 整个家族必须像手足般的生活。要当榜样;当模范。人们会检视你们,因此你们彼此的关系很诚恳是非常重要的。检视你们时,别人应该会得到激励,得到启发。你们应该吸引那些到现在还没有被法吸引来的人。而你们也必须确保已经向法的人能更坚定地走在法的道路上。
这是非常重大的责任。现在开始是扩展的时刻。毫无疑问地现在将会非常迅速。我们非常幸运,有机会在如此好的环境里服务。现在仍有那么多的不幸;法必须升起。法已经开始升起。无论我们是否在那里,法将会茁壮。现在我们有机会来为法服务并且发展我们自己的波罗蜜。
为你自己的利益和为了其它人的利益,好好利用这次机会;为了你自己的解脱和快乐,以及为了其它人的解脱和快乐。愿法得以茁壮!愿全世界的人从痛苦中解脱!愿大家安详,和谐、快乐!
Bhavatu sabba mangalam
愿一切众生快乐!
18、佛陀的两种主要禅修方法
本文编译自"Kya Buddha Dukkhavadi The?",2000年5月于尼泊尔出版,葛印卡老师希望能澄清大家对于佛陀教诲的普遍误解。
为了过快乐和谐的生活,消除一切苦厄,佛陀传授了许多禅修的方法。当然,最主要的两种方法是内观与慈悲观。
一. 内观禅修(Vipassana meditation)
内观让禅修者以道德为根基,而能掌握住心,培养出实证的智能,来消除所有贪爱与嗔恨的杂染。内观是一种实际的方法,在当下就可以得到益处,就像以前一样。佛陀的时代,有数百万人历经生命的苦痛,透过内观得到了解脱。
例子:Kisa Gotami
Kisa Gotami结婚多年,一直苦于无子。最后她终于生下一个儿子,她快乐得难以形容。彷佛天神赐予她宝藏。然而,没有几年,她的独子死于蛇咬。她陷入了深沉的痛苦。其它人都受不了她的悲苦。这位忧苦的妇人遇见佛陀,学习了内观,她不仅脱离了儿子的死亡之苦,也脱离了无尽的轮回之苦。她的余生都用来帮助其它受苦的女人离苦。
另一个例子:Patacara
Patacara是舍卫城(Savatthi)的一位富家千金。她从小就生活在奢华中。不幸的是,她陷入了热情的流沙,与家中的年轻仆人私奔。多年过去了,她开始返家的旅程,准备回去看父母。但是发生了灾难,她不仅失去了丈夫,也失去了两个儿子。她在极度的悲伤中抵达了舍卫城,但是看到城外有三个火葬柴堆正在燃烧。当她震惊地发现这三堆柴烧的是她自己的母亲,父亲与唯一个哥哥时,不难想象她的震惊。(他们的住处在前一晚的地震中坍塌了。)现在这位不幸的女人在世上已经没有亲人了。这种悲哀实在难以忍受,因此她完全疯了。这时候她碰到了佛陀,学习了内观。修习内观后,她发现这个好方法不仅让她解脱失去至亲的痛苦,也能解脱所有生死轮回的痛苦。她开始为其它人服务,帮助许多人过着快乐的生活。
即使在今天,这个方法仍有同样的效果,在内观正道上踏出的每一步都是有效的。修习内观的人虽然面对复杂的世俗问题,仍然可以过着快乐平静的生活。成千上万禅修者的经验就是铁证。全世界各行各业的人参加过内观课程。他们的心因为失去至亲而痛苦:他们的母亲,父亲,儿子,女儿,丈夫,妻子。或因为现代生活的压力而感到沮丧失眠。他们因为失去金钱,地位,权势而痛苦,或在人际关系上感到失望。他们因为各式各样的问题而怀忧丧志。但是,在内观十日课程结束时,我们总是会看到他们的脸上闪耀着平静与快乐的光芒。
有许多例子,认真精进的内观禅修者会以极大的毅力面对绝症的痛苦如癌症,不愿意服用强力的止痛药或使他们失去知觉的药物。他们选择以完全的清醒觉知来面对死亡,以平静而警觉的心赴死。还有什么比内观更好的药物能医治苦难!
每年都有成千上万满怀复仇烈焰的监狱受刑人来经历内观课程的洗礼。他们在深入内在实相的十天探索之后,我们一再见证他们的成果。他们含着眼泪接受自己的错误;他们不再在复仇的灰烬中打滚,而开始对其他人产生慈悲心。这些例子每天都会上演,示范着佛陀教诲的独特实用性。这些例子都直接证实了佛陀教诲在当下的效果。
二. 慈悲观(Metta bhavana)
佛陀的教诲不是空中阁楼。不提供虚假的希望。佛陀教导我们要脚踏实地,寻求体验自身内在的实相。禅修者从自己内在去直接体悟,每当他对其他人产生敌意或怨恨时,在这个时刻,他都会变得激动不安。他失去了内心的平静。
Ashantasya kuto sukham?
失去内心平静的人,就不会快乐。
他自己观察到正法的运作:当他失去内心平静时,他是如何远离快乐。他清楚了解,每当他产生愤怒或怨恨或敌意时,他自己是不净杂染的第一个受害者。在这个时刻,他会变得激动不安。他也会体验到,当他消除这些杂染后,他是多么快乐与平静。因此,他一再地思惟着:
Aham avero homi, abyapajjo homi, anigho homi, sukhi attanam pariharami.
愿我能远离敌意,远离怨恨,远离愤怒。愿我能体验内心的平静。
这种情操不是靠一厢情愿的想法。只有透过修习内观,开始消除不净杂染之后,才能够修习慈悲观(慈悲的禅修)。心中自然会希望所有其它人─不管是朋友,亲戚,或不认识的人,(看得到或看不到的),都能够摆脱不净杂染,变得快乐与平静。
Matapitu acariya natisamuha, avera hontu, abyapajja hontu, anigha hontu, sukhi attanam pariharantu.
愿我的母亲与父亲,老师,邻居,都能够远离敌意,远离怨恨,远离愤怒。愿他们都能在内心体验到平静。
Arakkhadevata, bhumatthadevata, rukkhatthadevata, akasatthadevata avera hontu, abyapajja hontu, anigha hontu, sukhi attanam pariharantu.
愿守护神,树神,天空之神都远离敌意,远离怨恨,远离愤怒。愿他们都能在内心体验到平静。
Puratthimaya disaya, pacchimaya disaya,
Uttaraya disaya, dakkhinaya disaya,
Hetthimaya disaya, uparimaya disaya,
Puratthimaya anudisaya, pacchimaya anudisaya,
Uttaraya anudisaya, dakkhinaya anudisaya,
东,西,北,南,上,下,东南,东北,西北,西南;十方众生
Sabbe satta, sabbe pana, sabbe bhuta, sabbe puggala,
Sabbe attabhavapariyapanna, sabba itthiyo sabbe purisa,
Sabbe ariya, sabbe anariya, sabbe deva, sabbe manussa,
Sabbe amanussa, sabbe vinipatika.
一切有情,所有动物、生物,一切已出生的众生,无论男女、贤圣、凡俗,人与非人,及所有恶道的众生,
Avera hontu, abyapajja hontu, anigha hontu, sukhi attanam pariharantu.
都远离敌意,远离怨恨,远离愤怒。愿他们都能在内心体验到平静。
如此清除所有不净杂染,享受到真正的平静与快乐,内观禅修者祝愿一切众生都平静快乐。
当一个人参加严格的十日内观课程或更长的课程,清除心中的贪爱与瞋恶,他就可以在课程的最后一天,以欢喜愉悦的心来修习慈悲观。
许多人都读过Gita(印度史诗)上的这段话:
Advesta sarvabhutanam maitrah karuna eva ca.
对众生没有怨恨,而是带着慈悲。
现在他们学到了实际的方法,消除了对一切众生的怨恨,因此得到真正的福祉,对一切众生产生慈悲。
当他们有机会成为 nirvairah sarvabhutesu-对一切众生都没有敌意,并且实践 sarvabhutahite ratah─致力于众生的幸福,他们都无比的喜悦。充满感恩与愉悦的心,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得到这种平静与快乐(Mere sukha mem shanti mem, bhaga sabhi ka hoya.)。
sukhino va khemino hontu!
愿一切众生都快乐,安祥!
Ye keci panabhutatthi, tasa va thavara anavasesa;
Digha va yeva mahanta va, majjhima rassaka anukathula.
Dittha va yeva adittha, ye ca dure vasanti avidure;
Bhuta va sambhavesi va, sabbe satta bhavantu sukhitatta.
无论他们是静是动,大、中或小,粗显或细微,可见或不可见,是近是远,是已出生或将出生─愿他们都快乐!愿一切众生快乐!愿一切众生安祥!愿一切众生解脱!
禅修中心的整个氛围都充满了慈悲善念的波动:
愿一切众生快乐...快乐...快乐!
愿大家都快乐!
愿一切可见与不可见的众生都幸福!
愿大海,陆地,空中一切的生物都快乐!
愿十方众生都快乐!
愿一切众生都远离恐惧,远离敌意,远离痛苦!
当人修习慈悲善念时,会得到很多益处:
1.睡得很满足
2.醒来很快乐
3.不会做恶梦
4.脸上带光芒(表情充满愉悦)
5.受到众人喜爱
6.死亡时意识清明,充满平静与快乐
7.从轮回解脱
Dittham va anupagamma-因为他不会陷入虚假的信仰。
Silava dassanena sampanno-得到正直的品德与智能,也就是内观。
Kamesu vineyyagedham-根除了对感官享受的贪爱,能够过着禁欲(brahmacarya)的生活,在死后可以往生梵界;借着修习内观,他可从梵界解脱,体验到超越所有境界的无上快乐。
Na hi jatu gabbhaseyyam punareti-因为他已经从轮回解脱,punarapi janani jathare shayanam-他也从一再诞生于子宫的痛苦中解脱。
问与答
问:当我没有禅坐时,我很难时时彻知无常。你能不能说明不是禅坐时,该如何用功?
葛印卡老师:根据佛陀的教诲,必须要在身体的范畴内持续地了知无常。在走路,坐下,进食,饮水都要保持觉知;在所有的地方,所有的姿势。你必须保持时时觉知。这样才能深入内心,帮助你根除很深的不净杂染。就算在家中,每天的早晚静坐,时时彻知无常(sampajanna)也很重要。但是当你从事日常的责任时,就不需要时时彻知无常。当时你并不是在禅修,如果你把一半的注意力放在感受上,另一半放在工作上,你在两边都不会圆满。(1995年1月21日,年度会议:内观总部(Dhamma Giri))
以观息法来静心
葛印卡老师在2000年1月受邀参加世界经济论坛在瑞士达佛斯的年度会议。他演说了四场。1月28日,在「当你生气时该怎么办?」的演说中,他举出的重点是:在这个充满压力与竞争的世界,当事情不如意时,我们似乎越来越容易愤怒。愤怒会破坏人际关系,事业与健康。我们要如何来根除愤怒?
葛印卡老师解释:「自然的法则是,愤怒的人是愤怒的第一个受害者。当你产生愤怒时,你一定会感到痛苦。任何有才智的人都明白,当事情不如意,有人阻碍了你想达成的愿望时,你就会愤怒。就算是世上最有权力的人,也必须面对不如意的事情,没有办法完全避免。虽然我们知道愤怒是有害的,想要摆脱愤怒,愤怒仍然不时掌控着我们。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更深入自己的内在找出愤怒的原由。转移注意力到其它活动,只是暂时的对策。我们必须找到问题的根源。我们必须学习观察愤怒。」
然后他解释,观察自然呼吸的观息法,以及用平等心观察感受,了解其无常本质的内观法,是如何帮助我们摆脱愤怒。
一位与会人士不同意愤怒是有害的。他坚持说愤怒在生命中是非常有用的,他不能接受人活着可以没有愤怒。他说我们不应该尝试要摆脱愤怒。「愤怒对生命是必要的,」他坚持。他一直争论到讲座结束,不同意葛印卡老师所说的。
在1月31日周一的讲座是-「真有这么美好吗?论快乐的意义」,葛印卡老师是唯一的演讲人。他讲完后,在问与答时,同一位与会人士站起来描述了他的经验:
「我参加了葛印卡先生关于愤怒的讲座,我一直跟他争论。我不同意他所说的一切。但是,当我回到旅馆洗澡时,想起了葛印卡先生所讲解的技巧与功效。我躺在浴缸中放松下来,就像我打完网球时一样,然后观察呼吸。我发现我能够做到葛印卡先生所建议的,透过觉察呼吸来达到平静。
我很惊讶,告诉我妻子这一切。于是她决定来听这个关于「真正快乐」的讲座。葛印卡先生,她就坐在我旁边。」
上过了内观课程后,禅修者能够借着几分钟的观息来平静激动的心。这位与会人士没有任何禅修经验,就能够靠观息法来静心,实属难能可贵。
Sansa dekhate dekhate, citta avicala ho jaya.
Avicala citta nirmala bane, sahaja mukta ho jaya.
持续观察呼吸,心就会平静下来。
稳定的心就会变纯净,自然会找到解脱。
19、感受停止处痛苦也停止
以下是由Samvedana中的文章翻译而来,原载于1983年8月份的北印度内观期刊Hindi Vipassana Patrika
葛印卡老师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身体不愉悦感受的痛苦中翻腾,在愉悦的乐受中起舞是我们根深蒂固的心理习性。当我们开始客观地观察感受,许多真相就会显露。
有个真相是这样--每个感受的升起都是因为接触:眼和色接触,耳和声接触,鼻子和气味接触,舌头和滋味接触,身体和触境接触,意根和念头接触,或心和身接触。接触对感受的生起是必要的,这是不变的自然法则。经由修习内观,可以直接体验并了解这个真理。
但是因为根深蒂固的心理习性,即使禅修者试着客观地观察感受,还是很容易又陷入习性反应的泥淖中打滚翻腾。他的头可能短暂地浮出水面,然后又会沉下去随波逐流,流向未知的方向。
这样的经验一再重复,渐渐地禅修者了解到心会被感受左右,不管是愉悦的还是不愉悦的感受。在有愉悦感受的时候会很高兴,这样就自然会在有不舒服感受的时候起嗔恨的反应。心的这种习性在巴利文叫做assado(贪着/乐味)-喜爱感受。如果感受是愉悦的,就沉浸在愉快的滋味中,如果感受是不舒服的,就沉浸在痛苦的滋味中。
当禅修者继续客观地观察感受,更了解到感受的危险,感受很有可能造成极大伤害--巴利文叫做 adinava(危险/过患)。这种沉浸在感受中的习性,是一种会在内心激出贪爱和嗔恨的习性。当这些习性升起,感受就增强,这些感受又会加强贪爱和嗔恨。这样便开始了不需外求的恶性循环。这就是dukkha-samudaya-gamini patipada,一条只会通往痛苦的道路。禅修者了解到在过去他浪费了很多时间在这条路上,也因此不断增加自己的痛苦。
现在透过内观的修习,禅修者开始由旧有的喜爱感受的习性中挣脱出来,而培养平等心。当他开始这样做,他了解到至少他暂时中断了这个恶性循环,停止给自己制造痛苦。当然这时候他就找到了通往止息痛苦的道路-dukkha-nirodha-gamini patipada。顺着这条路走,他会根除生命中所有的痛苦。
到了这时候,禅修者可以自己看清身体的感受有多重要。从感受可以分出两条路,一条通向痛苦的升起,一条通往痛苦的止息。现在他直接体验到什么是受苦,痛苦如何开始,即而倍增。禅修者小心地避免走向痛苦升起的路,而迈向根除痛苦的路。继续客观地观察感受,他会经验到nissarana-由贪爱和嗔恨的习性反应中脱离出来。
当你开始修习内观,大部分的时间你的头可能还是在水面下:你盲目地沉溺在感受中,产生新的贪爱和嗔恨,新的痛苦。然而,当你修习技巧逐渐纯熟后,平和地观察的时间会加长,盲目反应的时间会减少。一旦你停止造贪嗔的新业(sankharas),你就开始体会khaya-消除过去的业。过去在心里累积的习性反应会一层一层地升起,然后被消除,直到你达到所有的业都消除的境界,这是超越感官因果世界的涅盘境界。任何正确修习内观的人迟早都会经验到这个究竟的真理。
当一个人正体验到涅盘的实相时,心停止运作了,因此心和外境每分每秒的接触也停止了。因为没有接触也就没有感受。在此境界中,六种感官停止作用,所以感官的对象无法再和任一感官接触,也就不会有感受升起。如此,透过客观的观察,禅修者由沉溺在感受的习性反应中挣脱出来,而到达所有的感受跟所有痛苦都停止的境界。流转之轮被打破了。来吧!禅修的人们!让我们努力地,勤奋地,耐心地而坚持地避开痛苦升起的路,走上根除痛苦的道路,得到真正的快乐,真正的安祥。
佛陀的正觉, 对感受的理解
内观研究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久以来印度的先知和圣贤都希望解开世上这个重要的谜题:生命中如此明显的问题--痛苦,以及如何可以停止痛苦。许多先知在搜寻答案的时候,发展出许多理论和哲理,有些是根据他们禅修或苦行的经验,其它的则仅是根据推想而得。这些先知希望知道生命是什么。为什么我们活着?如何能停止痛苦?如何免除老死?
佛陀在世的时代,有些思想家相信如果在生命结束的时候,人的行为够优良,那么下一世就会出生在比现在更好的世界。有些沙门(samanas)和婆罗门(brahmanas),不需依靠想象或幻相,已经可以透过各种形式的禅修练习,经验到内心较微细的状态,以及意识的更高层次。他们提出自己的理论和新的观念。这些印度圣哲达到的专注状态,对某些宗派并不稀罕,与很多思想系统有共同点。然而,它们都称不上是「完善的」。在长部(Digha-nikaya)的梵网经(Brahmajala-sutta)中我们看到六十二种这类的看法或见解(ditthi),其中大部分与以下的问题有关:
(1) 自我(atta)的本质:它是自觉的吗?它是永恒的吗?
(2) 世界是永恒的还是有限的?
(3) 生命(jiva)或存在(satta)跟肉体一样吗
(4) 了解生命真理的人(Tathagata),死后还会继续存活吗?
因为在当时这些问题太热门,许多思想流派因而产生,有些流派有很多随徒信众。而长部(Diigha-nikaya)中的三明经(Tevijja-sutta)也在当时诞生,经文谈到婆罗门「与梵合一」的思想 (brahmasahabyata-union with Brahma)。这就是后来吠陀哲学理论的概观。
佛陀彻底研究过所有的思想流派,并亲身经历他们的修习或苦行,或是与他们的拥护者讨论思想观点。他的结论是,这些流派的想法都不正确,无法导向完善圆满,因此佛陀称这些为「谬误」(miccha)。他说这些人的体验或结论是由分析而来,他们的基础论点完全依赖「接触」(phassa)或者说六种感官(六根)和外界的接触。他说只要这些人未能如实了知:生起(集/samudaya),灭去(灭/atthangama),引人贪爱的滋味(味/assada),由此引起的危险(患/adinava),以及从这六种感官范围(六尘/hassayatana)出离(离/nissarana)的方法,他们就无法超脱这个世界。Yato kho bhikkhu channam phassayatananam samudayam ca atthangamam ca assadam ca adinavam ca nissaranam ca yathabhutam pajanati, ayam imehi sabbani uttaritaro pajanati.
跟佛陀同时代的人一直都不了解从六个感官(六根/salayatana)领域中出离(nissarana)的方法,因此一直停留在「触」(phassa)的范畴中。只要人们不能真的了解「触」或是在六根接触六尘时升起的感受,他们就会停滞在贪爱或嗔恨中。不了解感受的本质是无常(anicca),就无法由感受的领域中跳脱出来,了解最终的真理。相对之下,佛陀在禅修时体验了整个六根的领域,然后了解到究竟的真理是要超越这些的,六根停止六触就停止,然后感受也就停止了(nirodha)。
为了达到涅盘(nibbana)的境界,他下了很大的功夫,了解到感受升起的真正原因是因为接触(phassa),触是必要根源,触也左右了感受。在杂阿含经(Samyutta-nikaya) 的Pubba-sutta中,佛陀强调,在他完全觉悟之前想过这样的问题:「感受(vedana)是什么?感受的升起(samudaya)是什么?感受的止息(nirodha)又是什么?以及什么是让感受止息的方法?」他透过内观(Vipassana)对这些问题作了彻底的研究,他在深入的禅修中正确地了解到对感受的贪爱,贪爱感受的危险,以及最终如何出离超越感受的方法。他因此体悟到感受的真正本质,只有到这时候,他才称自己为完全觉悟的人(正等正觉者Sammasambuddha)。
在杂阿含经的Nana-sutta中佛陀提到,在他深入内观修习后,所得到的知识(nana),见解(cakkhu),洞察力(panna),智慧(vijja)和光明(aloko),都比不上对感受的真正认识-感受的升起,止息,以及让感受止息的方法。他已经体验过整个感受的领域,以及感受的完全止息(nirodha)。这就是佛陀在印度菩提迦耶(Bodh Gaya)的菩提树下所证得的正等觉(Sambodhi/完全觉悟)。
佛陀的确发现了缘起法则(Paticcasamuppada-- the Law of Dependent Origination),为印度思想贡献了新的领域。但是当我们仔细检视这个理论,便会发现它就是解释感受的理论,而我们的感受随时都会在体内产生。很多人都知道触(phassa)和受(vedana)包含在十二缘起法中。
佛陀了解感受的基本特性是anicca(无常),dukkha(苦)和anatta(无我/没有实体)。他超越感受的领域而体验到真理,体验到涅盘的至高喜悦(nibbanam paramam sukham)。当人超越六个感官的范围后,就能体验到涅盘的境界,这时六个根门都会停止作用,这就是六处灭(salayatana nirodha)。当感受的根门停止作用后,就不可能再有接触(phassa),于是触灭(phassa-nirodh)。这样便会到达受灭(vedana-nirodha),而到贪爱灭(tanha-nirodha)的境界。
这就是导向止息的道路(nirodha-gamini-patipada),佛陀在很多开示中都有完整的陈述。他教导的通往灭苦的道路(dukkha-nirodha-gamini-patipada)或是中道(majjhima-patipada)也可以说是通往感受止息的道路(vedana-nirodha-gamini-patipada)。佛陀告诫出家众,只有在沙门(samana)或婆罗门(brahmana)完全了解感受的实相并超越它们,才算达成内观的修练。这就是涅盘(nibbana),就是最终的目标。
内观研究所
摘录自乌巴庆老师期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观研究所(Vipassana Research Institute - VRI)成立于1985年,目的是为了研究内观法的来源和应用。研究所紧邻于印度Igatpuri的Dhammagiri(法岗)的内观国际学院(Vipassana International Academy)。葛印卡老师在刚刚开始教导念住经(Satipatthana Sutta)的时候就了解到建立研究机构的重要性。念住经是佛陀有系统地解释内观技法的开示。在四念住的课程中,葛印卡老师注意到一边让学生研读佛陀的话,一边让他们练习禅修,会鼓舞学生并使他们充满感恩的心。当他们比较佛陀的话和自身的经验后,信心就会升起。有些学生自然而然受到启发而想作进一步的研究,内观研究所于是成立。
研究所的工作着重在两大领域:将巴利经文翻译出版,以及研究内观在日常生活的应用。
巴利文是25世纪前在北印度的通用语言。这是保存佛陀教导的语言。虽然不如其它的古印度语言广为人知,巴利文自有其庄严的传统。在佛入涅盘(parinibbana,完全解脱者的最终寂灭)后三个月,五百位阿罗汉(arahant觉悟者)召开了一个特别的会议,目的是结集整理佛陀45年来数量庞大的教法。他们把佛陀的教法整理成三藏经典(Tipitaka,字意是三个大篮子)。分为三大部份:律藏(Vinaya-pitaka),经藏(Sutta-pitaka)以及论藏(Abhidhamma-pitaka)。在首次的大结集后,这些结集好的佛陀教导继续依据传统被口耳相传了好几个世纪。三藏是浩瀚的纪录集,共有四十一大本,包含八万两千篇佛陀的开示以及两千篇佛陀主要弟子的开示。注疏的篇幅也很多,甚至超过三藏本文的长度。
经过第一次五百罗汉的大结集后,后来还举行过五次,由出家众和学者共同审阅修订这部巴利经典,最近一次的结集于1954-56在缅甸举行。这是两千五百年以来,在不同的国家及不同语言,纪录下佛陀的话,大家同心协力保存了原始佛法的纯净。虽然三藏及其注疏用南传佛教(Theravadin Buddhist)国家的语言文字,及英文保存了下来。很不幸地却没有Devanagari (包括北印度文Hindi, 梵文Sanskrit以及许多印度方言)的三藏版本。在佛陀原来传法的国家,人们却见不到自己语言文字的佛陀教法。
VRI已经将这部巴利经典Devanagari版本的所有经文存放在计算机中,而且准备将三藏以及注疏同时出版。这样做不仅仅是供自己作研究,也让许多印度以及海外的教育研究机构使用。每一部经都有一段重要的介绍,强调这些不同的经文 (开示)和内观的关联性。北印度文(Hindi)的翻译工作将紧接着巴利文经典的出版之后进行。除了巴利经文的工作,研究所还从事内观的研究,研究内观对个人以及人际关系的影响,并检视内观在健康,教育和社会发展方面的应用。
VRI赞助许多国际性研讨会议,讨论和内观实际经验有关的各种研究。这些会议的一个特殊功能就是让参加的人有机会在报告论文之前,先修习十天的内观。这类会议的经验证明它们很受欢迎而且对人们有益。禅修的练习使研究论文的成果更为具体且实用。
VRI另有许多项目,其中包括缅甸文的誊写工作,十位以函授课程学习缅甸文的学生现在正在将三藏的注疏由缅甸文誊写成Devanagari文字,研究所并出版内观修行者有兴趣的历史研究报告和作品,例如乌巴庆期刊(U Ba Khin Journal)。
问答集
由「人道关怀文化」(Humane Sustainable Culture)的季刊 IN CONTEXT中的访谈纪录摘录而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员: 很多人相信世界上各种的真理都是人类创造出来的,而且没有一个绝对的真理。然而,内观似乎强调要了知有一个绝对的真理。从内观的角度来看,什么是真理呢?
葛印卡老师 : 是的,一般来说,人会根据他们的观点来创造真理。人类是有智能的生物,但是人的智能有限而且因人而异。有些事对一个人似乎听起来很有道理,对另一个人却不一定是这样。内观超越所有的宗教,超越流派,超越信仰和教条。它是纯粹的科学,是心和物质的科学:研究它们如何互动和互相影响。
然而,仅仅在理智上或信仰上接受是不够的,每一个人都必须自己去经验它。内观是在事实真理上用功。它的基础是经验而不是智力的游戏。真理有很多层面境界。你也许现在无法体验某个特别的真理,但是总有一天每个人都会在内心更深层体会到相同的微细真理。并不是只有特殊天份的人才能体会到,自然法则对每个人都适用。自然界的基本法则是不变的,例如火会燃烧。这跟智慧有什么关系呢?这是一个简单的真理:如果你把手放在火上,手会感到灼热。每个人的手放在火上都会感到灼热,不论你是印度教徒,回教徒,基督教徒还是犹太教徒。真理全体适用,没有分别。
内心的污染的作用也一样。如果你内心产生了不净烦恼,例如愤怒,激情或恐惧,它会使你痛苦。自然的法则并不会对某些教派特别优厚。这个真理适用于每一个年代的每一个人。但是如果心灵从这些污染中解脱出来,这时心就会充满爱,慈悲和善念。这些好的特质会在纯净的心中自然升起,你会感到平静祥和。这是自然的法则。不管你是什么人都一样。一旦你被火烧伤,你的手自然就会远离火。相同的道理,如果你不仅仅是知性上的理解,而是透过自身经验,由内心深层了解到负面情绪使你不快乐,那么下一次你就会小心地不要再产生这种负面情绪。这不是说教,而是生命中无法否认的事实。如果你的心产生不净烦恼,你就开始痛苦。自然的法则在当下就惩罚你,不必等到死后把你带到地狱。当下就把你带到地狱。然而如果你的心是纯净的,充满爱,慈悲和善念,自然的法则在当下就会回报你。你的心纯净,你就感觉非常祥和,非常快乐。这就是内观,只是遵循自然的法则,非常简单
20、佛陀是悲观主义者?
本文节录自内观研究所出版的 Was the Buddha a Pessimist? 原文为S. N. 葛印卡老师的印度语出版品 Kya Buddha Dukkhavadi The?,经内观研究所编译后出版。
我记得我年轻时,有位从印度来缅甸曼德拉传扬佛法的师父,在一场开示中说道,佛陀只教导四件事,那就是苦、苦的起因(集)、苦的熄灭(灭)及灭苦之道(道)。在整个开示的内容中,他所谈的都是苦,而完全没有快乐。如果佛陀的教导中,没有丝毫的快乐成分,那他一定是位悲观主义者!所以佛陀除了告诉我们悲观的佛法之外,完全没有其它的东西了。既然是这样,那佛陀的教导怎能称得上神圣(ariya)呢?痛苦如何神圣呢?虽然佛陀所教的实相、涅盘之乐与心的专注也都称为神圣的,但这些却连一个也未被提起!
这位传法的师父是个很有说服力的演说者。当时仅有十来岁的我,虽然还很懵懂,但他的演讲让我印象深刻。我觉得他的论点相当有逻辑道理:佛陀的教导充满了苦,丝毫没有快乐。
几年之后,我自己了解到四圣谛的真正意涵,同时也对当年的缺乏智慧感到羞愧。其实,佛陀是以有系统的方式来解说生命的四圣谛,而帮助我了解到这些意涵的就是内观。
苦是生命的一种实相,而苦则是因为贪和嗔所产生的,也就是因贪爱而生起的。如果这些起因被根除了,那么痛苦的根源也就灭除了。为了将其根除,有一种实修的法门、一条灭苦之道、一种方法:就是八圣道,它教导我们过着道德与正直如法的生活、制服我们的心,然后培养出亲身体证的智慧(panna)。
如果一个人精进地修持智慧(prajna),那么内心将不再生起任何新的不净烦恼,而旧有的不净烦恼便会自动地清除。苦的断灭究竟是什么?那就是净化心的直接结果--亲证涅盘(nirvana)。苦、苦的起因、灭苦及灭苦之道就称为苦的圣谛,而佛陀教导的最终目的就是灭除所有的痛苦。
四圣谛的灭苦之道可分四个层面来说明:
1. Nissaranattha: 从所有累积的不净烦恼中解脱出来
2. Vivekattha: 不再有造作任何不净烦恼的习性反应
3. Asankhatattha: 亲证没有习性反应生起的无生状态
4. Amatattha: 亲证没有习性反应灭去的无死状态
经由内观的修持让我了解到心中沾染到贪或嗔时,痛苦就会随之而起,但是当不净杂染根除了之后,痛苦也会灭去,而且只要根除了多少不净杂染,就会有多少的痛苦灭去。一直到过去所累积的不净烦恼全都清除了,而且不再造作新的业习,那么所有的痛苦也会灭除(dukkha-nirodha苦灭)。
现今的印度,「灭」(nirodha)通常指的是压抑。然而,举凡被压抑之事,未来也可能随时又再生起,但「灭」的原意其实是完全的灭绝、彻底的根除,因此,无法再度生起的才是「灭」,而苦灭(dukkha-nirodha)之意就是不再生起任何痛苦。
我们可以用棕榈树做为例子来说明,就像棕榈树的树头,一旦被砍掉之后,就不会再长出新的叶子,并且会枯死。而四圣谛中所教导的灭苦之道也是这个道理,痛苦也将不再生起。这就称之为毁灭、灭绝(Pahino, ucchinnamulo, talavatthukato, anabhavankato, ayatim anuppadadhammo),就像棕榈树的树头被砍掉、灭除之后,便达到了无生起的状态一样。
同样地,如今arya这个字只有种姓与种族阶级的意思。但在佛陀的时代,arya不仅有种姓或种族阶级的意思,而且还有神圣特质的意涵。不论任何种姓阶级或种族的人,只要培养道德、正定与体证智慧,不断走在正法(普遍通用的法则)的道上,而达到四圣果道的初果,这样的人就称之为圣者(Arya)。
这个阶段称为预流果(须陀洹Sotapanna),这样的人已从生死轮回进入了完全的解脱之流,也就是已达到部分的解脱。他的来生将不再堕入恶道之中,因为就算他还有些业习,但那些会让他堕入恶道的业已全部根除,因此,在不再投生的究竟解脱之前,只需最多七次轮回,这样的人就有资格被称为圣者。
不断修持内观的修行者,将依序成就斯陀含(sakadagami,即一来果)、阿那含(anagami,即不还果),并且终将成就为阿罗汉(arahat,即究竟解脱者)。由于此种圣谛是一种经由亲身体证的实相,因此只要能亲身体证,便都能成为圣者。
语言的演化
佛陀时代的吠陀(Veda)语言称为阐陀(Chanda)。佛陀入灭后约两百年,有位叫做巴尼尼(Panini)的语法学者撰写了一部新文典,根据当时的语言创立了另一种完全不同的新语言。此种语言有新的文法规则与形式,此种创造出来的语言就是梵语(Sanskrit的字面意思就是组成的、创造的、制做的或人造的)。
因此,除了佛陀时代在吠陀文献中所指的定性意涵外,Arya也含有种性阶级之意,巴尼尼的梵文文献中,arya则同时兼具这两种意涵。arya被用来指种性阶级中的婆罗门(Brahmin)、剎帝利(Kshatriya)及吠舍(Vaishya)却是后来新加上的用法。
佛陀开示所用的语言,就是他的母语--拘萨罗语,是拘萨罗国所用的语言,这种语言是当时使用的自然语言。不同于人工创造的梵文,这种自然的语言将佛陀的开示保存了好几世纪,因此被称为巴利文(Pail,巴利※即"保护"之意。)
佛陀入灭之后的数年,阿育王(Magadha Emperor Ashoka)统治了整个北印度地区,其中也包括拘萨罗国在内。阿育王不仅接受了佛陀的教导,也接受了佛陀所用的语言。并且开始称之称为摩揭陀语(Magadhi),而此种语言所说的arya就是Ariya,意思是指已达成须陀含(预流果)至阿罗汉果位的所有圣者。
在浩瀚的巴利文献中,佛陀教导所提到的ariya(arya)都是指其神圣的特质,而从未有种姓性阶级或种族的意涵。例如:
Visuddho uttamoti ariyo--心纯净神圣的人就是圣者。
Ariyoti kilesehi araka thito parisuddho--心已远离欲念,而达到纯净无染的人就是圣者。
Anaye na iriyatiti ariyo--不再行走于不善道上的人就是圣者
Ahimsa sabbapananam ariyotiti pavuccati--不再对众生造作恶行的人就是圣者。
Ariyaphalapatilabhato ariyoti--已到达究竟涅盘的人就是圣者。
相较之下,那些尚未到达究竟涅盘的人就称为凡夫(puthujjana)。
Hino gammo pothujjaniko anariyo anatthasamhito--非圣者(anariya)是指世俗、不识正法、远离涅盘与追求不善业的人。
Ariyoti putthujjanabhumi atikkanto--圣者是已跨越世俗领域(puthujjana ,凡夫世俗之人)之人。
圣谛(ariyasaccani)的定义如下:
Ariya imani pativijjhanti tasma ariyasaccaniti vuccantiti--圣者所了知的实相是为圣谛 (Noble Truths)。
究竟实相
在菩提迦耶自证成道的悉达多乔达摩(Siddhartha Gautama)太子终于成为全然的觉悟者。
佛陀随后在瓦拉纳西(Varanasi)的迦毗罗卫城(Kapilavatthu)对五位婆罗门苦行僧说法。他首次说法所阐述的就是四圣谛的实修法,并且详细说明了四圣谛是如何导向最终的涅盘实相,这个实相是超越一切感官的:是永恒、永存不变的真谛。佛陀以三个方面(十二种行相)来说明修行四圣谛将如何引导人们体证究竟实相。
根据佛陀的教导,每一圣谛都涵盖了整个四圣谛。每一位超脱痛苦的人,也都因为了知苦的全部实相而解脱的。因此,苦谛也涵盖了其它三个圣谛在内。
五位婆罗门苦行僧修持了这个殊胜的方法之后,七天之内便达到完全的解脱,而成为继佛陀之后,首次证得阿罗汉的五位比丘。也显示出内观的成效。
自此佛陀便开始从拉迦斯坦(Rajasthan)的东岸到孟加拉国(Bengal)的西岸,不停地四处传法、服务人群。他教导人们如何透过内观的修持来了知四圣谛,终能亲证涅盘的究竟实相。因此,佛陀住世期间,有数以千计的出家众(比丘[bhikkhu]及比丘尼[bhikkhuni])证得阿罗汉。
此外,还有数十万出家及在家众亲证了究竟实相,并证得了须陀含(sotapanna,即预流果)果位。许多人后来还证得了斯陀含(sakadagami一来果)及阿那含(anagami不还果)果位。内观修行更利益了数以百万计的人,得以了知四圣谛,进而在今生就解脱了痛苦。
这样殊胜的修行技巧与所有的文献,以及相关的无限利益,在我们国家丧失了。确实是我们的不幸。实修的技巧与文字的记载都消失了。因为这些教导已不复存在,所以人们便因无知而相互非难,也不接受苦的实相。面对这样不幸的历史演变,人们怎能由于目前对佛陀教导的误解,而责怪佛陀或他所教导的内观修持呢?
21、法的温和甜美
(以下是葛印卡老师于1997年1月9日在法岗年会的开幕演说)
尊贵的比丘僧伽及我法的子女们:
你们在此所要完成的工作中,温和甜美是重要的。如果这当中有法,就必定会温和甜美。这是衡量标准:温和甜美必须来到生活中。你们来此是和大家交换意见和经验,但如果你执着己见,和人争论自己所说的才正确,那么你将失去所有的温和甜美。
佛陀/觉悟者的话应常记在心:要像水乳般交融,无可分离,甘甜满溢。整个法的园地必须总是充满温和甜美。有时为了证明自己是对的,你可能不小心说了重话。如果知道你伤了人,但却认为,「我还能怎样?我是对的,是那个人根本不了解。」那么你的想法仍充满瞋恨。别为你的错误找借口,就接受事实:「我犯了错,不管是无知或缺点,我都让『逆法』的力量给打败了,我会小心不再犯。」现在则给予慈爱的安抚。
你要多快才能觉察你的错误并开始生起慈悲心?你平常在慈悲心上用功多久?又有多深?这是进步与否的衡量标准。要了解这点并让周遭气氛一直充满着法,充满甜美温和。
你们现在聚集在此是为了让正法传播开来。你们为什么要让法传播?这不是要建立宗派。如果建立了宗派,更多人开始自称是佛教徒,这样有谁能从中获益呢?让人们继续是印度教徒、回教徒、基督徒、佛教徒,或犹太教徒,有甚么差别?人们心里不断生起不净、负面情绪和痛苦。如果大家自称为这个或那个,心会改变吗?不,这心还是一样,有着一样的习性。名字无济于事。要改变心的习性,而这里有个很棒的方法可以办到。借着修习内观,我们会领悟到:「是的,这有效,内观净化了我的心,即使只是一点点。有多少的不净去除,就会有多少的痛苦去除。啊!这是多好的方法啊!世界上每个人都是痛苦的。但愿越来越多的人能获得这个好方法,走出他们的痛苦。」
当你们看见他人真正在享受着快乐、安祥以及和谐时,同样的喜悦也会生起。看到别人欢喜,也令你欢喜,这种喜悦会不断增长。看见这么多人欢笑,你也欢笑。 你就是为了这个目的来服务他人,不是为了增强自我。不应有阶级、权势或地位。无论你承担这种或那种责任,你就是服务。你服务是为了让自己也让他人更快乐。这就是法。
要谨记这点并且努力工作。为了你自己,也为了世上许多受苦的人,把这么好的法弘传出去,愿纯净正法广为传布。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修习正法,享受真正的安详、和谐,快乐。
Bhavatu sabba mangalam.(愿一切众生快乐!)
22、正 定
葛印卡老师
(以下是原先在1995年四月发表于Hindi Vipashyana Patrika文章的翻译.)
如果把心专注在任一物体上,心会专注于静坐中,变得平静,也会达到单一的专注,但是仅仅是心的专注并不是正定(samma samadhi)。因为正定,对心来说必须是善的,必须是纯净的。唯有专注于一点的善心才能称为--出离不净的定(kusalacittekaggata samadhi)
定(Samadhi)是说心念建立在平等心上。一颗专注在外在事物的心是无法达到平等的;它将只会扰乱心的平衡。那就是为什么只有一颗善心的专注才可以被认定为正定(samma samadhi)。
一颗充满贪念的心是不善的,充满瞋恨的心是不善的,充满无明的心是不善的。当心以贪念、瞋恨或无明为专注对象(所缘)时,它也会达到定,但那种定既不平衡也不平等。这种心念的专注是不适当,不纯净的,对快乐没有帮助。依靠贪念、瞋恨或无明的定是一颗不平衡心的专注──它怎能有所助益呢?
全神贯注的猫专注在老鼠洞上,牠是完全专注在那个物体上。苍鹭的一只脚站立在湖边寻找鱼儿,注意力全集中在水中,有着全然专注的心,不对其他事物觉知。这是心充满了贪求老鼠或是鱼的专注,但这不是正定。这种定是不适当,不纯净的。
同样的,埋伏等候敌人的士兵,以完全专注的心,将注意力放在敌人的壕沟上。只要敌人抬起头来,他就射击。同样地,拿着双管猎枪的猎人,埋伏等候危险的野兽,也是完全专注的。他的心念完全集中。只要看见猎物,他就发射子弹。以这种方法,心是专注的,但是这不是善心;心已被瞋恨和暴力所污染。因此,这种心的专注不是正定,不是纯净的定。
在服用麻醉物品后处于精神恍惚的人,会沉迷其中也会得到心的专注。他像处于熟睡的人一样毫无知觉。他不知道外在或内部发生的事。同样的,利用化学药物的人,例如迷幻药(LSD),经验幻觉并且全神贯注其中。在这两种情况下,他失去心的平等,失去了心的平衡。这种专注是建立在不平衡的心上,受到无知的扭曲,这不是禅修,不是适当的定,不是纯净的定。
为了获致纯净的定,以任何情感为专注对象(所缘)是不合适的。透过这样的专注,心的平等会丢失,心的平衡将被扰乱,心会沉浸于充满贪念的情绪和执取当中。即使心变得专注,但是纯净性失去了。
为了心的专注,这个对象应该是既不会令人愉快也不会令人不愉快;并且不会在心中生起贪爱和瞋恨。同时,专注的对象应该帮助心保持不断地警觉,并且保护我们不会沉浸于任何妄想错觉当中;保护我们免于自我催眠和受他人催眠;保护我们免于禅修中昏沉。
我们不仅会对外在世界粗重的感官享乐专注,而且也会对所谓精神领域的微细的感官喜乐专注。但是这种专注只会造成束缚,不会解脱。任何在追求超自然经验时所获得的定只会导致束缚。任何令人喜欢的形式,颜色,形状或光亮,甚至闭上眼睛也会看见;听到令人愉悦的话语或声音;闻到令人欢喜的芳香气味;愉快的身体接触所引起的狂喜震颤,都可以使人集中心念。但是在细微的层面上,这些超感官的经验只会导致贪爱和无明的束缚。它们都不是正定,只有正定能带给我们解脱。
禅修者为了正定,以纯净的专注目标练习心念的集中,也可能会经历超感官的经验。我们应该把它们看为是里程碑,放下它们继续不断地在法的道路上前进。如果我们认为它们(超感官的经验)是专注的目标,我们将会再次被贪爱给缠缚住。我们的心将无法达到彻底解脱的最终阶段。因此,我们应该在每个阶段都保持警觉,才不会执着于任何专注的对象,因为这些对象会成为我们的脚镣或一面墙,妨碍我们在法的道路上前进。
为了发展纯净的定(Samadhi)而寻找一个合适的专注对象时,我们也应该记住,专注的对象不会局限禅修者在任何特定的宗教内;而这个对象不是形式,颜色,或表征某个特定宗教的话语,因为信奉其它宗教的人可能会难以接受。戒,定,慧和涅盘(道德,专注,智慧和解脱)的这条道路绝对是普遍性的,所有的人都可以接受。因此,走在这条道路上时,为了获得心念专注所选择的对象,应该是普遍的,恒常的,适合所有的人。它应该让所有的人容易学习,可以被所有的人所接受。
有很多专注的对象可以成为上述的必要条件。我们所选择的是我们自己的入息和出息,以纯净的入息和出息,作为专注的目标。纯净--也就是没有话语,名字,念咒,形式或形状。持续觉知的对象应该只是吸进来和呼出去的单纯呼吸。这种呼吸是自然的呼吸,正常的呼吸。如果呼吸是长的,它就是长的;如果呼吸是短的,它就是短的;如果呼吸是深的,它就是深的;如果呼吸是浅的,它就是浅的;如果呼吸是粗重的,它就是粗重的;如果呼吸是细微的,它就是细微的。把自然的呼吸作为我们专注的对象时,我们应该理解这不是在做呼吸的运动。呼吸仅仅是专注的对象而已,且越自然越好。任何对呼吸的干扰都会引发人为的做作,也会成为观察实相的障碍。观察如其本然的实相被取代了,我们将会远离实相,对实相就漠不关心了。
究竟,为什么要练习心的专注呢?那是要让专注的心变得既微细又敏锐,才能穿透并且撕开遮蔽最终解脱实相的面纱。因此,专注的对象越自然,就越有机会避免徘徊在盲目的死胡同中,而走上笔直和高阶的法的道路。
另一个采用自然的入息和出息当做专注对象的原因是,我们呼吸的节奏与心的负面情绪有紧密的连接。当心被污染,被有害的负面情绪击败时--如愤怒、恐惧、欲望、嫉妒或其它的负面情绪--我们会知道呼吸的节奏自然地变得迅速而粗重。当这些负面情绪停止污染心时,呼吸的节奏便变得缓慢而细微。在发展定samadhi之后,接着是进入智慧panna的领域,在那里我们学习从心的负面情绪束缚中解脱。因此,观察自然呼吸的实相,对禅修的下一步有很大的助益。
当我们持续观察粗重的呼吸,心就会变得越来越专注,呼吸也变得越来越细微。有时呼吸会变得极其细微,像一束细发,当它呼出去时,好像就回到里面。有时它会达到kumbhaka的状态--呼吸完全停止的状态。如此我们选择专注的对象带我们从粗重到细微的状态就很清楚了。在未来我们可能目睹未知和不可见的领域,会比这个状态更细微,因此,即使从这个观点来看,呼吸这个对象是适当而有意义的。我们必须经历内在如海洋般无限汹涌澎湃的波浪,如江河般流动的内在感受,身体内每个原子不停舞动的无数波动。我们必须亲证不断改变的本质。所有这些都发生在极其细微的层面上。要到达这个状态,我们必须先从观察粗重而且不停流动的呼吸开始。
任何发生于内在的都是自发性的。这是身与心连续之流的自我调节。为了观察内在世界生起与灭去的不自主动态,我们需要一个既能自主又能有不自主活动的对象,以便在观察和理解它的自主活动之后,我们能开始观察它的不自主活动。呼吸是身体里的唯一可以被调节的活动,可以自主性地变快或者变慢,其它都是不自主不需费力进行的。从自主到不自主的过程,从所知到未知,从熟悉的此岸到不熟悉的彼岸,呼吸能扮演桥梁的角色。以此为由,以呼吸作为专注的对象是有用的。
戒、定、慧和涅盘的这条道路,我们已经开始上路,它将带领我们到禅修领域的深层,在那里可以自然地了解最终实相。走在这条道路上,我们必须从观察实际的,经验的实相开始,因为最终的实相是当下的实相,不是已经消逝的过去,也不是即将到来的片刻。消逝的过去只能回忆;将来的时刻只能被想象或者期望。只有当下的片刻可以被经历,既非过去也非未来的片刻。因此,为了了解最终的实相,我们必须专心地观察当下粗重经验的实相。只有这样,微细的实相才会被揭开,并且超越最微细的状态,这一刻的最终实相将会被理解。因此,我们整个禅修的这条笔直庄严道路,是去练习能够活在当下最微细的片刻。对于活在当下的练习来说,我们应该学习对此刻在身体里发生的粗重现象保持警觉,也就是觉知吸进来的气息或者是呼出去的气息。
在修习期间,我们不应该让过去苦乐的记忆像乌云般影射在心上,也不允许未来苦乐的忧虑或是欲求成为阴影。我们应该觉知单纯的气息,只觉知到真实吸入和呼出的气息。过去苦乐的记忆和未来的忧虑和欲求会造成贪爱与瞋恨,因为它们是愉悦或不愉悦的,因此。当心能够摆脱过去的记忆和未来想象的束缚时,心就越能够安住在当下气息的吸入或呼出,也越来越能远离贪爱和瞋恨。因为心的专注警觉,也就从无明解脱。在观察吸入和呼出的气息时,心既没有愉悦的感受,也没有不愉悦的感受;不被吸引也不被排斥;无贪亦无瞋。
我们学着观察身体的这个自然现象,就如同见证人。不受过去和未来的束缚,从贪爱和瞋恨的拘束中解脱,我们为活在当下努力踏出第一步。这个努力,就像婴儿用不稳定的脚努力学习走路,在这个方向上不停的努力,总有一天,能够用坚固,强壮和稳健的步伐完成我们的旅程。
没有坚强的正定,我们不能进入当下的深处;我们就不能立足在智慧的领域。用正确的方法来加强定,给这个心此刻一个自然,没有想象,无过失的专注对象,也就是觉知吸入和呼出的气息。以这种觉知为基础,让我们学习活在当下。让我们发展不受贪爱、瞋恨、无明影响,有益于心的专注。让我们发展出避免不善的身业或者口业的能力。加强我们的慧,根除不净的心灵染污,让我们发展在意业上避免造作不善的能力。
以这种方式所发展纯净的定会带来快乐。来吧,让我们透过练习觉知气息的进出来发展定。加强了定,戒也会被加强,藉由加强定和戒,智慧也会加强。在戒、定、慧的强化过程中,会看到解脱的道路︰心灵染污的解脱,苦的解脱,迷惑和无明的解脱。
确实地,定的道路是幸福的道路,好运的道路,安祥的道路,解脱的道路。
23、法的本质
葛印卡老师
by S.N. Goenka
我的印度诗里有一颂,解释什么是「法」。
"ahuddha citta ka acarana, dharma samajhiye soya"
「当心变纯净,这纯净表现在行为上,才是法。」
如果我们只是讨论、辩论和争论「法」,「法」的纯净,而不实修的话,有什么利益可言?因此,适当的说法是,
"Dharana kare to dharma hai, varana kori bata."
「能够被修行的法才是法。否则就是空谈。」
不要让法成为空谈。法应该用来实修并落实在生活当中。如果不了解真正的法,如何修行呢?
有人可能了解法的意思,是要净化心灵和应用在行为举止上。但是这人既不修行净化心灵,也不将法应用在生活上,那他真是个很不幸的人。
有人生起嗔恨,结果是他变得不幸、焦虑不安,竟然还唱诵着--
"Vitaraga bhaya krodhaha...",
「我应该从贪爱、恐惧、嗔恨中解脱出来。」
如果只是唱诵着而不修习「法」,法就会沦为空谈,就只是知识理解而已。不修习怎么在法中受益呢?只要了解这点,快乐之道就会为您而开。要走在法的道路上并开始修习,不要把时间浪费在谈论上。
人们应该听从法并仔细思考,这样才能得到启发-「我必须修习法,但要如何练习?别人怎么会知道我是在修习法?人家怎么会知道我的心真的纯净,真的变安详了?人们唯有从我的行为、言语和举止得知。」
我杀了无辜的生命,这不就是不好的身体行为吗?我偷了别人的东西,这不就是不好的身体行为?我犯了邪淫,这不就是不好的身体行为?我欺骗人,辱骂人,中伤别人,把人家的隐私说给别人听,还造成这二个人争吵,说了无意义的话既浪费自己的时间也浪费别人时间,而这些不都是不好的言语行为吗?
我犯了不好的身体和言语的行为,还以为自己是有德行的人。「还有谁像我这样有德性呢?我在寺庙或清真寺,教堂或佛塔或是gurudvara(译注:a Sikh temple 锡克教寺庙)里举行了特别的仪式,或是我有这个或那个的哲学信仰。」这不是迷失了吗?你的生命中没有法了,法不在你的言语行为上。你怎会是有法的呢?
为什么言语行为变得不纯净?那是因为内心生起不净染污,所以心就不纯净。要内心充满愤怒才会杀人,无论是谁,只有内心产生极度生气嗔恨才会杀人。人一定是生起贪婪,极度的贪婪才会偷东西。人因内心产生很大的色欲而犯了不正当性行为。因为自大傲慢或其它不净烦恼而有不良的语言:说谎,骂人,毁谤他人而污染了内心。
我们都知道不应该让内心受到污染,只要内心受到污染,我们就是第一个受害者。如果我们生气而犯了不正当的语言或身体行为,这会造成别人痛苦也让我们自己先受苦。只要内心产生愤怒,大自然就会开始处罚我们,我们就会痛苦。只要内心产生任何的不净,我们都一定会不快乐。
因此,任何不良的言语身体行为都会伤人伤己。只要避免这些不良行为,就能自利利人。法不是用来讨论,法是要修习落实。如果我们以法之名来争论,争吵,战争杀人,这就不是法。我们就不是遵循着法,而是已经迷失了,对法疑惑了。我们正在伤害自己和别人。
一个人清楚知道:「我不应杀生,不该偷盗,不犯不正当性行为,不说恶语—不说谎、不骂人、不说粗话」,却饮用麻醉物品,还成为它的奴隶。无论是什麻醉物品使得他沉迷,他仍不断饮用。他已丧失了理智。所以,智者劝告我们要远离麻醉物品。
给予劝告容易,理智上知道和接受也容易。但要如何避免麻醉物品呢?酒鬼很清楚知道,「酒精有害,它让我丧失理性,让我成为它的奴隶,而我喝醉时我做了不该做的事,我实在不应该喝酒的。这是毁坏我与家人关系的原因。」但是他能怎么办呢?时间一到他就又喝酒。赌徒也很清楚知道,「我不应该赌博,这会伤害我及家人,我不应该再赌了。」但他还能怎样呢?时间一到他就又去赌了。奸夫也清楚知道「不应该犯邪淫,这是不对的。」能怎么办?当情境升起,他就犯了邪淫。愤怒的人清楚知道,「我不应该生气,我是生气的第一受害者。」怎么办?遇到不想要的事发生,他就发怒。想要的事不来,他也发怒,愤怒而且造成痛苦不幸。
只是在理智上接受这些是没有帮助的,要了解为什么会这样。即便知道不应该喝酒,为什么酒鬼还是要喝?明知道不该赌博,赌徒还是要赌?知道不该有不正当的行为,为什么我们还会做呢?因为我们无法控制心。一个无法控制心的人在理智上可能清楚知道,但他能怎么办?他无法成为心的主人。
印度有个古老的传统--法的传统,一个典范。这传统不只是说教讲道而已。如果法只是说着:「世上的人们啊,你不能杀生,不能偷窃,不能犯邪淫,不能产生瞋恨,不能生气,不能做这个,不能做那的。」而那些俯首听闻的人会说:「你说了正确的事,说的非常好。我们听了一场很具启发的法的演说。」但这些话从这耳听进,却从另一耳跑出去。我们每天听着这些话,不应该做这或那种不正当行为。但如何避免这些呢?我们如何成为心的主人呢?
印度古老的传统里有训诫,也传授如何在生活中应用这训诫的方法。当一个人成为佛陀时,会变得纯净,完全解脱,智慧圆满,完全由贪瞋痴的束缚中解脱,不再有来世。这样的人充满无限的慈悲,当他教导人们时,他不会只给训诫,他也会教导应用训诫在生活中的方法和控制心的方法。
有许多技巧、方法、静坐方式教导人如何成为心的主人。印度曾有一静坐技巧,非常古老的方法,这方法不是只练习控制心,还有根绝内心的不净烦恼。心的习性是在深层最深层里滋生不净烦恼。人不断产生贪爱,瞋恨,自我。这习性成为心的本性,一直在产生不同种类的不净烦恼。所以,只净化心的表层而没有改变心在深层制造不净烦恼的习性反应是没有意义的。所以不只要深入心净化表层而已,还要改变心最深层的本性,这样不净烦恼才会停止累积。这个印度古老的静坐技巧是一种科学方法,去除过去无数生累积的不净烦恼。如果能够以这技巧的纯净方式来练习,将会获益良多立即得到成果。心的本性开始改变了,净化到最深层。开始过着法的生活。
这是印度的静坐方法,但它的原始纯净却没有被保留下来。被掺入了不同的哲学信仰、宗教仪式所污染,被局限在不同的宗教组织范围内。因为它被污染,失去了功效,也失去净化心及带来快乐的能力。一旦失去了功效,人们怎会练习这方法呢?大家想要练习的方法是可以立即得到益处。但如果这方法没有益处,那么慢慢地它就会消失不见。
2500年到2600年前,这个净化内心的科学方法在印度已经失传。悉达多?乔达摩,迦毗罗卫国(Kapilavatthu)的王子,离家寻找真相--必定有些方法可以让我们解脱,远离痛苦,远离所有的不净烦恼。在过去的许多世里,他曾经尽最大努力增加他在法(Dhamma)的能力。他在这一世也是如此的精进努力,于是再度发现内观(Vipassana)的方法。他获得真正的快乐,净化了内心,变得纯净,他成为了佛陀。他从所有的不净烦恼中解脱,充满无限的慈悲,开始教导内观;他尽其一生将内观教导给每个人。几世纪里,印度从内观得到很大的利益,然而这方法却被污染而消失了。内观被传到邻近国家,而那个国家保存它的原始纯净。几世纪,一代接一代的,内观被代代相传的老师维持着它的原始纯净。只有少数人传承下来,但是保存了它的原始纯净,现在这个古老方法,印度的宝藏再次回到了它的发源地。
当时印度有静坐中心的传统,在各个地方、村庄、森林。不只是修行人连在家人也会到那些静坐中心学习内观。人们用这方法来净化内心并改进生活。他们变得快乐,也让周围的人快乐,他们变得祥和,也使周围的人祥和。
让我们彻底地学习这个方法。这不是佛教徒、印度教徒、耆那教徒、回教徒或基督教徒的方法--这是法(Dhamma)的方法,法属于每一个人。法是无穷尽、无限制的。法利益所有人。因此我们要知道内观的方法是如何练习的。
我们必须到静坐中心待在那里至少十天,尽全力来学习这个方法。一旦学习了这方法,会产生快乐和知足。让我们练习纯净的法,练习这个不只能控制心也能净化心的方法。让我们练习这个不仅净化心的表层,也净化心最深层的方法。这方法会带领人到真正的快乐,真正的知足。无论谁练习法--不要空谈,而是实际练习--都会发现真正的安祥,真正的快乐。无论谁练习内观,都会经验真正的安祥,真正的快乐,真正的解脱。
24、乌巴庆内观禅修之古老根源*
乌巴庆(U Ba Khin)所传的内观禅修已成为当今世上最广为修行的内观法之一。这要特别感谢葛印卡的努力不懈,使乌巴庆的方法无论是在美国般的富裕社会或在印度的贫困地区,都一样是免费的布施教导;而无论是在斯里兰卡等上座部佛教国家或在杜拜、伊朗的回教国家[1],方法指导也都一样。这种内观禅修法也可以在东方及西方的监狱里学到,因为乌巴庆的方法甚至能感化残酷罪犯,而这已获得政府的认可。
这样的成就说明了此方法有可能开展解脱洞见,然而我们对于这个禅修方法的根源却所知不多。乌巴庆(1899 - 1971)从乌铁(U Thet 1873 - 1945)学得内观禅修,而乌铁则是在著名的缅甸学问僧雷迪大师[2](Ledi Sayadaw 1846 - 1923)的支持下开始教授。除此 之外,缅甸方面似乎并无更多数据。虽然缅甸的记录如此贫乏,然而证据显示此禅修方法可以回溯至历史上的印度佛教。本文旨在探讨「乌巴庆内观禅修之古老根源」的相关证据。
除了现存相当有限的印度佛教文献外,幸运地,当代中国佛教徒已系统化地从印度佛教各部派翻译经、律、注疏及论书。中国译者持续几世纪的努力最终创造了可谓人类历史上最可观的翻译集成。
此翻译事业中一位活跃著名的译者是来自北印度的佛教僧侣-鸠摩罗什(Kumārajīva 344 - 413),由于他所指导及与中国学问僧们合作的中译文辞优美而声名卓著。他的 译作中有一部《坐禅三昧经》(Dhyānasamādhi-sūtra)-有关禅修的杂集, 其中包括了观呼吸(安般念)的十六步骤,而在此十六步骤的教法中即可发我们寻找的证据。在观呼吸的第三步骤,亦即当吸进呼出时要「体验全身」[3],《坐禅三昧经》指示应该以如下的方式建立觉知(念):
「念诸息遍身。亦念息出入[4]。悉观身中诸出息入息。觉知遍至身中乃至足指遍诸毛孔如水入沙。息出觉知从足至发遍诸毛孔亦如水入沙」[5]。
《坐禅三昧经》中关于「体验全身」的指示和乌巴庆传承所采的立场相似,而此立场和觉音(Buddhaghosa)论师的传统解释有所不同。据葛印卡说,观呼吸的第三步骤「整个身体都必须感觉到」,亦即「藉由呼吸之助,感觉到整个身体的内在,…然后外在也感觉到…身体的表面」[6]。然而,依据《清净道论》(Visuddhimagga),当吸进呼出时体验全身的指示应该理解为「呼吸的全身」,亦即完全觉知每一个气息的开头、中间、以及结尾[7]。
在《安般念经》(Ānāpānasati-sutta)观呼吸第三步骤的指引所用的 kāya 这个字,在其它巴利(Pāli)经文中可以有相当不同的各种意思,并不一定是指身体(色身)。例如sakkāya,字面意思是「自己的身体」,但在经文中是指所有五蕴而非色身。 另一个例子是「用身接触」kāyena phusati ,用以描述无色界的体证。因为要体证任何无色界,都必须离弃所有形色或和形色有关的经验[8],因此在这个文句脉络里,kāya 代表个人的「整体」经验,而非「色身」的体验。
和此议题更相关的是《安般念经》中有一段将气息看作身体中的「身体」,因而为《清净道论》的解释开了先例[9]。而观呼吸的下一步,亦即全部十六步中的第四步骤指示,要平息「身行」kāyasańkhārā[10]。依据尼师 Dhammadinnā 在《小方等经》(Cūḷavedalla-sutta)中的解释,气息就是一种「身行」,所《清净道论》将 kāya 当作气息的解释,在这第四步也适用[11]。
然而,观整个「身体」kāya的指示,是发展身念住 kāyānupassanā 方法的一部分,在 《念住经》Satipaṭṭhāna-sutta 里提到的其它事例很清楚是指色身,而非气息身[12]。有鉴于此,比较自然的假设是,观呼吸第三步中的 kāya 也应该是指色身。
此外,当我们从实际层面来看观呼吸的指示时,觉音的解释变得较不具说服力。观呼吸的前二步骤为觉知气息是长是短[13],因此是要完全觉知气息的全程,隐含它的开头、中间、及结尾。这已是前二步骤的工作了,因为除非能从头到尾觉知气息,则无从得知气息是长或短。
若依照《清净道论》的解释,则观呼吸的第三步骤就只是重复之前所练习的而已。由于观呼吸的整体十六步设计(观十六行念入出息)刻画出实修上的明显进度,因此可预期第三步在修观的要点上会有所新增,而非只是重复已涵盖于前两步中的。
而如果将观呼吸第三步骤中的kāya理解为色身时,就得到这个新增的修观要点了。意思是,当吸进呼出时,禅修者同时也扩大他(她)的觉知,从觉知气息碰触的感受到觉知整个色身中任何可能感觉到的。如果采取这个解释,则下一步中平息「身行」就不只是平静气息而已,而是指平息所有的身体行为(saṅkhārā);让全身内外愈来愈平静安定。事实上,这是《无碍解道》Paṭisambhidāmagga 中对于身体行为的解释, 在它观呼吸第三步的注中提到气息及身体的移动,弯向任一方或身体晃动就是「身行」的例子[14]。
《坐禅三昧经》中的方法指示也含有把 kāya 当作色身的解释,依此则观呼吸第三步 需要将觉知从只是呼吸转移到涵盖全身。这种将觉知从呼吸转移到综合地觉知全身也是乌巴庆教法的一个特色。他的方法指导涉及有系统地觉知扫描全身,照字义从脚到头,渗透到每一毛孔,正如《坐禅三昧经》中的描述。两者的近似性可由下段引自乌巴庆禅修方法的描述中看出:
这个方法包括专注一心…藉由练习觉知呼吸使心专注,然后将专一的注意力转到身体的各部位—有系统地移过全身—以发展对于身上所有生起的感受愈来愈全面且微细的觉知。… 学生开始从头到脚扫描身体,一个部位一个部位地依序移动[15]。
这个传承所用的方法是有系统地专注在身体的每一个部位,觉察在那个部位的任何感受(如果有),…我们从头到脚观过整个身体觉知感受[16]。
乌巴庆传承的内观禅修法和《坐禅三昧经》中的方法之高度相似,由于中文经中的比喻而更加确定—以水入沙比喻觉知扩及全身。这个意像和持续修练乌巴庆的方法所达到的某阶段相当吻合,亦即当觉知敏锐到能够让禅修者在扫描身体时体验到全身的感受。这个传承的说法是:顺畅流动地通扫全身;表示在吸进或呼出的同时,觉知以「扫」或「流」的方式通过全身。葛印对此禅修阶段的描述如下:
你学习已达到一个重要阶段:在一口气之内感觉全身的感受,呼出时从头到脚,吸进时从脚到头[17]。
这个修行阶段结合了两个层面:觉知扫过或流过全身,同时觉知身体任何部位可能有的最微细感受。《坐禅三昧经》中的比喻可以说明这两个层面。微细的沙粒可以说明所体验到的微细感受,而水渗透入沙表示觉知渗入流过身体。就如水入沙时,每一颗小沙粒都会被水润湿一样,当觉知扫过身体时,身体的每一个小部分也会被觉知普及。
觉知通扫全身的练习目的并非只是要增进敏锐度并感觉微细感受。这么练习的究竟目的在于增长对于无常全面而持续的觉知。藉由持续以觉知通扫身体,禅修者得以直接体验真相:身体所有的部份以及这观察的心,都是持续的波动,不断生起灭去。
《坐禅三昧经》中观呼吸第十三步的方法指示也重视这种理解及应用,亦即当吸进呼出时思惟无常[18]。而《清净道论》的这个步骤只解释需要觉知五蕴的无常本质[19],《坐禅三昧经》则说明较多并描述了觉知无常所致的洞见:
「观无常亦念息入出。观诸法无常,生灭,空,无吾我,生时诸法空生,灭时诸法空灭。是中无男,无女,无人,无作,无受,是名随无常观[20]。」
当觉知呼吸进出时思惟无常。思惟一切现象无常,生灭,空,无我或自性。当生起时,生起的一切现象都是空性;当灭去时,灭去的一切现象都是空性。在这一切(现象)中没有「男人」,没有「女人」,没有「人」,没有「作为」,没有「体验」-这就称为「随无常观」。
就如《坐禅三昧经》中详细说明观呼吸的第十三步,强调持续思惟无常以加深洞见,乌巴庆传承也很重视在体验层面清楚了知无常,是洞见生起的基础。乌巴庆描述此内观禅修较深入的阶段如下:
当对于身心感受变化的觉知和专注很强时,所有的感官,甚至心的移动,都体验为变化,波动。对于整个世界,身心的知觉化为不同程度的波动,并且是处于持续变化的状态[21]。
乌巴庆的这段描述更加深了这个印象:他的学生们至今仍在修行的内观禅修法和《坐禅三昧经》中的禅修指引一致。当整个身心世界都化为持续变化的层层波动时,所有关于「男人」、「女人」、或「作为」、「体验」等本体的观念确实将完全破坏了。
由于乌巴庆的方法和《坐禅三昧经》中的指引如此相似,因此进一步讨论此经的历史背景。
《坐禅三昧经》是由鸠摩罗什这位知名译者所译,因此可以假设此经或至少此经中的各部分在他之前就已广为人知。如此,则《坐禅三昧经》所载的观呼吸第三步包括觉知全身的这种理解,很可能早于此经的中译,而这又比觉音作《清净道论》还要更早些[22]。
就如《坐禅三昧经》中观呼吸指引的起源大概早于它的中译,同样地觉音《清净道论》中的解释也是基于在他之前的注疏。依据传统所载,觉音写《清净道论》是为了取得大寺(Mahāvihāra)僧众的信任,以便将注疏翻译为巴利。既然心怀此目的,则我们很可以假设他所采的解释,例如此观呼吸的第三步,和大寺派注疏完全一致[23]。然而大寺派注疏只是当时斯里兰卡诸多不同注疏之一,只可惜那些注疏现已不存[24]。也许那些注疏对于观呼吸第三步的解释很可能不同,甚至也许和《禅三昧经》类似。因此,虽然《清净道论》的说法已成为上座部佛教的惯用标准,但也应重视其它信息来源,例如印度著作的中译;因为对于某些可能只是片面观点的事例而言,那可能提供重要的另类观点。
《坐禅三昧经》的观呼吸章节似乎就是一个例子,它提供了观呼吸第三步如何修的另一种了解。根据现代学者研究,《坐禅三昧经》此章节反映了第一至第四世纪间印度西北部禅修僧侣们的修行[25]。
在古印度西北部,特别是居楼国(Kuru)居民以能了解深奥教法的智慧而闻名[26]。依据《大念住经》的注疏,居楼国民特别喜好修念住法[27]。此点明显到即使在村中井边的谈话主题也是念住禅修,而那些承认未修念住者就得面对强烈批评。既然对于念住及其实修如此重视,则《坐禅三昧经》中观呼吸的指引来自印度西北部僧侣就似乎毫不为奇了。
在纪元初的几世纪中,印度西北部是「说一切有部」(Sarvāstivāda)的据点。部派佛教的历史很复杂,就眼前目的可简言之:「说一切有部」和现今仍存在于斯里兰卡、缅甸、泰国的上座部(Theravāda)一样,相对于后来发展演变出的大乘(Mahāyāna)佛教而言,是印度佛教的「正统」分支。
要决定一部中译经文的宗派由来是很冒险的,尤其是《坐禅三昧经》这种杂集性质的经。然而《坐禅三昧经》中观呼吸最后部份的处理提供了溯源的线索。《坐禅三昧经》中观呼吸最后四步所用的术语和上座部《安般念经》一致[28]。这点很值得重,因为此经的中译本,收于《杂阿含》中的《安般念经》,步骤顺序反有所不同[29]。《杂阿含》处理观呼吸最后四步的方式也重现于另一部北传的重要文献《瑜伽师地论》(Yogācārabhūmi)中的声闻地(Śrāvakabhūmi)[30]。
《坐禅三昧经》所述则有别于这两者,如果真符合上座部传统,则是很有意义的。虽然很清楚现在仍不能下任何结论,但这的确指出了《坐禅三昧经》观呼吸的指引和上座部传统修法有某种程度的关系。有可能《坐禅三昧经》对于观呼吸第三步的理解来自于上座部某派的注疏,但觉音写《清净道论》时可能因情境而采用大寺派的注疏而舍弃了此种说法。
无论《坐禅三昧经》此部分的宗派关系为何,既然这种观呼吸的方式传到中国并且由中国佛教史上的著名译者翻译,则似乎可以假设这种教法也传到了缅甸,而且由禅修僧侣们代代相传至今。因此乌巴庆内观禅修法的历史根源显然可以上溯至两千年前的印度佛教,代表了一种类似纪元初世纪时印度西北部僧侣们的禅修方法。
25、法的赠与
葛印卡老师常谈到布施的赠与,赠与者的心意与布施的许多方法。他谈到最殊胜的正法布施,一代代的老师将正法以其纯净的方式传授给学生。此外,他指出有许多方法可以分享正法的布施,就算不是老师也可以。以下是葛印卡老师对这个题目的一些说法,由许多文章及演说中集结而成。
法布施
这是葛印卡老师于1976年1月15日 在Rajasthan省Jaipur的Dhamma Thali内观中心成立时的演说。
正法的滋味胜过所有的滋味。其它的滋味无法消解贪爱,只会增长贪爱。只有正法的滋味能够止息所有的贪爱。正法消解贪爱;因此,正法布施是最好的布施。
正法的赠与胜过其它所有的赠与。对个人世俗的需求来布施,虽然有益,只是暂时的利益─有限的利益。但是正法的赠与有宏大的利益,无限的利益。由于这个布施,我们能解脱一切的痛苦,这种自由是永恒的。因此法布施要比其它布施都伟大。
法布施是以传法来进行。还有,我们以任何方式来帮助正法的传播,都是法布施。因此,对于成立禅修中心的任何帮助,组织与维持,当法工服务或提供其它的需求,全部都是法布施,比其它布施都要来得伟大。
如果我们提供食物,接受者的饥饿会得到满足。于是大自然的法则,也就是法,在我们自己饥饿时,也会自动满足我们的饥饿。这是我们的利益。同样地,我们所给予的其它世俗布施,也会得到同样性质的成果。接受者也会给予世俗的利益。
当我们帮助一个人脱离贪爱,憎恶与无知时,成果将不一样,因为这种布施非比寻常。法布施是超越世俗的。成果也将是超越世俗。这种布施将帮助我们解脱所有世俗的羁绊。
当我们协助达成这个伟大的宗旨时,我们提供什么样的帮助并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的心意。我们要以正法的心意来布施,心里想着:「我有这个设施,这个能力,这个资源。为了所有人的幸福,我应该贡献出来。愿人们能有真正的幸福。不管其它布施能带来什么幸福,比较起来,这种布施所带来的幸福是无限的。没有比这个更好的方法,来贡献我的能力,我的资源,我的财富。」当我们以这样的正法心意来布施时,我们是为自己的进程铺路。不管我们在静坐时,修行时碰上的任何困难,都是我们自己过去业习的结果。当我们帮助其它人获得解脱时,成果也会帮助我们克服我们的困难。通往我们解脱的阻碍都会被移除。
只要有一个人在这片土地上或洞穴中获得解脱,只要有一个人在这片土地上达成涅盘的修行。那么,在这片土地还有什么能比这更快乐的?在这片土地还能体验到什么更高的愉悦?在这片土地还能期待什么更伟大的幸福吗?是的,这片土地将会受到祝福。当禅修中心开始建造时,建造工程会让这里看得见与看不见的众生遭受苦难,而这是一定会发生的。但是这项工程是以善良的心意,正法的心意为出发点。那么,这片土地就会受到祝福,上面所有的众生都会受到祝福;他们都会快乐的。
这里将发生有建设性,有利益的好事。在这里工作的人将对所有看得见与看不见的众生产生善念。我们不会故意伤害任何众生。
我们的心意是「为了众生的幸福,众生的福祉」。如果不是故意造成的苦难,愿那些受苦的众生能分享我们的功德,我们的善行,我们所累积的正法。愿他们都快乐。
要确定这里的一切工程都是本着如此的善念,纯净的心来完成。这片土地是纯净的,在这里修行的禅修者是纯净的,他们的心是纯净的;捐献的金钱是纯净的。成果也将是纯净的;一定会是纯净的。
金钱的布施
能提供金钱来创立与维持禅修中心,让纯净的正法波动支持禅修者,这是很伟大的法布施。在十日课程中,葛印卡老师说到了给孤独长者的故事。
给孤独长者是佛陀时代的一位富翁。这个人的本名是须达多,但是大家称他为给孤独,因为他非常慷慨地布施。
在「给孤独」Anathapindika的称号中,anatha的意思是很穷困的人,pindika的意思是给予食物的人。因为他给了饥饿的人那么多食物,所以得到这个封号。他住在舍卫城,是当时印度最大的城市。但是他的事业遍布全国,甚至到不同的国家。他对于任何分支事业有一个规定:不能有人挨饿,所有人都要有食物。当时他还不知道正法。一天他碰到了佛陀。也就是说,他接触了内观的正法。练习内观后,他纯净了自己的心,体验到初步的涅盘。他首次体验到超越身心的实相,成为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人。
布施的目的不是要壮大自我,而是要削减自我,溶解自我。现在他想:「我所得到的这么多金钱,是因为过去的善业在现今结果。所以必须用来利益他人。我是在家居士,我也必须用金钱来维持自己,维持所有依靠我的人。但是其它的钱必须用来利益他人,增进他人的福祉。」他现在懂了这个道理。
对他人有益的,就真的是福祉吗?我把食物给饥饿的人。是我应该给予;这是善事。但是第二天,这个人还是会饥饿。我把水给渴的人,但过了一会儿,他还是会渴。我把药给生病的人,但是他可能还会感染其它的病,或旧病复发。我可以把衣服给无衣的人,但是衣服还是会磨损,他还是无衣。我并没有帮助他人解脱所有的苦。如果他们得到正法,如果他们得到美妙的内观方法,喔,他们就可以解脱所有的痛苦!他们可以从痛苦中完全解脱─那是他们毕生的苦,生生世世的苦。现在他们可以得到解脱。正法应该传授给所有受苦的众生。物质的布施之外,这种布施是最重要的。法布施是最高的布施。
给孤独长者去找当时住在王舍城的佛陀。他对佛陀致敬,并问道:「世尊,你何不来舍卫城?那里有许多人。全都是痛苦的富人和穷人。如果你在那里有禅修中心,许多人会受益。请来吧。」
佛陀微笑,于是他知道佛陀同意了。给孤独回家寻找地方,让佛陀可以传授正法给众人。这个禅修中心不应该在市中心,那里过于吵闹。也不应该距离大家太远,这样他们就不会去。为了寻找一个适合的地方,安静而又不会距离城市太远,他看到了一片园林。那里非常安静,很适合静坐。他问道:「这个园林是谁的?」
他知道主人是祇陀太子。他去找太子说:「先生,我想买你的园林。」但是太子很生气地回答:「我不想卖我的园林,那是我消遣娱乐用的。我不卖。」
「求求你,先生,我必须买,任何价钱都可以。」
为了摆脱给孤独长者,太子说:「你知道这片土地的价值吗?你必须用金币铺满整个土地,这就是价钱。」
「那就成交了,我会铺满金币。」
他带来了好几车的金币,开始铺在地上。太子看到给孤独长者做的事,他说:「你疯了吗?没有土地值这么多的钱。你在干什么?」
给孤独长者回答:「我没有疯。这片土地将会非常有价值。佛陀将来这里传授美妙的正法。我的所有财富都比不上一个人获得正法,获得内观的方法,脱离痛苦。我知道不只一个,而是成千上万的人会受益。」
「很好,」太子说:「不足的金币就算是我的捐献。这片土地是你的了。」
在这片土地上,给孤独长者建造了一个禅修中心,可以容纳一万人生活,让他们可以禅修,学习正法。他的心意是服务他人。他在学到正法之前就开始布施。现在他的布施是帮助更多的人得到正法的利益。他是在给予,不是壮大自我,是消解自我,只是服务他人。
后来,由于过去的某些业,这位百万富翁有一段时间失去了所有的财富。当他很有钱时,每天早晚都会到中心静坐。身为在家居士,他知道:「我不应该空手来中心。我必须为禅修者奉献一些东西。」每次他来的时候都会带东西给禅修者。现在他贫穷了;他没有东西可带。然后他想到,他的屋子后面有一个小花园。花园中有很肥沃的土壤,来自印度不同地方。现在他两手捧着土壤,来到中心,把土壤放在一棵树下,说:「愿这棵树成长,愿有人在树荫下得到正法,愿许多人能禅修。」
不管是一把土壤或数百万金币的赠与,都没有差别;心意才是最重要的。经过一些时间,给孤独长者又获得了财富,开始像以前一样奉献。但他明白:「不管我给了什么,数量并不重要。我的心意必须是正法心意:我为了他人的利益而给予,为了他人的福祉,而不期待任何回报。」
正法的服务
这是葛印卡老师于1986年6月在内观总部对法工的一次谈话,印在「为了众生的福祉」一书中。
正法的服务有什么目的?当然,正法服务不是为了有东西吃,有地方住,也不是为了在舒适的环境消磨时间,也不是为了逃避日常生活的责任。法工很了解这个道理。
法工学习了内观,由直接的体验明白内观的益处。他们见到老师,行政与法工们无私的服务,让他们能品尝到正法的无上滋味。他们开始踏上正道,他们很自然会发展出罕见的感恩,希望为他们所接受的一切有所回报。
当然,老师、行政与法工为众人服务,不期待任何回报,也不接受任何物质酬谢。他们唯一的回报方式,就是帮助维持正法之轮的运转,让其它人得到同样无私的服务。这是提供正法服务的高贵心意。
内观禅修者在正道上前进,他们从旧有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性解脱出来,开始关切其它人。他们发现大家都在受苦:不论男女老幼种族贫富贵贱,全都在受苦。禅修者明白他们自己也在受苦,直到接触了正法。他们知道,其它人也一样,开始享受正道上的真正快乐与平静。看到这种改变,会激发一种慈悲的快乐与力量,希望帮助受苦的人都学得内观方法脱离痛苦。满怀慈心,以及帮助他人从痛苦中得到解脱的善念。
正念,正语与正业的布施
以下是葛印卡老师在欧洲第一个内观中心Dhamma Mahi启用时的谈话。出版于1988年6月份的Nouvelles de Vipassana,也就是法文版的内观通讯。
内观的钟声在欧洲已经敲响。多年来,法国与邻近国家的学生努力让正法能传播给众人。现在,购买了中心之后,学生们的努力有了成果。我非常高兴看到你们的善果。
中心的成立象征了正法成长的新阶段。了解其意义是很重要的。
内观禅修中心不是让教派成员离世僻静的地方。不是供人享受消遣的俱乐部。不是进行宗教仪式的殿堂。不是社交活动的场所。
中心是一个学校,传授一个主题:正法,生活的艺术。所有来到中心的人,不管是来禅修或服务,都是来接受这个教诲。
为了确保正法传授能保持纯净,所有中心都要遵守规定。规定的遵守越是谨慎,中心就越有力量。许多平常的活动都被规定禁止,不是因为那些事情是错的,而是因为它们不适合发生在内观禅修中心。记住,这是你们国家唯一能学到这种内观方法的地方。规定是用来保持这个内观中心的独特目标;谨慎地保护它。
你们在这里建立的正法基础是戒(道德规范)。如你们所知,持戒是内观禅修重要的第一步,没有戒,禅修就会很弱。同样重要的是所有在中心服务的人,都要持守五戒。这个内观中心已经建立了正法的规定。从现在开始,这片土地上不能有杀生、偷窃、邪淫、妄语、吸毒。如此才能创造平静与和平的气氛,有助于自我的净化。
有了戒的坚定基础,自我净化的修行就可以开始。要记住这是中心最重要的任务─不管是开始,以后,到永远。任何来到中心服务的人,就算是几小时,也不能忽略他们也要在这里禅修的责任。如此一来,他们会加强了法的气氛,支持其它禅修者。
当然,这不是欧洲唯一禅修与奉行佛陀教导的地方;但是只有这里致力于这个特定的教导,与这个特定的内观方法。所以要让这个中心时时奉行这个目标。
这个方法的最后重要部分是慈悲观,也要被所有来到中心的人所奉行,不管是禅修或服务。要让你的禅修与服务有益处,你必须快乐地,无私地,慈爱地修习慈悲观。不管你在做什么工作,都要抱着如此的心意:你的行为可以为众生带来快乐。当你欢迎其它人来到中心时,不管是禅修者或访客,都要带着慈心。让这片土地充满了爱与善念的波动,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都感觉他们进入了一个平静的庇护所。
以下是1982年3月14日在Dhamma Thali为佛塔开工仪式的演说。
有很多方式可以来帮助兴建。你可以提供劳力,可以用言语。如果有钱,也可以捐钱。这些都很重要;然而,最好的帮助就是禅修。
越多的旧生在这片土地上禅修,所作的努力就越能够利益众人。乌巴庆老师的一生,有许多学生到达了涅盘的境界,可以随时随地体验,要多久都可以。有人问:「他们要如何偿还他们对正法,内观中心,与老师的恩情?」有些人会提供劳力、金钱或其它方式,来偿还他们的恩情。但是对于这些精进的禅修者,每周至少一次,他们会到禅修中心来,在关房里静坐一个小时,进入涅盘的状态。这是非常伟大的服务。整个中心充满了法的波动。每一位禅修者所产生的波动力量强度要看他们的禅修程度,以及他们到达的境界,但是所有这些正确的努力都有益于来到中心的人。
为学员建造禅修关房,本身是很有功德的行为。然而,每个禅修者每周来这里静坐一次,会更有功德。这是我们禅修的布施。这是我们波动的布施,可以净化这片土地,丰沃这片土地,让以后的学员可以花更少的努力得到更多。每一个人都必须努力,努力来对抗内心的杂染。然而,如果四周环境充满了法的波动,努力就会比较轻松些。如果中心的波动不够纯净,就会阻碍进步,使学员更难面对内心的杂染,无法正确地修行。如果学员得到纯净正法波动的保护,他们就会得到力量,得到帮助。
禅修者能够从内心产生慈悲。在中心静坐时,我们自己当然会受益。我们无法知道有多少其它人会从我们的禅修受益,从我们的修行受益。大家会受益数百年之久。他们会自动被这个地方吸引,这里有正法波动的升起。只要正法保持着纯净,大家就会禅修,受益数百年。
为法服务是旧生成长以及在正道上前进很重要的一部份。当法工时遵守法工行为规范,会加强内观学生在世俗也能过着正法的生活。
这些年来,有成千上万名年轻内观禅修者,在学校假期或完成学业后不久为法服务,因而获益良多。他们在当法工时得到的训练,是开始成功事业的理想准备。在正法的土地上服务,是在正法上进步很重要的一部份。
Mere sukha mem shhanti mem, bhaga sabhi ka hoya.
Isa mangalamaya Dharma ka, labha sabhi ko hoya.
愿众生分享我的快乐与安详
愿无私的正法利益所有众生
26、佛陀:尊贵的医师
葛印卡老师
(这篇文章是葛印卡老师于2005年10月15日在法岗Dhamma Giri所举办的「内观与生命知识(Ayurveda -- knowledge of life)研讨会」的开场演讲,以及30日课程开示摘录。)
佛陀被称为伟大的医师、伟大的医者。他也被认为是位外科医师(sallakatto)。
对医师来说,培养对病患的慈悲心是很重要的。生病的人来找我;我必须医好他。病人的国籍、宗教、种族、性别、社会阶层或哲学信仰对医师来说完全无关紧要;唯一重要的是,病人是一个正在受苦的人。同样,病人也不会问医师的宗教、社会阶层或哲学信仰,因这些跟他疾病的治疗没有关系。
任何与疾病、疾病的原因、疾病原因的根除以及疾病的治疗无关的事,就与医师无关。
悉达多.乔达摩太子离开家庭生活,追寻解脱所有的痛苦。首先,他去找两位有名的禅修老师,向他们学习深沈专注的禅定。在当时,这被称为第七和第八禅定,是那时最高的禅修境界。熟习这些方法后,悉达多发觉他仍未达到完全解脱的最后阶段,所以他继续追寻。那个时代,人们普遍相信解脱只能藉由折磨肉体来获得。他尝试练习对身体极度苦修,但一无所获。
最后,由于过去无数世所累积的波罗密,他找到了中道,发现了内观禅修而达到完全的开悟。
之后佛陀第一次说法,对象是他的五个同伴。这次开示称为初转法轮经(Dhammacakkappavattana sutta)。他转了法之轮,而不是某个特定的宗教或哲学信仰之轮。他称之为法(Dhamma)。宗教、哲学信仰、节庆、习俗和仪式可能相异,但法永远是普遍共通的。
佛陀如此解释四圣谛:
第一圣谛
这是苦(dukkha)。苦从出生便开始了。生是苦,老是苦,病是苦,死是苦。一生中,不想要的事发生,想要的事不发生 ─ 这都是苦。
佛陀不但知道有苦,而且对苦彻底了知。任何人对苦都能有表面的了解,但这并不是真正的觉悟。必须在经验层面了知苦的一切面向才行。
对第一圣谛的了解必须在它的三个面向都完成时才算圆满。第一面向是:苦 ─ 此是苦。但光是这样无法让他成为佛陀。
接着,第二面向是:应遍知(parinneyya)─ 关于苦的真理必须在经验层面被彻底了解。苦的所有领域、苦的一切,都必须被经验。我们可以说只有在第一次经验涅盘后,一个人才算体验过苦的全部。即使是涅盘前的最后几个剎那仍然是苦。涅盘之前的一切都是苦,所以这一切必须被彻底探究。但即使这个也没有让他成为佛陀。
第一谛的第三个面向是:已遍知(parinnatam)─ 一个人已经探究了苦的一切。对此人来说,已遍知苦(dukkha-parinnana),没有什么是他不了解的。已如实知苦的整体 ─ 已遍知。
第二圣谛
痛苦的根源为何?有许多表面上的原因:不想要的事发生,想要的事不发生;与亲爱的人分离,与讨厌的人聚合。看起来事实就是这样:我们认为自己是因为这些可厌的事情才感到痛苦。
但真相是,一个人的痛苦实际起源于内在,而非外在事件引起。因此痛苦的根源必须被铲除,唯有如此才能从痛苦中真正解脱。所以我们必须找到这个根源并了解痛苦的真正起因。
我们发现,当一个人的欲望、贪爱、渴求没有得到满足时,便会感到痛苦。此外,不论获得什么,人都会烦恼要如何保全它;一旦失去,就变得痛苦。在苦难的根源没有完全铲除前,人是无法从痛苦中解脱的。
在经验层面亲眼见到真相后,我们了解到,每当不净杂染在心中现起,痛苦便会随着出现。不净杂染和痛苦是一起产生的。单单只有心的不净杂染而没有伴随痛苦是不可能的;痛苦一定会升起。要在经验层面上了解了这个真理,我们必须确定不净杂染不再出现。没有杂染,就没有痛苦。
因此,第二圣谛同样也有三面向:第一,贪爱(tanha)─ 贪爱是苦的根源。第二,应断(pahatabbam)─ 了解这个苦的根源应该被灭除。第三,已断(pahinam)─ 苦的根源已被铲除。如果这三面向都达成,便成就了第二圣谛。
第三圣谛
痛苦完全止息,不再生起。第三圣谛的第一面向是:苦灭(dukkha-nirodha)─ 痛苦的根除。第二,应证(sacchikatabbam)─ 了解到我们必须直接经验苦痛的根除。单单只是相信有一个免于苦难的境界、一个超越心与物的境界,这是没有用的。我们必须亲眼看到才行。第三,已证(sacchikatam)─ 直接经验到痛苦的根除,不再生起。当这三面向完成时,便圆满了第三圣谛。
第四圣谛
什么是根除一切痛苦的方法?单单心里想要是不够的,必须付出努力才行。第一,通往苦灭之道(dukkha-nirodha-gamini patipada)─ 一条去除所有痛苦的道路。第二,应修(bhavetabbam)─ 在理智上知道八正道的每个部分都必须在经验层面被彻底了解。第三,已修(bhavitam)─ 亲身体验到八正道的每个部分,并将之发展至极限。如此这般,当每一圣谛都在三方面被实践而四圣谛在十二方面被圆满达成时,悉达多获得了完全的觉悟。他不是因为理智上或心里虔信而接受真理,而是因为直接经验真理。只有到那时,他才宣称「我是佛陀」、「我已解脱」。任何想要获得解脱的人都必须完成四圣谛每一圣谛的三个面向。
藉由修习四圣谛,每一圣谛各三个面向,我的如实智见变得纯净。(Imesu catusu ariyasaccesu evam tiparivattam dvadasakaram yatha-bhutam nana-dassanam suvisuddham ahosi.)
何谓如实智见?如实(Yatha-bhuta)的意思是当下正在发生的事。每一圣谛的真相;第一圣谛的真相是苦 ─ 此刻正在经验苦。「此即苦」。我们了解如实 ─ 这是苦。我们藉由见(dassana)、藉由客观的观察而领悟到即使最快乐的感觉仍然是苦。智(Nana):随着这个经验而生起智慧。因客观地观察实相而产生的智慧就是智,正智(samma-nana),而见则成为正见(samma-dassana)。如实智见不再是一种哲学,而是彻底清净(suvisuddham ahosi)。不受任何哲学信仰或束缚羁绊,没有各种信念所造成的不纯净。它在当下被经验到。除非做到这点,否则他的教导不过是另一种哲学、见解(ditthi)。这个见解应该变为正见(samma-ditthi),变为彻底清净的如实智见。这即是他的教导。只以心中信仰或理解的方式接受佛陀的教导并无法让我们解脱。只有直接的体验能够让我们解脱。
哲学信仰或教条是无益的。不论信念有多正确,如果只依赖自已的信念是没有帮助的。必须实际经验真理才行。对真理的直接体验会将变为正见。否则,就只是哲学信仰,而任何哲学信仰都是束缚。佛陀之所以为佛陀是因为他了解哲学如何束缚了人们。他自己脱离了这些束缚并指出一条路,一条能够从这些束缚中获得解脱的道路。他唯一的目标是让一切众生都能摆脱痛苦。
每个人都有心的不净染污这个疾病。每个人都因为无明产生的杂染而受苦。当感受到愉悦的感觉时,不管感觉多微细,人都会产生贪爱:我想要更多,我想要更多。当感受到不愉悦的感觉时,不论多微细,人都会产生瞋恨:我不要这个,我不要这个。人对愉悦生起贪爱、对不愉悦生起瞋恨,而失去心的平衡,失去平等心,失去心的祥和,失去快乐。这就是病。
一个人一旦领悟了真理 ─ 当愉悦的感受生起,贪爱也会同时在心中生起;当不愉悦的感受生起,瞋恨也同时在心中生起,并因为发展出这种觉知而铲除无明 ─ 于是便脱离了贪爱、瞋恨和对真理的无知。
不论一个感受多么愉悦,它不是永久的;不论一个感受多糟糕,它也不是永久的。感受生起后,早晚会逝去。整个心和物质的世界都是无常、短暂、不稳定、时时改变的。这不只是哲学,而是能够实际经验到的真相。只要我们还在这个无常、短暂、不停改变的领域里,我们就在痛苦的领域里。如何才能超越这个领域呢?
佛陀教导了能够超越这个心与物范围的方法。每个有智慧有活力的人都能走上这条路,从所有的伤痛中解脱。内观这个印度伟大禅修技巧不时出现在世上。在被正等正觉的佛陀(sammasambuddha)重新发掘后,内观又失传了一段时间。它不断地被重新发掘并再度失去。
约2500年前,乔达摩佛陀重新发现了内观这个方法,并把它教导给印度的人们。在500年内,印度遗失了它,但很幸运,邻近的国家缅甸保存了它最纯净的风貌。现在,佛陀后2500年,内观重回印度并顺利地被这里聪慧的人民接受。从印度,内观被传播到全世界,被各地的人们所接受。
每个医师都应该练习并精通内观。如此便会发现自己的治疗极为成功、极为有益、极有收获。
愿一切众生快乐!
27、内观:佛陀独特的贡献
by Dr. Ravindra Panth
戒(Sila)(1),定(samadhi)(2),慧(panna)(3)组成了佛陀教导的基本架构,也是他45年说法历程中的基本要素。这三者是否是佛陀对人类文明的独特贡献?这三者是否是教法中的基调,并使佛陀被我们怀念的原因?深入研究三藏经典,得到的答案是否定的。
探究印度过去的圣哲,我们发现在佛陀当时和出世以前,有不少哲人,以比较无系统的方式,信仰和传播戒、定、慧的观念。这些老师通常会建议学生以仪轨和仪式来修练戒定慧。因此,戒定慧并不是佛陀的「专利」。我们在梵网经(Brahmajala-sutta)和沙门果经(Samanaphala)(4)中找到相关的文献证明,有些派别非常强调以持戒作为身体和语言行为的净化。
其它文献也说明了「定」的观念和修习并不是创新的,当时「定」被视为静心和制心的方法。最好的例证是佛陀在证悟之前,曾向阿罗逻迦兰(Alara Kalam)和乌达迦罗摩子(Uddhaka Ramaputta)学习第七和第八定,很明显地说明「定」在佛陀之前就存在了,不是佛陀所发现的。
同样地,慧也不是新的观念。在当时的印度,慧本身就有明确的定义,即彻见事物是无常(annica),是苦(dukkha)的根源和无我(anatta)。这是有被文字记载的,也就证明了至少在佛陀当时,无常、苦和无我的观念是被接受的。在相应部的婆醯迦经(Bahiya-sutta)中找到例证,经中记载佛陀和婆醯迦(Bahiya)的会面,婆醯迦是一位游方的求道者,虽然他不是佛陀的弟子,婆醯迦仍向佛陀寻求指导。以下是佛陀对婆醯迦的回应:
Tam kim mannasi, Bahiya, cakkhu niccam va aniccam va ti?
「婆醯迦,你相信眼是常还是无常?」
Aniccam, bhante.
「是无常,尊者。」
Yam pananiccam dukkham va tam sukham va ti?
「无常的事物,会造成快乐还是痛苦?」
Dukkham, bhante.
「是痛苦,尊者。」
Yam pananiccam dukkham viparinama-dhammam kallam nu tam samanupassitum etam mama, eso'hamasmi, eso me atta ti?
「既是无常,痛苦的起因,可以说这变化的本质是「我的」,「我」,「自我」吗?」
No h'etam bhante.
「当然不行,尊者。」
佛陀接着问婆醯迦关于可视之物(色尘)、眼识和眼触等,无论任何情况,婆醯迦都同意它们都是无常、造成苦的原因和无实体性。他并不是佛陀教法的遵循者,但都接受无常、苦、无我的观念。我们现今以为它们不存在于佛陀教法之外,因此经中说明了其实不然,当时已有这些观念。既如此,那什么才是佛陀独特的贡献呢?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对婆醯迦和像他一样的人,无常、苦、无实体性只是一种信仰而已,即巴利文「Manna」一词所意指的,只是一种被接受的理论。佛陀独特之处在于指出一条超越信仰和哲学思辨的道路,亲身去体验自身的无常、苦和无我的实相。佛陀接着说:
Evam passam, Bahiya, sutava ariya-savako cakkhusmim pi nibbindati, rupesu pi nibbindati, cakkhuvinnane pi nibbindati, cakkhusamphasse pi nibbindati...
nibbindam virajjati, viraga vimucati, vimuttasmim vimuttamiti nanam hoti.(6)
了知这点,婆醯迦,多闻圣弟子,于眼根、色尘、眼识、眼触生厌离,因厌离故,而无喜贪,喜贪尽者,心得解脱,于解脱中证得解脱知见。
从这个句子可以看出,佛陀将「道听途说」和「亲身体验」两者之间做了明确的区分。从听开示或阅读,对真理建立起信心和信仰,我们可以成为一位具有「闻慧」(sutamaya-panna)的多闻者(Sutava)。或者经由理智的思辨而成就「思慧」(cintamaya-panna)。但是这两者都不足以超脱生死的轮回。想要得到究竟的解脱,必须籍由「修慧」(bhavanamaya-panna)经验上亲自体验实相。
修慧是由禅修获得的智慧,籍由禅修能够直接体验实相。内观智慧的发展也称为「毘婆奢那禅修」(Vipassana bhavana)。经由内观的修习将获得对实相的内在理解。禅修者经由正确的努力而了解到万事万物的无常性、造成痛苦和无实质性。这个内观的智慧并不只是单纯地接受别人讲述的道理,也不是经由思辨及逻辑推理的产物。内观智是对无常、苦、无我实相的直接理解。
为了全面地发展「修慧」,内观禅修法是必要的。透过对身体感受(Vedana)的观察,身心的实相会以五蕴(pancakkhandha)的方式呈现。经由感受我们可以实际地体验所有的现象,如 Atthasalini 所述:
Ya vedeti ti vedana, sa vediyati lakkhana, anubhavanarasa...(7)
感受(Vedana)就是感觉到对象,感受的特质是去体验,感受的功能是了解对象。
唯有透过感受我们才能直接体验到升起和灭去的真相。再者,感受存在于任何现象。佛陀说:
Vedana samosarana sabbe dhamma.(8)
体验到的任何现象皆伴随着感受。
因此,感受是禅修者用来发展智慧的工具。客观地观察身体各个部位的感受,禅修者了解到所有的感受都有升起和灭去的基本特质 (uppadava dhammino),也就是说,无常的特质。体验到这个事实,将会了解无论愉悦或不愉悦的感受都会带来痛苦,因为变异的事物不会是快乐的泉源,生起的势必会灭去,而由执取产生苦。再者,我们对感受的生起没有自主性,也就不能称为「我」「我的」,这就是「无我」(anatta)。
由正确的内观修习而体验到感受,发展出对无常的正确知见(anicca-bodha or anicca-vijja),将破除「恒常」(nicca-sanna)的幻象。这是观察感受生灭的练习。经由无常的智慧(anicca-bodha),将改变心的旧习性,进而发展出对一切感受保持平等心(upekkha)的能力。
为了正确的评价佛陀教法的独特,我们要知道佛陀当世很多人主张贪是导致苦的原因,因此要从痛苦解脱必须戒除贪着的事物。佛陀采取了不同的方式,探究了最深层的心而得到的深刻发现:在外界的事物和内心的贪爱之间,有一个被忽略的环节:感受(vedana)。
每当我们的五种感官或心识接触到相应的对象时,感受即会生起,以感受为基础,贪爱(tanha--包括贪和瞋)生起。如果感受是愉悦的,我们渴望它能延长;反之,我们渴望摆脱它。佛陀以缘起法则来说明这个重大的发现:
Salayatana-paccaya phassa 六入缘触
Phassa-paccaya vedana 触缘受
Vedana-paccaya tanha.(9) 受缘爱
想要在解脱道路上迈进,我们必须在导至轮回的关键点,即是感受的层次用功。轮回的转动从感受开始,由于无明(avijja),我们对感受生起了贪爱或瞋恨的反应:即「受缘爱」(vedana paccaya tanha)。这是无知众生(puthujjana)所走的道路。
同样的,在「受缘爱」的这个环节,法轮(dhammacakka)也可以从此处开始转动。生死轮回的止息开始了:受灭则贪爱灭。这是无常的智慧,将导至苦的止息(dukkha-nirodha-gamini-patipada)。这是有智慧的人所遵循的道路。经由内观发展出对无常的正知,而停止对感受产生习性反应。
为了强调感受对解脱道的重要性,佛陀在长部(Dighanikaya)梵网经(Brahmajala sutta)中开示:
Vedananam samudayam ca atthangamam ca assadam ca adinavam ca nissaranam ca yathabhutam viditva anupadavimutto, bhikkhave, Tathagato.(10)
体验到感受的真实面貌,不断生起和灭去,体验感受的滋味,感受的危险,和它们的消逝,如来获得完全的解脱。
因此,贪爱和痛苦生成的真接原因,不在我们身外,而在于我们自身的感受。为了从贪爱和痛苦中解脱出来,我们必须从内在的实相:感受下手。这是超脱痛苦的实际方法。透过对无常的正知,我们学习切断痛苦的症结,亲证正法的本质。
因此感受(Vedana)被我们所忽略的,是枷锁的原因。正确地理解法,我们注意到缘起法则是解脱的关键。我们可以断言佛陀开示的法味殊胜,因为佛陀他点明了从超越痛苦、迈向解脱的道路。诚然世尊(The Enlightened One)也教我们戒、定和慧,但正是内观,一个客观地观察身体感受的方法,才是佛陀对人类文明无与伦比的贡献,也是其教法之精髓。
28、内观简介
1990年11月葛印卡老师讲于澳洲 Blackheath 内观中心 Dhamma Bhumi
这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早晨,大家好。
各位到这个禅修中心,是要了解这里在修行什么?教什么?
禅修这个字,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义。因为禅修有许多不同的类型。
人们对禅修常有的一个了解是,集中心力,并且固定在某一个目标或其它事物上,大多是想象的目标。你闭上双眼,试着想象这个神或那个女神,这个或那个圣者的形象。如果心跑掉了,你就再把它拉回来,如果心又跑掉了,你就再把它拉回来。像这样,你试着使心专注。
另一个方法是你开始复诵某些字。任何字──某些你深具信心的神、女神,或圣者的名字。你不断在心里复诵这个名字。心跑掉了,你就把它拉回来复诵,心又跑掉时,你就再把它拉回来复诵。这就是你试着使心专注的方式。
或者,你就是给心一些暗示,一些自我暗示。像这样,你试着使心专注。或者,你只是沈思,只想一些好事,某个圣者的精采开示,你所虔信的经典章句。就像这样,用不同的目标对象,有许多不同的禅修方法。
然而,在此所教的,是完全不同的方法。当然,心的专注是有帮助的,这无庸置疑,但那只是手段,而不是目地。
这里所教的禅修─Vipassana内观─的目的,在印度的古老语言-巴利语中,内观这个字的意思是观察,观察如其本然的实相。不是似乎如此,也不是看来如此,而是如其本然,就是它真正的本质,它真正的特性。因此你就免除了对于实相的幻觉,错觉或迷惑。
关于什么的实相呢?关于你自己的实相。这是一个最大的错觉,一个人不知道"我是谁",或毋宁说"我是什么"?过去所有的圣哲已一再告诉我们要"认识你自己,认识你自己"。但是如何"认识自己"呢?一定有某个方法,一定有个修行方法。只是听闻这样的开示,阅读经典,或只试着在理智层面了解它,并无法帮助我们认识自己。
我们必须探讨所谓〝我〞的层面,什么是〝我〞?这个结构的身体是我吗?在智力上你会说〝不〞,这身体不是〝我〞,我不是这个身体,但实际上当你面对生活,日常生活时,这个身体就变成我了,对这个身体产生很大的认同,并且对这个身体产生很大的执着,以致于造成了很大的紧张,痛苦。然而对这个一直在说我,我,我的,我的,的身体到底是什么呢,同样的,这个心是什么,这个心是我吗?这个心是我的吗?我可否说这个心就是〝我自己〞,这个心是什么?
再次的,不只是试着去了解这个身体是什么,这个心是什么,而是去体验它。这整个技巧是在体验的层次上,对于这个心和身体结构的一种分析性的研究。当然,智力是须要的,智力将试着去了解,但并非只依赖智力,你必须用你亲身的体验去探讨真相,一种在这个身体架构内的心和身的一种研究。这个心和身,它们是如何运作的,如何一方影响另一方,又如何一方一直被另一方所影响。
心和身是恒常的相互作用,恒常的相互作用,当你向内深入,你开始了解到这个相互作用是怎样在身体里面不停的运作。因此这是一种对于你自身结构,心和身的一种分析性研究。探讨它,从表面的层次上探讨它,从身和心显而易见的真相开始,然后在你身体结构的范围内愈来愈深入,愈来愈深入的体验愈来愈微细的真相,一直到你能体验到最微细的真相,也就是次原子粒子。
有关身体显而易见的真相是,它似乎是如此的坚实,没错,在表面上它像是坚实,但当你愈来愈深入,经由你亲身的体验,你将发现它根本就不坚实,这整个身体结构,不过是一团不断生,灭,生,灭的次原子粒子,这整个结构不过是小波动,小波动,小波动。
这是现代科学家凭借着许多不同的科学仪器所发现,但这不是经由他们的体验,而是经由他们的智力发现的。
然而,过去的开悟者,却在体验的层次上,经由探讨他们自身的真相而发现这个事实,没有用任何仪器。经由亲身的体验,他们越来越深入,结果他们体会到这个看似坚实的身体,实际上不过是快速生、灭、生、灭的小泡泡、小波动,这是有关身的究竟真相。
同样的探讨关于心的真相,起初一个人会遭遇到非常坚实,强烈的心和心所(心的内含物),像譬如说:愤怒升起时,它是如此的强烈,以致于它总是宰制了你,当强烈的情感升起时,或恐惧升起时也是一样。
在心中升起的任何东西,将试着宰制你──你开始观察此事实,这是显而易见的真相,心和心的内含的粗浅真相,而当你一直观察、观察、观察,你将会达到了知心和心所不过都是小波动、小波动、小波动的地步,非常微细的波动,快速的生、灭、生、灭。
这是当学员们对有关心和身的真相作探讨时,所开始体验到的,而当他们继续深入时,将达到一个超越心和身的境界,光只看这个我一直在说的--我、我、我,的「我」是什么?到底这个我是什么呢?
而所有的这个过程,所有的修练,不只是因为好奇心,这个修练持续的改变你心的目前习性,心的目前习性是一直在做反应,当你碰到快乐的事情时--你就以贪求或执着来反应,当碰到不快乐的事情时--就以瞋恶和愤恨来反应。而每次当你反应 ─- 不管是贪求或执着,瞋恶或愤恨 -─ 你将注意到你的心已失去了平衡,你已开始在你身内制造紧张和纠结,一个结接着另一个,而当你向内愈来愈深入时你将发现,你整个心身结构,充满了许多结,许多纠缠不清的结,以致使你如此的紧绷。
在表面上一个人耽于这个感官的快乐,或那个感官的快乐,来试着逃出这种压迫感,一个人觉得「我很快乐,我没有痛苦,我现在没有任何压力。」
但当你向内深入,你将发现自己不过是一大束的紧张,而那就是何以生命是如此的痛苦,在生命中没有真正的快乐。
如果这种紧张从内心深处离去,那你将发现你所体验到的快乐是不可言喻的。你无法以言语来表达它,你无法用任何你所经验过的感官快乐来和它相比,它是那么的安详,那么的喜悦,但那只有在内心从紧张、纠结、愤怒、愁恨、恶意、憎恶、激情、恐惧、自私自利的烦恼中解脱后才会发生,所有这些不净烦恼,使一个人如此的不快乐。
只有开示是没有帮助,那只是智力上的思惟和了解。「噢!我不该愤怒,这对我不好!我不该恐惧,我不该自私自利。」一个人虽然非常清楚,「当我愤怒时,我变得非常痛苦,我使自己痛苦,也使别人痛苦,只要愤怒产生就会使我自己痛苦,也使别人痛苦,因此不该愤怒。」但是仍然我行我素。
仍旧一样,在生命中任何不想要的事情发生,一个人立即以愤怒反应,因为心的智力部份,所谓心的意识层面,所占的比例很小,而其余的部份-─所谓半意识或无意识部份所占比例却很大,而这所谓半意识或无意识在体内却以它自己的方式,很有意识的存在着,不管对贪求或瞋恶,这半意识或无意识却恒常的继续反应,而它也已变成它自己习性的奴隶,而这也是何以一个人在内心深处有如此多的纷扰。
现在这个技巧帮助人们向内观察它,而当你观察它时,你开始走出你的盲目反应,你的盲目反应的习惯,而且你的生命开始改变,当你逐渐的对于有关你自己心和身的真相,以及在心和身间所发生的反应,树立了这个自我探讨的技巧,你愈观察它,你将发现反应变得愈来愈少,你的心现在变得冷静,安详,因而你能更好的面对这个世界。
因为当你生活在这个世界中─-你必须生活在这个世界中。你来中心参加十日课程,这里就像是一所医院,病人到医院是为了重获健康,而不是去那里住一辈子,当你重获健康,你就要运用健康重回到日常生活中。
所以在此,各位在你自身内探讨真相,并且走出由于你内心的紧张所造成的痛苦,虽然只到某个程度,你一旦走出内心的痛苦,就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它,你把在此处所学的一切,试着每天去修练,就像你学体操一样,你每天做体操,来使你身体健康和强壮。
同样的,这是一种心灵体操,一个人到此十天学习心灵体操,并且早晚练习来保持心灵层面的健康,并且运用这个健康的心,来过一个美好的生活。任何时候,当我们的心不健康或内心充满烦躁,或内心充满愤怒时,一个人持续生活在负面的生活里,因为一个人继续活在反应的生活中,反应总是充满了负面性,如果一个人摆脱了反应的生活习性,而开始活在行动当中─-太好了!行动总是正面的。反应-─充满了负面性-─总是对自己和别人有害,而行动的生命却是正面的,不管是对自己,或别人都有益处。
这是为什么说:这整个技巧不过是一种生活的艺术,如何安详的生活,如何和谐的生活,在内心产生安详与和谐,并将这种安详与和谐的振动,散播到周遭环境中,以致当人们和我们接触时,也能感染到一些安详与和谐。
当我的心中没有和谐或安详--我心中非常烦躁--这是我对于围绕着我的环境所作的贡献,我使得我周遭的整个气氛变得烦躁,而任何接触到这个气氛的人,也感到烦躁-─无法感到安详与和谐。
所以这整个技巧不过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行为规范,如何适当的生活,免于伤害自己或他人,保持自己的安详与和谐,并保持我们周遭气氛的安详与和谐。
现在,让我们谈谈有关这个技巧,人们在此做些什么,他们如何修练,一件很重要的事是,你必须探讨你自己内在的真相─-这个心身现象,整个心身的范畴-─这是一项精细的工作。
要如此深入探讨一件事物并不简单,所以你周遭须要一个非常宁静的气氛,如果到处都是干扰,将很难使心变得集中和在内部工作,这是为什么当课程进行中,外人不准进入禅修中心的理由。并不是说,外人不能碰或不该来-─并非这样,不过是要避免各种干扰。禅修中心保持安详和宁静是应该的。
当一个人开始自我探讨,这个身体结构是什么,这个心灵结构是什么,人被要求坐下来,安静的坐着,闭上眼睛和嘴巴,现在没有身体上的活动,也没有语言上的活动,现在让我们看看,这个身体,有些什么在发生。
第一件你将遭遇到的事情是呼吸的气息,呼吸自然的进进出出,这是当你开始修练时,将会注意到的最显而易见的真相。
你先由这里开始,你只是开始观察你的呼吸─-入息、出息、不要把它变成一种身体的运动,你不该调整你的呼吸或控制你的呼吸。有其它的技巧认为控制呼吸是有帮助的。但在这里你不该控制呼吸,而是只观察呼吸。如果它是深的,你就觉知─-它是深的。如果它是浅的,你就觉知-─它是浅的。如果它经过这个鼻孔,你就只是觉知-─经过这个鼻孔,或者经过那个鼻孔,或者经过两个鼻孔。
你正在发展你觉知,系念的能力,对于你自己心和身的真相的系念,当你进行-─当然,当你修练时会有许多困难。由于旧的习惯,心开始东飘西荡,但只要你耐心的继续修练─-很快的,你会了解到这个呼吸不只是一种身体的功能,它同时也和心有着关联。
你将注意到当你在观察你的呼吸时,过去的思绪可能出现,未来的思绪也可能出现,而因此你可能会产生一些负面性情绪,一些愤怒、仇恨、或恶意。而当你产生任何负面性情绪时,你立即会注意到你呼吸不再如此平稳,它已经变得有些粗重,有些快,而当负面情绪消失后,你会注意到呼吸又恢复正常。喔!所以呼吸不只是一种身体功能,它和心有着关联,也和心的杂染有着关联。
而当你继续修练,当到第四天时,全身布满了感觉,不管是热、冷、痒、刺痛、颤动、脉动、或是粗、重、轻。有些事情在全身发生着,某些生化或其它反应一直在发生,一些电磁或其它反应一直在发生着。
但是我们的心总是分散在表面的事物上,它不愿去观察我们内在的真相,因此不管发生什么事情,意识心并未觉察到它们。
现在这个技巧,帮助你愈来愈深入自己。你开始注意到全身的感觉。当课程进行到第六,七,八天时─-这要看个人的情况,并非所有人都如此─-有些学员将发现整个身体结构,不过是振动、振动、振动、心和身不过是一些振动、生、灭、生、灭。
这必须去亲身体验,而非只是接受,在智力上或虔信上接受,那不会有帮助。一个人必须体验它,而当一个人开始体验,他将了解,「瞧!没有坚实的东西,并没有任何地方有坚实的东西存在。」
然后一个人再深入去了解在心和身之间的相互作用。一个人注意到眼根─-振动、振动。耳根─-振动、振动。鼻根─-振动、振动。舌根─-振动、振动。身根─-振动、振动。意根─-振动、振动。我们凭借着和外面接触的六个根门,不过是振动、振动。
而任何接触到这些根门的事物,也都是振动、振动。一个声音传过来,一个人注意到那是振动、振动。一个形象或颜色或光线和眼睛接触它是振动。一个气味和鼻子接触它是振动。一个滋味和舌头接触也是振动,某样东西碰到身体它是振动,一个念头,思绪和心接触也是振动振动,每一样事物不过是振动、振动。
好!一个声音和耳朵接触,一个振动和另一个振动接触,而因为这个接触,开始了一个新型态的振动,另一种型态的振动也开始了,就像你敲锣一样。不管你敲锣的那个部位,一个振动将从那个部位开始,但这个振动并不会局限在你敲的那个部位,整个锣都开始振动,所以当你听到声音或看到任何事物,或当你闻到味道,或当你品尝食物,或当你接触到任何东西,或当你想事情时,你整个身体结构会开始振动,振动存在于每一个地方。
心的一部份会说:「噢!有事情发生了,一个声音传来了,有些事情已经在耳门上发生。」之后心的另一部份会说:「什么事?一些话,什么话?骂人的话?或者赞美的话?」这是心的第二部份,它的职责是去认出并给予评价,「骂人的话,『喔!非常不好。』,赞美的话,『啊!太棒了。』」它已经对这些话给予评价。
接着心的第三部份开始运作,这些原本的感觉和振动,都是非常中性的,但当你给予它们评价,「这是骂人,很坏」。你会注意到所有这些振动都转变成非常不愉快,非常不愉快的振动。而当你给予评价说:「喔!这些话是赞美的话,啊!太棒了。」你将会发现这些振动变成非常愉快的振动。心的第三部份开始感受到这些振动─-愉快的、不愉快的、或中性的。
然后很快的,心的第四部份开始反应。假使是愉快的振动,它就开始以贪求来反应,假使是不愉快的振动,它就开始以瞋恨来反应。而这个过程一直持续的累积、累积─-继续、继续、继续一段很长的时间。因此有一段长时间使你不平衡,心失去了它的安详,失去了它的和谐。
假使你只是观察它,「噢!话只是话,振动只是振动。看!它正在升起、又正在消失、正在升起、又正在消失。」你试着保持你内心的冷静、安详,你试着保持你内心的平衡,你试着保持你内心的平等,不加反应。
而这就是你如何开始改变你内心的旧习性,了解心和身的整个过程,心和身的相互作用。以及由于不了解它,使得我们持续的累积我们的紧张和痛苦。而经由实际上和体验上的了解,我们摆脱了那使我们陷于如此痛苦的疯狂习惯性反应。
当然并非在这十天里,一个人便能改变他所有的旧习性,然而在这十天内,一个人开始窥探到发生在自己内在的事情。在这个我一直持续在说:我、我、我的、我的,心和身的结构内,发生了什么事?而如果不能在实际上或体验上了解它。瞧!一个人就会变成这个习惯性反应的奴隶,一个人已经变成它分分秒秒所创造和堆积的紧张,和痛苦的奴隶。
如果这一个旧习性开始改变,即使是一点一点,一个人就一点一点的摆脱了痛苦。而当这个旧习性改变得愈来愈多,一个人也发现自己也摆脱了愈来愈多的痛苦。如果这个旧习性得到完全的改变,那么一个人便全然的由痛苦中得到解脱。
这不过是一种心和身的科学,一种应用科学─-去了解心和身的过程与如何运作。不只是读一些有关的书籍,也不只是聆听一些开示。而是一种应用科学,你必须在你自身内的心身实验室里,去了解到底什么在发生。事情是如何发生的,心是如何被身所影响,而身又是如何的被心所影响,这种相互作用是如何进行的,这种互相往来和潜伏的流动,又是如何进行的。一些事情或其它事一直透过这整个结构在发生。去了解它,了解它,你就会开始摆脱那些使你非常痛苦的老旧习性。
这是一个摆脱普遍性痛苦的普遍方法,愤怒仇恨恶意激情或贪求的反应─-这是每一个人的习惯。这疯狂的习性,不限于基督徒、回教徒、印度教徒、佛教徒或是犹太教徒。它也不限于澳洲人、纽西兰人、英国人、苏俄人或者中国人,它是世界性的。
这种疾苦是世界性的。我们持续的以这些负面性的情绪来反应,以致我们一直陷于痛苦之中。这种疗法也是世界性的,这不是要你从原本的宗教团体转换到另一个宗教团体,这技巧和宗教团体无关。
就像你进一所学校,一所学院,你学到有关科学及应用科学的一些知识,而你不须要转换到别的宗教。同样的,你在学习有关于你的心和身的应用科学。经由你自身的体验,你正在了解它,你并不须要从一个宗教转换到另一个宗教。
这其中当然也牵涉到转换,你转换了自己。你把自己从痛苦中转换到快乐,从无知中转换到智慧,这类的转换是牵涉在内的,而任何人须要这种转换。
目前因为许多地方对于这种技巧并不熟悉,所以人们对它有些担心。到底在做什么?是不是一种外来的宗教仪式传入了本国?或是一种外来的教理,一种外来的信仰,一种外来的宗教,强加在我们的身上?
是一种纯粹的科学,当人们经历了它,他们便了解,它是一种纯粹的科学。我可预见将来,像你们在这个国家的每一个地区,都有学校和学院一样-─从人口最多的城市到人口稀少的乡村,到处都有学校,学院和医院。同样的,像这样的禅修中心分布到每个国家及全世界的日子一定会到来。
因为人们须要它,他们须要某种方法,去了解他们自己的心和身。你也许读了许多心理学的书,想藉以了解心,但那无法帮助你。你也读了许多有关于你身体的生理学和解剖学的书籍,但也无法帮助你。然而当你体验到自己心和身的真相时,那才会开始帮助你,把你自己从使你痛苦以及伤人害己的负面情绪中拯救出来。而你学到了一种能使你享受到真正的安详,真正的和谐,和真正的快乐的技巧。
愿所有今天来聆听有关心和身的法的开示的在座各位,能在你的一生中,拨出十天的时间来体验它。也只有透过亲身体验,你才能知道它是什么。光只是谈论,不会有帮助。体验它,并不强迫任何人。只是为了你自身的好处,为了你自身的利益,为了你自身真正的快乐。
愿你们享有真正安详,真正的和谐,真正的快乐,祝你们真正的快乐,祝你们真正的安详,祝你们真正的和谐。
29、佛陀教导在发源国(印度)的复兴
这篇开示是葛印卡老师在印度内观总部 Dhamma Giri,对参加印度大佛塔动土典礼的台湾团体的演讲稿。
尊贵的比丘、比丘尼、及各位朋友:
我们在此讨论、了解、并寻求如何将佛陀的教导带回到它的起源地-印度。佛陀的教导方法非常纯净,非常科学化,而且立即就能生效。我相信在印度将很容易被一般知识分子所接受。
过去28年的经验已证明,一旦人们修习这个方法得到很好的效果,就能接受这种教导。就如今天早上我告诉来自缅甸的团体:如果我们强调各社团、宗教之间的不同,将只会引起永不停止的辩论、讨论与争执。由于来自同一个种族,我了解这个国家(印度)人民的观念,像这一类的争辩将永远得不到结论。
印度是由很多社团、各种宗教、不同信仰的人所组成的国家,每一个人,每一个来自不同社会团体的人,对自己的传统、信仰、教条、礼拜仪式、哲理等,都有着极大的执着,如果我们指责他们的信仰、教条、礼拜仪式,他们也会不断的寻找我们的错处,这将造成永远无法停止的争吵。争吵、打架、专找他人的不对,这都不是佛陀处事的方法。他在一段开示清楚的解释:有一个人找佛陀争辩他的社团的信仰和哲理,佛非常智能的说:「请不要谈我们的不同,而是来谈我们所共同了解及相信的—我们共有的情况。」然后他开始讲守戒(Sila)。怎么会有任何人反对过道德的生活呢?世界上每一个宗教都会接受人必须过着道德的生活,要守戒。道德的生活是:不做任何不好的行为,不以身体或语言伤害他人、干扰他人的安详及和谐。
人类是社会群居动物,必须与他人共同生存。如果在群居生活,他继续不断的干扰社会的平静及和谐,那他自身又如何能生活得平静呢?所有正直的宗教都会接受人应该过道德的生活。过道德的生活是世界上所有的宗教最大的共同点,佛陀的教导也是开始于守戒—过道德的生活。
但佛陀是一位非常实际的老师,他不只是说教、讲道理,他同时也教人如何过道德的生活,如何去实践。所以他接下来教的,是正定(Samadhi)—做自己心念意识的主人。人必须学一种方法去主宰自己心念,成为自身心念的主人,而不是心念的奴隶。如果人不能控制自己的心念,就会不断的破戒,做不正当的行为,纵使他在理性上清楚明白:「我不应该破戒,做不正当的行为。」但因为无法控制自己的心念,所以还是继续的犯过。因此佛陀教导的第二步,就是正定,没有人会反对去学习控制自己心念意识的方法,怎么会有人反对呢?
很多种专注的对象可以用来帮助控制心念、集中心念,而这些集中心念的对象,都与宗教信仰有关;但是佛陀所教导的方法是专注于你自身的呼吸。任何人都可以用觉知观察自身的呼吸,来修习心念的集中。这与宗派无关。
假使你告诉一个人,他要重复的念「佛、佛、佛、… … 」来集中心念,他会说「为什么要念佛、佛?」「我要念罗摩、罗摩」,或是「我要念阿拉、阿拉」,或是「我要念上帝、上帝」,他们要用自己的神或女神,或是他们宗教创始人的名字,如此,正定就不可能是普遍共通的。
佛陀的时代,印度已经有很多的宗派,所以佛陀用来教导的方法是能够为任何人所接受及修习的。
如果集中心念方法的对象是呼吸,呼吸就是呼吸,是每一个人都有的。呼吸就是呼吸,它不是印度教徒的呼吸、佛教徒的呼吸、基督教徒的呼吸、回教徒的呼吸,呼吸就是呼吸,你只是去观察呼吸,每一个人都能观察呼吸而得到同样的效果。那么佛陀这种教导即是普遍共通,而能被所有的人接受。
你能控制心念并不表示你已经改变心念的习性,你只是压制住浮现在心念表层的不净之念,使他们无法在语言或身体上有所行动,如此而已。佛陀的教导则是更深一层,到最深的层次去清净心念。
如果某人只是想要清净心念的表层,他只要运用任何一种静坐方法就可以在心念的表层得到安祥、平静及清净;但是一位完全醒悟的人,就如佛陀,他不会只停留在清净心念意识的表层,而是去清净心念的整体,从表层一直到最深层。
在心念的深层,心念的源起处,不净早已存在,而不断制造产生不净之念的习性也已存在。只要这生起不净之念的习性存在,就会继续不断的造业,虽然心念的表层受意识不断的压制,但在心念的深层却不断的在反应、繁殖不净的业习。这个人是非常痛苦的。
所以,佛陀更进一步教导另外一种方法:如何去清净心念,整个心念,包括心念的最深层。为了这个目的,佛陀要你发展自己的智能,用修习内观(Vipassana)去觉察真理、实际的真相,来开展你的智能。
为了整个心念得以清净,他传授一种没有宗派之分,普遍共通的方法,任何人都可以修习,而得到同样的效果。佛教导的方法是观察自己,观察自己的心念结构、身体结构,及身心彼此作用的情况—不净如何生起、如何繁殖、如何压倒击败你,以及去除不净的方法。生起不净之念,如忿怒、仇恨、恶念、情欲、恐惧,生起任何不净之念,一定会使人烦恼痛苦,这是自然的法则。
佛陀领悟到在心念深处的实际情况:「看!当不净之念生起,这个人即成为不净之念的第一个受害者,马上感受到痛苦。」佛陀传授观察这实相的方法:「看,一个不净之念生起了,我因此非常痛苦。无论忿怒、恐惧、自我的执着,任何不净之念生起,内心一定痛苦。」佛陀传授给我们可以观察身体内在所发生的情况,当忿怒生起,身上立即会产生很强的颤动、发热、开始紧张,然后感到很痛苦。无知的是,当忿怒生起,变得很痛苦,却还不停的增加忿怒,繁殖忿怒-也就是一直在增加痛苦,繁殖痛苦-不停的伤害自己。
佛教授的方法是如实观察:当任何不净之念生起-忿怒、仇恨、情欲、任何的不净之念-必定在身体产生某些感受,这是自然的定律,只要你用平稳、平衡的心念去观察身上所生起的感受,而不起任何的习性反应,不去压制你的忿怒,也不去纵容忿怒,自然的,忿怒就会渐渐的灭去。
观察自己的心念,观察身上的感受,同时保持平稳、平衡,这是任何人都可以做到的,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到的。所以,智能(Panna)和内观也都是普遍共通的。而且,这净化是从最深层,从根部去净化,改变行为的习性。这种方法怎么会有人反对呢?所以这三项-守戒、正定、智能,即是佛陀的基本教法,也是每一个人都能接受的。如果我们很适当的向人解释,他们一定能接受这种方法。如果他们修习,一定会接受。
无论是印度教徒、佛教徒、基督徒、或是美国人、俄国人都没有不同,只要不断的生起不净之念,就会感到痛苦;如果停止制造痛苦,就能从痛苦中解脱出来。这是一种普遍共通的疾病,就须要用普遍共通的药物来治疗,所以守戒、正定、智能,也就是八圣道,正是佛陀教导的精髓。
只要我们专注在戒、定、慧,就不会有麻烦,不会有争执、辩论,不会有斗争,每个人都要过道德的生活,都要能主宰自己的心念,都要用智能去净化心念。这些个道理是不可能有任何争论的。
从一个团体到另一个团体,从一种宗教到另一种宗教,都有不同的典礼、仪式;从一个社团到另一个社团,也可能有不同的哲学理论。这就是为什么佛对来找他争辩的人说:「让我们把这些不同放在一边,让我们来谈大家都不反对的守戒、正定、智能。」这也是佛陀真正的教导。
我们不是来这里与他人争吵,如果我们用争吵、辩论来建立佛教的优越感,将没有人会接受佛陀的教导。如果我们限定这教法在守戒、正定、智能的范围之内,则所有的争论都将不复存在。每一个人接受它,照它的方法修习,都能得到同样的效果。
任何一个人,无论他是奉行这种典礼、仪式,或是那种典礼、仪式,一旦生起不净之念-贪爱、厌恶、错觉、妄想等-他一定会很痛苦。同样的,一个人无论是执行这种典礼、仪式,或是那种典礼、仪式,但只要他修习守戒、正定、智能,他就能去除不净之念,这个人就是个快乐的人,是个解脱的人。无论这个人称他自己是佛教徒,或是印度教徒,或是基督徒,或是回教徒,只要这个人生起不净之念,他一定会感到痛苦,任何称呼都帮不了忙。一个人继续称自己为佛教徒、印度教徒、基督徒、回教徒,而同时也修习守戒、正定、智能,从不净中解脱出来,那么他就是一个解脱、快乐的人,不再痛苦烦恼。所以,最主要是强调佛陀教导的精髓,即是八圣道—戒、定、慧。
同样的,如果我们只是不停的谈论,不停的演讲,不停的开示,不停的写书,我不相信这些可以带人达到最终的目标,那只是可以给人启示、鼓舞。一定要实际的去修习、体验,才能得益,才会有效果。
一个人实际地观察自身的结构,身体结构的真相,他才会了解体验到无常、变化:「看!一直在变化、变化」,这不是哲理,而是实际的体验。所有的身心现象无时无刻都在变化-生起、灭去、生起、灭去,如果我们把它当作哲理,一定会引起很多的争辩。但这不是哲理,而是实相—实际的情况。你自己可以体验所有的身心都在不停的变化、变化。
当你在自己身心里面体验到这变化无常的实相,你也会同时领悟到「哦!苦,这就是苦」,当不舒适的感受生起,很明显的是痛苦;当舒适的感受生起,痛苦也与之俱来,因为这舒适的感受不会永远存在,它一定会灭去,当舒适的感受灭去,你会再度感到哀伤而变成非常痛苦,所以,苦也隐藏其中。
一个人不断的观察实相,不断的观察自身的实际情况,他就会领悟到「那里有我?」「那里有我的?」因为,如果是我的,那我一定能主宰它,但我一点都不能主宰它,一切都是生起、灭去、生起、灭去,无论我多么渴望能保持舒适的感受,也不能留住它,一定会灭去;无论我多么渴望去除不舒适的感受,它却偏不灭去,我一点都不能做主。所以,那里有我?那里有我的呢?这个无我的实相,透过亲身的体验,而显现得非常清楚,一切都是空性,没有恒常不变的实质,没有实质可以把握;一切都是空性,在经验的层次上会变得非常清楚。一个人不断的修习体验到变化、苦、无我、空性的真相,贪爱的习性会自动灭去,厌恶的习性会自动灭去,你所贪爱的都是不永久的,你所厌恶的也是不永久的,透过这样的修习,习性开始改变。佛陀的教导不是在玩智力的游戏,也不是在玩感情的、信仰的游戏,人必须去亲身体验,体验真正的实相。
任何人用同样的方法,观察自身内在的实相,结果将没有什么不同,不管他是印度教徒、回教徒、基督徒,或是中国人、印度人、美国人,都没有不同,同样的情况发生在每个人的身体结构里。
一个人继续不断的生起贪爱、贪爱、贪爱、厌恨、厌恨,你不能说这是印度教徒的贪爱,这是回教徒的贪爱,这是佛教徒的贪爱,这是基督徒的贪爱。贪爱就是贪爱;一个人不停的生起厌恨、厌恨,没有所谓印度教徒的厌恨,回教徒的厌恨;当这些不净之念带来痛苦,你也不能说这是印度教徒的痛苦,或是回教徒的痛苦,这是自然的现象,自然的定律。这就是为什么来自不同社会团体,不同宗教,不同国家,不同背景的人们都可以很容易的走上这条道路。他们也正走上这条道路。
如果我们对某人说:「来,来,我会使你成为佛教徒,我会使你成为佛教徒。」这个人一定会跑掉,为什么要勉强他们成为佛教徒?重要的是要使他们成为正法的追随者,使他们懂得法、自然的法则:如何过好的生活,如法顺法的生活,远离贪爱,远离厌恨,能如此,每一个人都会开始走上「法」的道路。佛陀的教导是帮助人们从痛苦中解脱出来,这种名号或那种称呼都没有什么不同。人间充满痛苦,任何人得到这科学化的方法,照着去修习,他们一定会从痛苦中解脱出来,这就是佛陀教法的宗旨。
我第一次见到我的老师,如果他对我说:「你是个傻瓜,才相信人有灵魂。那里有灵魂?根本没有灵魂,你还相信有神,你是个笨人,根本没有神。」那我就会说:「很好,再见!」我会马上跑开,不再听他讲任何话。我的老师从来不讲任何争论的话,他只是讲:「守戒,你会反对守戒,以及道德的生活吗?」「不,老师,我不反对守戒。」「正定,反对吗?」「不反对。」「智能呢?」「不反对。」「好,就是这些,我就只教你这些。」所以我接受了他的教法。用这个方法修习,继续的修习,越来越深入,所有关于灵魂或神的问题都会自然的得到解答。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再没有疑问。
但如果我们不停的为彼此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典礼、仪式而辩论:「你的典礼、仪式是没有用的,我的典礼、仪式才是完美的。」我们将会一辈子不停的争吵,永远无法达成协议。佛陀的教法是这样的简单,这样的普遍共通的。
人间处处有悲苦,谁能否认这个事实?但是不修习的人会说:「那里有痛苦,我有这么多的钱财,我生活在如此奢华的环境中,那有什么痛苦?」但如果他向自身观察,他将发现:「哦!我的内心是多么的激动搅乱,有这么多的痛苦。」当你开始修习,这个真实的现象显得非常清楚—痛苦是存在的。
导致痛苦的原因,包括你开始渴求贪爱某些喜爱的事物,当你得不到,就不断的渴求、渴求;当你面对任何障碍即生起厌恶心。无论你是生起贪爱渴求,或是厌恶增恨,你都会痛苦。现在,透过亲身的体验,显现得很清楚:痛苦是存在的,贪爱、厌恶即是导致痛苦的原因。这就是你们现在所体验到的实相。非常简单,这是产生痛苦的起因,去除这造成痛苦的起因,痛苦就不会产生。所以,苦是可以被铲除的。佛陀教导一种非常简单的方法,从贪求、厌恶中解脱出来,就是使你从所有的痛苦中解脱出来的方法。这方法可以让所有的人接受,任何人开始观察自身的实相,都能接受这四个真理(四圣谛)。
所以,只要我们着重在真正修习佛陀所教的戒、定、慧实修的方法,不但这个国家(印度)可以接受,全世界都可以接受。每一个人都因为不净的心念而受苦,如果他们能得到从痛苦中解脱的方法,都愿意接受这方法;然而,如果我们把这方法变成一种宗教:「这是我们的宗教,你必须改信这个宗教,你才能得到解脱。」那就没有人会来,就没有人能得到佛陀教导的利益。佛陀的教导不只是为那些自称为佛教徒而教的,它是为了全人类,因为处处都有痛苦。
所以我们要用适当的方法来介绍佛陀的教导,即如佛所说:「我是医生,你是病人,你很痛苦。我给你治病的药,服用它,病就去除了。就是如此,我对其他的事都不感兴趣。」这样,人们就能开始接受佛陀的教法,而得到益处。佛陀有一段开示,说他是一个医生,正经过一座森林,遇到一位被毒箭射中的人,这个人已面临死亡。医生的责任是把毒箭拔出来,然后在伤口敷药,解救这个人。但是这个人疯狂的说:「不,不要拔除毒箭,我必须先知道这毒箭是谁造的?做这毒箭的人是高个子还是矮个子?是黑人还是白人?是属于那一个社团?」「哦!把这些事都放在一边吧!这些都无关紧要。现在你很痛苦,已将近死亡,我有救你的药,我要帮助你解除这毒箭的伤害。」这就是佛陀的方法—只是解除痛苦。
任何走在佛陀正法上的人,爱心、慈悲心是其根本;任何誓愿行菩萨道的人,爱心、慈悲心是其根本。我们要帮助他人,使他人从痛苦中解脱出来,仅此而已。
我们的任务不是去改变人的名号,我们的任务也不是去改变他们的典礼与仪式。我们的任务是:这里有个受苦的人,一个病人,我们有药,将这药给他们,使他们从病痛中解脱出来,仅此而已。
不歧视任何人,是菩萨的行为。病人就是病人,无论他是回教徒、基督徒、印度教徒、佛教徒,都没有不同,他是病人,我的任务就是帮助他去除病痛,对所有的病人都要有爱心、慈悲心。这个目标非常清楚,每一位发誓行菩萨道的人,必须去服务帮助他人,使他人得益,绝不是为自己。Bahujana-hitaya, bahujana-sukhaya,为他人的利益,为他人的好处,为他人的快乐,只是工作,只是服务,这是佛陀的教导。
佛陀的教导方法非常吸引我,我也非常欣赏我老师的教导方法,他说:「我只是帮助他人,我是在给予的一方,而不是在接受的一方,我不断的给,我不断的把我所有的好处给出去。」「哦!这就是佛陀美妙的方法,只是给,而不期待任何的回报。」有时候人们问我:「你有成千上百的内观学员,告诉我,有多少人转为佛教徒?」我回答:「一个也没有。」他们转成佛教徒与否,我并不感兴趣,我只是帮助他们从痛苦中解脱出来,如此而已。
一个印度教徒可以终其一生称自己为印度教徒,一个回教徒可以终其一生称自己为回教徒,基督徒终其一生称自己为基督徒,我不会介意。只要他走在八圣道,修守戒、正定、智能,只要他净化心念,那他就会成为一个快乐的人,解脱的人。我很高兴看到这个人快乐,这是佛陀的精神,也应该是每一个佛陀追随者的精神。我的老师有一个很大的心愿:「我们得到这份印度传来的美妙珍宝,但目前的印度失去了这块珍宝,『法』非常贫乏,非常的贫乏。所以我必须到印度,回报这个恩惠。」这是行菩萨道的胸怀。「我要帮助印度人,因为我从那里得到这美妙的珍宝。」每一位因为佛陀的教导而得道的人,都必然会有同样的感受:「哦!我必须对这个国家回报这份恩惠,因为在印度这个国家,法因佛陀而兴起,我们也因此学到法,而得到助益。」最好的感恩回报,就是把佛陀所教的正法-守戒、正定、智能带回给印度人,如此而已。
感恩回报并不表示我们要使所有的人都称他们自己为佛教徒,无论他们称自己为佛教徒,或是印度教徒,对他们又有什么好处呢?假使他们不修习守戒、正定、智能,他们即得不到任何好处。重要的是,把佛陀纯净的教导带回到印度。
我们在此讨论将佛陀纯净的教导,在其源起国家(印度)的复兴,不是去复兴这个宗教,或那个宗教,佛陀的正法与宗教派别无关,若强调派别,则人们(印度人)不会接受。就像菩萨一样,其目的只是帮助人脱离苦海,没有别的。帮助人脱离痛苦的唯一方法,就是帮助他们修习守戒、正定、智能,这就是全部,没有别的。这不只能帮助印度,也能帮助整个世界。当然,对印度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因为佛出生于印度,在此成佛,在此传法,并且传到世界各地,使人们受益。那些得到益处的人,对印度应该都有感恩回报之心,但法必须传播到世界每一个角落。
这个国家(印度)有亿万人口,全世界有更多的人。这项传法的工作已进行了二十八年,二十八年所接触的人数,只如大海中一滴水,但这传法的工作已开始进行,愿这工作继续成长。我们需要更多更多的人,在法中成长,并且把法广传到世界各地,不只在印度,并且遍及全世界。
这项传法工作的宗旨,应该非常的清楚:为他人的好处,为他人的得益,为他人的快乐,不是为自己,完全为他人。一旦你起了念头,想要去转变人们信仰我们的宗教,归入我们的教派,那你就会开始数人头:「有这么多人已成为佛教徒了,现在这些佛教徒都会跟从我,我是佛教徒的领袖。」那你就在期望回报,这不是「法」。我们的任务是帮助他人,自身也自然会受益,我们良好的品德、资粮(Parami)也因此增长,这就是我们最大的受益。我们的目的只是帮助他人,帮助他人,用最好的方法去帮助他人。只有这样,「法」才能在这源起的国家再度复兴,也只有这样,「法」才能传播到全世界。只为了他人的好处,只为了他人的受益。
那些已舍弃家庭生活,出家的比丘、比丘尼,您有责任运用这个方法,使自身受益,这是当然的,然后也要使他人受益。世上有太多苦难的众生。您在法的正道上愈来愈成长,就愈能帮助更多更多的苦难众生。中国大陆这古老的国家有众多的人口,在那里有痛苦,他们需要您,他们需要法,纯净的法。只是奉行典礼、仪式是没有效用的,盲目的信仰也是没有效用的。如果他们能开始修习佛陀所教真正的法,毫无疑问,他们一定都能得益。
我们不是指责典礼或宗教仪式,它们是存在的。每一个团体,每一个宗教,都有他们自己的典礼、仪式,但佛陀的教导重点是修习守戒、正定与智能。这项重点必需传播到世界各地。此地(印度)的困难是大多数的人都不知道佛陀的教导是戒定慧,他们连佛陀真正的生平事迹都不知道,所有的教导与事迹全都遗失了,所以,我们必须让他们知道佛陀是谁,他教的是什么:「请看!他所教的法,现在又再教授了,你来试试、来试试。」一个国家的人尊敬佛、信仰佛,就容易传法,只要运用适当的方去,教纯净的「法」,他们都很愿意接受。所以,我要求你们加强修习内观,使你们自身非常强壮,可以有效地服务他人,使他人当下即获得利益,得到效果。整个世界都在苦难中,因为语言的沟通,你们可以很有效的去帮助中国人。当一个人开始修习,可以很容易传给更多更多的人。
我们现在讨论如何在印度复兴佛陀的教导,然而,我却跟你们谈论如何在中国大陆复兴佛陀的教导,当然有其含意。当印度人看到:「哦!那些佛教国家的人,他们在做些什么呢?哦!他们有他们的仪式、典礼,我们也有我们的仪式、典礼,很好,非常好。」他们怎么会走上法的正道呢?但如果他们看到:「哦!那些人,他们修习内观得到这么多好处。哦!
太美妙了,让我也来试试。」你就开始影响印度人,也来修习内观。我希望每一位修内观的学员都成为好的榜样。当人看到这个修习者:「哦!太美妙了,他是修习内观的,她是修习内观的,他们过着如此美好的生活。」他们因此被法吸引,也开始修习内观。能如此,我们才能成为法的真正传播者。
愿你们都是佛陀真正的传讯者,愿你们都圆满执行菩萨道的誓愿。
愿众生快乐、安详、解脱。
Bhavatu Sabba Mangalam.
30、新生命四十年
『新生命四十年』最初于一九九五年秋季会讯中以印度文刊出,记载葛印卡老师学习内观法门四十年来的心路历程。以下文章是自原文翻译和编辑而成。
一九五五年九月的最初十天是我生命中最宝贵的日子,在慈悲的在家者乌巴庆尊者的座下,我学会了一种纯正的艺术,来观照内在的真理。那真是无比的幸运,大概是累世种下的善业成熟了吧。我从未梦想过如此神圣时刻的到来,新生命就这样展开。
我生于此时的三十二年前,而现在却真正的再次出生!这第二次的诞生对我而言非常珍贵。就像幼鸟初生时被蛋壳包围,我也在深邃无明的黑暗笼罩下出生。鸟儿破壳而出迎向光明的再生,才是它真正的诞生。我就像小鸟破出蛋壳后对着阳光眨眼,惊讶地初次穿越愚昧的黑暗,看到了悟明的曙光。真的,愚昧的黑暗比在幽暗的蛋壳或子宫里,还要漆黑。
以前我虽未曾觉察内在的真理,但在那十天里却如此真实地体验到。这个终将消逝的身体向来是如此坚固粗重,如今它的分子却一个个在震颤中苏醒。然而更了不起的是,我发现了一个简单又科学的方法来去除心中的种种不净。了解身与心的真正关系后,那些根深蒂固的不净所产生的羁绊就开始瓦解。以前所曾读到或听到禅修的宝贵阶段,现在我都真实地经历着,我的内心里充满了对老师乌巴庆尊者感激。
回家后,虽然作息忙碌,我还是每天早晚继续修习内观,从未间断。这样的修习使我的生命有根本的改变,也更加深对老师的感恩。
内观已成为我生活的一部份,那颗曾经受激动、忿怒、自我之火燃烧的心,现在体验到难得的精神安祥与平静。曾经因为家务、生意、和社会责任的压力而苦恼,如今我的心中却充满了快乐与健康。内观并未使我远离世间的责任,它使我有更新的活力,能冷静地完成这些俗务,我的工作能力也因此而提升。
过去多年我曾深读经典,并全心沉浸于宗教修习,向家族所供奉的神祇热切祈祷,然而内心根深的不净却依然存在。现在因为这简单而自然的静坐过程,污染的力量已经开始减弱,我的心确实充满着感谢。
自孩提时,我便信仰家族的神祇。虽然人们教我佛陀是毗湿奴神的第九次,也是最进化的转世,但他的教导被绘上神迹的色彩;并被认为不适合真正的信徒。这些信仰成为我参加第一次内观课程的障碍,令我犹豫再三。
但我也曾听说佛陀非常慈悲。小时候听过故事,他表弟提婆达多射伤一只天鹅后,年轻的希达多是如何慈悲地拯救它。我也观察到缅甸人是如此朴实,正直与诚实,心中因此产生一个疑问:如果佛陀的教导是错误的,这些可敬的人们怎么会成为他的信徒?
更令我疑惑的是那些自孩提时代就有的盲目信仰。其中有些是得自一位叔父,他在父亲的公司担任很高的职位,比我年长许多,是位通梵文的学者。他经典读得很广泛,在争论中他最常用的护身符就是「经典上是这样说」。每天他会花上四到五小时祈祷和礼拜,沐浴在宗教典礼与仪式中。他每天的唱颂令人印象非常深刻;小时候这些唱颂激励着我背诵重要的经典章句,在这一点上我很感谢叔父。我很喜欢早课的唱颂;日后那些字句也常在心中回响。整个家族对毗湿奴、克里希那和湿婆诸神信得很虔诚,而这些颂唱更加深了我这承袭来的信仰。
叔父是极端严肃的人,虽然他不反对佛陀本人,却强烈地反对他的教导。另一方面,我也时常与祖父一起到曼达垒有名的大牟尼寺,在那里感觉非常的宁静。叔父经常对我说『老人家已经衰老了,你还年轻,应该避免走上错误的道路。』但是祖父过世后我还是继续到寺里,佛陀寺庙的安详与洁净吸引着我,那时我并不知道何谓静坐,但每当身处大牟尼寺时,内心就感到非常平静。
与乌巴庆尊者详谈后,我终于参加内观的课程。他的解说带着深深的慈悲与祝福,让我明白这个静坐修习是多么的完美。在第一次课程中我了解到,多少世纪以来,悖离佛陀教诲的教条宣传是如何偏差,如何误导着人们。
我现在清楚地明白:能够把这颗散乱无序的心带入专一的境界,这种建立于宇宙真理的修行怎么会有错?依据亲身体验所得的智能和知识,来发展自心,让它不用再依赖别人的经验,这又会有什么不对?学习净化心灵,去除杂念,过崭新的生活,让心中充满慈、悲、喜、舍会有什么不对?自孩童时,我便读过听过这些微妙体验是多么的重要。如今则觉得:如果有人教导从实修上亲自体验真理,而这个真理一向只囿于空洞的言论层次,这种教诲怎么会是不实、迷妄、或幻术?我发现内观法门毫无瑕疵。
于是我决定阅读佛经,心想也许会发现什么不对的地方。然而真正深入经典时,我却更清楚地察觉正法的崇高与纯净,不管对什么人都是有益的。
那段期间我经常到印度造访灵修中心,谒见不同的宗教领袖,想要确知我是否走错路,是否被幻相所迷惑?我也设法探究,如果内观不是正确的修行法,我的进步为何会远超于所学的?经由这些探究,我确信印度自散失了佛佗的崇高教诲以来,便处于心灵贫脊的状态。
印度的邻国缅甸真是幸运,他们以最原始纯净的风貌保存了无价的珍宝:不仅是内观法门,还保存了我们不智的印度祖先们所失落的原始佛典。我明白错误讯息是如何地传遍印度,导至人们只称扬佛陀,却诋毁他的教导。当我了解高级知识分子是如何受欺瞒,使得国家古老、永久、无价的宝藏遗失后,我感到悲伤与惶恐。该是整个国家醒悟的时候了。
那时除了每天的练习外,每个礼拜天早晨七点我会固定到乌巴庆尊者仰光的道场参加集体静坐,而且每年也至少参加一次的十日课程,以便进入更深的观慧(实证的智能),有时还进行更长期密集的修行。渐渐地我明了人类存在的真正目的,也更加体验到身心层面的实相,以及「无常」、「苦」、「无我」的宇宙共通特性。真理在我面前,就好象手中的苹果一样清清楚楚。
第一次课程中,我很自然而毫不费力地体验到完全消融的境界,这让我产生不实的幻觉,以为这是真正永恒、绝对的现象。然而事实上,这种消融感只不过是身心的觉受,仍然属于无常(升起,消失)的范围内。
尔后,当我经历更微妙的实相和伴随而来的深层清净喜乐时,我了解到时时保持更高度警觉的重要性。这样才能避免执着于这种细微却仍属虚幻的经验之中,因为它仍然是身心的现象。修行者应该要分清这喜乐的境界,是微妙的感官觉受,还是完全超越感官层次的一种体验。超越感官的体验是指所有的感官不再作用;如果感官还在运作,那就仍在身心的范围里。在这奥妙的领域中,我以深刻的觉知来体验不断升起与消灭的现象。如果不能觉知无常,这种喜乐的体验会令我陷入有「我,我的」及「常,永恒,绝对的灵魂」的幻思。这就是为什么一定要对这种经验的本质实相,保持全然的觉知。
随着练习时时保持觉知,并亲身经验迈向解脱过程中的不同阶段,所有的疑惑逐渐化解了。在每个步骤里,净化与法益都一一现身。我的心自然地充满了对佛陀的感激,感谢他历经千辛万苦后再次发现失传已久的内观法门,这个唯一能使心灵净化并完全解脱的方法。佛陀不只为自己找到了方法解脱,也无限慈悲地将之与众生分享。
对印度及缅甸一代代师生承袭不绝的传统,我由衷地感恩;他们的传承让这伟大的知识得以最原始纯净的风貌保留下来。我也感谢乌巴庆尊者以如此的慈悲教导我内观法门,并在正法的理论与实修上,给予我扎实的训练。
我回顾四十年来在内观道上的新生命,内心涌上无限满足与喜乐。四十年间,人世发生过多少波折,有过多少春秋,多少潮起潮落;但日日内观的修持,始终能助我在面临任何境况下,保持一颗平等心。
我的生命是充实的,从老师广博的慈悲里,我得到无比的资粮,迄今都还在受益!正法这帖使人充满力量的药,让我更有信心地前进,不但让我深切受益,也帮助了许多人。每当想到这里,对老师的感恩之情更再次激荡于胸中。
靠着极其慈悲的佛陀,正法的河流在二十五世纪前就肇始了。但愿它能因我深深敬仰的乌巴庆尊者的努力,再度在现代世界中涌现。愿它能使所有受困的人,所有疲惫饥渴的人,所有痛苦烦恼的人得解脱。愿它能造福一切众生,提升所有的生命─我由衷地祝福着。
31、囹圄中的自由:监狱里的内观
一九九四年四月,在印度首都新德里提哈(Tihar)监狱,为一千多人举办了十日课程。这次课程由葛印卡老师夫妇及十三位助理老师指导,是近代无论狱内狱外规模最大的内观课程。
提哈有大约九千囚犯,是亚洲最大监狱。它座落于新德里郊外,占地四百英亩。为了方便管理,提哈分为四所狱区,四狱区的受刑人,都参加了这次四月的内观课程。
这次课程的前因,要回溯到大约二十年前。早在一九七五及七七年时,葛印卡老师曾应当时拉吉斯坦州内政大臣(相当于美国体制的州长)阮辛(Ram Singh)的邀请,到中央监狱指导首次的内观课程。阮辛本人是位热心的内观修习者,他亟愿了解内观技巧是否能有助于解决社会、政府及个人所面临的问题。
这两次课程,以及另外一次在斋浦(Jaipur)警察学院为警官举办的课程,结果都十分令人鼓舞。但是,由于政府的改变及主要官员的调职,狱中的内观课程随之中断。阮辛随后也自公职退休,成为葛印卡老师的首批助理老师之一。当他因监狱课程无法继续,而对老师表达他的失望时,葛印卡老师回答:「别担心,内观的种子已经播下,时机会再来的。」
在大约十五年后,时机的确再度来临。ㄧ九九0年在斋浦中央监狱举办了一次由助理老师带领的课程。接着自一九九一年起,古扎拉州举办了六次监狱课程。有几个社会学研究针对这些课程调查,结论是内观对行为和心态有明显的正向影响。受刑人修习内观时,原来相当普遍的报复、欲望会显著的降低,甚或完全消失。他们与狱卒的关系也和谐得多,自我纪律也有戏剧性的改善,降低了狱政人员紧迫监控与惩罚的必要。
内观到提哈的缘由
筹办千人的课程,是一项具企图心的计划,它是一群人非比寻常的通力合作成果,共同致力于改善一些社会中最不幸成员的境遇。一九九三年七月,阮辛接到一封信,来自印度内政部副部长:梅达先生。他询问是否可在提哈的中央监狱举办一次内观课程。这项印度政府的邀请还有一位热心的支持者:新德里监狱总督察,克兰贝蒂博士。
贝蒂博士是一位杰出的社会改革者,她独特的二十一年警察生涯,使她在印度家喻户晓。她今年四十八岁,一九七二年,她是首位在印度警政界服务的女性。她的勇气、过人的精力,与她为受苦者所付出的努力众所皆知。在四月的课程中由于她有深厚的同情心,葛印卡老师曾公开宣称:要称呼她为「悲心贝蒂」。
贝蒂女士于一九九三年五月被任命为总监,当时提哈监狱的情况颇令人气馁。第二区的典狱长古马先生叙述道:「除了迫在眉睫的难题,诸如过度拥挤、卫生设备不够、空气不流通等等以外,狱卒受训于老式规条,只会压迫、剥夺、孤立、惩罚,以为对犯人施加最严厉的限制,使他们痛苦,那么一旦被释,为了怕回到这种地狱,他们就不会再犯罪。但是这个想法错了,罪犯出狱后,仍有许多人再回笼;而有些因小案被拘禁的,在提哈学会了更大的罪行。印度计划委员会的一位委员曾正确的评论:犯人在提哈是在修犯罪博士,提哈是在培养犯人,而不是在矫正公民。」
自上任第一天起,贝蒂女士就宣布希望在六个月内,将提哈监狱变成一个心灵修行的场所。她随即展开一连串大规模,有效且极为创新的改革,监狱的气氛立刻大为改善。贝蒂女士的领导模式和史无前例的改革,均源自她的一个强烈信念:监狱应该是更生,而非惩罚的机构。
古马典狱长表示:「她希望大家都觉得犯人并未被社会所排斥,反而是社会的一份子,如果犯人们愿意改变,他们会受到热忱的欢迎。她告诉我们:『犯人与我们并无多大区别,仅有一线之隔:他们丧失了心智的平衡。我们也曾动怒,只是幸运地,我们未被关进监狱。我相信每一个人,只要有机会,都会试着去改变,我希望能提供他们这个机会,以信任和信心取代不信任。如果我们能以了解和同情帮助他们改变成功,累犯的比率会大大的减低,我们的社会也将随之受惠。』」
就职后数周,有一天贝蒂女士与助理典狱长一起巡视监狱,想到在各处所见的苦况,她说出心中的念头:「我们该怎么解决这些犯人的情绪困扰?」她的同僚回答道:「总监,何不试试看内观,内观帮助我降低了怒气」。内政部的梅达先生也恰巧在那段时间对她推荐过内观。贝蒂女士开始打听,并与斋浦的阮辛连络,他建议要介绍内观到提哈,第一步是先让一些狱政人员上课。
贝蒂女士审慎地决定送一些脾气最坏的狱卒去上内观课程。这些官员专制而脾气暴躁,自认为永远都对。但他们上完了十日课程后,同事和犯人都证实他们与人的互动显然更为合作相投。贝蒂女士和其它同僚因此增长了信心,相信内观确实是一种有效的改革方法。
早期的监狱课程
提哈监狱的第一次课程,是一九九三年十一月底,在第二狱区举办的。此地监禁了提哈监狱的核心份子:那百分之十已判刑的犯人。这次课程由阮辛及两位助理老师指导,有九十六位犯人与九十三位狱政人员参与。在最后一天,许多犯人透过麦克风公开表达他们的喜悦,在这困难的环境中发现了一种自我解脱的方法。许多人说道:由于修习内观,他们领悟到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不再心存报复之意,反而感谢那些把他们送进提哈的人,因为这样他们才能接触到内观。
犯人们开玩笑,不让阮辛离开监狱,除非他答应再尽快举办内观课程。阮辛有点为难;他认为不太可能在短期内确定更多的课程日期。不过,还是连络到葛印卡老师,且迅速安排了六位助理老师,于一九九四年元旦在三个狱区同时开办了四个课程。
总计约有三百位犯人参加了一月的课程,这消息被全国服务网发觉而发表在印度各大报纸,国际媒体亦有报导。贝蒂女士公开表示:她一直在找寻一种改变犯人习性的方法,现在她找到了内观这个方法。私底下贝蒂女士对阮辛说,她希望监狱的犯人都能领受这个修行的好处,但是依进行的速度恐怕要费时数年。她建议开一个千人课程。阮辛想起葛印卡的老师,缅甸仰光的乌巴庆大师的预言。一九六九年葛印卡老师首次到印度指导内观时,规模都很小,第一次课程只有十四人参加。约一年后,口碑迅速相传,申请修习内观的人数才逐渐增加。后来消息传回缅甸乌巴庆老师那儿,说葛印卡开了个一百人的课程(在当时是相当惊人的数目),乌巴庆大师宣布:「有一天葛印卡会指导一千人!」。阮辛忆起这个预言,想到或许在提哈监狱内,这个预言真的会实现。
千人课程
贝蒂女士着手进行筹组场地,以容纳上千犯人、葛印卡夫妇及一大团的助理老师上课。这要有一个极大的法堂,供每日集体静坐及晚间开示之用。在第四狱区有两栋快完工的建筑物,还有几个较集中的监房,这地方就被选中为上课场所。在一些技术犯人的协助下,政府的公共工程部赶工完成了新建筑。狱中弥漫着积极、合作的精神,囚犯们挖掘下水道、放置管线、清除野草、并夷平大片土地,协力竖起一顶巨大的帐蓬。要将一千个犯人集中在帐蓬内,而没有森严的戒备,这在安全上是高风险的任务。
四月四日晚上,一千零三位男性学员聚集在第四狱区的帐蓬内,接受葛印卡老师的开课指导。同时间,在第一狱区也举办女性犯人的首次内观课程,有四十九位女犯人参加,由两位女性助理老师指导。男众课程有十三位男性助理老师,每人指导七十五至一百人。另外有些来自狱外,受过训练的工作人员及约六十位的「旧生」犯人当法工。
在提哈的犯人,有百分之九十是「候审者」,百分之十是已宣判的犯人。四月这次课程的学员大多是候审者,被控的罪行有贩毒、抢劫、谋杀、恐怖行动、强奸等不一而足。他们的宗教背景各异,有印度教、回教、锡克教、基督教、和佛教。其中三分之一以上的犯人是文盲。
男众课程中,有二十位外籍学员,女众课程有八位。国籍包括德国、西班牙、法国、意大利、斯里兰卡、阿富汗、南非、奈及利亚、索马里、坦桑尼亚、塞内加尔、加拿大和澳洲。
课程第一天凌晨,暴风雨突然降临;在那个季节这是相当不寻常的。强风骤雨吹垮了帐篷,所有的地毯和坐垫全部泡水。清晨三点半,助理老师们召开紧急会议,设法挽救面临全盘瓦解的课程。法堂已经惨不忍赌,而强风仍然持续着。但葛印卡老师及夫人巡视现场后,建议继续上课,且说一切都会没事。
典狱长密那先生抵达后,同意使用狱中的公共广播系统,播放静坐的指示及唱诵至各监房,所有助理老师也到牢房静坐并指导学员。早餐后天气放晴,大规模的抢救工作开始,一大队未上课的犯人展开恢复法堂的艰困任务。他们把一千多个坐垫搬出来晒干,缝补大量撕裂的篷布,重新架上吊扇和电线,并擦干各处的积水。在晚上七点前,帐篷已经修复,学员们集合在此聆听葛印卡老师的第一天开示,初次的主要障碍总算成功的克服了。
在这种克难而过度拥挤的情况下,要顺利完成这人数众多的课程仍有许多其它的困难。虽有各种不便,但课程的进行堪称顺利。而最后一天的课程结束,显示了殊胜的成就。狱中超过百分之十的人刚完成了内观课程,这其中有许多人是不可能在其它状况下接触到这种教导的。
葛印卡老师指导内观近二十五年来,这是最大的一次课程。他每天晚上用印度语开示,并花三十至四十五分钟回答学生的问题。一家泛亚地区的有线电视公司(ZeeTV)将开示录像下来,并在电视上播放。这次课程,为第一座狱中的永久内观中心铺了路。在四月十五日的最后一次静坐之后,为数约一千一百人的学员、狱卒及来宾都留下来参加第四狱区内新中心的落成典礼,葛印卡老师将之取名为「法的提哈」。不出三周,新中心开始每月举办两次十日课程,招收四所狱区的学员。
内观现在已被视为感化犯人的有效方法。在提哈的一月份课程成功之后,内政部长召集全印度的狱政总监开会采纳提案,要将内观的感化方法推广到全国所有的监狱。
在课程进行中,曾有记者问葛印卡老师:为什么内观对犯人有益?他回答:「内观对每一个人都有好处,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内心恶习的囚犯。修习内观可以使我们脱离这个束缚,内观是一种工具,可以帮助所有受苦的人,不论是与家人分离而身陷囹圄的人,或是没有触法的人。」他并且说:「提哈的故事传播了希望的讯息,可以让全世界都受惠。」
-- 本文结束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二十、出二十、二十个坚强的人
2002年正月三十一日
我真有幸,得以跟另外两名男众旧生,在最近的内观十日课程当法工,这课程是在阿拉巴马州戒备最森严的 Donaldson 监狱进行,这是我这一生中所遇到最感人和最令人鼓舞的事件之一。对这二十位学员和相关的每一个人来说,它肯定是一项挑战,但是当课程结束时,有一个囚犯说:「进来二十、出去二十、二十个坚强的人!」
在阿拉巴马州犯人改造部门内,Donaldson 监狱排在最末端,去年夏季的新闻布告说它资金不足,员工缺少,以及过度拥挤,而十日内观课程却能在这样的设备下、一个圣经不受欢迎的地方举办,本身就叫人吃惊。Donaldson 是一个很危险的地方,专门收留擅以制造麻烦的囚犯。在课程尚未开始前,有一个保安措施演示文稿,指导我们若被挟持为人质时,该如何应对。在留宿期间,我们再三被提醒:「时时紧记你身在何处,他们是好人,不过他们可能杀掉你。」这可不是一个愉快的想法,不过我们却在静坐的天堂中,天真地感到安全。有时这种两极化的境况几乎像是超现实的。我们三人,身锁在这地狱之中,协助把崇高正法的教导带给这些深深受苦和极需正法的人们。我们有时会嘲笑这个讽刺的境况,不过我们也很清楚地觉知它的严肃性。
我们也知道,这也许是破天荒头一遭,「自由人」进入一个戒备森严的监狱中,并且和囚犯相处了一段这么长的时间,允许课程进行的狱官作出了令人赞赏和果敢的决定。我们的寝室是在警卫塔里,它位于健身房正上方,课程即在健身房里进行。我们就睡在铺有钢筋水泥地上的垫褥上。警卫塔里有个无遮闭的厕所和一个洗脸盆,这虽然提供了我们基本所需,却少有隐私。每天晚上,狱警或警卫把我们锁住,以便把我们和囚犯学员隔开。
第一天下午,两点半至三点半集体静坐之间,当例行性的清点人头时,狱警的无线电响起了一通报告:「西部健身房报到,人数是二十,全部都在静坐中。」你可以想象在这样恶劣的监狱环境中,它所引起的猜测和好奇。我们也得知有人在打赌到底有多少位能完成这艰苦的十日课程。很少人能预测到:「进来二十、出去二十、二十个坚强的人。」在我们眼中,我们的学员根本不是囚犯。不仅对我们,对狱警们和监狱当局来说,他们是一项鼓舞,狱警们尤其对发生在他们眼前的事,惊愕不已。日复一日,他们对囚犯们的尊敬和钦佩,越发提升,很快地,他们成了保护性的同盟。有几回,其它囚犯和狱警因为侵犯到学员们神圣静默的气氛,而被狱警责备,他们也对我们所提供给学员们的美味素食感到兴趣,这所监狱是不提供牛奶、面包、新鲜蔬菜或水果,而早餐时间是在凌晨二点至三点。最初迹相显示这课程的效益是在当狱警们开始自己亲手拿食物,并与囚犯同桌用餐,在这敌意浓浓的环境里,这是前所未闻的事。当天气转凉时,狱警们忙着找纸皮堵着学员们床边的一个通风孔,无疑地,这些魁梧大汉曾对这些囚犯动武,可是现在却以如此为他们着想的感人态度在服务他们。我们永远无法得知,这课程所产生的其它效益还会透过何种方式呈现,像涟漪般的散播在这机构里。
当课程渐渐地进入状况时,所产生强大和正面的波动变得真实而有力量。我们的学员都勇敢地面对自身的魔障,每天十至十二小时,内观引导这些认真的禅修者到心的潜意识深处,这儿隐藏着他们内在的痛苦,你应该想象得到这些人是如何艰难地面对他们过去和现在的痛苦。有位学员是我们非常关怀的,可是却不肯定他能否继续下去,很明显地他是「关闭」的。他的脸部绷得很紧,面无表情。他的肢体语言粗暴,像一只被关在囚笼里的动物;我们鼓励他,希望赢得他的信心,可是无数次的努力都被他以模糊不清的咕哝所回绝,这样持续了好几天,最后,像经常所发生的,突破降临了:一个微笑,这证明他正在心的深层用功,以及改变坐姿,我们对他的进展感到安慰和欣悦。当禁语解除后,这位学员公开讲述他那烦恼和暴力的过去,这意义重大的一步扭转了纠缠着他许多年的痛苦。
在这深入的过程中,无可避免地会产生心里风暴,而学员们和风暴斗争所付出的努力是令人惊讶的,有些狱警称内观为心理训练营,有些则比喻内观为心灵排毒。完成一个十日课程并不是一件小功绩,即使面对巨大的困难,部分原因是设备不足,只有一个花洒,两个洗手间和一个洗脸盆,学员们仍然很有毅力和勇气地坚持下去。很显然的,痛苦是他们生命中一个沉默及如影随形的同伴,而他们对痛苦的觉知无疑是个强大的推动力。有时我们力劝他们放松,别过度用功。其中一位看来不可能完成课程的学员,已经在狱中服刑了三十五年中的三十一年,而且曾在暴力的一生中承受无数次的刺杀和殴打。但他却适应了静坐。即使是在休息时间,你可以看见他在临时的禅堂里静坐,时时刻刻观察内在生起的实相。在课程进行至一半时,他咧开那无牙的口笑了,并且说:「如果静坐得越来越好,我将受不住了。」
最后,当毕业典礼到来时(只在监狱课程举行),我们有点担忧这些学员会说出些什么话来。这时他们对自己的成就感到十分快乐和兴奋。这班人向来对失败的黯然比成功的喜悦要来的熟悉。我们关心的是,在兴奋的时候,他们可能会因过度欢喜而举止不当,但学员们再一次过关斩将,每一位学员站起身来,以由衷的尊敬和感恩之心,娓娓地说出自己的经历。学员之中有三位是不同派系的回教导师和两位虔诚的浸信会教徒和福音教徒,他们都道出了内观如何帮助他们对自己的宗教有更深入和更有意义的认识。有个学员泪流满面地转向我们,在课程的大部分时间里,他都在苦苦挣扎,深怕有一天会被自身的愤怒制服而再次入狱,虽然他说话不多,不过他对过去所作所为的懊悔、对未来的希望,以及对这正法教导的感激,却是非常的感人。
一如 ehi-passiko(亲自来试试看),它在「自由的世界」里有效,在监狱的环境中也一样有效。当这些学员(现在是旧生了)回到监狱后,关于这个转变的经验很快的传开来,结果至今已有二十四位囚犯报名参加下一期的课程。监狱当局表明他们并没有作任何宣布或者诱劝任何人报名参加;狱警和典狱官也都表示有意参加课程。
Donaldson 当局继续支持这些人的努力,每天两次学员们可以到一个特定的房里参加集体静坐,每个星期天早上五点半,当监狱还十分安静时,他们可以持续静坐三个小时。
在五月十六日,第二期课程结束时,葛印卡老师将到狱中和两期的学员们一起静坐,并且和 Donaldson 的员工、囚犯以及改造部门的官员谈话。
32、百年纪念
译自葛印卡老师在三月的Hindi Vipashhyana Patrika所发表的文章
我的一生已历经了七十五个寒暑。
有人跟我说,「你生日时,我们来庆祝 amrit mahostav 吧。」Amrit mahostav? 意思就是为一个到现在还活着的人祝寿。但一个历经七十五寒暑还活着的人,再过不了几个寒暑,就会去世了。对这样一个会去世的人,amrit mahostav 又有什么用呢?
不如让我们来庆祝敬爱的老师乌巴庆的 amrit mahostav 吧!他的 rupa kaya (肉身) 是不在了,但我们对他的无限崇敬,会让他的光芒不被遗忘,我们使它永垂不朽;这才是一个有意义的 amrit mahostav 呀!
在他的百年吉诞,我们满怀感恩许一个愿:让这划时代的 Bodhisatta(菩萨)光芒永垂不朽。内观大家庭不只在今天,也在未来的世世代代里,都将感念他的慈爱。只要对释迦摩尼佛的神圣纪念在这世上延续不断,对这位佛法之子无限慈爱的美好纪念也将永存于世。
我们也将永远感激缅甸。它不仅借着神圣的师生传统保存了佛陀的原始教导,也纯净地保存了裨益大众的内观修行方法,这也是佛陀给人们的最佳赠礼。
对尊贵的高僧雷迪大师(Ledi Sayadaw),我们也满怀无限感激。内观法门在比丘间保存了数世纪,而他不仅让在家众(居士)得以方便地学到这个修行方法,更训练了一位在家居士成为内观的教师。我们也对第一位在家老师萨亚泰吉(Saya Thetgyi)怀有无限的谢意。他非常成功地完成这项特殊任务,使人们确信在家众也能出任满怀慈心而能干的内观教师。
而我们对他的主要弟子乌巴庆的感激,更是无法以言辞表达。由于他永不止息的热忱与非比寻常的正法感召,使我们得以接受到这个解脱的法门。这个修行方法在失传了数世纪之后,被释迦摩尼佛重新发现,不仅他本人受益,也造福了无数人。但它却又自发源地印度失传,消迹于世上,只除了缅甸的 suvannabhumi。我敬爱的老师对古老的信念坚定不疑,相信这个修行方法终会再度传扬,并传回到它的发源地。他常常一再地说,内观的钟声终会再度敲响,内观会再度在它的出生地印度传扬开来。许多具福慧资粮(parami 波罗蜜) 的人们已出生于现在的印度,他们将高兴地接受内观,而因此,就像太阳一样,内观将穿透笼罩世人的无明黑暗,成为世上无边福祉的源头。
他常说缅甸几世纪前接受到这个修行方法而受惠于印度。为了报答恩惠,应该将内观传回印度。他想要来印度自己履行这项神圣任务,却没有办法。虽然不能亲身来到印度,但他的精神伴随着他的法子同来,帮助他完成这项法的使命。
愿内观修行者心中不存误会迷惑,以为这个无价的法门得自于葛印卡,葛印卡只是个媒介。其实大家都是从乌巴庆学到这个修行方法。自从一九六九年七月葛印卡第一次教授课程到现在,他一直都在每一次课程中谦逊地指出这个事实,往后也将继续如此。教授观息法时,课程中回响着他的法音:
Guruvara! Teri ora se, deun dharama ka dana…「敬爱的老师,我现在代表您给予这法的赠礼...」
同样地,教授内观法时:
Guruvara! Tera pratinidhi, deun dharama ka dana…「敬爱的老师,我现在代理您给予这法的赠礼...」
课程结束,在慈心观之后我回房时:
Guruvara! Tero punya hai,tero hi paratapa; logan nai bantyo dharama, dura karana bhavatapa”「敬爱的老师,因为您的功德、您的光芒,我传布正法,根除人们的痛苦。」
每位助理教师也在课程中播放这些录音,以后,世世代代的教师都将用这些录音指导课程。如此,将清楚显示,将纯净的内观传回印度,再由印度传到全世界的真正功劳,归于我敬爱的老师乌巴庆。内观修行人怎么能忘却他的慈爱呢?
这是明显的历史事实---要不是缅甸,内观就不会保存下来;要是内观未能保存,就不会有雷迪;若没有雷迪,就不会有萨亚泰吉;若没有萨亚泰吉,就没有乌巴庆;若没有乌巴庆,又怎会有葛印卡?葛印卡是乌巴庆的法子。如果乌巴庆心中未曾生起强烈的正法感召,要报答印度的古老恩泽,并将它传布到整个印度、整个世界,如今所成就的一切又怎么可能完成呢?这位伟大的在家圣者,在第二次正法弘传期(sasana)的复兴及传布上,扮演了主要角色。我们如何才能报答他呢?的确,
Roma roma kritajba hua, rna na cukaya jaya.「感激充盈每一毛孔,这份恩泽无以回报。」
要报答的最好方法,就是
Jiyen jivana dharma ka!「过正法的生活。」
在他百年的吉诞良辰,愿所有的内观修行者都立下坚定决心,尽最大的努力过正法的生活。我们这些乌巴庆的学生们,将继续增长他的光芒。坚定地走在正法之道上,不光是让自己受益,也将因而利益他人。见到我们如法的行为,那些对内观没有信心的人就会生出信心;而那些已具信心的人则会增强信心。如此,内观的传布将为无数人的福祉铺路。
靠着我敬爱的老师乌巴庆无限的慈悲,在过去三十年中,内观已经在印度稳定立足了。印度每个阶层、每个宗教团体的人们都高兴地接受它。世界六大洲上百个国家的人民都不犹豫地接受它,并获益良多。
我不是要贬低我们在这么短期内所有的成就,但实在还有好多事等着我们去做。让我们把已经完成的当作基础,为内观多面向的发展做好准备。让我们大家藉这个机会,一起来下决心完成下列的工作,让裨益世人的内观法门在下一世纪里,发挥它盛大的效用,完成乌巴庆老师的法愿吧!
]让在印度及世界各国已成立并定期举办课程的内观中心,还有新成立的中心都能发展起来,造福更多人。
]尽管在法岗的国际内观学院每一次课程都录取约六百名学生,仍有许多人要等上几个月才能获准上课。由于住宿设备的不足,要与十日课程同时举办二十、三十、四十五日的课程越来越困难。因此,未来法岗将只举办十日课程。而邻接法岗将成立一个新的中心,「法的禅林」Dhamma Tapovana,用来举办二十、三十、四十五日,甚至六十、七十五、九十日的课程。这个新中心将提供每一位修行者设施完善的单人房,以及单独禅修的静坐小间,好让他们能不受打扰地长时间禅修。这个中心应尽快完成,让认真的修行者能够密集禅修,由这个修行方法获得最大的益处。
•除了内观中心的课程外,许多国家也筹办中心外课程,使更多人能自内观获益;这种中心外的课程应在更多地方举办。
•在印度、尼泊尔、台湾、英国、和美国所举办的内观监狱课程,在这些监狱受刑人的更生上,扮演了重要角色。这种监狱课程应在这些国家继续举办,并在其它国家的监狱也举办。
•在印度和尼泊尔为视觉障碍者所举办的内观课程,已获致极佳的成果。这种课程除了在这些国家,也应在其它国家开设。
•在印度为痲疯病人举办的内观课程,对病人的心理态度带来极大改善。由于内观,他们的自卑感消除了,生命中有了满足。内观的这个成功应用应该持续下去。
•许多沉迷于赌博、烟酒毒品的人,由于修习内观,得以脱离这些成瘾。澳洲及瑞士政府拨款资助应用内观治疗毒瘾的研究,类似的研究应该在其它国家也进行。
•在印度及许多其它国家,数以千计的中小学生受益于观息法,大学生也受益于内观。在这方面应更多方努力,使下一代能够在彼此互相有爱、感情与善意中过着快乐和谐的生活。
•在印度,尤其是孟买,观息法成功地教授给街头流浪的孩童。其它地方也应尝试。内观是正法的实践层面(Patipatti)。而内观研究所的成立,则在研究正法的理论层面(pariyatti),并已成效卓著。已出版了一张原始巴利三藏的光盘片,内容还包括它所有的注释,对注释的种种解释,以及其它巴利文本。其它的稀有巴利文本也应尽可能收录进这张光盘﹔这些书籍的出版也有令人满意的进展。
•同样值得赞叹的,是出版一张含所有梵文经典的光盘片,这工作已经开始进行,必须尽快完成。因为这将帮助我们进行严谨的研究,了解为何裨益众生的内观法门及相关文献在这个国家失传的原因。而对这些原因的了知,将有助于长期保存内观及相关文献,达成我敬爱的老师「愿法常住」(ciram titthatu saddhammo)的愿望。这工作绝对不能出于仇视其它宗教而做,而是纯粹为了对实际真相的探究而做。我敬爱的老师相信「真理将普及」(satyameva jayate),并以缅甸文将这句话铭刻在他的椅背上。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内观研究所将尽快成立一所大学 Dhammakula,提供住宿与训练设施给来自各国的学生。外国学生可以在此学习巴利、梵文、印度文及其它印度语文,而印度学生则可以学习缅甸、斯里兰卡、泰国、高棉、中国、日本、韩国、蒙古、以及其它国家的语文。这些具备双语或多国语文能力的学生将在印度及国外复兴已失传的古印度文献。他们将翻译这些文献,使严谨的研究工作得以进行。
•另一项更重要的计画是,尽早完成孟买近郊为纪念敬爱的乌巴庆老师而兴建的大佛塔。该塔将只供内观静坐,以利于完成老师的法愿。成千上万的内观修行者可以在静坐大厅共修或举办一日课程而受益。如果说修行者可以从五十到一百人的共修中受益,则数千人一起共修的效益可想而知。在这里可以直接体验佛陀所说「共修是快乐的泉源」(Samagganam tapo sukho)。不知详情的人们对于兴建大佛塔,很自然会有所误解。他们也许认为这又是一座宗派的图腾,但当他们看到并没有进行任何宗教仪式,没有焚香、点灯、供品、扣钟、偶像崇拜等,仅仅是修行内观,这些误解就会消失。是的,即使不具大佛塔的外形,也可以兴建一个无柱大厅供万人静坐。那又何必盖一座可能引起宗派意识误解的大佛塔呢?如果人们了解建大佛塔的目的是在提醒我们缅甸的恩惠,就不会再有误解。
这个大佛塔象征我们对那个正法国度的无限感激。当内观法门传到邻近国家时,他们兴建了一座那时的印度式佛塔,以提醒人们这项伟大赠礼是由印度传来,并可对它诚心顶礼。同样地,这里的人们也将因见到类似缅甸的大金佛塔,而感念缅甸像保存无价遗产般的长期保存了这修行方法。人们也将怀念缅甸的在家圣者乌巴庆,由于他不竭的热忱,印度得以重获这古老的珍宝,并由此传向全世界各角落,使印度再获世界导师(vishhvaguru)的角色。因此,这座大佛塔将是我们感恩之情的象征,而不是宗派意识的呈现。事实上,这大佛塔将是内观在印度复兴的庄严象征,也是乌巴庆伟大行谊的纪念建筑。
大佛塔外围的特别展示空间,将跳脱神话传说的泥沼,忠实呈现释迦摩尼佛的神圣史迹及非凡人格的真正本质,使印度得以在全世界再度抬头。这个展示空间将以最先进的视听设备,展示佛陀一生中,以及内观这古老修行方法的重要事迹。透过这个展示,可以去除印度对佛陀及其真正教导的普遍无知,让许多人接受他不具宗派色彩、科学及有益的教导。来参观这座庄严大佛塔的很多人会因而得知内观静坐,其中很多人会参加在印度或他们本国举办的内观课程,而获得莫大利益。这样,内观将可以传播到全世界,并导致世界的快乐。这正是我敬爱的乌巴庆老师神圣的正法使命。
来吧!让我们完成上述的每一项计画,完成他的崇高愿望。让我们成就自己的幸福,并促进他人的幸福。
33、「法」是要修行的
译自1998年四月份Vipashhyana Patrika上的一篇文章,该文改编自葛印卡老师于印度ZEE电视台一系列四十四次电视演讲中的首播内容。
各位热爱正法的先生、女士们: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什么是法(Dhamma)?什么是法的纯净本质?什么是法的普遍性本质?什么是法的精髓?如果一个人不了解法的本质,他(她)如何能正确地修行法呢?如果一个人不修行法,他(她)又如何能从法得到帮助利益?如果不修行,法只不过是知识层面的研讨、辩论和争执,顶多成为一种知识上的消遣,而我们将持续丧失法的俾益。
唯有修行,才使法真正是法。那么应该要修行什么呢?为此,首先必须清楚地暸解什么是法。法的简单定义就是:纯净心灵的开发。不纯净心的发展是不如法的。凡是法所在之处,就有喜悦、安详、和满足。而无有法之地,只有悲哀、烦躁、和不安。
当心灵渐趋纯净,那颗纯净心灵外显的行为是良善、道德的。它使自己及他人受益,这就是所谓的戒(sila)。它让自己以及他人快乐,它为自己也为他人带来幸福、安详与和谐。如果我们修行纯净的法,不仅仅是快乐、幸福也会来到。反之,当心变得不纯净,心将为不净烦恼所苦。贪心和执着、厌恶和憎恨、愤怒和嫉妒、色欲和自大皆从心中生起,心变得十分不纯净!
不纯净心的行为,只会因它的不善行为而导致不快乐。它是造成自己及他人悲伤痛苦的原因。不仅我们自己受到痛苦的煎熬,也将我们的痛苦散布给他人。一颗不纯净心的行为只会制造出苦难、悲伤、和极度的苦恼。人们忘记了这法的简单定义,却深陷于仪式典礼中,并误认那就是法:他们以为某种斋戒断食是法,他们以为某种庆典是法,他们以为某种仪式是法,他们以为某种特定的服饰、社会习俗、哲学信仰是法,法的真谛完全没有被了解。一个人若不明白法的意义,是无法应用法于生活之中的。而一旦法不能应用于生活里,不能反映在我们的行为中,那我们只是以法之名,自己欺骗自己罢了!
当法应用于我们的生活中、我们的行为上时,才是真正有益的。否则,如果法只是书本中、宗教经典上、及类似这种演讲里的法,但并没有应用于生活中,也不反映在我们的行为上,那是非常不幸的!如果我们修行法,我们的生活将充满安详与和谐。但是如果我们不修行法,而只将它当作一个讨论的主题,怎么能得到任何安详或和谐?
印度的一位伟大圣者曾说过:「Kathai, badai, sunai saba koi; kathai, badai, sunai sab koi」。「Kathai」谈论得太多的人,谈论成瘾,他们对于法高谈阔论;「Badai」演说太多的人,演说成瘾,他们对于法经常演说;而「sunai」听讲成瘾的人,他们不断地聆听法的演讲。然而,只是谈论、只是听讲,并没有用。
藉由谈论、听讲,应该是会有所启发。藉由谈论、听讲,一个人应该得到指引,而且应该开始走上正法之道。如果一个人开始一步接一步地走,这个人就是在修行法。如果一个人没有修行法,只是讨论争辩,只是一直对别人解释法,他能得到什么呢?这就是为什么这位圣者更进一步说:「Kathai na hoi, badai na hoi, sunai na hoi, Kiyai hoi, o kiyai hoi.」
「Kathai na hoi」仅仅谈论,并没有用。「Badai na hoi」仅仅演说,并没有用。「Sunai na hoi」仅仅聆听,也没有用。那么什么才是解决的办法?他继续说:「Kiye hoi, o kiye hoi」一个人只有在修行法时,才能获益。如果一个人不修行法,只是不断讨论它,这是多么不幸!
举个例子,在冬天里,有个男人因为气候寒冷而不断地发抖,他的大衣,是件质地很好的大衣,挂在钩子上,而他只是不停地谈着这件大衣。他极度地赞美着:「这是我的大衣,上好的羊毛所作,多么暖和的大衣!」这可怜人宁可一直受寒颤抖,不断地谈论这件大衣,却不穿上它。这就像是受苦的人只是谈论着解决痛苦的方法,却不去应用它以终止痛苦一样。还有什么比这更不幸的!
另外一个例子,有个口渴的人,喉咙因渴而干灼,十分地悲惨。而水就在她的身旁,但她赞颂着水,向水行礼:「啊!水池,你提供了这么好的水!」但却不喝,连一滴水都没有入口。有什么比这更不幸的!
同样地,一位因饥饿而痛苦的人,一盘食物已经放在他的面前,他却赞美着食物:「多么好吃的食物,多么美味的食物!」他向食物行礼,他向那位准备如此美食的厨师行礼。可是,他连一口也不品尝!仍旧继续为饥饿所折磨。有什么比这更不幸的!
相同地,有个病人因为生病而不安、焦躁和不舒服。他称赞着摆在身旁的药物,他对着药物歌颂、行礼,他也向开处方的医师行礼。但是他却不服药!有什么比这更不幸的!
而这正是完全相同的情形,当一个人将法仅仅当作一个谈话的主题、一个有时会转变成激辩和凶暴争论的知识游戏,而后与人争吵开始吼叫:「我的宗教是正确的,你的宗教是错误的!我的宗教是崇高伟大的,你的宗教是无用的!」他们开始打架、杀戮、纵火,到处制造混乱不安。这些行为证明了他们还不了解法,法是所有宗教的精髓。他们不曾向内观察实相,心是否渐趋纯净?你内心的污染烦恼是否已经根除了?
如果心变得纯净了,法将自然地反映在行为上,只有在那时候法才真正是法。当一颗心不纯净时,是充满着愤怒、厌恶和憎恨。当一个人和人打架时,只会产生厌恶、愤怒和憎恨。不论这个人怎么称呼他的宗教,他已经对宗教生出执着,以法之名却不知在做什么?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冲突?答案是:我们已经忘了要修行法,而这是因为我们已经忘了法的真谛。
法是普遍而共通的,属于每一个人;法没有疆界,不可度量。如果法被窄化了,局限于特定的宗派或族群,那就不再是纯净正法了。法必然是属于每一个人的。普遍共通的,才是正法。任何人只要正确地修行法,就能获得同样的利益。任何人只要修行,就能受益,无关于宗教、国籍、语言、肤色。不论一个人自称是印度教徒、佛教徒、耆那教徒、基督教徒、回教徒、锡克教徒、祅教徒、或犹太教徒,都没有关系。修行法所得到的实际益处,是一样的。修行法,也就是净化心灵,并以纯净的心来从事行为。
当心灵纯净时,自然不会有不善的行为,自然不会对任何人造成伤害。也不会替自己或替他人带来任何悲伤。纯净的心本身充满了安详、满足,也为他人带来安详、满足。纯净心灵的本质,是普遍性的,共通于每一个国家、每一种宗教。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里的任何人,只要净化自己的心,他将发现法会自动反映在他的生活中。他的生活将会改变,变得宁静祥和、内心安适。
法是永久的、恒常的。只有恒常如此,法才是法。任何一个人在任何时候,不论在过去、现在、或未来,只要净化自己的心,并秉持纯净的心来行动,就会为自己带来快乐,同时也为他人带来快乐。这个人,可以是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的任何人。像这样一个拥有纯净心灵的人,他的行为必然会合乎正法。否则,就只是以法之名的虚幻错觉而已。
在不同的社会、群体、聚落里,可能有不同的礼仪。不同的宗教可能有不同的宗教仪式。服饰可能不同;礼拜仪式、节庆、习惯、哲学也可能不同。所有的这些不同,都与法无关。法是普遍共通的。
我们怎么能说,这是印度教的纯净心灵,那是佛教的纯净心灵、或那是耆那教的、回教的、基督教的等等?纯净就是纯净,不管用什么名相称呼。而由于心灵纯净所体验到的内在安详快乐,也是普遍共通的。你能给它冠以什么名称?一个人所体验到的安详快乐,不能称做印度教的安详快乐,或是回教的快乐、佛教的快乐、耆那教的快乐。
同样的,邪恶也是普遍共通的。如果一个人染污了自己的心,让心灵充满憎恶、怨恨、欺诈、嫉妒、觊觎、傲慢,如果心有染污不净,他必然会陷于痛苦中。不论他自称是印度教徒、回教徒、佛教徒、基督教徒、锡克教徒、犹太教徒、或祅教徒,都必定会陷于痛苦中。不论一个人自称为印度人、巴基斯坦人、缅甸人、斯里兰卡人、美国人、俄罗斯人、日本人、或中国人,如果心生不净烦恼,就会变得痛苦。一个人是不可能在内心产生瞋恨,又能同时体验到安详和谐的。
同样的,如果一个人净化心灵,那么,当心变得纯净时,马上就会自然生起诸如爱、慈悲等美好德性。当心充满了爱及慈悲时,痛苦是不可能在心中生起的。只要心净化了,充满了慈悲的爱,内心就会充满安详快乐。这些美好的德性只有在心净化了以后,才会生起。
外相无关紧要。只要在心中产生瞋怒、憎恶,就会陷入痛苦之境,无论一个人是顶着高高的头饰,或是留着长长的胡子、或留着长长的头发、或光头,都一样痛苦。这些外在虚饰会有什么不同吗?重要问题是:「我们是否在修行法?」如果我们修行法,我们就能从痛苦中解脱出来。否则,不论我们身着黄衣、红衣、黑衣、白衣、或一丝不挂,只要在内心产生不净烦恼,就会陷入痛苦。痛苦并不知道颜色与外相的区别。当一个人在内心里产生了瞋怒、憎恶,行为不如法、违背自然法则,立刻就会受到惩罚-心立即充满了痛苦和焦躁不安。
不论一个人遵行何种礼仪,庆祝何种节日,或信仰何种哲学,都没有不同。法非常单纯:只要我们染污了自己的心,我们就已经离开了法,并受到惩罚-立即陷入痛苦。而只要我们去除内心的染污,净化心灵,我们立即获得报偿-体验到真正的安详快乐。所以,让我们好好地修行法吧!
当一个人变得纯净,成为佛陀,成为阿罗汉,已经完全从贪欲、瞋恨、无明中解脱出来,这样的人充满了无限的慈悲心。以大慈悲心,他体现了纯净的法。他不仅体现法,他还教导人们如何修行法。可能已有很多人都如此传教:我们应该净化心灵,但我们要如何净化心灵呢?我们该如何在内心的根本,不断发生习性制约之处,改变这心的染污性质呢?我们该如何根除内心深处的负面情绪呢?有修行方法可以办到,我们必须学习这个方法。
觉悟者,释迦摩尼佛,发现了这样一个净化内心的绝妙修行方法-内观法门。透过修行内观,染污烦恼可以从内心深处根除。但是这个普遍共通的科学方法,是必须要修行的,要正确而认真地修行,而不止于空谈或赞美。
如果一个人希望保持身体强壮健康、无病无痛,就必须做一些身体运动。要学习如何正确地运动,必须去健身房。要免于文盲,必须进入学校。要学习医药,必须进入医学院。要学任何科学,必须进入某些机构去学习。
同样地,要学会净化内心的方法,必须到内观中心,从过着如法生活,对于佛陀教法的精髓-内观的理论及实修都了解的人学习。每个人都必须下此功夫,以正确的方式去努力。任何一个这样做的人,就是在修行法。透过这样的修行,内心的染污烦恼随之日益清除,我们的正法基础也日益稳固。我们会愈来愈感到快乐安详。任何人,只要学习并实际修行正法,就能体验到真正的安详、真正的快乐,并从所有的痛苦中解脱出来。
问与答
-- 葛印卡老师答 --
问:葛印卡老师,您在佛陀入灭后二千多年才在缅甸学得此内观法门,您如何确知并证明您的修行方法一直保持原貌而未受修改﹖
答:证明布丁是否是甜的,只有靠吃。今天我们这传承的内观禅修者所得的结果与佛陀时期所得的相同。除非是这修行方法一直维持它的纯粹原貌,所得到的结果才会一样。
历史的证据显示,大约佛灭二百三十年,在阿育王时期佛法传到了缅甸。佛灭五百年,印度本土已无纯粹的内观法门。大约佛灭一千二百年后,缅甸北部已没有原先的佛法;有一名为阿新阿罗汉的比丘来到北缅甸的巴冈(阿里玛达拿布罗),使当地的阿瑙罗塔国王相信纯粹的佛法存在于南缅甸,史上记载着,阿瑙罗塔国王将经典与比丘们从南缅甸迎来并在国内建立佛法后,这位伟大的内观禅修比丘阿新阿罗汉便去缅甸中部,定居在萨盖陵,即今日的曼达垒(瓦城)附近,在他的余生,他不断禅修并教导几位比丘内观法门。一般人相信,当地的师生间将纯粹的内观传下来,虽然修习的人不多。在一百年前,此地伟大的论师雷狄?萨亚道比丘从传承师父学到此修行方法,并传给他人。早先此法门只传比丘们,但雷狄?萨亚道首先将此传给在家居士,其主要弟子之一就是来自南缅甸的在家居士萨亚?铁吉。萨亚?铁吉接着传此法门给很多的比丘及居士,萨亚吉?乌巴庆是他的主要弟子之一,随后开始传授内观,此修行方法从他传给我及其它的人。佛陀至萨亚吉?乌巴庆之间,虽然没有历代祖师的详细传记,但是由此修行方法所获得的效果,可以证明它是纯净的修行方法,目前,科学研究对本修行方法的成效评价,更加强这个信念。再者,内观的训练非常符合四念住及其它的经典,这点也使人相信这修行方法就是佛陀所教导的纯净修行方法。
问:为何内观修行方法在佛灭五百年后消失于印度﹖
答:我想主要的理由是:这修行方法不再维持它的纯粹性。若不是修行者不再强调觉知感受,就是修行者虽觉知感受,但忘记对感受要保持平等心,要了解其无常、苦、无我的身心特性;会如此发生偏失,可能是他们将许多宗派或哲学教条以及其它的修行方法加到这合乎科学的内观修行方法上,因为我们发现,在今日仍然有人这么做。许多不同宗派的老师来参加内观课程,学习本修行方法,但未学好这修行方法的纯粹原貌就开始去教别人;由于执着他们宗派哲学的信仰,他们把他们的信仰加在本修行方法上,使它扭曲了;结果,这修行方法就失去它的功效,在过去也应是如此发生过。当修行方法失去它的功效,人们自然不再修行它,它就在这个国家消失了。
问:佛法是普遍性的,并且每一个人都能修行吗﹖
答:是的!整个佛法都是普遍性的。其教导是依据八圣道,它的每一步骤,就是戒律、禅定及智能,也都是普遍性的。任何宗派的个人,都能修行戒律而无困难;也都能修行禅定及智能,这两种是以个人所能体验的实相作为禅修对象-也就是呼吸及感受-任何人都能修行这个而无困难,因为这两种禅修的对象是普遍性的,同时,每个人必将得到相同的结果。这就是为什么佛法是普遍性的,这是毫无疑问的;也就是这个理由,我强调内观适用于任何宗派的每一个人。
问:经由修行内观,我们可以达成佛果吗﹖
答:是的,那些想成佛、走菩萨道的人,对他们而言,内观是核心的,且是有帮助的。菩萨必须保持他的心免于贪、瞋、痴等心理不净,而后强烈的慈悲心及善意才能生起。我们难以想象在充满贪、瞋、恶意或敌意的心理时,会有慈悲心。内观可以去除这些不净的心理而使心清净,使慈悲及无我的服务心生起,并加强。因此,内观有助于那些想早日解脱成阿罗汉的人,以及那些想以慈悲心服务大众,走在菩萨道上想究竟成佛的人。
问:经由观察我们身上的感受,我们如何能去除烦恼并改变我们的习性﹖直接观察我们的心,不使恶念生起不是较容易吗﹖
答:将恶念改成善念以净化心,当然是一种好的练习。在佛陀之前及以后,许多其它的老师都这么教。但这并不是佛法的深处。观察心是不容易的,观察感受则是容易的,感受不外是任一剎那心理状态的呈现。如果你忽略觉知身上的感受,而毫不予以重视,那么,你就忽略了「缘起」的重要教导。事实的真相是:在较深的层面,由身上的感受产生了贪心与瞋心(受缘爱),这是佛陀的体验。他发现到心中生起任何想法时,身上就开始有感受的流动。《增支部》说:「心中生起的法,伴随着感受。」他的教导是要人们觉知感受而不贪着,要保持平等心、不执着于它,如此,就能从产生束缚及痛苦的旧习性中脱离出来。将恶念改变成善念的练习,只能净化意识层面,而随眠烦恼(心深层的染污不净)以及心的习性仍未触及。因此,佛陀对身上的感受这么重视(因为它与潜意识中的随眠烦恼相关连)。
34、再会正法兄弟--纪念柏卡西医师(1912-1998)
葛印卡老师讲
「太不可思议了!」柏卡西医师以其惯有的柔和声调重复到:「这真是太不可思议了!我见过许多人去世,但没有像这样子的。」他指的是我的阿姨,也是我的养母拉咪黛维。确是如此,母亲生病和去世的过程真是不可思议。在她七十五岁那年,大约过世前十五天左右,她和伊莱琦黛维(即葛印卡老师夫人)闲聊的时候,提到下腹部已经疼痛了好几个月。虽然她可以忍受,并且保持平等心,但偶然间提起这回事。
我立刻打电话给我们的家庭医师,也是我的至交柏卡西医师。事实上,柏卡西医师早已俨然是家中的一分子了。她替母亲做了检查,然后将我拉到一旁说:「很有可能是肝癌。从症状看来,这样的诊断应该是没错,只是如果真的是肝癌,那种痛苦是难以忍受的,病人会难过得哀号痛哭。没有人可以默默忍受这种癌症的痛苦好几个月,却不告诉别人。但是你母亲看起来这么平静,我想我得进一步检查看看。」
两天之后,柏卡西医师和仰光的名医明贤上校一起来为母亲检查。检查以后,明贤医师也说:「照情况来看是癌症末期,但是病人这么平静,一点也不痛苦的样子,实在很难让人相信她得的是癌症。我们得再做进一步的检验才能判断。」
他们离开之后,伊莱琦黛维问母亲:「那种疼痛是什么感觉?」母亲的回答出乎大家意料之外:「比女人生产的剧痛还要厉害得多。但是哭又有什么用呢?我用平等心来观察我身上的疼痛。想想,乌巴庆老师不就是这样教我们的吗?」
母亲是一位了不起的内观禅修者。在我的恩师乌巴庆老师的静坐中心,每个月只举办一次十日课程,从每月的第一个星期五开始。母亲大约六、七年前开始接触内观,自从那时候开始,她就没有错过任何一次的课程。最近她参加了一个特别的三十日课程,平等心得到高度的发展,以致于能够不为病痛所苦。
经过许多检验之后,两位医师都确定是癌症,而且已经是末期了。他们认为母亲已去日无多,任何的治疗不仅无效,只会徒增痛苦。不过,他们继续为母亲做癌症末期的安宁疗护。
母亲过世当天的凌晨三点钟,她觉得自己的时候快到了,就请护士帮忙通知她的孩子。大家全都聚集到她的房间,我立刻打电话给柏卡西医师,他还未就寝,因为两个钟头前他才出诊去看一个临终的病人。虽然如此,他还是立刻赶来我家。我也打电话给乌巴庆老师,非常感恩的是,老师和萨雅玛师母也赶到了我家。
柏卡西医师检查了一下,但已测不到母亲的脉搏。母亲只剩下最后几分钟了。就在她去世之前,她说:「我想坐起来。」柏卡西医师阻止她,并说:「最好是躺着。如果坐起来,疼痛会加剧。」但是母亲坚持。我心想这是母亲最后的心愿,于是就扶着她,让她可以如愿坐起身。出乎大家意料之外,母亲竟然勉强盘起腿开始静坐!法的力量真是伟大!
前一刻母亲的脉搏已经微弱到测不出来,而这一刻她却盘腿静坐起来!为了加强她禅修的决心,我用缅甸话对她说:「Taima,anaissa,anaissa–姨/妈,无常,无常。」她举起右手,摸着头顶说道:「是阿!儿子!无常,无常!」然后她缓缓把手放下,看看我,看看柏卡西医师,看看乌巴庆老师和师母,向上凝望,寂然而逝。
这样一幕逝世的景象震撼了柏卡西医师。当时大约是凌晨四点二十分。根据印度传统,我们将母亲的遗体从床上移至地板上。我们必须等其它人都到齐之后,才能开始举行葬礼。住在仰光的亲戚,还有其它乡亲,大约可在八点半以前到达。这期间,柏卡西医师和我们一起待在旁边的一间静坐室,大家不停地谈论着这不寻常的过程。
我们准备前往火葬场时已经接近八点半了。遗体需要先沐浴、换上新的衣服,才能放到棺架上。伊莱琦黛维到母亲的房间为她沐浴更衣,但却立刻回来,并且说了令众人大吃一惊的话:母亲还活着!柏卡西医师说:「这怎么可能呢?」伊莱琦黛维解释道,母亲的身体依旧柔软温暖,完全不像已经过世了。
大家跟着柏卡西医师回到母亲的房间。他仔细地检查了母亲的身体,并说母亲是已经过世了,但是她整个身体依旧温暖。她的脸色极为平静安祥,散发出神圣的光辉,看来就像是熟睡一般。而柏卡西医师就是在这个时候发出赞叹之语:「太不可思议了!」虽然毫无疑问地母亲已经去世了,但是这奇特的现象该如何解释呢?我也无法形容。
举行了葬礼之后我们返家。因为全家人都是内观修行者,所以没有一个人哭泣。我大部分时间都在静坐,以维持一个法的气氛。傍晚之前,城里所有的内观修行人都聚集在一起共修一小时,乌巴庆老师以及师母也参加了。集体共修一小时后,其它不是内观修行者的亲友也来了。在乌巴庆老师的同意下,我讲了一个钟头的法的开示。听完开示之后,柏卡西医师立刻上前对我说,他想参加课程,他问我:「请告诉我下一次课程什么时候开始。」课程大约是在十五天后开始。我向他保证,我会在事前提醒他。第二天的傍晚同样有一场法的开示。开示之后,柏卡西医师再度上前对我说:「下一次课程还要等好一阵子,我希望可以尽快参加课程。」乌巴庆老师恰巧站在旁边,他看到柏卡西医师强烈的求法之心,于是同意立刻为他办一次课程。我们感到很意外,乌巴庆老师竟然会为了一个人办一次课程。老师并指示我隔天和柏卡西医师一同前往内观中心。
隔天柏卡西医师到了内观中心,我也准时抵达。另有两个人也参加了课程。在传授了观息法以后,我返回家中,而乌巴庆老师则去上班。一如往常,乌巴庆老师在傍晚时分回到内观中心,之后到我家来带领集体静坐。开示之后他告诉我,柏卡西医师进步地非常快,我听了满心欢喜。
第二天早晨我接到乌巴庆老师的召唤:「你的朋友累积了许多波罗蜜!仅仅练习了一天的观息法,他已经可以学习内观了!马上过来,我必须要立刻传授他内观。」我赶去中心参加给柏卡西医师的内观传授,之后才回家。乌巴庆老师在傍晚时再度来家中静坐并开示。老师非常高兴,他说柏卡西医师在一天的内观练习之后,已经达到bhanga全身消融的境界,现在已经进入非常深的层次。
第三天早上老师又打电话给我:「赶快过来,你的朋友进展神速,他似乎有累世的波罗蜜,已经达到接近涅盘的境界了。我现在必须传授他一些必要的指导。」我非常得快乐,立刻赶往内观中心,坐在乌巴庆老师的旁边。柏卡西医师接受了进一步的指导,并且立刻体证了涅盘,也就是超越感官的境界。我的喜悦真是难以言传。乌巴庆老师也非常高兴,他仔细地检查了柏卡西医师,发现所有迹象都显示这是涅盘的境界。我欣喜万分,我的挚友已经进入解脱之流,成为须陀洹,一个神圣的人。
我和柏卡西医师初识于1947年二次大战之后在仰光的一次会议之中,并且很快地成为莫逆之交。我感到很幸运,因为我在社交场合中认识的朋友都是善良的人,而且我和他们都相处融洽。但是在所有的朋友之中,柏卡西医师和我最亲近。我们曾经在许多工作岗位密切合作。战后,我们重建了「全缅印度文学社」,在全国各地设有分社,每个星期并且在仰光举办印度文学讨论会。为了「印度文学社」初级、中级、以及高级的研究,我们办了多所印度文大学,许多学生参与研究的工作。我们并且进行缅甸文学与印度文学的交流;著作并出版印度文教科书;成立了「印-缅文化中心」,透过该中心筹办了许多文化活动。经由共同的努力,我们还办了一所孤儿院,并负责该院的管理。我们一起为公益活动付出心力,而现在我们有机会可以一同为内观尽力。
柏卡西医师也治疗过我的偏头痛。当药石罔效时,他开始为我注射吗啡,但他担心我会对吗啡上瘾,所以不时催促我出国去治疗。他说:「即使治不好偏头痛,至少找个办法不再依赖吗啡。国外一定可以找到其它有效的止痛方法。」由于他的建议,我遍访各国寻找处方,但是最后却失望而回。柏卡西医师对此感同身受。因此,当我参加内观课程且因而解除了偏头痛之苦,他也同感欣慰。
但是当我一再地参加课程,并且开始天天静坐、参加内观中心每周日的集体共修时,他开始担心我会改信佛教成为一个无神论者。他时常善巧地试着劝退我,我向他解释:「我深受AryaSamaj(编者按:印度教的改革运动)的影响,绝对不会盲目信仰任何宗教。我很客观地以亲身体验实象的方式检查了佛陀的教导,发现它毫无瑕疵。这么多世纪以来,错误的刻板印象使得印度人无缘接触佛陀完美的教导,我自己就是这种错误宣传的牺牲品。我很讶异这属于印度的纯净、无价的方法,竟然在它的起源地失传了。」我不知道我当时的话对他有多少影响,但在我母亲过世之后,他累世的波罗蜜被唤醒,使他最终对这个方法奉献心力。
1969年我回到印度,并且开始举办内观课程,但是柏卡西医师在缅甸多待了几年。即使经历了一些极端痛苦的事情,他的心也不曾为之动摇。他甚至没有对总统—他的大学同学—揭露某些政府官员对他的不义行为。他始终充满了慈悲及平等心,因为内观是他心中的堡垒。过去的他天性就是平静安稳;如今内观的修练让他的平等心更加稳固。数年之后,他也到了印度,并且开始参与内观的推动。
柏卡西医师是缅甸的名医,但由于乐善好施的天性,使他开业行医都是以服务为宗旨。他不收固定的医药费,无论病人付得出多少钱,他都欣然接受。对于许多穷困的病人,他更是分文不收,免费替他们治病。这是他与生俱来的特质。来到印度之后,只要他到了德里,就会到AryaSamaj诊所义诊,一天两小时。其它时间就尽心尽力为内观服务。即使高龄八十七岁,他仍四处旅行,以无比的热诚带领课程,比起年轻人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同时数度出国带领课程。
最近他再度前往美国指导许多课程。他的行程包括洛杉矶、堪萨斯市、然后到DhammaKunja(近西雅图)、以及DhammaSiri(近达拉斯)带领课程。然而他到洛杉矶时却中风了。当他被送到医院,他神智清楚地对主治医师解释自己的情况,但说到一半就陷入昏迷。他在加护病房中昏迷了数日。那时我正在东南亚之行的途中,我到达新加坡收到他病危的消息,就立刻打电话联络并为他修慈悲观。但是根据和他在一起的女婿梭尼博士说,没有任何生理上的征兆显示慈悲观对他产生了效果。他说:「他的大脑完全没有运作,所以也没有那个感官在运作。」我听了心中一片黯然。但就在逝世前几分钟,他似乎恢复了听觉。当时法的开示的录音带不停地播放着。他的儿子拉吉夫博士说,在最后的片刻,他的双眼微微张开,嘴唇稍稍动了一下,眼睛似乎凝视着上方,然后呼吸开始变得缓慢—一分钟九次。他的呼吸慢慢减缓,直到平静地呼出最后一口气。他的脸上散发出神圣的光辉。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他的神智一直都很清楚,只是他可能想要移动身体,却无法做到。临终前,法的力量生起,他睁开眼睛、移动嘴唇—证明内在的神智是醒着的。
当我结束长程的东南亚七国之行回到孟买,在厚厚一叠等着我阅读的文件中,有一封他在8月26日所写的信。信中提到洛杉矶之行,详叙他所带领的课程,并请我为他修慈悲观。
他为法所做的服务非常有成效。许多内观中心都热切盼望他能去带领课程,美国的学生也非常期待他的到来。但就在为法服务的旅途中,他撒手人寰,证入更高的境界,人们只有引领期盼了。读了他的信之后,我深深叹了一口气,脑海中自动浮现出这句话:世界正在专注聆听你所说的故事,而你说着说着却睡着了!
世界内观家庭的人数与日俱增,但是我的正法兄弟却日渐凋零。直接受教于乌巴庆老师的现在还有几人?我的这位正法兄弟圆满了他的使命:「让我为法服务直到生命的尽头。」
我深深感恩能有这么一位正法兄弟。
柏卡西医师为所有内观禅修者以及内观老师们树立的典范,将会成为后世的名灯。他给我们的启示将为众生带来利益、带来快乐。印度将会恢复它昔日的光辉与尊严,为全世界带来最大的福祉。
问与答
-- 葛印卡老师答 --
问:藉由修练内观法门,出家人和在家人可得到相同的效果吗﹖
答:内观法门的修行方法对出家人和在家人都是相同的,但是僧众比在家众较能得到好效果。一方面因为在家众的心比较焦躁不安及混乱,一方面因为在家众学完十日内观课程后,常因忙于各种世俗事务而不易维持正常的每日练习。跟在家众相反,僧众没有世俗事务缠身,而能参加一次以上的课程,甚至20天、30天、45天的长期课程,并且可以有较长时间做每天的练习。当僧众的内观修行成熟后,他们可以服务广大的在家众,如同雷狄大师及他的弟子们在缅甸所做的一样。
问:如何应用内观在日常生活之中,及在临终之时﹖
答:心中产生的不净念头,都起源于身上的感受。虽然在表面上这些念头似乎是因为某些外在的事物而起,但是一个好的内观禅修者,每当不净的念头在心中生起时,就开始观察身上的感受,保持平等心,不久就能从不净的念头中脱出。对身上的感受保持平等心,让禅修者对生活中所有外在世界的起伏变化也能有平等心。他(她)学到了生活的艺术,也学到了死亡的艺术。经常修练内观,以平等心观察感受,使禅修者智能加强,在临终时,有助于无常观的生起,以平等心观察感受,因而,死时充满觉知、安祥,免于恐惧、忧虑、及痛苦。许多内观禅修者在死时都很觉知、很安祥,这事实由他们在场的亲友们所注意到并报告出来。这显然就是死亡的艺术。
问:内观禅修者能够帮助临终的亲友吗﹖
答:如果临终的人也是一位内观禅修者,那么其它的禅修者可坐在他的旁边修练内观,这可使周围气氛充满纯净的振动以及慈悲,有助于临终的禅修者在死时保持心灵的纯净。这种例子屡见不鲜。若临死的人不是一位内观禅修者,那么仍可帮助周围的气氛纯净,但是效果显然不如前例。
35、瞋恨遏止不了瞋恨
葛印卡老师讲于911事件后
九月的悲惨事件震惊了我们。对那些已失去了生命或受伤的人,他们的家人,朋友和同事,以及千千万万无助的目击者,我们的心同感凄怆。
这是对人们有权过详和及安全生活的攻击,也是对人们有权为其自身及子女的更好未来而工作的攻击。悲剧发生在一个已向全世界的人敞开了大门,拥护人人平等理想,以及提供美好将来希望的国家。
我们不应让这个希望暗淡。在黑暗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带来明光─正法的明光。无明的黑暗造成的深刻创伤可以用内观之光的智能来治愈。
九月十一日,在剎那间,平凡的表相剥落了,让我们看到了残酷的真实:痛苦是躲不掉的,我们所执取的事事物物总归要消失,而我们对所发生的事情却无法掌控。
场景也许无法忍受,但内观教导我们如何去承受。以在自身中去察觉苦,无常,及无我,我们就能开发出平衡的心─平衡的心能使我们面对任何的状况而不被击倒。
任何政府都有责任去保护其居民不受外来的攻击,并尽其所能地使其人民及国土安全。但它也要心知肚明,这些事功只能带来短期的利益。不管谁来造作或以什么样的借口,只有善念及慈悲才能根除这些恶行。
确实,现在是该有平衡的心,和对他人产生善意及慈悲的时刻。我们已见到有些人的瞋恨心有多大,多危险及多么具有腐蚀性。假如我们能致力于减少世上瞋恨的总和,我们将成就了不起的胜利。
佛陀说,『在这世上,恨绝不能止恨,唯有慈爱方能止恨;这是永恒的真理。』(法句经5)这真理与基督教,回教,印度教,佛教,耆那教,犹太教,锡克教,或任何的"宗教"都无关。这是普遍的自然的法则。
因此,我们必定要对悲剧的当事人发出慈悲的爱。同时我们的慈悲爱也要被及那些犯下攻击事件的迷惑众生。他们为了服膺错误的宗教观念而拋弃了自己宝贵生命,不但害及他人更至极地戕害自身。
如将他们扭曲的见解看做是伊斯兰教的代表,那就会使悲据增生。神圣的可兰经(The Holy Quran)明确地昭示不能以宗教为名而行暴力及强制。虔诚承行伊斯兰教义的人,都是和平的爱好者,就如所有真正宗教人士一样。现在是我们应展现与无数爱好和平的伊斯兰教徒及阿拉伯人团结一起的时候。别让一小撮人的愚行蒙蔽了我们对世上伟大信念的认知。
善良必定能战胜邪恶及一切源自于心的善恶行为。至善就是有一颗出离染污而纯净的心。以这样的心,我们都可安然渡过人生的起伏。我们能以德报怨。我们可以预先阻止恶行而不会让其衍生。我们能免于恐惧地生活并与人共处。
可兰经告诉我们说:『善与恶是截然不同的;因此要以善制恶。结果定会更好,敌人必成朋友,憎恨必永远消失。』(Surah Ha-Min, 34-35)
法教我们从自身中去除诸恶,进而协助世间赶走憎恨。让我们精进地修习正法,让我们为受苦及忧伤的人们带来正法的明光。
愿世所有不幸的人们脱离痛苦。
愿所有恐惧的人免于恐惧。
愿所有的人舍弃敌意而安详地生活。
愿正法在所有的人心中升起。
愿众生快乐,安详,解脱。
36、Vipassana内观--- 自我观察及自我修正
2002年的夏天,葛印卡老师来到华盛顿州?西雅图市的『北方重生机构』(the North Rehabilitation Facility, NRF),这是『北美洲当下禅修之旅』(North American Meditation Now tour)的一站。他在慈悲日与参加课程(当地的最后一期男众课程)的学生等人见面,稍后并于结束的第十一天发表演讲。他的演讲内容经编辑、修改以刊登于本通讯。
各位朋友,我很高兴今天早上能和大家一起在这里。你们已经给了这个方法一个公平的尝试,并且获得很好的结果。从现在起,你们必须持续不断地练习,并且将它应用于日常生活里。在有经验的老师指导下学习这个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但只是参加十日课程并不够。从现在起,把它应用到生活上,这也是非常重要的。没有其它人能够修正你。你必须自我修正,你必须发展自我的觉知。不断地检验自己、不断地修正自己。
而你有两位益友可以帮祝你。一位朋友就是你的呼吸,另一位就是你身体的感受。逐渐地,随着你在方法上的熟练稳固,这两位朋友愈来愈能帮助你度过人生。每当内心因为某些负面情绪而失去平衡时,你就会发现呼吸失去正常韵律。呼吸会变得稍微沉重、稍微快速,它在给你警示:「注意!你的内心出现状况啰,你的内心出现状况啰!」而你就会尝试让内心平衡下来。
第二个引导者及朋友就是你的感受,也就是在过去十天里你一直学着去观察的身体感受。你会发现每当你产生负面的情绪,很清楚地你就是第一个受害者。身为一位好的内观禅修者(Vipassana meditator),一旦你产生愤怒、憎恨、恶意或敌意,你会察觉到全身上下有一股灼热的感受。心跳加速、紧张增高。「看吶!我正让自己陷入痛苦之中啊!」
随即地,你开始以平等心观察感受,或者观察呼吸。你试着保持心的完全平衡,完美的平等心,而你发现负面的情绪逐渐减少。你的心变得愈来愈纯净,自然的法则就是当心纯净时,它就充满了爱、慈悲、善意、容忍。这些特质会生起,前提是必须保持纯净的心。
并非十日课程之后,你就会变得非常完美,再也没有染污不净。喔,不是的!旧的习性模式仍然存在;他们仍然继续产生,但现在你有一个方法可以帮助你去除它们。不要让它们重复增强而掌控了你。当你不察觉内心发生了什么事,你会只看到外在发生的事:「有人侮辱了我!」这个念头逐渐占据了你的心,你不断地想,「谁和谁侮辱了我;这就是我为什么生气的原因。」你产生愤怒并且想要以牙还牙,想要报复,伤害这个人,但你不了解的是你正在伤害你自己。
每当你想要伤害别人,第一个必然伤害到的人就是你自己。你必定先在内心产生染污不净才能够去伤害别人;而当你如此时,你就是个痛苦可怜的人。你不想伤害自己。然而,出于无明,在不知道内心深处发生了什么的情况下,你不断地产生不净,不断地产生染污,愈来愈多的愤怒、憎恨、嫉妒、自我。而这些感受生起时就已经让你感到非常痛苦难过。
在学习内观(Vipassana)之前,你已经习惯在某些情况下就产生特定的反应。现在同样的情况又出现了。先问问自己:「我又产生同样的反应吗?或者在行为上已经发展出一些正面的改变呢?」现在,透过自我觉知、自我检验,你已经是自己的主人了。没有人能够修正你,你必须修正你自己。其它人没有义务来警告你,你必须警告自己:「喔!看,我现在做的事情是很伤人的。我正在伤害我自己。我不可能伤害了别人,自己却不受到伤害。当我产生负面情绪时,我就变得非常痛苦,并且不断地将这痛苦丢向他人。任何在这时候接近我的人也变得痛苦。整个气氛变得非常紧张,充满了痛苦!而当我没有了这些负面情绪时,我的内心是纯净的,充满了爱、慈悲、善意。我觉得非常安详、和谐。我周遭也整个弥漫着安详而和谐的气氛。任何接触我的人立即体验到安详与和谐。这是正确的生活方式。我整个人生都在不断地伤害自己,也伤害别人。这并不是恰当的生活方式。」
从现在起,早上和晚上,你必须每天练习。就像当你学某种肢体运动但不练习,它就不会对你有任何帮助一样,这个方法,这个心智上的运动也不会对你有所帮助,除非你练习它。
你在这课程所学到的这个方法是无价之宝,会在你整个人生中帮助你。保有它并持续地在这条道路上前进。对那些尚未接触到这个方法的人,我建议你挪出人生中十天的时间。不要以为只有那些身在牢狱中的犯人才是囚犯。在牢墙之外的人也是囚犯。每个人都是被内心深层的不良惯模式所囚禁的犯人。走出这个牢房吧!走出这些染污不净并且享受人生!你会发现人生有很大的转变。以我自己的经验而言,我获得大的安详。人生完全改变了。我想与他人分享我的安详与和谐,而现在世界上成千上万的人正在分享着它。这些人正在练习,他们正获得同样的结果。这个方法帮助你变得十分安详,对你有益,也对他人有益。
工作人员及受刑人,甚至从未参加过课程的人都感激这个非比寻常的活动(第十一天在NRF 举办的招待会),并且发现大家都同样心怀感恩及乐观。许多先前在NFR 参加他们第一次内观课程的受刑人都回来看葛印卡老师(Goenkaji)并谢谢他。在招待会之后,葛印卡老师在监狱的图书馆接见工作人员、旧学员及他们的家人。许多人利用这个机会来见葛印卡老师,问问题,或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意,同时有许多人留在旁边安静的看着,直到葛印卡老师离去。当天并没有人对NRF 即将关闭表示遗憾或担忧,只有对获得助益的感激,以及对未来的希望。
几位曾经是NRF 的住民借机表达了内观课程是如何影响了他们的人生:
一位男学员说:我参加了NRF 这里的课程,在课程中我学到了内观禅修的方法,让我的心获得安详。当我离开 NRF 时,我被转到另外一个监狱。我被关在一个封闭而孤立的地方。我连络了Dhamma Kunja 内观中心,他们寄来许多小册子和信息。每天早晚,还有整天大部分时间,我就禅修打坐,并且读我自己的日记和书。我发现警卫对我和其它人(其它的受刑人)不同。其它人就过来问我:「你是有什么吗?」所以我就跟他们谈到内观,告诉他们这是个古老的教导,流传了好几世并保有它最纯净的原貌。自从我出狱后就再也没惹上任何麻烦。我一直遵循正语、正行、正思的道路。我已经处理了自己的问题,并且练习内观,那是我的正法Dhamma。
另一位男性旧学员说:在1997 年参加NRF 内观课程之前,我的人生一直都是烂醉的。参加课程之后,就再也没跟人打架过,再没喝过酒。我现在有了家庭生活。我的家人都非常地感谢您。」
37、台湾内观监狱课程报导
财团法人台湾内观禅修基金会继九十二年六月为法务部矫正机关行政人员举办一期十日禅修课程之后,于九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至九十三年一月十七日,在法务部陈定南部长、矫正司黄征男司长与宜兰监所林政宏典狱长的全力支持下,为宜兰监狱受刑人举办两期十日课程。男女学员各一期,每期各二十名,其中男众中途离开两名,女众则全部完成课程。
学员的犯罪种类有烟毒、伪文、盗匪、杀人、枪炮等等。刑期自一年至无期徒刑。教育程度从国小、国中、至大学皆有。
宜兰监狱典狱长林政宏先生非常重视这项活动。他虽然因公务繁忙未曾参加过内观课程,但其家人及多位亲朋好友都有修习这个佛陀所教的解脱人生痛苦的殊胜方法。他相信内观禅修一定能嘉惠受刑人,因此,他与宜兰监所同仁同心协力,克服监所设备上的种种困难,以符合台湾内观禅修基金会「矫正机关举办内观课程的基本要求」,圆满地开办了这项有重大意义的活动。
在矫正机关内,宗教活动并不罕见,而打坐也是普遍的经验:违规的收容人会被送去「静坐房」打坐,冀其闭门思过。然而据云,这样的静坐不见得能平伏他们杂乱的心,有时甚至愈坐愈气。因此,来参加内观课程的学员,很多并不看好这次活动。但到了课程结束,大家都如获至宝似地欢欣,并踊跃地写下他们的心得。全部的学员都肯定这次禅修是他们一生中最难忘的体验,也都企盼内观十日课程能在监所内继续扩大办理。
学员们的心得报告原本仅供老师参阅,但在征询老师的同意后,我们得以选择数篇刊登,以饷法友。为存其真,我们保留了笔者的原有文句语气,只在必要的地方增加标点,并改正些许的错字,姓名也隐去。
--------男学员的心得分享--------
<男学员#1>
虚活五十,在寻寻觅觅中,尝试各宗教等任何禅修课程后,终于找到了一部适合自己终身修行的法门,与自己身心灵对话,观察内心世界,阻止贪、瞋、痴三大恶念,撒播种子,摆脱业障的束缚痛苦。过去为贪念所捆绑,人间律法只能禁锢人身自由,却阻止不了一念造恶的根源。数十年青春在监所流转间消失无踪。
世上无难事,唯心难调服,如果心念所至如一匹野马,那么五大戒律即是驯服野马的缰绳。内观法门已开启了心灵的枷锁,我已紧握这条法绳驾御着心念,朝着正确、最终的方向前行,直到生命讯息熄灭的那一刻。
建议:
一、冀望矫正机关能重视内观法禅修十天课程,持续举办,度化受刑人,洗心涤虑,澈底净化内心犯罪根苗。因为此法门不涉属任何宗教团体,全人类一体适用,在任何时间、地点、行、住、坐、卧,均可随时观照自己的起心动念和言行举止,无需再藉老师或到指定处所固定聚会共修,非常适合监所受刑人。习得内观法后,可自我鞭策、自我度化。
二、此法门浅而易懂易学,无艰奥佛理及至理名训,受刑人学习无障碍,且能全心聆受,对我心灵改造。
三、祈请钧长酌察当前矫正教育政策上的不足,挹注内观法,再教育受刑人,以启自新自救之路。若戒护人力允许,祈望能安排旧生,每星期至少有两小时集体禅修,以观后效。
<男学员#2>
从小就习佛法,而从不知内观为何?以为一定类似佛教的禅七,只是来打打坐就好了,抱着试试的心理就来了。
第一天,老师就严格规定在修习的课程内,要保持「神圣的静默」,十天内不能和学员做任何言语、眼神、手语的交谈或接触,一定要静默。第一天十二小时的禅坐,真的坐得腰酸背痛,但是自从第一晚的开示后,我已深深领悟到内观课程的精髓。
一天、一天也就过去了,每天素斋淡饭,一天只有早、午两餐,晚上只吃流质的食物和水果,也清淡了口腹之欲。
十天神圣的静默,让自己远离世俗的烦嚣,让自己的身心完全静默下来。以每晚老师的开示,来剖析自己所走过的人生旅程,自己的所作所为、思想,尤其是对人、事、物,已有完全改观的看法。才了解自己原来是那么地微小、可悲、可恨,而居然就这样自以为是的活到现在,真是可怜!
想想这十日,每天十二小时的禅坐,居然是我这一生最平静的时候,也让我看清楚自己,不管是外表或内在。
现在我已了解何谓「平等心」,而更以平等心来净化、平稳、平衡我的内心。以往深埋在内心深处的瞋恨、贪爱已渐渐剥除了。我已学会不再瞋恨侮辱我、背叛我的人,我已原谅他。更已不再眷恋已往的十里红尘,在平等心之下,一切皆是无常、无常、无常。
现在我的爱与善意充满了我的身心与生命,不再贪爱、不再瞋恨。希望能广大举办,让更多同学受惠。
<男学员#3>
经过十天的禅修,学习内观之后,我清清楚楚的知道我改变了,我真的改变了!我从这个无价的正法中得到了利益,从内心深处不断发展出来的智能跟平等心,将让我一生受用不尽。我已经成为了佛陀所说的第三种人,从黑暗中走向光明的人。我很庆幸学会这个无价正法。
怀着感恩的心,愿正法传遍各地,让更多的人得到好处和利益!愿一切众生快乐、安详、和谐!建议经常举办,广大宣传。
<男学员#4>
焦虑不安,心神不宁,是第一天的感受,如此的震撼着我的心。毕竟以往从来未如此长时间的静坐与静默。慢慢的能从观察呼吸中取得专注。但是只要一放松,心里的意念就像走马灯一般快速转动,如此反复数日,才能把一颗不平静的心驾驭,胡思乱想及容易受外界影响的心神,才能逐渐专一起来。
在长时间服刑,生活在与世间隔绝的空间里,心灵很脆弱,所以大部份的人,都把自己武装或伪装起来,以便自我保护,因而变得容易冲动易怒。经过了这次的内观禅修,对自己的心灵有了新的认识,以往很容易让自己有借口做任何事,自我安慰。但是现今我将假释,重新面对自己人生及外面的世界,内心不再感到孤独与害怕,这个课程使我有勇气及力量面对未来的一切。
这种禅修对我们受刑人的心灵有很大的帮助,也可藉此内观法更深入认识自己、掌握自己。
<男学员#5>
十日的内观经验,吾称之为「法之人间」。
「内观」之法,对人生沉沦的提升是直接的,没有艰深诲涩的大道理,任何人一接触,都能在一剎那间听明白、想清楚。由内心深处的彻底觉知与省悟,才是改头换面的根源,只有心灵的虔诚、悸动,才有迁善的觉悟,个人如此,狱政亦复如是观矣!
<男学员#6>
这次能在监狱中参加内观,让我获益不浅而感慨良多。我因先天上的体质较为虚弱,今生孽障又多,所以比其它同学遇到比较多的磨练,很痛苦!也为严重影响到其它同学感到不好意思。其实能让我在这次囹圄,经历接触到内观,让我感到自己很幸运。因为像我这种人,是不太可能主动参加这种课程的(如果我人在社会的话)。这就是缘吧?或是上天对我的慈悲?这次课程中,我更能体会到自己的感受,更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也许对一般人来说,这是轻而易举,非常容易的事,但我一直以来,却很难做到这点。我开始更了解自己的内心和身体,也更明白自己未来将走上怎样的道路,是悲是苦,我心里有数。也许还会有所遗憾,但我会努力去学会不再苛求。我想我以后还会怨天尤人,但我会尽量使自己平静。
很感谢老师的开示,让我开启了被自己封闭已久的心门,虽然日后我还会闭上吧?我想。但这一次的经历让我感受良多,原来我并不是像自己想象中那么坚强,我还是一个很软弱的人。我也了解到自己深层的软弱。
这次修习,我还称不上很用功,跟一些同学比起来我自愧不如,这是我的不是之处。因为日后可能没有什么机会再次修习了,但还是感谢这一切,感谢上天。
<男学员#7>
十日的内观课程,使我对于生活及待人处事方面有了另外的观点、看法。人从出生即开始步入老及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每一样都是痛苦。其间更觉察到世事生命、万物的千变无常,没有一种东西是永恒的。让我深感到一切都很珍惜,如老师所言「过去已过去,将来还不知道,过于执着都是妄想,只有活在此刻此时,也就是活在当下才是最真实。」以后将抱持着新的人生观,以平等心、慈悲心来迎接另一阶段人生。
<男学员#8>
无常、无常,这次我感到事事都无常。我年纪也一大把了,到现在才认知无常。经过这次内观,我并不觉得现在认知无常太晚,只要有心走向一条新的路,都是好的前程。
<男学员#9>
内观法禅修十天最大的收获,是认识自己及了解到还有觉知人、事、物的好与坏的本能判断力,使我了解内观法是一条正确的修善行之道路,使我有向善修行的决心。感谢老师的教导和关爱,今后我会将所学贡献社会大众,让大家都知道什么是内观法的工作与生活。建议一年至少举办一次以上的内观法。
--------女学员的心得分享--------
<女学员#1>
第一次开始静坐时,我想我大概疯了。因为关节炎的关系,我是一个很怕静坐的人,更何况一天要坐十二小时…,我是中了什么邪,要如此虐待自己!
第二天,老师说过的观察呼吸,哦!我所有的呼吸里都是疼痛。尤其是接下来的日子,只有一首歌可以形容:「啊!多么痛的领悟…」
虽然肉体疼痛的经验很不愉悦,内心却充满了法喜。在这十天中,每一天都有新的领悟,最重要的是这个法门,让我的信仰开了眼界,使我不再盲目。我是一个基督徒,此刻的我更坚定了我的信仰,也明白了真理。这世间永恒不变的真理就是「变」,也就是「无常」。春去秋来,人世辗转,这一刻、下一刻、过去、现在、未来,有什么东西是永恒的呢?这十天来,所有的过往、悲、喜、哀荣,都在闭眼禅坐间生起灭去、生起灭去…,还有什么好争的呢?!
此生不向今身渡,更待何生渡此身?(佛家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吧!)
很感谢内观教导,知道了如何成为当下此刻的主人,如何不在此刻产生习性反应,如何快乐的活在当下…。
<女学员#2>
在内观禅修课程的第六天,我发现自己真的学会观察自己,并且在正道上踏了一小步。原因是:未修内观前的我,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因为养尊处优的我,很骄傲自私、脾气暴躁、目中无人、自以为是。当我发现自己的豆浆里有东西时,未修时的我会将整杯豆浆倒掉(习性反应),然后心中便会产生负面情绪(瞋恨)。反之,修内观后的女孩,却是平静的将东西拿掉再将豆浆喝完,是真正的安详、和谐、快乐。
我相信在这十天内,有些精进用功禅修内观的人或许当下没有任何的利益发现,但是呢!有一天在生活中必能有所发现,并得到利益。建议再次举办。
<女学员#3>
内观修行对我而言是陌生的。经过这十日的禅修课程,从排斥到接受,从爆烈的火到平稳的心,心情的转折及波动,岂是笔墨能形容呢?妄想的示现有如肥皂泡沫大大小小,但以平等心来看它,用无常来感觉它,竟一个个幻灭。我知道也感受到业力的消逝,也得知正法的意义。人各有平等心、慈悲心,加上无常的认知,那么生活的艺术即会在当下的生活中感受出来。当我吃饭时心中突然有了一股想法,我是何等幸运,又何德何能,受到别人的法施,得闻正法。我以非常感恩的心,祈愿众生皆能得受法益,过安详平静的生活。
<女学员#4>
课程结束了,现在我的心情是什么呢?十天就这样过了,好象过得太快了。虽然老师授予我们正确的法则,可是心中的垃圾太多了,都还没清除完毕呢!十天就过去了。
我在课程中体悟到一件事:每一个参加内观的学员都有一个最初的理由,跟最终的目标。每一个人的理由都是「困境」,每个人的目标都「希望解脱」。参加内观就像乘坐通往快乐的「快乐列车」,起点是希望(沿途的风光有痛苦、忧愁、怨恨、迷恋、贪爱…解脱),终点是快乐,这就是我的感觉。我会持续、精进的修习内观法,以求能把内心的垃圾清除干净,让自己也能尝尝「殊胜」的感觉。更能延发慈悲心,利益天下一切众生。希望能经常举办内观禅修课程,以利其它同学。
<女学员#5>
入监服刑至今已隔三秋,很高兴我能够有这么好的机缘,修习内观法。这短短的十天当中,是我有生以来最平安、最快乐、最宁静的时刻。昔日虽听闻过许多的法,却仍然都只是盲目的信从而已,无法从中获益。可是呢!亲身体验到内观之后,我能够用正确的方法来感受心的实相,顿悟到事事万物都在变,人心也没有例外。无常、无常、无常。以前我都放不下,一直执着某件人、事、物,让自己的心不平衡、不平等。但,这时,发现原来只要控制内心,用不贪念不瞋恨,也就不会产生痛苦,衍生业了。我会把正法实践在日常的生活当中,不断的修持,修持,感恩!
<女学员#6>
在这短短的十天内观课程之中,真的让我受益良多…。
在前三天里,老师要我们观察自己的呼吸。老实说,刚开始还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去观察,还差点呛到。第二天时才慢慢知道正确的方法:将注意力放在鼻孔以下嘴唇以上的地方,保持觉知进出鼻孔的每一个气息。第四天,开始学习内观法,将注意力从头移到脚再从脚移到头,去感觉身体每一个部分微妙的感觉…。天啊!快疯了,这要怎么去感受呢?整个心一下分心,一下脚又酸又痛,怎么静下心来观察感受呢?很想放弃,但好险没这么做,差点就做出后悔的事了!到了晚上老师的开示之后,及分享学员的问题中,得到了正确的内观法。渐渐的,我了解了什么是无常。以这样的洞察,我将不会被生活上的盛衰起伏击倒。
内观课程的两项重点:觉知与平等心。藉由学习觉知自身的感受,并对感受保持平等心,在习性反应产生之处停止它,这样你才能脱离苦恼。这几天,我真的改变很多,什么事都能很快就放开了,要以平等心去看待一切的人、事、物。虽然我还有四年要服刑,但我终于能以慈悲的心去对待身边的人,也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脱离痛苦…。
<女学员#7>
以前我想法很偏激,总是认为人家对我不好。要不,就把所有的事放在心里,很少与人谈。遇到了问题,总是逃避现实。自从参加了内观法,真的感受良多。原来观察呼吸的效果,真的让我想象不到,竟然会这么好!在这十日的课程里,我有如跌到谷底重新再来的感觉,这些感觉是用钱买不到的,如今的我,懂得平等心去看待一些事情,同时也让我了解,对我往后的人生路上会有所帮助。但是这样子,我并不是得到真正的快乐;因为我觉得这十天的课程太少,我依然要继续努力修行,保持平等心,才能得到永远的快乐。如果可以的话,希望再举办一次。
<女学员#8>
二十六岁之前,从不曾真正体验过内心的快乐,今年二十九岁了,这三年之间有所领悟,却还怀有许多的疑问,什么才是真正的快乐?来参加内观课程后,我的人生有了美丽的开始。前三天只感到酸痛的感觉,到了几乎快要坐不住的时候,我一直改变我的坐姿,似乎如此我才能停止那酸痛,可是我发现酸痛一直不曾停过。第三天听开示,了悟了一些感受。我告诉自己:「痛,我要好好和你相处」。有了这个想法后,痛就只是痛,是身体的酸痛,没有了心理上的酸痛,心灵平静了许多,快乐就出现了。还发现静坐过程,不就像是一个人生的过程:不管你选择上了哪条路, 得到了你的目标却没有内心的快乐,人生的痛苦是会一直出现的。而且,人生本来充满苦与痛,只有得到内心的平静,明白了这自然的法则,你自然就快乐了。但不是说从此快乐,你必须用心感受周遭的一切,保持平等心。这也是老师要我们时时觉知身上任何的感受。
当我们告诉老师我们真的很痛,坐的很痛,老师会说:「那很好,也是一种感受,你就好好的观察它。生活上也会发生一些沮丧伤心的事,当你跟好友、家人诉苦时,他们会安慰你。但那只是一时的安慰,要逃避这痛苦,靠的还是自己。这就是自然法则。」老师的意思就好象在告诉我们,除非十日课程结束,要不然你的酸痛不会消除的.有一天打坐时我忽然想到,身体缺陷残缺者、没有眼睛的或没有脚的,他们只能用「心」去感受,但他们甚至比我们有手有脚有眼睛的,快乐且坚强,原因也是他们承受身上的残缺,生活上的问题变的不是那么困难吧! 现在我也体验到了,真的很棒。我会继续努力。愿大家得到真正的快乐。
<女学员#9>
对于过去的恶习,我想断除,可是没找到一个方法;对于过去的自己,我也想要摆脱,可是也还是一样没找到一个方法。当我知道有这么一个方法,可以净化心灵而摆脱过去的业障时,我二话不说、毫不迟疑的马上报名参加,深怕错过一个机会似的。从来不知道静坐会这么痛苦,痛苦的要死,但又活过来啦!就像从来不知道痛苦可以经由禅修,显现、观察、而消融达到平静、安宁、和谐的心境。至此,才明白,原来过去的瘾是因为感官所造成的业障,因为贪瞋痴而形成的心理不平衡,不平衡而导致行为有偏差。说实在的,内观课程实在是太棒了!可是觉得才刚进入情况,开始内观,课程就要结束了。喔!时间真的是太短暂了!我相信过去所造的业障并不是经由十日、一个月就可以消融而达到真正的快乐。这十日的课程让我体验到感受是无常的,不断的生灭,就如世事也是无常的,不断的改变,而在这生灭改变当中,就是要用平衡平等的心来看待。我想在这条正法正道的路上,要走的路还很长,要学习的事还很多。未来愿再寻找时间至台中内观中心报到,学习修行正法。希望能再举办,让每一个人都能得到正法。
<女学员#10>
或许是缘分吧!因我是教诲师的杂役,才有机会能来参加内观法。但当老师调走后,我的心就开始动摇了,因我必须一个人上这十天的静坐课程,且其它的十九位都不是我同单位的同学,我会很孤单的。但还好这是要各过各的,不能干扰他人的生活。
老实说第一天我就坐不住了,到了第二天更是痛苦,全身痛得无法形容,而因学了观息法,而使得痛苦渐渐解除了,第三天我已不怕再进禅堂了。
一开始我的心一直往过去跑,甚至总在为遗憾重编更完美的剧本。但后来听了老师的开示,知道这是另一种造业,所以我也开始利用观息加内观努力用功。但我却学到第八招而已,因第九天的课程我总是无法突破…,故既然无法再练功,只好练定力:只要不是下课时间,绝不中途离开。现在课程已接近尾声了,但我却有点舍不得离开。或许人都是安于现状吧!但我已能调适自己,更快接受事实。
学了内观法,真的很好,至少对我来说吧!因原本我是一个能被别人的一个眼神或一句话就受伤很久的人,但我现在却已不去在意那些了,过去积存在心理的不愉快也都消失了。所以现在好轻松喔!谢谢!
且更重要的一点是,我已战胜了这痛苦的十天,也就代表以后不管碰到任何的困难,我都能解决。只要我努力,一定会成功。
以后能否再常到监所来办内观法呢?!因能造福更多人,让更多人解脱痛苦。
<女学员#11>
内观就是无上甚深微妙法,只有自己去参加,才能感受其中的无价正法与奥妙。
我刚开始修习内观时,感觉起不愉悦的心,因脚好痛,真的很难受。但就用平等心--就是平等的心去觉知,就舒服了。也慢慢的去了解:贪求太多,瞋恨心就越多,瞋恨心越多,我的痛苦就越多。才知以前很容易发脾气,使周遭的人也不愉悦了起来。现在修内观法加慈悲观,真的,心不再瞋恨,心里充满着爱。还有,持戒吃全素,持十波罗密,我想一定会使周遭的人更祥和、更和谐、更圆满。如果早晚再静坐,一定会改变我的翻脸像翻书的坏脾气。但愿这法能带给受苦的人,走上真正快乐的道路。
<女学员#12>
人生路四十三年,一直活在自我建造的痛苦城堡中。此次的重刑,令我沮丧不已。虽一直于心灵情绪管理方面求取知识,好平衡心绪,但一直是治标不治本。
若非判刑入狱,我想,接触不到内观修行法。这就是有舍就有得吧!
静坐三天的观息法,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到第四天、第五天得到的只是强烈腰酸脚痛。一句话形容:感觉骨头都痛散了。思绪纷飞,如电影情节般,排山倒海而来,原来,那叫「业」!尔今方知:业障随人翻转,轮回不断,只有根除痛苦,方能得乐。
相信学习过内观的人都认同,这是个非常好的正法。只是到目前为止,我学习到的阶段尚未至微细感受,只进步到气流顺畅。可否再办下去,让我们能更深层了解法。
<女学员#13>
自入监以来,接受了好多好多的教诲。不管是什么样的教诲,虽说要洗涤我们的心灵,重新改造一个人,但说来说去,只是外层的改变,没有一个人能够彻彻底底的完全改变。就我好了,这次却是接受彻底的。上一次不也听了好多好多的教诲,是有说要改,但还不一样又走了回头路呢。然而在于前阵子,监方要办内观禅修课程,我就抢于同学之前报了名了─这真是一个好大的福气。十天的内观课程,刚开始那几天,真的是非常难过。算一算,一天坐十二个小时,而且冷飕飕的天气,别人还在睡,我们就得起来坐。但到知道如何的观呼吸,身体有了一点收获,脚痛点不算什么。当我到第八天时,忽然觉得开悟了,知道要如何去感受,而且又经过老师的一些开导,就越能深入了解。虽然说十天的课程收获很多,但觉得太少了。往后还得继续修,能够以心来管理,凡事要以平等心。相信有这十天的内观,能带给我真正的快乐,因为没有瞋恨心。
38、内观静坐
「内观静坐」一文为葛印卡老师在印度电视台,向印度观众播放的44场演讲系列的第一场内容。
各位女仕﹑先生﹑正法的爱好者,让我们了解正法是什么﹖正法的纯净本质是什么﹖正法的共通本质是什么﹖正法的精髓是什么﹖若不能明白这些基本问题,如何能正确实践正法呢﹖若不能正确实践,如何从正法中得到助益﹖没有实践的正法,只是理智上听闻争辩的议题,顶多不过是知性娱乐的题材,并不能使我们自正法中获益。惟有实践过的正法,才是正法。那么该实践什么呢﹖
首先一定要清楚地明白什么是正法!正法的定义本来很简单,但却变得非常复杂。简单来说,正法就是自然的法则,就是要培养一颗纯净的心。发展不净的心则是违反正法的。有正法的地方,就有幸福、平和、满足。没有正法的地方,就只有悲伤、骚乱、不安。心变得纯净时,所产生的行为便是良好的、健康的,对自己和别人都有助益,我们称它为戒(Sila)。
正法就是自然的法则,就是要培养一颗纯净的心。
正法给自己也给别人带来快乐,也带给自己和他人幸福、平静、和谐。因此,若我们依戒实践纯净的正法,那么不仅得到快乐,也得到幸福,因为那是一种美好的行为。若心思变得不纯净,就会因浊念而痛苦。贪爱、执着、憎恨、愤怒、忌妒、傲慢、欲望等情绪便自心中生起,心变得非常不纯净。不净的心只会以其不恰当的行为引起不快乐,给自己和别人带来悲伤,不仅自己受苦,也将苦难带给他人。不净的心产生的行为只会带来苦难、悲伤和难受。
人们遗忘了正法这个简单的意义,却拘泥于宗教仪式,误以为那是正法,或误将一些庆典、礼仪、特别穿著、社会习俗、哲学信念视为正法,根本不明白正法的真正意义。不明白正法的意义,就不能将它应用在生活上,若没有应用正法在生活上,或反应在行为上,将只是借正法之名自欺欺人。正法只有应用在生活,反应在行为才有助益。否则正法就只不过是论法的书籍、宗教经典、或是像目前这一系列的讲演。不能应用在生活、反应在行为,实在是件大不幸。若能实践正法,生命就有平静和谐。不实践正法,仅是谈论倾听,如何得到平静和谐呢﹖曾有位伟大的圣者说,人们只是谈论正法或倾听正法,就好象有些人沉迷于谈论,有些人沉迷于倾听,这是没有帮助的。正法只有在真正实践时才能成为正法,只有正法的实践才能带来助益。谈论正法仅能驱使一个人热切实践正法。但如果仅满足于倾听法的谈论而不真正实践,还有甚么比这更不幸﹖
好比在冬天,有人因为受寒冷而颤抖,而他的外套,很好的一件外套却放在衣橱里。他谈着这件外套,描述它,毫不吝惜地赞美它:「这是我的外套,美丽诺羊毛做成的,好棒,好温暖」,这个可怜家伙径自谈论着,同时却在寒冷中不断发抖,就是不去穿这件外套。一个受苦的人,只是谈论着能终止他苦难的方法,却不用它来终止苦难,还有什么比这更不幸的!又好比有人喉咙干渴灼烧,非常可怜,她身旁就是水。她颂扬水,向水礼赞:「水池啊,你提供了如此美好的水。」而她并不喝水,不放一滴水在她干渴的口中。浇灭这骇人干渴的方法就在那儿,她却只是谈论着,却不用它来解除苦难,有什么比这更不幸﹖同样的,有人因饥饿而受苦,一盘食物放在他面前,他赞美食物:「多么美味可口的食物!」他甚至向食物顶礼,向烹调出如此美味食物的厨师顶礼,却不放一点食物在口中,在美食面前继续受着饥饿的煎熬,有什么比这更不幸!相同地,有个病人因为疾病而非常不安、非常激动、非常可怜,他的药就在身旁,他颂扬药,歌唱赞美它,向它顶礼,还向开药的医生顶礼,但就是不服药。他生病面临死亡,谈论着垂手可得的医药,就是不立刻用它来救命,有什么比这更不幸!
同样的情形,人们错将正法作为谈论的题材、智性的游戏、甚至有时演变成激烈争辩。于是开始争吵叫嚣:「我的信仰伟大,你的信仰低级」,接着争斗、杀戮、纵火、暴乱,全都借正法之名开始了。「这是我的信仰,这是你的信仰,我的信仰是如此伟大,你的信仰低级…」,沉迷于如此无聊、有害的论辩,证明一个人尚未吸收到信仰的精髓—正法。他从未留心观察内心的实况:心思变纯净了吗﹖内心的杂念澄清了吗?如果心思纯净,正法将自动反应在行为上,只有此时才是正法。如果内心尚未纯净,那么不净之念像愤怒憎恨将轻易伤害他。这时无论这个人信仰什么,难道不会对他的信仰产生执着心吗﹖而这竟是以正法为名的结果!
怎么会这样?答案就在他忘记实践正法,忘记了正法的真谛。正法永远是普遍共通的,属于每一个人的,它没有疆界,不可测量。若将法限定在某个特定宗派或团体,那就不是正法。正法属于每个一人,只有当它是普遍共通时,才是正法。任何人只要正确实践,都同样能获益。不论任何宗教、国家、语言、肤色都能受益。无论他称自己为佛教徒﹑印度教徒﹑耆那教徒﹑基督徒﹑或回教徒,都无所谓,正法的实际助益是一样的。实践正法代表净化自己的心念,行事作为都根据这颗净化的心。
心变纯净了,就不会做出不道德的行为,不会伤害任何生命,也不会对自己和别人造成困扰。纯净的心充满平和满足,也将平和满足带给他人。纯净心的本质是普遍共通的,属于每个人,适用在每个国家、每个领域。让住在世界任何角落的每个人净化心灵,然后他将见到正法自动反映在他的生命,而他的命运也将改变,充满平和与满足。
正法只有在真正实践时才能成为正法,只有正法的实践才能带来助益。
正法是永恒不变的,永恒的才会是正法。任何人,任何时候,无论过去、现在或未来,净化心灵并且以纯净的心思做事,他将会为自己和别人带来幸福。这个人可以是任何一个人,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这样一个心思纯净的人,他的行为将以正法为依据。若不这样,便只是藉正法之名欺瞒了。祭典也许因社区团体而不同,不同宗教可能有不同仪式,服装也许不同,节庆、习俗、人生观也许不同,但正法却不因人或国家的差异而不同,正法是普遍共通的。我们怎么能说这是佛教徒的纯净心或是印度教的纯净心呢﹖纯净就是纯净,不管它贴上的是什么卷标。而在这种纯净之下所体验的内在平和、快乐也是普遍共通的,不是吗﹖什么卷标能贴上去﹖我们所体验的平和快乐不能称为印度教的平和快乐,或佛教的平和快乐,不是吗﹖这种心思的平和快乐是普遍共通的,因为它是普遍共通的正法的产物。同样的,邪恶也是普遍共通的。若心思污秽,充满厌恶、憎恨、欺骗、嫉妒、傲慢,若心思有任何杂质,这个人一定悲惨,不管他称自己为基督徒或回教徒,不论他是印度人、巴基斯坦人、缅甸人、俄国人、日本人或中国人,只要心中污秽,就会受苦。纯净心思的本质,会自动带来平静与和谐,污秽心思的本质,会自动带来悲苦。
同样的,如果我们净化心灵,一旦心变纯净,就会升起良好特质,会产生慈悲(metta)。不纯净的心不可能升起这种良好特质。心一旦变纯净并且充满慈悲,就会充满平和快乐,也只有在心思纯净时,这些美好特质才会升起。
无论一个人的外表,一旦心中生出愤怒与厌恶,不管是留胡蓄髻,长发凸头,其悲惨的情况是一样的,这些外在的表象能有甚么不同﹖重要的是:「我们是否实践正法﹖」若能依正法行事,我们将免于悲惨,否则就只有悲惨。无论穿著什么服装,污秽一样在心中滋长。苦难是没有人种或外表的差异。如果行为不符合自然的法则,不符合正法,那么自然会遭到立即的惩罚,他马上就会悲惨、烦扰,不管举行什么仪式,庆祝什么节庆,或相信什么哲理,都是一样的。正法很简单,只要心思污浊,心脱离了正法,惩罚就会立刻降临。内心若排除污秽而变纯净,平和快乐的好处也会立刻降临。让我们实践正法吧!
一个人若净化成佛,完全自贪爱、厌憎和无知中解脱出来,这样的人自然充满无限慈悲,也正因为这无限慈悲,他展示了纯净的正法,不仅如此,他也教导大众如何实践。也许很多人教我们要净化心灵,但却没有教导我们如何净化心灵,如此我们怎能由根本最深处,习性产生之处来改变内心的污浊本质呢?相反的,一个开悟的人不仅训诫规劝世人净化心灵,而且很重要的,教导世人净化心灵的共通技巧。伟大的开悟者释迦牟尼佛发现了如此美妙的法门-内观技巧来净化心灵。修习内观,污秽便自心灵根处清除,但这项具有科学精神且普遍共通的法门须要练习,正确努力的练习,而非仅止于谈论及敬仰而已。
要免于疾病,保持强健康泰,必须运动;若要学会识字,必须上学;要学习医药,就要上医学院。相同的,要学习净化心灵的技巧,就要正确的努力,到内观中心,向过着正法生活,体会内观实践与理论的人,学习佛陀教导的精髓——内观法门。每个人都要做这样的努力,而且运用正当方法。这就是实践正法。污秽自实践中消除愈多,我们愈能安立于正法,也会变得愈来愈快乐平和。任何人学会实践正法,并且真正去实行,就能体验到真正的平和快乐,而不是稍纵即逝的快感。无论是谁,只要正确努力地实践正法,将自所有悲苦中解脱出来。
愿众生都得解脱!
39、为法服务的正确意愿
以下是葛印卡老师在2005年3月5日于Dhamma Nasika对旧生所做的谈话,经过修改成为通讯主文
亲爱的正法子女们:
我充满了喜悦,看到Nashik内观中心有这么多的禅修者。愿整个中心都充满了正法的震动,纯净的震动。来这里禅修的人必须要确定,他们不会在行动上或言语上做出任何污染到禅修中心的事情。于是禅修中心将可以造福将来无数人士。来自世界各地的许多人,都会在这片土地上受益,因为他们可以在这里踏上解脱之道。
管理内观中心的人负有重责大任。这里是法的土地,不是商业组织。内观中心的管理者要确保中心不会变成商业组织。法是无价的;不应该成为一项商品。
法是公开给所有人的。不应该向学生收取任何费用,只要有如此的念头升起:「学生应该为食物与住宿与法的传授付费,不然我们要如何经营?」中心就会变成商业组织。要如何衡量学习正法的价值?法的价值是无法衡量的。只要收了费,法就会变成是属于富人的。有钱的人会付出最高的代价来换取平静。但是他们无法得到平静,因为当正法变成了一项商品,就无法带来平静。不管是现在或未来,大家都不能犯这个错误,把内观中心变成一个商业组织。
禅修者完成课程后的自愿捐款,不是课程的费用。捐款时绝不能有这样的念头。相反的,捐款时应该保持以下的纯净意愿:「我得到了这么多的利益,我参加十日禅修得到了这么多的平静,我学到了生活的艺术。现在我可以永远快乐平静地活下去,希望其它人也得到同样的利益!大家都好痛苦,一无所有的人当然痛苦,富有的人也是很痛苦,不识字的人或受过教育的人,不分男女;所有人都在受苦。如果他们能学到这个消除苦厄的方法,他们就能够脱离痛苦。希望越来越多人能够获得利益!越来越多人能得到正法!希望越来越多人学习到生活的艺术!」在这种意愿下做出的奉献是纯净的、完满的,因为充满了善念。
任何内观中心都不能有任何歧视。不管是富人穷人,文盲或知识分子,这个种族或那个种族,这个门派或那个门派,这个传承或那个传承。人就是人,都是母亲生下来的。在这个国家不应该有任何歧视。也许歧视迟早都会发生,至少在内观中心不能有丝毫的歧视。
解脱的道路是开放给所有人的。正法是宇宙共通的。正法在所有国家都是一样。不管在哪里,只要练习禅修就会获得利益。正法是永恒的;正法之所以为正法,因为它永远能带来利益。不要让正法变成某个门派。将来,内观禅修者不会说,「我们是属于内观门派,我们与其它人不一样。」这是不会发生的。社会上有三教九流;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人。「愿一切众生快乐,愿一切众生平静!愿大家都学到生活的艺术!愿大家都能改善自己目前的生活,以及未来的生活!」我们都应该发展这种爱与慈悲的感情。
凡是来学习正法的人,都应该发展这种感情。对于传授正法,管理中心,以及为法服务的人,发展这种纯正的感情更是重要。如果没有爱,没以慈悲与善念,要如何传授正法?我们只会让自我膨胀,「我已经传授内观给这么多人了,我建造了这么多关房,我捐了这么多钱。」
这是在做什么?为法服务的目的不是要膨胀自我。如果你能摆脱自我,你才能够为法服务。在这里服务的人─不管是老师或董事─都是法的仆人。在内观中心服务的人,都要抱着服务的意愿,不是为了赚钱或维生。在内观中心服务的每一个人都是法的仆人。他们都抱着服务的意愿来到这里,他们的意愿将使很多人获益。他们的服务都充满了爱与慈悲。
我们都是法的仆人。为法服务就是去服务来禅修的人。你要用爱与谦虚来服务,而不是像领薪水的员工。内观中心的董事可能会给某些服务全时的法工一些贴补,这不应该当成薪水。内观中心没有任何领薪水的员工。大家都是法的仆人,都希望能有机会来得到服务的功德。这种服务的功德是无价的。
当你把食物给饥饿的人,他们的饥饿就得到抒解。这是一项善行。当我们把水给渴的人,他们的渴就得到了抒解。这是一项善行。同样的,当我们把药物给病人,病人就会康复。这是一项善行。
所有这些善行都是好的,但是都无法与传授正法相比。我们当然应该把食物给饥饿的人,但是他们还是会饥饿。我们应该把水给口渴的人,但是他们也还是会口渴。我们应该把药给病人,但是他们还是会生病。他们无法获得长久的益处。
但是任何得到正法的人,开始走上正法的道路,就会得到永恒的益处。其中之一是他们能够面对生活中的所有起伏,所有愉悦或不愉悦的情况。他们永远不会痛苦,而能保持内心平静与快乐,因为他们的心灵能保持平衡,平等。他们能正确地完成所有的责任。
正法的赠与超过所有的赠与。正法的赠与如此卓越,因为当一个人领受了正法的赠与,当下与未来都会得到改善。
传授正法的人是在给予正法的赠与。但是所有法工也是在给予正法的赠与。如果没有法工的帮助,老师要如何传授正法?如果没有法工,要如何安排课程?
在许多地方,我看到厨房法工充满了爱心地准备食物,充满了善念。他们是如此致力奉献。必须及时为那么多人准备食物。如果他们只是为了薪水工作,他们怎么会如此努力?同样地,其它法工也充满爱意,善念与慈悲地服务。如果法工能无我地服务,正法的土地才是真正的正法之地。否则,就会成为某个工业家的工厂;就会成为某个生意人的生意。
这里是正法的中心。这里不是商业或贸易中心。没有人是主人,没有人是仆人;所有人都是服务者。有人也许担负了传授正法的责任,传授禅修的方法。其它人也许担负了管理中心的责任。不管责任如何分派,我们都要抱持着服务的意愿。
这一代以及下一代的老师,管理者,董事,与法工们,都应该知道这个道理:正法经过了如此长久的中断,终于回到了我们的国家。正法应该要保存下来,长久地为人们带来利益。要如何做到这一点?就算有人接受了一些实质的报偿,都应该遵守这个原则,他或她都必须是个禅修者。至少完成了一次十日课程,并且定期会参加课程。而且每天早晚都要禅修。
我回想起我老师的禅修中心,那里的纯净深深感动了我。那是一个完美的中心。大家服务时都充满了奉献的精神!
缅甸大学的一位副教授,一个非常博学的人,时常来到那里参加课程。如果没有举行课程,他就会在一大早来打扫整个中心,还有厕所。他在家中不做这种工作。但是在禅修中心,那是他服务的方式:「愿所有人都健康,愿他们都能享用所有的设施!」
当法工服务的人,要希望大家能够禅修,不受任何打扰。这里是服务的地方,为法服务的地方。大家都要注意这一点。我们不应该让正法的纯净流失。正法是公开给所有人的,我们应该以同样的情感与善念服务所有人。
大家在这个正法之地将得到重生。我也出生了两次。第一次是从我母亲的肚子里,第二次是我得到了正法,就像是鸟的两次诞生。一只鸟会诞生两次。第一次是以蛋的形式,第二次是真正的诞生,蛋壳就会破裂。
同样地,大家会在这里重新诞生,打破无明的蛋壳。正法将出现在他们心中;智能将出现在他们心中。就像在全世界的禅修中心,在此服务要有正确的了解与意愿,让越来越多人能得到最多的益处!这是为法服务的唯一目标。不管法工是富有还是贫穷,是博学还是文盲,男性还是女性,都没有差别。最重要的是他们的意愿必须充满了爱与慈悲。
愿所有来到这里禅修的人都快乐!愿他们都安详,愿他们都得到解脱!
愿一切众生快乐!
40、没有力量可以阻挡法
葛印卡老师
以下的文章改编自葛印卡老师1994年1月16日,在Dhamma Giri年会的开场致词
我们都是佛陀的子女,继承了佛陀的慈悲,帮助众人脱离痛苦。法工、事务长和老师唯一的目的就是要帮助更多受苦的人脱离痛苦。当我们看到人们由痛苦中解脱出来的时候,所有的努力都得到了回报,而且我们觉得快乐。
我们并不是藉由传布法来设立宗派--永远都不该有这种疯狂的想法。佛陀传法是要帮助人们脱离痛苦,而不是为了设立宗派。每个人都可以各有称谓,各属于不同的团体,各有不同的肤色或性别,而这都不是我们关心的重点。我们应该想「他或她是个痛苦的人,我能如何帮助他们脱离痛苦?」就只是这样,没有别的了。
我要强调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把法的种子传播到下一代。现在这世代的心是非常肥沃的土壤。如果我们把种子播到年轻的世代,这些孩子将来就会有一个快乐,安详,美好的人生。小孩还没有被仪式,典礼或哲学思想所限制。他们应该在这个年纪接受纯净的法。我们必须多开些儿童课程。
第二件事,任何为法服务的人,不论是老师或法工,就是代表法。你们是佛陀的子女,因此你们身负重任。如果有人指示一条路,人们在踏上这条路之前,会先看看这个指路人的手指,如果这个人的手指脏了,沾有血迹,人们就会开始犹豫。为法服务是为了帮助人们踏上法的道路。你的生活方式和与人相处的行为必须非常清净。即使只是如此就会启发人们踏上这个道路。
法工、董事、老师都必须不断地检视自己「我有没有作错什么?如果有,我应该修正错误,改正自己。即使是一般人,为了自己好也应该改正自己。而现在我代表法,改正过错就更重要了。」
你们每个人都应该检视自己,「为法服务的时候,我犯了什么错吗?」「我犯了这项错--我对某人说话态度无礼,我的话很严厉。」或是「我生气了,为法服务的时候缺乏爱和慈悲。」或是犯了其它错误。
首先要接受它,然后下定坚强的决心,未来决不再犯。你的确还没有完全从不净杂染中解脱出来。这些不净杂染会不断浮现。但你要很小心地不要让它击倒你,尤其当你在为法服务他人的时候。
当你接受错误的时候,就好象把盖子打开,不再掩饰曾经犯过的错误。另一个好处是,当你愈能敞开心胸接受错误时,你的自我就开始减轻。如果你掩饰错误,你的自我就开始膨胀,而这样是伤害自己,伤害法。对你是很不好的。
所以,接受错误,下决心不再犯相同的错误。这会帮助你从自我中走出来,学习如何用谦卑的态度服务。这就是anatta-无我。这样做并不是在进行仪式或典礼,这是种健康的净化过程。法的工作不但是要净化自己,也是帮助他人学习如何净化他们自己。我确定你们都是来贡献时间、精力并提供服务帮助他人,而不是来膨胀自我的。
法会传布开来。世上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挡法的传布。如同乌巴庆老师常说的「内观的钟已经敲响了。」我们有幸成为法的工具,有绝佳的机会来为自己的解脱增长波罗蜜。我们要很感谢这些来学法的人,因为他们给予我们增长布施(dana)波罗蜜的机会。法的布施是最好的布施。好好地利用这个机会。
愿你们在法中成长,愿你们在法中发光。你们都是法的代表,愿人们被你们的服务所吸引。愿今年有越来越多的人来到法的道路。愿今年有越来越多的人脱离痛苦。愿更多的人脱离他们的痛苦。愿正法传布。愿一切众生快乐,安详,解脱。
愿一切众生快乐
41、学生生活中如何应用内观
葛印卡老师
以下是葛印卡老师在Dhamma Giri法岗,2002年9月18至29日的十日课程慈悲日当天,为来自Symbiosis Centre of Management、HRD (SCMHRD)以及Symbiosis Centr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CIT)的学生所作的演讲。经过修改以刊登于内观通讯。
这里要讲几句话帮助你们了解,如何把在此所学到这个绝妙的方法,应用在日常生活里。如果你们不能在日常生活里应用它,那就枉费了这十天参加课程。它并非仪式或典礼;它是生活的艺术。学习如何在生活中保持内在安详与和谐,并帮助他人过得安详与和谐。要怎么利用这个方法来达成这个目的呢?
身为学生,你们很幸运,学院的院长了解这个绝妙方法的功效,并提供你们学习的机会。这方法不但能在学生生活中帮助你,在毕业后也有助益。你可能成为主管、政府首长或是企业的老板。
身为学生,有些人可能容易紧张,即使对于所学科目已研读并充份了解,但考试时却紧张地全部忘记而无法正确做答。你可能拿了低分或不及格。透过学习这个方法,紧张感会减低。每当发现自己变得紧张,就睁着眼睛专注在呼吸上几秒钟。只要几秒或几分钟专注于呼吸。你们的心情就会平静下来,紧张感会消失。如果正在考试,你就能写出正确答案,得到好分数。再一次,当你处于压力环境感觉紧张时---比方说与上级主管开会时,因为紧张而无法好好面对所处环境,这个方法可以帮助你心情平静。你就可以成功地面对任何情境,因为一个冷静、平稳的心是很强而有力的。
当心处于焦躁困惑时,对事物的理解力会降低。由于你的心满是困惑与混乱,以致无法正确了解老师所教的科目或是书本内容。即使读了一遍又一遍,却还是不了解。
每当你发现心非常焦躁时,就练习几分钟Anapana 观息法或是花几分钟观察感受,这会使焦躁的心平静下来,对学科的理解力也就增加了。同样地,当你们处理事情时,如果心非常狂乱、焦躁,无法做出正确决定时,透过练习这个方法,你会知道如何使心平静下来,并做出正确的决定。
你们这个年纪,很自然地会出现另一个问题。情欲生起、性欲生起。性欲可能击败你,把你变成它的奴隶。你可能试着压抑它,但愈压抑内心就变得愈激动。你也许做出不当行为来表现它,却在事后感到后悔:"噢,我不该这样做,那是错的。"你又变得痛苦不安。
当你规律地练习内观时,会发现心里生起的任何念头,在身体上都会伴随着产生感受。这就是这位超级科学家的伟大发现。人们误以为佛陀是宗教的创始者,他和宗教毫无关系。他是位研究身心交互作用的超级科学家。他发现心如何影响物质(身),物质(身)如何影响心,而人们由于无知,对于心灵深处发生的事一无所知,便开始产生某些染污或不净而变得痛苦。
佛陀发现了一个方法,藉由这个方法,只要不净烦恼生起,你观察它,便能从中脱离。如何观察呢?他发现了一个方法。当心念生起时必定伴随着身体的感受。这是自然的法则;这并不是佛陀发明的。所以,每当情欲、害怕或沮丧生起时,身体一定会有感受。这个感受与心中所浮现的念头相关。你只要接受事实:"这个念头出现了",比方说恐惧、情欲、自我意识、或任何不净的念头出现时,你就感觉在身体出现的任何感受,并开始观察它。
如果正确地、并持续早晚练习内观,你们就会了解:"任何感受,无论是愉悦或不愉悦,粗重或微细,都有相同的特性:生起、灭去;生起、灭去。如此无常,如此短暂!所以这个生起的不净烦恼也是无常的。它并非永久的,就让我看看它会持续多久!"
由于你是客观地观察,所以不净烦恼无法击败你。它会越来越微弱终至消失。你可以在学生生涯中,善加利用这伟大超级科学家所发现的绝妙方法。
以后,在职业生涯中你们会担负更大的责任。我的经验告诉我,没有内观的话,负面情绪会随时出现。当你们产生负面情绪时,会使身边的人紧张不安。你周遭的整个气氛也变得躁动不安,而你的下属如何能在充满负面情绪的气氛中好好工作呢?
透过练习内观,你的态度开始改变,开始产生正面情绪。有人犯错了,那又怎样?非常慈爱地,和善地,用慈悲来对待犯错的人:"噢,他是无知或对这个问题不了解,所以犯了错。"冷静慈爱地说明,你会发现结果将很圆满。每个跟你工作的同事或下属,也会因为整个环境气氛变得很安详与和谐,而工作表现更好。
我是从自己的经验得知的。学了内观以后,我的下属也开始练习内观,我的生意营业额和利润因此增加了很多倍。整个工作环境充满了正面的创造力。每位员工都努力工作以获得更佳成果。会这样的。这个方法将会帮助你。你与同事、下属、上司间的关系会非常融洽,生活也会很安详和谐。
这个方法不是宗教的仪式或典礼。你们做瑜珈或其它运动是要保持身体健康强壮,这很重要。同样地,内观是心的运动。如果你们每天早晚练习,将会发现心变得越来越强壮,越来越健康,带来正面的成果。
好好利用这个方法。别把这十天当成宗教的仪式、习俗或典礼。你们来此很科学地学习了一个方法,可以自利、利他的方法。当内心产生不净烦恼时,你们就是这个不净烦恼的第一个受害者。每当产生任何负面情绪,你就是第一个受害者,而不仅你自己痛苦,你也会使他人痛苦。
透过练习这个方法,你会学到如何在生活中保持内在安详与和谐,以及如何让你的周遭只有安详与和谐的气氛。
愿一切众生快乐!
42、死亡的典范
葛印卡老师
Dr Tara Jadhav在1986年参加了首次的内观十日课程之后,就不再到处寻寻觅觅了。
因为她已经找到纯净的正法之道。她无须再四处寻求任何其它修行方法或技巧了,她全心全意地奉献,开始在这条道上持续前进着。
由于Dr. Tara Jadhav已无其它世俗的牵挂,所以她大部分时间都精勤修持正法。她已在这条正法之道上修持了好几世,累积了足够的波罗密,因此能够轻易地修习内观。就如同水中的鱼,不用教它游泳,就能自在地游来游去。同样地,Tara 也不需接受特别的指导,就能正确地修持。
她不仅有正确的修行技巧与适当的环境,而且全心投入,精进的修持。由于她已具备了慈悲与无私奉献的特质,因此在1989年被指定为助理老师,1995年成为资深助理老师。尽管已相当年迈,她依旧全心奉献于法的服务,并且从指导内观学员的过程中,不断增长布施波罗密。
她在八十二岁的高龄,参加了Dhamma Giri-法岗为指导老师所举办的自修课程。这个课程从1996年12月2日早上的观呼吸法(anapana)开始,她终日专心地禅坐,晚间六至七点的共修时段,她仍在自己的小关房单独禅修,然后回到禅堂听开示。
大约在7:30开示进行不久之后,她双膝着地跪坐着,双手掌触地,俯身向前叩头礼敬。一次,两次,第三次叩头后,她没有再起身,她在向正法礼敬中,结束了人生的最后一口气息。
她身旁的禅修者起初还纳闷着,因为通常都是开示结束后才会行三跪拜礼的。她为什么要在开示的前段礼敬呢?原来这是她此生最后一次的礼敬。而且在每一次礼敬时,她都轻声说着:「无常、无常、无常」(anicca, anicca, anicca),这就是她最后的话。
所有资深的禅修者都非常了解礼敬不应该变成一种机械式的反应。只有在对头顶的无常感受保持平等心时,礼敬才有意义,Tara总是以此了知无常的平等心向正法礼敬。即使在最后一次礼敬也是如此。
Tara 总是对身旁禅修的人说:「我晚年唯一的愿望就是,我要在这块正法之地禅修时,舍离我这个色身。」她强烈的法愿得以实现。Tara也得到祝福。她的内观修行有成,在这条解脱道路上,过着正法的生活,最终又立下了死亡的典范。
43、对乌巴庆老师的感恩之心
葛印卡老师
以下内容采自葛印卡老师于1999年1月10日在Dhamma Giri的年度研讨会上的闭幕演讲
亲爱的内观修行者:
我们又在这个年度大会上相聚了。我刚听了去年度的报告,觉得很欣慰、也充满希望。我同时也注意到,在今年这重大一年中,你们所计画要做的事情。这是重要的一年,因为是乌巴庆老师的百年冥诞。为了纪念他,我们一定要努力不懈。
我们可以举行许多纪念仪式或打造许多纪念碑。这并没有什么不对,可以做。不过最大的纪念碑是个人。你们每一个人都是一座纪念碑。在法中发展自己的大能,这样别人就会知道:「这是一位内观修行者,他的法来自乌巴庆老师和他的传承。噢,正法能改变人!这个人的进步真是不得了!」这就是最大的一座纪念碑。
每一个人都应该为了自己的利益去做到这样。你不只是在为了感激乌巴庆老师而在法中成长。当然你这是在表达自己对于他的感激;同时你也在鼓励众人去踏上这条道路,帮助他们寻求自己的解脱之道。
以下有两件事情,是每一位遵循内观修行者都应该作到的。第一,力求自己立于纯净的正法之中。同时要完全了解什么是纯净的正法:
远离一切不善的行为,
奉行众善;
净化自己的心(心的所有层面,不只是心的表层而已)
就是这样。所有的法都已经包含在内了。既不多、也不少 paripunna, parisuddha。我要如何努力才能让自己立在法中、并成为他人的典范呢?
第二,该如何去实现这位圣人般长者的崇高任务呢?他对于法的愿心是如此的强大!「我得到这么无价的珍宝,一定要对这方法的发祥地,报答我心中的感激之情。今天当地正在发生什么事情?」以前当乌巴庆老师阅读报纸,或是与我们讨论印度国内的局势时,我们都看到他是多么的慈悲:「噢,这是佛陀的显化之地,也是正法的升起之地。那里正在发生什么事?众人喧哗,借着法的名义争执不休:『我的宗教、你的宗教』各式各样的门派之见。种族的冲突,还有种姓阶级的冲突--高阶级与低阶级的冲突。这个国家正在发生什么事?我的责任是要报答心中对印度的感激。如果他们得到了美妙的正法,整个国家就会离苦得乐。再也没有其它的方式了。只要这些阶级冲突、种族冲突、社群冲突、或是宗派的冲突一日不消,痛苦就一日不去,就只有痛苦。只有他们得到纯净的法和内观,痛苦才会消除。」
「现在就是时候了,」他总是这样说:「只要到印度弘法,就会有人受惠。你不知道有多少人怀着善因缘的波罗蜜降生在印度。他们都会来找你。他们都会得到法。」
我那时心里总是忧虑着:「那里谁会接受法?谁会知道我?法如何被接纳呢?」
「别怕。时机已经成熟了。那里有人具备非常美好的波罗蜜。他们会自动找上门来。只要他们听到『内观』,他们就会决意前来寻访。你不要担心。只要这个法的发源国开始接受法,就会像野火燎原一样地扩展到全世界去。之前不也是这样传播的吗?现在,法的时机又成熟了。法会从这个国家再次散布出去。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法的大钟已经敲动了。」
他是这么的热切。「我一定要去。我一定要去完成这项神圣的使命。」但是他不能去。当我可以去的时候,他非常的高兴:「看着吧,我的法之子将代表我去弘法。他会转动法轮、而且会成功。」他不断对我说:「你一定会成功的,不要担心。你一定会成功的。」
我之前对自己很怀疑:「我怎么会成功呢?」然而不知道为什么,在我抵达印度之后的第一个月,第一个课程就开办了。之后,一个又一个的课程,一个接一个的课程陆续推出,法的恒河开始流动了。
乌巴庆老师的使命和愿景就是:法要在其发源国重新建立,而且要在全世界开枝散叶。到处都有人在受苦。处处都有人受苦。我们纪念乌巴庆老师的最大一座纪念碑,就是每个人都要成为一座纪念碑。然后就这样,会有愈来愈多人走上这条道路。
众人是痛苦的。一个脾气暴躁的人,充满了负面情绪,在知识的层面上他也许心知肚明:「喔,这样对我不好。我在让自己痛苦。我也让其它人痛苦。我要摆脱这种情况。」要怎么样摆脱呢?没有方法,什么方法也没有。瘾君子也非常了解自己的处境:「这样对我不好。我要解脱出来。要怎么解脱呢?」任何陷溺在恶习中的人都非常苦恼,想要挣脱出来,由黑暗走向光明,然而,该怎么去做?光讲道理是不够的。众人聆听讲道,道理也讲得非常好。他们一面听,一面期望某种超自然力量的奇迹出现,却什么也没有。每个人必须为自己的救赎而努力,然而该怎么做呢?
众生一定要知道,有一种方法,不是建立在盲目的信心,或盲目的信念之中。人要努力,然后会有成果;一旦得到好处,就会产生信心,就会相信它。先好好努力实践,然后会得到效果。自然而然地就会有信心。然后就会一步一步地一步一步地走下去,走到最终的目标。亲自试试看,去实践。
佛陀曾经对人说过,有时候他会去到某个社群,他们奉行各种仪式、仪轨或是知识信仰,他们的目的也是要脱离生死痛苦的循环。
「这就是你的目标?」佛陀问。
「是的。」
「那么给我七日的时间,」佛陀会如此回答:「只要你生命中七天的时间,我不要你成为我的信徒。我对这个不感兴趣。我不要你离开自己的上师。我对此也没有兴趣。我来这里不是要你相信我所说的话。我对这个也没有兴趣。尝试看看有什么成效,就试试看这个方法。」
这就是正法。如果人们相信离苦有道,或听说有方法,然后来学习,就会有成果。这是一套成果导向的技巧。不是说你生前努力,要等到死后才能享受成果。这样就不是正法了。这样就会参杂盲目的信仰在其中,譬如:谁知道呢?死后想必会有什么事情发生。然而这个不可名之的事情现在就开始发生。 「现在我不断地进步、进步、进步。死后我也会不断地进步。」如果当下没有效果,这就不是正法。
佛陀时代就是这样散布正法的。也是我的法之父所希望的。他说:「你为什么要担心?有许多具备美好波罗蜜的人,分散在印度和世界各地。首先你要在印度开始。你一到那里,人们就会出现。你不需要对他们大声号召:『来吧!来吧!来吧!』他们自然而然就会出现。他们一听到「内观」,心中就会出现感召:『喔,我最好去试试这个法门。』这一定会发生。然后扩及到世界各地。时机已经到了:修得美好波罗蜜的人已降生在这世上。他们会接受正法。同时他们会散布正法。」他是如此的信心十足。
没错,当我回印度时,在短短一个月内就办了一个课程。所以我也深具信心。然而这不代表我们必须等待奇迹的降临。什么都不做,等待奇迹出现;每一个人就会因此改变了。喔,不对不对,众生都要努力。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救赎和解脱而努力。只有在深具信心、了解有正道可解脱时,才会努力不懈。而这条正道绝不是盲目的信念。这条正道极为科学,理性而实际。你在现世的当下就可以受惠。然而首要重点是,众生必须对这个正法具备信心。
所以,我们必须让全世界都知道有这条正道。对身陷痛苦中的人,和想要解脱的人来说,这里有一条道路可走,有一套技巧可遵循。试试看吧。我们并不希望你是因为我们说这是解脱之道而接受。千万不要这样。试试看再说。就像佛陀所说:「给我七天的时间,」我们会说:「给我你生命中的十天时间,去试试看。看看你会不会得到好处。」
如同佛陀所说,我们的重点不在于增加葛印卡的信徒,或是乌巴庆的信徒。这一点意义也没有!数人头一点意义也没有!我们一点也不想让人脱离自己原有的传统。这没有意义!这样我们又会得到什么?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个共通的愿望:脱离痛苦。我们就是在协助他们实现这个愿望。「这条道路,如果你觉得这是个好方法,就接受它。如果你觉得没有好处,那就不要接受。试试看吧。」就是这样。我们不是在这里建立一个有组织的宗教。正法与宗教组织大相径庭。正法一但成为组织性的宗教,有组织的宗教会占尽优势,正法就沦丧了。
我们的兴趣不在此。每一个内观的学生都必须知道,要非常谨慎勿让纯净的法沦为组织性的宗教。每一个人都要努力。你努力就会有收获。绝不会像是某位上师所说:「啊,你们是这么的软弱,你们怎能解脱自己?来我这里吧。向我臣服。接受我的庇护。我就会解救你们。解脱之道就在我的锦囊中。我会把它交给你们。」正法绝对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现在不会,以后也不会。要不然就不是正法了。每一个人都要努力。用正确的方式努力,就有收获。如果你的方式不对,就不会有收获。
因此,最重要的是,每个人都要知道:「有一个解脱痛苦的方法。」一但愿意尝试,而且真的去做,周遭眼明人就会发现,这个人正在精进的路上迈进。为了这样,需要什么设备,我们能怎么去协助?要怎么样鼓励这个人?就这样,一个人开始竭尽自己所能去帮助别人脱离痛苦。Bahujana-hitaya, bahujana-sukhaya:这就是目的,没有别的。更多人会从正法中得益,得到平静与和谐,得以远离痛苦。就是这样。
我们不应该变成门派信徒。要小心会出现一种危机:未来很可能有内观修行者的儿子或孙子会说:「我是一个vipashyi(暂译内观信徒),因为我出生在内观者的家庭。所以我是内观信徒。」这样一来就会出现一种新的族群,会产生另一种社会阶级。「这是内观信徒的阶级。这些人就是内观信徒派。」这个人既不练习内观、也不知道内观是什么。还自称:「内观信徒!内观信徒!内观信徒!」重大的危机呀。你们一定要小心。除非你们努力精进,否则不会得到任何好处的。要好好努力。「看,我们也在努力精进。你要好好努力。我们也一样努力。」这就是我们报答乌巴庆老师的方式。
另一件重要的事就是:正法曾经失传,不仅在印度,在世界各地都是,即使佛法诸国也不能幸免。现在我们去传授内观,发现当地只剩下内观的名词,纯净的实践方法却没了。这就是为什么大家都很高兴得以修行内观。
时机已经成熟。内观的方法又开始传播。我们要让它长远地流传下去,利益众生。只有维护法的纯净,才能利益众生。参杂任何其它方法都会丧失效果。如果失去了正法的效能,众生就不会珍惜这套方法,它将再次失传,就像数千年前一样。我们一定要非常小心。
从这位圣者般的老师及他的传承所得到的一切,我们要保持它的纯净:既不多、也不少(Kevalam paripunnam)。它是完整的。全部的正法就在其中。还要增加什么呢?全然的纯净(Kevalam parisuddham)。没有删减;没有任何东西需要删除,只有不净的杂染需要去除。
如果我们可以一代又一代地维护它,在这痛苦的尘世中就会有一大群人离苦得乐。这就是这位圣人的使命,就是他想要的。时机已经到了。内观的时钟已经敲动。在激活的时刻还需要有人扶持。奇迹不会就这样发生的。需要有人让它成真。需要有人维持它的纯净。藉由我们的这个年度会议,这几个重点可说是非常的重要:也就是说,为了表达真正的尊敬,表达我们对乌巴庆老师的感激之情,我们必须在正法之中好好茁壮。否则就无法说服别人,也无法帮助他人。盲人没办法帮助其它的盲人。瘸子无法帮助其它瘸子。我们一定要先锻炼自己,然后再透过各种方法,让处身痛苦之中的人们得到讯息,让他们知道:「啊,那里有一条道路。一条有好成果的道路。」
经过了卅年的努力,成果可说相当的明显。众生都应该知道这个道理,知道一条有好处的道路,没有宗派之分,也不用改信宗教。它是一种内心的运动。当你做身体的运动时,并不需要改信某一宗教。同样的,这种内心的运动,也不需要从原来的组织化宗教转到另一种宗教;并不需要改头换姓。
「生了病的人。需要医药治疗。这就是医药。服了这帖药你就会好。」这讯息必须传播出去。每个参加这聚会的人都应该这样想:「我该如何运用自己的能力,智能,以及力量,将这个讯息传递给更多的人,好让更多的人知道内观正法?」第二:「我该如何帮助想运用这个法门的人?以我的能力,以我的才能,我可以作些什么去帮助更多的人,让他们从中受惠呢?我该做些什么,好让更多的人学到这个方法呢?」第三:「我绝对不能破坏法的纯净,也尽力不让任何人、不鼓励任何人、不支持任何人破坏这方法的纯净。」
这样,我们的聚会就成功了。而且我知道它一定会成功的,对此我毫无怀疑。正法在这里帮助你,而且至今一直都是这样,它会帮助你的。不过,你必须下定决心,想着:「我一定要报答这位圣者。因为他,我才得到正法。」
我们对佛陀有感恩之心:「如果不是佛陀累世修成的波罗蜜,他就不会发现这条殊胜的道路。要不是佛陀发现了这殊胜的法门,我又怎会有缘接触呢?」因此,对佛陀怀着感恩之心;对于保持纯净的传承深怀感激、对保持正法有强烈愿心的乌巴庆老师怀有感恩之心。现在时机已经成熟,正法将会广为流传,而且必会如此。我可以作些什么呢?你又可以作些什么呢?为了圆满达成这个神圣的愿望,我们一定要尽力而为,不光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也是为了众生的利益。世界上有一大群的人正在受苦、受苦、受苦。
愿纯净的法传遍全世界;愿更多受苦的众生可以接触到正法,在生活中运用正法,因而得以解脱,离苦得乐。
44、无 常
内观研究所
变化是一切事物的本质。不论是生命体或无生命体,有机物或无机物,我们都无法标示为「恒常」。当我们标示的那个瞬间,它已在变化。透过身体内在的直接经验,佛陀体悟到这个生命的核心真理,并宣称:「无论有无佛出世,这是坚实不变的真理法则。一切缘生的事物都是无常,会导致苦,而且没有实质的本体」。无常(Anicca)、苦(dukkha)、无我(anatta)是一切有情众生共通的特性。
在对内观修习上,无常法则最为重要。禅修者直接面对内在身心的变化,这使我们理解到,无常的现象是不受控制的,试图去操控它一定会带来痛苦。我们因此学会接受无常、远离执取,对事物的变化抱持开放的心态,愉悦地面对生命中所有的变迁起伏。因此佛陀说:
「一但体验到无常的实相,无我的智能就会显现;体验到无我,自我的幻觉即被摧毁。结果是,在此生即可以获得解脱。从无常的理解会启发对无我及苦的领悟,能体悟到这些真理的人,自然会走向远离痛苦的正道上。」
由于无常法则是如此的关键,佛陀对追求解脱的人反复强调其重要性也就不意外了。在讲述内观法的根本经典《大念住经》(Maha Satipatthana Sutta)中,佛陀描述禅修的各个阶段,都会有以下的体验:
持续地观察升起的现象、持续地观察灭去的现象…持续地观察升起和灭去的现象。
仅仅从周遭事物和身体内显而易见的表相去认识无常是不够的。除此之外,我们要学习去领会微细的实相。那就是每一个瞬间,整个内在身心都是在不断地变化;我们所迷恋的「我」事实上只是一种不断生灭流动的现象。透过这个体悟,才能轻易地从自我意识和痛苦中脱离出来。
佛陀在别的场合还说:
行者们!眼根是无常的,无常所以苦(无法满足),苦所以无我。无我故「无我所」,不是「我」,不是「我自己」。这就是正观眼根的智能。
同样的公式适用于耳、鼻、舌、身、意,涵盖一个人所有的感官根门。佛陀接着说:「行者!明了此法则,多闻圣弟子于眼耳鼻舌身意生起厌离,厌离故喜贪尽,喜贪尽故得解脱。得解脱故得解脱知见(自知得解脱)」。
此处,佛陀明示听闻和亲证的差别。多闻者(sutava),曾听闻正法,并从感性上接受信仰或者在理性上接受。但仅仅接受是不够的,要证得解脱,必需自己领会到实相,必需亲自在身心内体验到实相。这就是内观禅修之功用。
要理解佛陀的特殊贡献,我们必需将这两者的差别谨记于心。佛陀关于实相的开示,在他之前及当时的印度都有人提过。无常、苦、无我的道理并不是佛陀发明的,佛陀的独特性在于将听闻的道理提升为实际的体验。
在相应部(杂阿含Samyutta Nikaya)婆醯迦经(Bahiya Sutta)中,佛陀再次强调这个教诲。经中记载了佛陀与婆醯迦的故事。一位名叫婆醯迦,在灵修道上追寻,流浪的行者,他不是佛陀的正式弟子。此经记载了他向佛陀请益的对话内容。佛陀以问话来回答他的问题:
婆醯迦,你认为眼根是常还是无常?
尊者,是无常。
既是无常,那会导致痛苦还是快乐?
会导致痛苦,尊者。
那是否能将无常、导致痛苦并且本质上不断变迁的事物当成是「我的」,是「我」,是我「自己」?
当然不能,尊者。
佛陀接着问婆醯迦有关眼所见的色尘、眼识及眼触。每一个问题,婆醯迦皆同意都是无常、苦、无我,虽然他不是佛陀的弟子,但他仍接受无常、苦、无我的事实,可见在当时,根据经典的记载,这样的观点并不局限于佛陀的教导。
当然,对婆醯迦和其余跟他一样的人而言,无常、苦、无我只是他们以巴利经文保留的观点,佛陀向这些人,指出了一条超越信仰、哲学,超越不坚实的痛苦之道。
那么是什么道路呢?佛陀在梵网经(Brahmajala sutta)中提供了解答。在罗列了当时所有的信仰、意见和观念之后,佛陀宣告他证得超越这一切的智能。
我已体验到感受的真实面貌,它们的不断生起和灭去,体验感受的滋味,以及感受的危险,喔!比丘们,觉悟此真理的人,已从感受中出离及解脱。
这里,佛陀扼要地说明他是透过观察感受所呈现的无常特性而开悟,只要是他的追随者也应当要服膺此教诲。
无常是核心的真理,我们必需体证才能从痛苦中解脱出来,体验无常最直接立即的方法是观察我们的感受。佛陀又说:
感受有三种 (译注:苦、乐、不苦不乐),因缘所聚,因缘所生,都是无常,速疾坏灭,其本质就是会灭去、衰败、消逝。
身心内在的感受是无常特性中最明显的表现。透过对感受的观察去直接体验,而不只是感性的信仰或理性的信服,我们才能够接受实相。这即是从单纯的听闻正法,进步到实际体验正法。
当我们如此去面对实相,必然会带来根本的改变。佛陀说:
禅修者以正确的理解勤奋地、热切地、自制地、持续地觉知。当身体呈现愉悦的感受时,他会了解:「愉悦的感受在我的身体中升起了,它不是独立的,必需依赖这个身体。但这个身体是无常、因缘所聚。既然如此,愉悦的感受必然不是恒常不变,它必定受这个无常、因缘所聚、不断生灭的身体所制约。」
他持续体验到身体感受的生起、陨落、灭去直到无迹可寻。当他这样做的时候,就摒除了潜藏的无明习性。
如此观察身体感受的无常特性,禅修者不断地迈向不起习性反应的目标:涅盘(nibbana)。
憍陈如(Kondanna),第一位听闻佛陀开示而到达终点的人,于证得涅盘之际宣称:「一切升起之法必将灭去(yam kinci samudayadhammam sabbam te nirodha - dhammam -)」,只有完全体验到生起灭去的无常特性之后,才能体验到不生不灭的实相。他的宣告为后来的修行者立下路标,指出要到达最终目标必须遵循的路。
佛陀在入灭前说:「诸行无常(vaya -dhamma sankhara)」,在生命最后的时刻,他再次强调这个数十年来不断重复讲述的伟大主题。他接着补充:当精勤奋斗(Appamadena sampadetha)!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目标奋斗?佛陀最后遗言的真正意思只有从前面的话中去体会。佛陀所遗留下来的无价资产-「了知无常」是一种解脱的方法,我们必需持续不断地奋斗,去体验身心内在的无常实相。唯有如此,才不负佛陀临终的教诲,成为他真正的传人。
正确的用功-精进波罗蜜(Viriya)
葛印卡老师
波罗蜜(Paramis)是美德,即美好的特质。品德完美时,就能够渡过苦海到达完全解脱、完全开悟的彼岸。致力于自身解脱的同时也要培养十项波罗蜜。具足这些波罗蜜,才能消融自我,达到无我的状态。想要走到最后阶段的学法者,会参加内观课程来培养这些波罗蜜。
在每次课程中,波罗蜜一点一滴地累积起来。在日常生活中,也一样要培养,但在禅修课程的环境中,波罗蜜的累积可以大幅加速。
人的生命很短暂,能力也很有限。妥善地利用生命是很重要的。人生最重要的目标,无过于修习正法,从不净杂染、自我幻觉中解脱出来,而证得终极的实相。因此,最有价值的努力,就是尽己一切所能,朝正法的道路前进。
在内观课程中,学员尽全力地培养觉知(sati)和智能(panna)。学员很努力地面对每个内在身心升起的现象,从最粗浅的到最微细的,保持充份的觉知。同时,平静地观察并了知,当下所呈现的体验都是无常,会变化的。这两种能力,适当地结合起来,将带领禅修者走上完全解脱,完全开悟的道路。
偶尔,由于根深蒂固的习性,禅修者会被贪欲、厌恶、倦怠、迟钝、激动、怀疑等情绪所淹没。这是内心不净杂染的抗拒反应,试图阻止已展开的净化过程。有智能的学员会坚持奋战,竭尽全力对抗这些敌人,这样就增强了精进波罗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真相就是神
葛印卡老师
我开始在印度传授内观法门时,在塞瓦格兰姆(Sevagram)举办过一次课程。这村落是由『简约生活部』建立的。学员中有几名在甘地先生(Gandhiji)生前与他很亲近。课程快要结束时,有位年长的学员,跑来和我说:「经过那么多年,我终于知道甘地先生在做什么了!」以下是他的故事。
甘地先生常常主持大型祈祷会,参加人数有成千上万。集会时,他让与会者边唱颂赞歌边拍手。但是,当大家都这样做的时候,甘地先生就会静静地坐在会众面前,闭上眼睛,手叠起来放在膝上。不拍手也不说话。
有一天,我问甘地先生:「为什么您不随大家一起唱颂和拍手呢?当您闭目坐着时,您在做什么呢?」
甘地先生回答:「我在看着身体内的神」。
「太奇妙了!您看着身体内的神!请告诉我您内在的神是什么样子的?」
「嗯,我可以感觉到全身不断地变化,不断的流动。这是身体的真实本质,我观察这个事实。对我来说这就是神。我无法告诉你是否存在一个超越一切的神,但这个身体的事实真相是毫无疑问的。对我来说真相就是至高无上的,真相就是神。每一刻每一秒我都在体验着这个真相。」
甘地先生从来没有听说过「内观」这个词,但他很自然地开始修习内观。总之,内观不是别的,就只是如实地观察自己,观察本质,不断变化的实相。任何人只要观察真相,内心一定会得到净化,最终必能体证究竟的真理。
45、业(kamma)–真正的遗产
以下文章摘录自葛印卡老师给长课程学生的开示。
Kammassaka, bhikkhvave, satta kammadayada, kammayoni, kammabandhu, kammapatisarana, yam kammam karonti-kalyanam va papakam va-tassa dayada bhavanti A.X.206
喔,修行的人们,人是自己的业的主人,继承自己的业,因自己的业而出生,与自己的业是亲属,业是自己的庇护。不管人们的行为是善的还是恶的,他们都将继承这些行为的后果。
Kammassaka: 人是自己的业的主人。
缘起法则(paticca samuppada)是普世通用的因果法则:有什么样的行为,就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人的意念是驱动肢体行为或言语的力量。如果这个驱动力不健康,那么说的话或肢体行为就不健康。如果种子不健康,结的果实也就不会健康。如果驱动力是健康的,那么产生的行为就会是健康的。一个内观的学员,当他以自身的直接经验培养出观察此法则的能力时,"我是谁?"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变得非常清楚。你仅仅是自己的业(kamma)的总合,习性反应(sankhara) 的总合。所有的这些累积的行为的总合就成为传统的"我"。
Kammadayada: 是自己业的继承人
传统世俗上我们会说「我从我的母亲或父亲或长辈继承到这些遗产或特质。」没错,在表层上的确是这样。不过什么才是一个人真正继承的财产或特质?Kammadayada。人继承自己种下的业(kamma):自己的业果。不管你现在是什么,现下的身心结构其实是过去自己累积业果的总合。当下的经验是所有惯性遗传的总合-Kammadayada。
Kammayoni: 因自己的业而出生。
人们说「我由子宫生出来,由母亲的子宫生出来」,但这只是表面的真理。事实上你是因为自己过去的业而出生。你由自己业的子宫出生。当你比较深层去了解法的时候,你就会知道这个真理。这就是kammayoni,是每一刻都在孕育着积聚的业果的子宫。
Kammabandhu: 是自己的业的亲属
没有人是你的亲戚,你父亲不是,母亲不是,兄弟姊妹都不是。世俗上我们说「这是我哥哥,我亲戚,我至亲或是我内人;他们和我很亲。」事实上,没有人和你亲;当死亡到来时,没有人可以陪你或帮你。当你死时,除了你的业之外,没有任何东西伴随着你。你的亲戚都还会留在这里,只有你的业会跟你到下一生。你什么都没有,只拥有自己的业。它是你唯一的伙伴。
Kammapatisarana: 自己的业是自己的庇护
只有自己种下的业可以做自己的庇护。健康的业提供庇护,不健康的业带来痛苦。没有任何人可以给你庇护。当你说"Buddham saranam gacchami"(求佛陀庇护),你该完全了解这位叫做乔达摩佛陀(Gotama the Buddha)的人不能给你庇护。你自己的业才能给你庇护。没有人可以保护你,连佛陀也不行。佛陀的庇护是佛陀特质的庇护,也就是他的觉悟,他的教导。依循佛陀的教导,你可以培养自己的悟性。你自己培养出来的悟性就是你的善业。只有这可以给你庇护,只有善业可以保护你。
Yam kammam karonti-kalyanam va papakam va-tassa dayada bhavanti:
不管人们的行为是善的还是恶的,他们都将继承这些行为的后果。
走在这条道路上,这个自然的法则就变得非常清楚。然后你就会了解你必须为自己的业负责任。时时刻刻都要保持警觉,以使每个身口意都是善的。虽然会有疏漏,但仍要持续地努力。也许你会跌倒,但要看你多快可以爬起来。用所有的决心,所有的鼓励,所有的勇气,爬起来再试一次。就是要这样在法中稳定。、
46、正法:黑暗中的光明
以下摘录自葛印卡老师于1993年一月在Dhamma Giri(法岗)的年会对内观学员的演说。经修改刊于「内观通讯」。
我们再次齐聚于此,检视所有曾做的事,找出有缺陷的地方,了解该如何革除这些缺陷,并构思未来实用的计划。无论如何,这个聚会不该成为一般社交聚会:辩论、表决而后全部忘记,丢到脑后。不!正法的实用面,对我们是最最重要的。
那就是为什么,你们大多数人在年会开始前参加长课程,而会议结束后,其它很多人也这么做。这是个好现象。你们对实际修习更重视,讨论是以这个为基础。这种健全的传统,将来也该好好的维持;否则我们对苦难人群的服务将不会圆满。
不可否认,到处都是苦难。人们悲惨地在黑暗中摸索,对于如何脱离痛苦一无所知。放眼世界,到处是藉宗教之名而起的冲突与战争。遗憾的是,这个国家,这个曾自豪为纯净正法之源的土地,也同样为此类冲突所苦。当黑暗极深,就需要光明。
可喜的是:光明己经到来,道路开始变得清晰。过去几年已有了开始。人们重新检验这个方法,发现它能有成果。来自各个不同的团体、宗派、国家与传统的理性智者到内观的恒河,浸淫于内,发现到它的确令人心旷神怡,卓有成效。
道路上的每一步需先理智地检验:「它是合理且实用的吗?」然后,去实际操练:「它有成效吗?它能当下就有利益吗?」。这条道路将引领你到达完全解脱的目标:成为阿罗汉。那是很好,但它当下有什么成果?是否能在当下从苦痛中解脱?每个走在这条道路上的人都发现它有效。当然,成效因人而异,因个人过去世的积累及此生的努力而成效不同,但这条道路是有效的。
到处都是苦,你只能以自己的生活方式,让人们知道那里有出路。若人们在你身上发现更好的转变,就会被吸引。这就是正法散播的方式。
就像每个城镇都要有小学、大学、医院和体育馆,它也必须有训练精神的地方来控制并净化内心。当人们去学校,医院或体育馆时,他们并没有改变宗教信仰。同样地,参加内观课程的人也不必改变信仰。
内观没有宗派意识。它是普世共通的,将来也应继续保持这种普遍性。这条道路的纯净保持了它的普遍性。内观对个人或全体都有益。修习的人一定受益,这是个需要传到世界各角落的重要讯息。只有在你自身显示出你内心的染污不净已用这个方法根除,并且开始自痛苦中脱离之后,才可能散播这个讯息。这才会是显示正法价值最好的例子。
我们开始做的另一件事情就是更广泛地利用正法的理论。因为很多国家已不知如何实修,佛陀的一些话意不清楚且被错误解读。对禅修者而言,了解正法的理论,确保我们正确的修习很重要。
正法的理论面将有助于正法的修习。但是,理论不应该成为我们的主要目标。避免过度投入,如果我们太注重正法的理论而忽略修习,终将一无所获。正法的实际修习才是最最重要的。我们必需研究正法的理论层面,谨记在心。
愿所有人都成为正法的旗手,正法火炬的传递者。将正法的讯息传遍世界,帮助人们脱离痛苦。
释出慈悲,爱与善意,帮助更多的人脱离苦难。我们与宗教组织无关;我们与宗派主义无关。苦难、疾病,是共通的,而这个治病良药也是普世共通的。要使它继续保持共通性,帮助人脱离苦难。
愿越来越多人亲近正法。愿越来越多人开始脱离苦难。愿越来越多人开始经验到真正的平静,真正的和谐。
愿众生快乐!Bhavatu sabba mangalam.
47、从皈依到修行
葛印卡老师讲
每一种宗教都教导人们过着道德的生活,培养控制心念,保持内心不受染污的重要性。阅读这些经典上的教义,虔诚的教徒,出于强大的信心或者知性上的认知,可能会接受它们。但是仅仅接受这些教义根本没有帮助;真正的利益来自实际修行。口干舌躁的人阅读水分子结构的描述是无法止渴的。人也不能透过研究餐厅的菜单来满足饥饿的苦痛。人不能靠朗读医生的处方来治愈疾病的折磨。这些都不能转移注意力,而真正地减缓口渴、饥饿、或者疾病。同样地,尝试去忘记生命中的问题并不能解决它们,而仅仅谈论解决的方式也没有帮助。
除非人对他们的解决方案采取具体的措施--也就是说,除非人修法--不然他注定是要痛苦的。不过,修行,不是这么容易;人必须努力用功去除心中的负面杂染。压抑它们或者转移心念,或者以令人愉快的东西来麻醉是容易得多了。但是压抑,转移,或者麻醉自己都只是暂时的;当它们的影响逐渐消失时,问题仍然存在。只要染污存在于内心的深层,心的痛苦疾病就没有治愈。每当我们遇到不愉快的情况时,我们通常会试着去逃避,让心在别处忙碌以便逃离令人不愉快的现实。而生活提供那么多种类的娱乐帮助我们使自己分心︰像电视,戏院,市集和马戏团,或者更糟的,像酒精和毒品那类的麻醉品。即使有人不寻找这样的世俗性的转移,精神的麻醉经常是另一个选项︰去一个可以膜拜的地方并且不经意的重复祷告或者举行仪式典礼。这样做可能不像世间的分心一样有害,但是逃避现实毕竟就是逃避现实。心暂时保持全神贯注于这些转移,但是迟早,埋藏在它深层的问题,都将再次浮到表面;并且如果用多少力量用来压抑这个问题,那么它将以相等的力量爆发。因此转移和压抑并没有消除痛苦,实际上反而在增加痛苦。事实上痛苦不在外面产生,而是在我们的内在出现。
痛苦的原因也是内在的,存在于心的染污和负面情绪中。想办法用令人愉快的事物取代令人不悦的外在事物是自我欺骗,是一种缓和剂而不是疾病的真正治疗方式。处理痛苦比较聪明的方法,是试着去正确地理解它。这样做的人首先会问自己为什么变得不快乐,而答案将是明显的︰当他遇到一个讨厌的人、事或者情况时,他的心里开始对它产生瞋恨。这种瞋恨实际上是贪爱的一种形式︰想要除去不悦经验的愿望。心的习性是贪求任何自认为愉悦的事物,如果遇到不想要的厌恶事物,而不是遇到愉悦的事物,它就发展成瞋恨。只要心仍然被贪爱的习性俘虏,心也将被瞋恨的习性俘虏,这两者都必定会使我们愤怒和痛苦。
知性上更多的理解是好的,但是实际上要减少痛苦的话,这种理解必须把我们导向实修。我们必须实际去消除贪爱和瞋恨的习性。只有那样我们才能解脱痛苦。有人可能会开始修法,但是很快地便因为困难而变得泄气。出于一种自卑感和无助感,他认为自己太软弱不能使自己摆脱痛苦,他需要更强大的无形助力。这个人想象有一个全能的存在,恳切地请求祂来结束他的全部痛苦。他发展出盲信,认为只要唱诵祂的名号,或者想象祂的形象,这位想象中万能的神将会消除他的痛苦。实际上他被自己的恐惧和软弱的感觉所误导。他没意识到如果真的有全能的神,这样的行为会侮辱并且贬低了祂的价值。毕竟,如果某人是无所不知的,祂必定知道宇宙中的所有有情众生都是痛苦的。并且如果祂真是全能的,祂必定能够解脱所有有情众生的痛苦。假设这位全知,全能的神只会帮助那些使祂开心的人,因为他们称颂祂的名号或者不断重复祂的赞词,或者是把祂的形象牢记在心。如果是这样,这位至高无上的神就是一个缺乏任何慈悲心以自我为中心的人。
一个人必定是非常自我中心,才会希望尽可能地听到很多人把他的名字经常挂在嘴上,希望尽可能地有很多人膜拜他的形象,希望得到最夸大的奉承。当然如果一个人只愿意帮助那些用上述方式去膨胀他的自我的谄媚者,那么这个人是没有任何真正的慈悲心。全能的神真的具有这样的本质吗?如果全能的神真正存在,这样的盲信只会贬低祂以及侮辱祂。尽管如此,不经过逻辑思考,人相信如果仅仅唱诵神的名号或者想象神的形象,全能的神将会洗刷掉他的罪恶和痛苦,那这种信仰使人感到极大的慰藉。因此,人会试着去冥想神的形象,想象曾经见过的或读过的一幅画或雕塑。这些绘画、石雕、或文字所表达的形象,实际上是艺术家想象的产品,没有人亲自体验过他们所描绘的形象。对禅修者来说,形象是很有吸引力的,因为他相信想象中的神将会对他多少有些帮助。
因此他把心专注在这个对象上就变得容易了,藉此培养专注力。但是冥想一个想象的对象当然不会到达实相真理。同样地,人发现覆诵一个想象的神的名字,去寄托个人的所有希望是有帮助的。这种重复一个字──任何字都一样──都会产生一种特别波动,一种会让人沉溺的波动。禅修者希望他的神满足他的欲求,这种愿望变成盲目的信仰,驱使他覆诵自我创造的神的名字。他以满腔的热情不断地覆诵这个名号,直到他忘情狂喜,全神贯注并且沉迷于产生的波动中。但是不论产生多么愉悦的狂喜,重复唱诵一个字并不能引导禅修者到达真理实相。尽管这样的作为有它们的好处。这颗心忘记任何可能存在的不愉快,而陷入令人愉快的波动中,虽然可能是人造的和虚构的波动。因此对禅修者而言,好像痛苦已经被消除了。但是实际上痛苦仍然存在,因为痛苦的根源还留在心里。根源如果不移除,就没有真正的解脱。为了挖除这些根源,我们必须贯穿表层,到达不净染污生起的内心最深处。仅仅靠背诵,沈思和想象是帮不上忙的。我们必须探究实相,我们自己内在的实相。
当禅修者开始探究内在的实相时,会很快了解到,只有当外在对象与五个感官或心接触时,外在对象才会存在,而这一切又都存在于身体的架构内。为了直接体验实相,人必须探索身体架构内的世界,不必重视外在的事物。人也一样要小心避免所有想象虚构的对象,无论它们可能多么有吸引力,无论它们可能多么符合个人的传统信仰。禅修者一定要像从事研究的科学家一样公平,客观地接受和观察当下他自己内在所经历到的任何实相。如果以这种方法用功,所有大自然的秘密都将展现,所有宇宙的法则也将变得清晰。禅修者将会理解痛苦怎样产生,怎样增长,并且将能够看出怎样去除痛苦。由于这样的智慧,他自然地能根除痛苦的原因,也就是内心的不净染污。
所有的这些过程将透过直接经验内在的实相,经由观察身体感受去感觉实相而发生。在寻求实相的过程中,禅修者客观地观察不愉悦的感受。因为如此不自觉地观察,禅修者分类、详细研究、分解,并且分析这些不愉悦的感受,直到他自己经历到感受的无常本质,及感受的生起和灭去。借着这样做,禅修者从心里根除了累积的瞋恨习性。在类似的觉察过程里,禅修者理解到愉悦感受的飞逝本性,因此根除了心里累积的贪爱习性。而借着经验到中性感受的短暂本性,根除了累积的无明习性。所有其它的内心染污都源自于这三毒︰贪爱、瞋恨和无明。当这三毒被除去时,所有的染污都会被根除,因此由这些染污而生的所有痛苦都会结束。这是会发生的,只要禅修者探究了身心的实相,觉察了从明显到更细微的层次,直到理解了无常的实相。
有了这种了知,禅修者净化了内心并且变得能够经历超越身心、超越生灭世界的最终实相。在经历超越这个被制约的世界的最终实相后,人变得真正有智慧,不执取的智慧。没有任何情势能压倒禅修者。不论他在生活上遭遇到什么──想要的或者不想要的,愉悦的或者不愉悦的──心都会保持平衡。因此借着修习内观,人就走上解脱痛苦的道路。心能远离多少的不净染污,人就能解脱多少痛苦,也就能享有真正的快乐。来吧,禅修者!让我们放下所有想象和虚构的产物。借着在我们自身内在自然生起的感受的帮助,让我们探索和经验内在的实相,来根除所有的内心的染污,达到真正快乐、真正安详的目标。
48、印度的首次内观课程
(下列文章由葛印卡老师发表于1994年7月Hindi Vipashyana Patrika ,
葛印卡老师内观教法25周年纪念日。 以下文章是自原文翻译和编辑而成)
1969年6月20日是我生命中极其重要的一天。那天,我崇敬的老师乌巴庆任命我为内观老师,且委任我一项重大的责任。在过去的几年他训练我成为他的助手,以便我能承担这个责任;现在时间已成熟了。第二天我离开我的出生地--缅甸,启程去印度--我祖先的土地。内观大约在二千五百年前从印度传至缅甸。这期间由历代传承的老师们在这块土地上保存着这个方法,一直传到乌巴庆老师。然而,在印度,这个方法已经完全失传,人们甚至已经忘记内观的名字了。
当时乌巴庆老师希望内观能返回印度--它的发源地。这将有益于印度人民,也让缅甸能够以这种解脱的方法回报印度。这是他对法Dhamma的坚强愿力,希望这无价的心灵教导不仅能回到印度,而且在那里建立后,可以传播至全世界让更多人获益。我向他保证我将尽力达成他的神圣愿望。
乌巴庆老师坚定地相信印度已准备好接受这失落的宝藏。他经常提到这个时期出生的很多印度人具有相当大的波罗蜜,由于他们过去累积的功德,自然地会吸引他们来内观。
我的耳际一再地响起我的老师,充满慈悲心(metta)的声音︰「内观的钟已经敲响。它会在印度复兴起来,而且现在就会发生。」这不仅是我的老师,也是数千年前圣者们的预言。对我来说,他的祝福和这个确信的预言,都是旅途中支撑我的精神资粮。
不过,到印度的第一天,我发现我已被困难包围,开始怀疑我是否能成功。课程应在那里举行?课程如何开办?谁来统筹组织?哪些人会放下家庭和工作与我共度十天呢?在这个人口众多的国家里,认识我的人竟是如此的少啊﹗
在印度的家族成员是我最近的亲属。我很希望能从他们那儿得到帮助,但就在我抵达印度之前,家族中的部分成员已成为另一教派--阿南达玛迦(Ananda Marg)的追随者。我在缅甸已获悉这消息。我不知道的是,我的那些家庭成员狂热地信奉阿南达玛迦,以致于他们不愿听闻关于内观的说明。要他们参加内观课程并给这个方法一个机会,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所以我也看不到他们会帮助我筹办课程的可能性。
同时,较早从缅甸过来的,并且有内观禅修的家族成员亦感到沮丧,因为经济情势的改变使他们失去了一切。 我确信他们当中没有人能够帮忙筹办课程。那些最近来自缅甸的内观同修们,处境甚至更困难。
我的母亲也有她自己的两难。内观课程能使她获益,并解除她心灵的痛苦。 这是我来印度的特别目的,为此缅甸政府破例核发给我护照。在我到达印度之后,母亲经常与我一起禅修,这经验使她渴望参加课程。她不想让从缅甸来的儿子希望落空,但也不希望惹恼在印度追随阿南达玛迦教派的其它儿子。她以非常悲伤的语气说:「你必须明了我的心情,我如何才能参加课程。」
气氛充满着失望和挫折。我想我可能会失败地回到缅甸。尽管我老师的坚定预言,这股绝望已形成一片阴影;虽然我认为内观的钟已经敲响,但复兴的工作--似乎应由其它更适合的人来推动。
有时,即使在悲观的气氛里,还是会有一线曙光。乌巴庆老师曾说过在我到达印度时,大地会为我将来的成功降下讯息。我从仰光搭机出发,当我在加尔各达下飞机时,发生一阵地动天摇。第二天我从报纸上读到地震影响北印度的大部分地区。对我来说,这国家好像为重获失落已久的真宝--法,而举国欢腾。
在佛陀时代同样也发生过这种迹象。这是因为内观重回印度,佛陀的教法重生,大自然表达喜悦的方式吗?然而,当我检视目前的困境时,我感到或许地震仅是巧合,过份解读是无意义的。我必需理解并接受现有的困境。
这希望和绝望的风暴在我心中不断地翻搅。在这种状况下度过一些时日后,沮丧的感觉变得更加沉重,并且深深地影响我。一天晚上我坐下来在心的层面用功。禅修感觉非常强烈。在禅修结束前,我发现内心浓云密布,四面八方完全黑暗。周遭的气氛充满怀疑和紧张。但是,当我检视我的内心时,发现它根本没被影响。相反的,它安住平等心。突然我的心中充满了强烈的决心︰「这一切将如实的呈现,我奉献给法。法会依自然的法则去实践。如果我是一位称职的法的引导者。如果我过去累积足够的波罗蜜,那么黑暗就会消失无踪。如果不是,在与我的家人和朋友会面后,我将接受我的不够资格,并返回缅甸。」
我做下这个决定,瞬间我感觉强烈的慈悲心(metta)传至狂热于阿南达玛迦教派的兄弟们︰「愿他们快乐。愿他们成功。」这些温情充满我的内心。突然黑暗在几秒内开始消失不见了。内在的喜悦涌现,爱心开始溢出,绝望已消失无踪。
在我禅修之后,我看见一个年轻人正等着见我︰ Vijay Adukia是Dayanand Adukia的儿子,Mangalchand Adukia的孙子。Mangalchandji是我弟弟的岳父和我在缅甸从事社会服务工作的同事。他在缅甸上过一期内观课程。Vijay说:「如果你想指导一期十日课程,我可安排地方。Pancayatiwadi Dharmashala可提供一个地方来办课程。我已经向管理单位提过了。如果你希望到那里勘察环境。」
我愉快地前往课程的场地,但发现它完全不适合禅修。除了城市的噪音嘈杂外,到处充满脏乱。然而,在孟买这么大又人口密集的城市里,是不太可能找到一个空旷的地方来办十日课程。因此,我立即表示接受,并对Dharmashala的管理单位表达感激。
现在问题是有谁来参加课程。但我确信,有一些人将会准备好来参加,就如同我找到课程地点一样。
Vijay热中的说:「我会是其中的学员。我原希望负责安排课程,但我的父亲会安排课程。所以我改为参加课程。」
我的老朋友兼同事Kantibhai G Shah从缅甸来我家看我。 当他听到这个课程时,也非常热切的说:「我会参加,而且我们的老朋友B.C.Shan会是另一名学员,我会带他一起来上课。」
我说:「即使只有两三人参加,课程也确定要举行,。」
我的母亲坐在附近。她的脸上总是保持喜悦,现在看起来是绝望的。她悲伤的波动牵动我的心。夜里当我躺下睡觉时,她的影像在我眼前再三地出现。我非常理解她的心情。她在矛盾的感情中挣扎。一方面,她儿子为她从远方来指导内观课程,为此她希望能参加。另一方面,如果她参加课程的话,她的小儿子会感到受伤。
我也感到忧愁。原因之一是古老的预言似乎将要成真︰2千年后,内观课程会在印度举行。我曾希望,在印度的整个家族能分享这份功德,参与这次法的传承使命并且帮助组成课程。现在实现我的希望的可能性似乎极微。
另一个令我悲哀的原因是,我希望能回馈父母的恩惠。在他们老年时,愿我尽力引导他们走在法的道路上。但我看不到他们参加课程的任何可能性。我能做什么?我只有慈悲心(metta) 的力量可倚赖。在那个夜里我把强大的慈悲心(metta)传送给我的父母和兄弟们。隔天我感到周遭的气氛充满着爱心的波动。一早另一位来自缅甸的老朋友Motilal Chaudhary和Bharat --Balchand Poddar的儿子,来探望我。两个人都是旧生。当他们听到这个课程时,他们说他们会参加,并且向我保证也会邀请其它人来上课。我打电话给已经定居在马德拉斯的家族成员,当他们听到课程即将开办的消息时,都很高兴。其中有三人决定来孟买参加课程。
我的母亲和父亲看到这一切。我非常理解母亲的为难,然而在当时我没有勇气对她说任何事情。况且我知道父亲很顽固。他已加入阿南达玛迦教派,即使他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居住在缅甸时,他已上过一次乌巴庆老师指导的内观课程,观呼吸(Anapana)非常深入。乌巴庆老师对他非常满意。只有一个难题阻碍他参加课程︰他不愿放弃每日的宗教仪式。我建议他,课程期间可以做他的宗教礼拜,如同他在缅甸被人发现在上课期间所做的礼拜一样。令我惊喜的是,他立刻接受我的建议。我母亲也鼓起勇气说:「如果你要禅修,我也要禅修,就算无法十天,那么至少五天也可以。」
我有无限的喜悦。这是对父母回馈恩惠的机会。「谁知道呢?」我想,「其它追随阿南达玛迦教派的家族成员,未来也有可能体验到内观的益处,但现在两位老人家已经愿意参加课程了。」事情就这样发生了。我父母亲与其它十二位学员一起参加1969年7月3日到13日的第一次课程。我母亲完整上完十天课程并且获益良多。
我惊讶地看到,虽然我那些阿南达玛迦教派的兄弟们没有对第一次课程提供帮助,但对于这个具有功德的努力,他们没有任何阻碍,也没有表达任何反对或感到困扰。我们所有的忧虑都没有发生。我内心对他们充满感激。课程结束时,我在心灵上与他们分享这伟大法的功德,并愿法也让他们的功德开花结果,让他们也能品尝内观的甘露变得快乐。
这些困难只发生在第一次课程。紧接下来,那些已参加并体验好处的学生,开始筹办并且服务课程,一个接着一个课程。于是二千年后,法Dhamma的纯净再次流回印度。从1969年起,法已经扩大成一条巨河,把快乐带给印度和全世界的人们。解脱之门已为众生打开,让他们体验到真正的快乐。
愿法--内观的恒河更加增长,并且持续利益全世界。
49、法与派别
葛印卡老师
by S.N. Goenka
各位追求幸福快乐的朋友:
每个人都想追求心灵的平静与和谐。生命却是充满痛苦,各式各样的痛苦,各种不同原因导致的痛苦。苦,无所不在。我们如何才能从痛苦中跳脱出来呢?我们该怎么做才能享有一个平静和谐的人生,过一个利己又利人的生活呢?
古印度的先圣先贤及先知们就曾思索:「苦到底从何而来?」,而「解脱苦的方法究竟为何?」痛苦的原因乍看之下多如牛毛,数不胜数。然而光是把这些表面的苦源消除掉并不能解决问题。因为痛苦真正的源头深埋在我们心底,除非我们把这些深层的苦源处理干净,否则不可能经验到真正的和平,安详,与快乐。
那我们该如何把深层的苦源清除干净呢?每个智者及觉悟者都了解到,唯一的方法就是走法的道路。如果你的生活循着法的道路而行,痛苦就会离你越来越远。因为苦与法无法共存。然而问题出现了,因为几百年的时光过去了,大家反而忘记什么是法了。而如果你不了解什么是法,你要怎么把法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呢?
两千年前,印度有两支截然不同的传统。其中一个传统尊崇法纯净的本质。另一个则崇尚宗派仪式、典礼等外在的东西。过去正法的这一支比较有力,可是随着时间消逝却逐渐式微,乃至于最后在印度消声灭迹。印度后来留下来的东西都已经找不到正法的影子了。这真是可惜啊!我们今天若在印度讨论起「法」,人们通常会问的问题是:「什么法啊?印度教的法,还是佛教的法呢?耆那教的法,基督教的法,还是回教的法呢?锡克教的法,拜火教的法,还是犹太教的法哩?你讲的是哪一种法呢?」
人们已经完全忘记正法了,这真是一大憾事啊!法怎么会是印度教的、回教的、基督教的、耆那教的、拜火教的,甚或是锡克教的法呢?真是匪夷所思!如果是正法的话,那就该是普遍通用,不限任何教派的。不可能是什么什么教的法。各个宗派都有它不同于其它宗派的仪式典礼,以所谓的「印度教的法」来说好了,印度教就有自己的仪式、典礼及其它属于印度教特质的东西,有它自身的信仰、教条、及哲学思想,当然也有印度教的一些服装规定及像是禁食这样的纪律。回教的法也是一样,基督教、锡克教、其它任何宗教都是一样,有各自的信仰跟规定。但法跟这些都没有关系。宗派是各自有别的。法是普遍通用的。
Dharma(法)在古印度语中的原意现在已经看不到了。我们国家过去有很多古老的经典巨著,不幸的是很多都没有好好保存下来。所幸有些经典在邻国保存下来了。我们研读这些典籍的时候,就会很清楚的知道古印度人在谈Dharma(法)的时候,Dharma的意义是什么。Dharma的定义是"Dharet¨ ti dharma",即「一个人所把持的,内心所涵盖的东西」,这就是法。就是你的心在当下所抱持着,所内含的东西。这些东西可能是善念,也可能不是善念。以过去的话来说,善念就叫做kuoala-dharma,非善念就叫做akuoala-dharma。这两个用语在过去的典籍中有很长一段时间不断地出现。但不论是kuoala-dharma或akuoala-dharma,两者都是Dharma(法)。你的心在当下所抱持着的东西就是Dharma(法) - "Dharet¨ ti dharma"。
另外两个典籍中常见的用语是arya-dharma及anarya-dharma。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两个用语的原意也消失了。今天arya这个字指的是「人类某个特定的种族」。但这个字在过去的时候根本不是这个意思,跟种族一点关系都没有。Arya的原意是「一个有纯净心灵的人,一个正直的人,或一个圣人」。这样的人已经把心灵中的一切杂染去除干净,这样的人就叫做arya。另一个字Anarya的原意则是指一个负面的人,他的内心充满着不净的、愤怒的、怨恨的、病态的、敌意的思想。所以一个内心纯净的人就叫做arya,反之就叫做anarya了。
而像「印度教的法」─Hindu-dharma,「佛教的法」─Buddhist-dharma或是「耆那教的法」─Jain-dharma这样的用语在典籍中则是从来没见过。即使后来各个宗派在印度大鸣大放,这些字也依然存在,但就是没人用这些字。大家用的是kuoala-dharma及akuoala-dharma这类的字。慢慢的,几百年的时间过去了,另一个分歧出现了:kuoala-dharma(即,善法)叫做Dharma(法),而akuoala-dharma(不善的法)则叫做adharma(非法)。
在古代的典籍中,dharma有另一个意思,即「内心所涵盖之物的本质或特质,不管是善或不善。」一个人心灵的本质是什么呢?这就是Dharma(法)。事物的本质及特质就叫做Dharma(法)。这个意思在现今的印度语中还看得到影子,比方说:「火的法是燃烧」-「火的本质就是燃烧自己并燃烧别人」。同样的我们也可以说:「冰的法是冷」-产生低温的状态。这就是冰的本质, 这些普遍皆然的物质特性跟印度教有什么关系呢?跟佛教、基督教、回教、耆那教、或锡克教有何相干呢?要知道,火会燃烧,冰会降温,都是普遍皆然的自然律法。如果火不燃烧,就不是火了。是火的话,本质就是燃烧。太阳的dharma(本质)就是发光发热,如果既不发光也不发热,就不是太阳。月亮的本质则是散发出柔和的光芒。这就是月亮的dharma,月亮的本质。不然就不是月亮。
这就是dharma这个字在古老时候的用法。举个例子:假如我内心所涵盖的东西是不善的,总是不断的燃烧怒火,充满恨意、病态的思想跟敌意,那么要知道这些负面情绪的本质就是燃烧。我会第一个被烧到。因为火的载具一定是火的第一个受害者嘛!然后火才会延烧到其它各处。
内心的负面思想便是这样运作的。有负面思想、负面情绪的人,往往自己第一个遭殃。然后这个人就痛苦了。所以如果你老是充满怒火,你还能期待过着和平、和谐、快乐的生活吗?这根本就有违自然的律法嘛!换句话说,你根本与法背道而驰!因为法就是普遍皆然的自然律法。再举个例子:不管有意的或无意的,只要我把手放进火里,手一定会被烧伤。火是不分贫富贵贱的,这只手的主人信的是印度教也好、回教也好、基督教、锡克教也都好,火都照烧不误。火也不会管你是印度人、美国人、俄罗斯人、还是中国人,对火都没有差别。火没有歧视也没有偏见。法就是法。
同样的,如果我让心灵开始保持纯净,负面的东西就会开始清除掉了。自然的律法是这样运作的:当心灵是纯净的时候,内心自然会充满着爱、慈悲、同情、喜悦、跟平等心。这是纯净心灵的本质。至于这个心是印度教的,或是基督教的,国籍是印度或巴基斯坦,都无所谓。只要心灵保持纯净,就会有这些纯净的特质。而当你心中充满爱、慈悲、善愿及平等心的时候,自然的律法也会同样的运作着,对应的特质会因应而生,这个就是Dharma(法)的本质。这些特质会带来和平、和谐、及喜悦。你可以给自己取任何名字,行这个礼或那个礼,奉行这个宗教仪式或那个宗教仪式,信仰这套哲学或那套哲学,都没有差别。法依然是法。
然而一旦你污染了自己的心灵,让心中充斥着负面的情绪,自然的律法当下就会让你尝到苦果。这个苦果不是等死后才尝到。死后会怎样便会怎样。但当下会怎样呢?任何燃烧怒火的人都不会快乐的,只会经验到痛苦。这个人不管叫什么名字都一样,来自任何阶级、地方、宗派、或国家也都没有差别。因为任何人只要升起负面情绪,他当下就一定会痛苦。
同理,当你把心灵纯净下来,让内心充斥着好的品质,像是爱、慈悲、善念这样的特质,自然的律法当下就会把善果送给你。品尝善果不用等到死后,当下就可以享有了。当你的心灵充满爱与慈悲,你立即会经验到和平、和谐及喜悦。这就是Dharma(法)。跟任何宗派都没有关系。
有人说自己是一个根深蒂固的印度教信徒,有人说他是回教信徒,有些则是基督教或锡克教信徒,他们之中有的人可能是非常「如法」的人,有的人则身上一点法的影子都没有。各宗各派的宗教仪式、信仰哲理、外在的服饰装扮其实都与法无关。法是完全不同的东西。法指的是你当下心灵内涵的本质。如果你有一个良善的心灵,你就会尝到善果。如果你有一个不良善、有缺憾的心灵,那就是苦果。
如果法的了悟在印度开始盛行,有如两千五百年前一般,印度会变得更和谐,因为人心更和谐了。人们会把重点摆在自己是不是一个如法的人。也就是说,你有没有保持一个纯净的心灵呢?是否能不再受负面情绪所污染呢?如果你还是不断地充满愤怒、怨恨、恶念、敌意及其它负面的东西,你就不是一个如法的人。你也许有行某些仪式,也许也会去寺庙跟神明行礼,或去清真寺诵念经文,或去教堂祷告,或去锡克教的庙宇唱诵圣名,或去佛寺中对佛像行礼致敬,但这些都不会有任何帮助。
当你心中有负面思想的时候,你就会把自己的悲惨怪到外在的人事物上。你会开始看别人哪里做错了。你甚至会误以为你之所以这么悲惨就是因为某某某怎样对不起你或欺负你所造成的,或埋怨为什么你希望发生的事情没有发生,你不希望发生的事情却偏偏发生了。你可能一辈子都活在这样的错觉里,以为都是外在的因素导致你的不幸。因为法的智慧没有了,人们也于是忘了要走入自己的内心,去探索痛苦真正的源头。
比方说有人欺负我了,然后我开始痛不欲生。他欺负跟我痛苦这两件事的中间,其实另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在我里面发生着。而我并没有意识到这件事情。有人欺负我的时候,我开始发出怒气跟恨意。我开始用负面情绪来回应这件事情。就是这里让我开始痛苦的,在这之前痛苦并不存在。痛苦的原因并不是谁谁谁欺负我,或我不希望发生的事情发生了。痛苦的原因在于我对这些外在的事情起反应。这才是痛苦的真正原因。你光是这样听我说是无法了解的,这也不是靠读一些典籍,在理智的层次、情感的层次、或信仰上的层次来接受它就能了解的。对法的了悟只有在你走入内心去真正体验时,才会发生。
这就好比说,我不小心把手放到火里去了。自然的律法是:火会开始烧我的手。我会把手移开,因为我不喜欢被烧。下一次,我又不小心把手放到火堆里了。再一次的,手又被烧了。再一次的,我又把手抽回来了。同样的事情可能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直到我了解了:「这是火啊!火的本质就是燃烧。所以我最好不要再把手伸进去了!」这就变成一个教训,这样我才能开始在经验的层次上了解到不能把手伸到火里去。
我们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体悟法的真谛,我们可以用一个在古印度相当盛行的方法。要了解法就要观察自己内在的实相。这个方法的名字就叫做Vipassana(内观),意思就是用特别的方法来观察实相。也就是说用正确的方法来观察实相,不是去看事情似乎的样子、表面上的样子。也不要用任何信仰、哲理、幻想加诸其上,就仅只是用科学的方法好好观察就可以了。
比方说,当怒气升起时,你就只是观察怒气升起的这个实相。把自己跟外在这个让你发怒的东西切离开来,就只是观察。就愤怒的实相观察愤怒,就怨恨本来的样子观察怨恨,就你的自我呈现的样子观察自我。观察所有心底浮现上来的不净杂染。就只是观察,客观的观察,而不融入那些负面的情绪。
要保持客观的观察是很困难的。当怒气升起的时候,整个人就像火山爆发一样,怒火的威力会把我们给吞噬。当我们这样被怒火带着走的时候,是不可能观察愤怒的。我们会说出不该说的话,做出不该做的事。然后我们才开始懊悔:「我不该这么做的。我不该这样响应的。」然而下次当类似的情况发生时,我们又会重蹈覆辙,因为我们尚未在自己的内部体验实相。
如果你学会从内观察自己,你会注意到,当怒气在心中升起的时候,身体会同时出现两种变化。在粗糙的物质层次,你会发现随着愤怒、憎恨、恶念、激情、自我等这些不净杂染的升起,呼吸也跟着不正常了。呼吸不可能正常。呼吸会加快,变得更粗重。而一旦负面情绪走掉了,你就会注意到呼吸又正常了。呼吸慢了下来,不再粗重了。这是在粗糙的身体层次我们所会观察到的。
在较细微的层次则有另一个变化。因为心物相互关连,身和心会不断互相影响。身心彼此的互动在我们内部不断的运行着,不分日夜。在较细微的层面,我们体内会开始产生一些生化反应。当这些电磁反应开始出现的时候,如果你是一个好的内观禅修者,你就会注意到:「看哪!愤怒升起了。」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热会传遍全身上下,身体会激动起来,全身都跟着紧绷了。
什么都不用做,只要观察就可以了。不要做任何事,就只是观察。不要试着把愤怒抛开。也不要试着消除愤怒呈现出来的表象。就只是观察就好了,观察。继续地观察,然后你就会发现愤怒的能量越来越弱了,直到消失。如果你试着压抑愤怒,愤怒将会跑到潜意识里去。压抑是没有办法让它消失的。
每当我们痛苦的时候,我们都会把罪过怪到其它外在的人事物上,然后努力地想改变外在的世界。我们会想:「都是某某某的错。我会这么悲惨,就是他造成的。如果他能不再那样,我就快乐了。」我们想要改变别人。但这可能吗?我们能改造别人吗?好吧,就算我们真能成功的改变一个人,但谁能跟你保证世界上不会有其它的人做出你不喜欢的事呢?你不可能改变全世界。圣人、智者、及那些开悟的人都发现,方法是「改变自己」。任由外在的世界是怎样就怎样,但你要不为所动。事实上发生了什么,你就观察什么。如果我们不知道内观的方法,这个可以帮我们了解自己、了解实相的方法,我们是没有办法跳脱出来的。
举例来说,痛苦的时候,你可能会试着转移注意力。你感到痛不欲生,偏偏你又没办法改变别人,或改变外在的环境,所以你就试着让头脑转到别的事情上去。你可能会去看电影看表演,或更糟,去酒吧或去赌场,好让自己转移注意力。也许短时间内你觉得烦恼走掉了。但这只是你的幻觉,痛苦其实不曾远离,一切都还在那里。你做的只是转移注意力,此时痛苦却已经在你心里扎根了。时机一到,火山又会一次又一次的爆发,然后你又会被愤怒跟痛苦牵着走。这并不算从痛苦中解脱出来。
转移注意力的方法还有一种,这次就叫做「宗教」。你会跑去寺庙、教堂、清真寺那类的地方,开始诵经或祷告。这次注意力又暂时转移到其它事情上了,你也许又开心了许多。但还是一样,你只是用躲来逃避问题而已,你并没有面对问题。古印度的Dharma(法)不是这么做的。
我们必须面对问题。当内心升起任何烦恼的时候,就面对烦恼。藉由客观的观察烦恼,你可以直抵烦恼最深层的源头。如果你能学会客观地观察痛苦最深的根源,你会发现这些源头会开始一层一层地剥除掉了。当他们一层层地剥除干净,你才会从痛苦中脱离出来。你不压抑负面情绪,也不用言语或行动的方式把它发泄出来,伤害别人。就只是观察。什么都不用做,就只是观察。
这个方法是印度的瑰宝。不幸的是,印度没有把这个好方法保存下来,其中一个原因就是Dharma(法)这个字的真正意涵被人们所忘记了。而现今当道的是印度教的法、佛教的法、耆那教的法、回教的法。如果我们说「印度教的法」,那意味着「印度教」才是重点。可怜的法啊,只能退居幕后,被逐入黑暗的角落中。「法」没有价值了,因为「印度教」比较重要。当我们说回教的法,那表示「回教」才是重点。当我们谈到佛教的法,那就表示「佛教」才是重点。谈到耆那教的法,那么「耆那教」才是重点。好像法不能独立存在一样。但法本身就是一块瑰宝啊!法讲的是自然的法则、不朽的真理。我们如果只注重那些法的派别,我们就错过法的价值了。我们会忘记法的真实意涵。
一个人若是把重点摆在「印度教的法」,他就不会把重点摆在法本身了。印度教的法、印度教的仪式、典礼、装饰等等变成了这个人的重心。这个人会行所有的这些仪式,然后自以为很「如法」。同样的,一个人也可能把重点摆在回教、锡克教、或佛教的法上,然后自以为很「如法」。但这个人身上可能一点法的影子都没有。因为他的心里还是装满了那些不净的、负面的东西。他以为他行了那些仪式跟典礼、上教堂或上寺庙、背诵这个经文或背诵那个经文,他就是一个如法的人了;这是一个多么大的错觉啊!结果事实是怎样呢?这些宗派把我们带到何处了呢?我们离法越来越远了。
判别法的一个很好的准则是:「我的心灵有没有变得更纯净了呢?」举行任何典礼或仪式并没有什么错,上教堂或寺庙也不是不行。可是你应该不停的自我检视:「这些典礼和仪式有没有让我的心灵更加洁净呢?让我不再愤怒、憎恨、不再充满恶念、敌意跟自我呢?」如果有帮助的话,那就好,非常好。
而如果没有任何改善的话,那你应该看得出来你只是在自欺欺人而已。你会知道:「即使我的内心看起来好像平静一会儿了,但我只是在欺骗自己;因为我还没有从痛苦中跳脱出来,还有很多不净杂染。这些不净杂染深埋在我的潜意识里,而我的潜意识是这些杂染的仓库。」我们生生世世都携带着这个仓库,从一世走到下一世,再到下一世。我们可以选择补充更多货源、更多杂染,或选择把仓库清干净。
大部分的人选择添加货源,也因此这些人变得越来越痛苦。那我们该如何把心灵的最深处清干净呢?透过智识上的了解、信仰、或感情上的信念,我们的确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让心的表层干净些。但若要将这些不净杂染连根拔起,我们就得照自然的法则来努力。自然的法则说,只要我们心中动了任何不净的念头,这个不净杂染的源头就会往心的最深处扎根。而一直与我们内心深处保持感应的,就是身体的感受。
不分昼夜,不管你是睡着还是醒着,你内心的最深处(所谓的「无意识」)都没有一刻是无意识的。它一直在意识着身体的感受。一有舒服的感受,它就以「贪爱」(raga)来做反应。一有不舒服的感受,它就以「厌恶」(dvesha)来做反应。贪爱,厌恶,贪爱,厌恶,变成了内心深处反应的行为模式。一天二十四小时,日以继夜、无时无刻地,身体内部都不断地产生感受,而内心深处也不断地在起反应。心变成自己行为模式的奴隶。除非我们打破这个模式,不然我们要如何从痛苦中跳离出来呢?我们变得只会清理心的表层,然后自欺欺人,而忘记问题的根源。根不干净,心无论如何都不会干净。
内观是印度的一个法门。吠陀经(the Rig Veda)便对内观赞赏有加。这部印度最古老的典籍对内观是这么赞扬的:
Yo viovabhih vipaoyati bhuvanah
sanca paoyati sa na paroadati dvioah.
以完美的方法修习内观的人,将可以跳脱厌恶跟愤怒。内心将会变得纯净。
然而你得要身体力行才行。如果你只是不断地背诵这段吠陀经的经文,那有什么用?如果你不断地诵念:「这块蛋糕是甜的,这块蛋糕是甜的。」但你不把蛋糕放到嘴里去,你会尝到甜味吗?身体力行去修习内观比在智识上的层次去了解,或在情感上、信仰上去接受还要重要。这个修行就是Vipassana(内观)。
很久很久以前,内观盛行全印度。一个来自缅甸的人若到印度旅行,会发现当时的印度家家户户都在修行内观。各种不同的家庭,不分贫贱,男女老少,甚至包括家里的仆人,都早晚练习内观。不管你走到哪里,都会听到大家谈论内观,因为内观让人受益良多。但很不幸的,随着时光的流逝,大家开始把重心摆在宗教典礼、仪式,而忘记用科学的方法来了解内观。
法完全就只是一门纯科学,心物的超科学:心与物质的交互作用,内在心物时时刻刻不断流动的作用。内部的世界时时刻刻都在变化着,但我们却只会向外张望,把重点摆在外在的世界。如果有人欺负我,而我不懂得自我检视内在发生的变化:我会变得燥怒,开始大吼大叫。我到底发生什么事了呢?
如果有人欺负我,那问题是出在那个人的身上,不在我。他做这样的事情,表示他的内心已经浮起许多不净杂染了。当这个人内心升起这些负面的东西,然后开始大吼大叫时,他自身就已经病了,不快乐了,痛不欲生了。为什么我要跟着起舞呢?为什么我要跟着吼回去,然后让自己痛苦呢?除非你亲身经历过,不然你是不会了解我这在说什么的。就好像摸火的经验一样,你去摸火看看,然后你就学会不再去摸它了。同样的,你可以学会检视自己的内心世界。怒火一升起来,你马上就注意到了,火要开始烧你了。「看,火在烧我了!我不喜欢被烧啊!下次我要更小心。」或者,「喔,不好了,怒火又升起来了。如果我继续燃烧怒火,我会被烧伤的。」也许你下次又不小心燃烧怒火了,那你就再一次好好观察它。又一次怒火,就再一次观察。经历几次后,你就会自己跳脱出来了。
然而如果你不去观察内在的实相,你会把注意力摆在外在的表象上,认为那才是痛苦的本源,然后你会设法去改变外在世界。比方说,婆婆可能会念:「我们家现在就像地狱一样啊!」如果你问她原因的话,她会告诉你:「都是因为那个媳妇的关系。好一个闯进我们家的媳妇啊!她摩登的很哪,做事完全违背我们家的传统跟信仰!就是她破坏我们一家和谐的。」如果你问媳妇怎么说时,她会告诉你:「老太婆该改一改啦!她不懂得什么叫代沟。时代都变啦!她怎么都不懂呢?就是她让自己痛苦,也让所有人痛苦的。」媳妇要婆婆改一改,婆婆要媳妇改一改。爸爸要儿子改一改,儿子要老爸改一改。哥哥要弟弟改一改,弟弟要哥哥改一改。
「我才不要改,我完美的很。我没有什么需要改的!」我们从不检视自己的内心世界,不知道我们并非完美无瑕,不知道我们自己才是痛苦的根源。问题的根源就在我们身上,与外在世界无关。修习内观能帮助我们开始体悟这层道理。要观察抽象的愤怒是很困难的。即使是内观修行者,也要花好一段时间才能达到一个较高的境界,能好好的观察抽象的情绪,诸如愤怒、激情、恐惧、自我。这不容易啊!
随着怒火升起,身体会产生相对应的感受。怒气一出来,呼吸就会开始不正常。这都是你可以观察到的。即使只有十天,你也可以学会这个技巧。参加内观课程并好好练习的话,你是可以学会如何观察呼吸的。也许怒气来了,而你还不会观察抽象的愤怒,但你可以观察呼吸。「看哪,气息进来,又出去了。」不过这不是叫你练习怎么呼吸,这只叫你观察呼吸就可以了。如果呼吸浅浅的,那就浅浅的。如果是深呼吸,那就深呼吸。如果气息流过左鼻孔,那就左鼻孔。流过右鼻孔,那就右鼻孔。就只是观察即可。你也可能感到全身发热,或悸动、或紧绷,不管怎样就只是观察就好了。很简单的。即使你只参加过一、两次的十日课程,你也会发现观察很简单。
而要能如实的观察愤怒、憎恨、或激情,是非常不容易的。需要花时间练习才做得到。这就是为什么印度的智者、开悟的人、圣人跟先知教导大家要「自我观察。」观察自己能让你走上「了解自我」的道路,走上「瞭悟实相」的道路,甚至我们可以说走上「瞭悟神」的道路,因为最终的实相就是神。还有什么是神呢?律法是神,大自然也是神。当我们观察律法的时候,我们就是在观法。当我们遵循律法的时候,我们也就走上法的道路了。(译注:英文的 “observe”有「观察」及「遵循」两种意思。)不管你内在世界如何变化,都只要静静的观察就好了,不为所动。如果你能开始客观的观察,就已经是踏出了解法的第一步了。你终会一步步的学会将法落实在生活中。
练习内观并不会要你切断所有外界世俗的活动,你还是可以去这个寺庙、那个寺庙,行这个仪式或行那个仪式。但你在做这些事情的同时,你会在当下观察到自己心智的实相。「此时此刻,我的心智是如何运作的?不管在每个当下我的心智如何变化,我都会把重点摆在内在世界,而非外在世界。」你会开始注意到你是如何对外在事物起反应的。每次你一起反应,这个反应就变成你痛苦的根源。如果你学会不起反应,就只是观察,那你就可以脱离苦海。当然这要花时间才做的到。你不可能马上变得完美,但至少你已经踏出第一步了。
所以为了解法而踏出第一步吧!法跟一切宗教信仰、教条、仪式或典礼都无关。甚至连什么宗派的名称都不需要。你要自称是印度教徒或回教徒都无所谓,你还是一个如法的人,还是一个将法落实到生活中的人。意思是你的心智能永远保持纯净。如果你的心智永保纯净,那所有的言行举止自然会是纯净的。
心智是一切的根本。如果心智不净,充满负面思想,那我们的言行举止势必会跟着受到污染。我们会伤害自己,也伤害别人。如我前面所说的,当你升起怒火、恨意、或恶念,你自己会是这些负面情绪的第一个受害者。你会过得很痛苦,然后开始把痛苦散播到周遭的环境中。你周围的环境整个都变得紧张起来。任何跟你接触的人也都变得紧张起来,跟着痛苦。你把痛苦散播给别人。你内心带着痛苦,又不停地带给别人痛苦。你让自己悲惨,也让别人悲惨。
另一方面,如果你学习法的艺术,也就是生活的艺术,你就会停止制造负面的能量,你会开始在内心世界里体验到和平与和谐。当你让心智保持纯净,心中充满爱与慈悲,自内心激发出和平与和谐的能量,那这股能量就会开始渗透到你周遭的环境。任何跟你在一起的人都会感到和谐。你是在把自己有的好东西散播出去。你拥有和平安详的心,你有真正的快乐,而你把这些好东西带给别人。这就是法,这就是生活的艺术。
在古印度,法就是生活的艺术,教导人们如何保持内心和谐的来过生活,并如何为周围的人带来和谐与安详。要做到这点,适当的训练是必要的。古时候几乎每个村庄都有内观中心。内观中心四处可见,就像大家到处都看得到瑜珈中心、瑜珈大学、瑜珈医院一样。内观是生活的一部份。当时的学生在学校里学习这个生活的艺术。因为修行内观,他们过着快乐、健康、和谐的生活。
希望那个美好的时代再度来临。希望每个人都能了解法。希望你能够从邪念的束缚中跳脱出来,不再因宗派或地方主义的包袱而忘记法的内涵。祝福你能解脱出来。祝福你能过着如法的生活,带给自己也带给别人和平、安详、与快乐。
希望每个来听开示的人都能在自己的生命中播出十天的时间,好好学习这个方法。法在当下便能让你受益良多。你不需要从一个宗教跳到另一个宗教,或从一个门派跳到另一个门派。你可以继续当你的印度教徒、基督教徒、回教徒、锡克教徒、或佛教徒。你仍然要扮演好一个印度教徒的角色、或回教徒、或基督教徒、锡克教徒、或佛教徒的角色。你要扮演好身为人类的角色。法教导你的就是如何做人,如何过一个健康快乐的生活,如何和谐地走过一生。
希望大家都能习得这个好方法。祝福大家从痛苦中解脱出来,享受真正的和谐,真正的安详,真正的快乐。祝福大家真正的快乐,祝福大家真正的快乐。
50、七十感言
葛印卡 by S.N. Goenka
我的生命已经历七十个秋天,谁知道还剩下几个?接下来的岁月应如何善用呢?愿我总是保持着觉知。
在这个场合,我想起了佛陀一些令人受益的教示。事情发生在舍卫国(Savatthi)给孤独长者(Anathapindika)的祗园精舍。一天晚上,有位天人来见佛陀,他用四句偈语向佛陀表达了他的思想:
Accenti kala, tarayanti rattiyo
Vayoguna anupubbam jahanti
Etam bhayam marane pekkhamano
Punnani kayiratha sukhavahani
时光飞逝,夜晚也飞逝,
生命逐渐走到尽头。
观察死亡来临的恐惧,
多做善行,会带来快乐的果报。
有人说得很好:「早晨会来,夜晚会来,生命的尽头也会来。」
不要让宝贵的人生白白走到尽头,要多做善行,得快乐的果报。如果我们做不善的行为,会带来痛苦的结果;如果我们做善的行为,会带来快乐的结果,这是不坏的自然法则。因此,要多做善行,而不要做不善行,这样才能避免受苦而享有幸福快乐。
我们不知道有多长的时间,我们被世间苦乐的无常车轮所压垮,也不知道这个世间苦乐的车轮还要继续多久。佛陀发现了一个简单而直接的方法,可以让我们从这个生命存有之轮中解脱出来,他的方法简单易行,每一个人都可学习。他把内观的解脱法门教给人们,只要修习它,就可从生命存有之轮中解脱,达到永恒不变的 nibbana paramamam sukham,意思是涅盘的终极快乐和安祥,比世间的各种快乐优越得多。但是只有打破盲目追逐世间感官快乐的习性后,才有可能达到这种境地,而这就是内观教我们去做的。内观打破了人们让贪爱与瞋恨的业力不断繁衍的习性模式,这个习性模式存在于我们潜意识心灵的深处。内观把贪爱快乐和瞋恨痛苦的业障挖掘出来,根除长期以来盲目反应的习惯。只要我们继续贪爱世间快乐,瞋恨痛苦的心就会继续生起,这二者使生命存有之轮继续向前滚动。只有当生命存有之轮被打破,才能达致终极的安祥和平,这种终极的安祥和平超越世俗,超越三界,超越生命轮回,也超越感官的领域。佛陀便是为了这个目的而教导内观这个利益众生的方法。
佛陀听完上面的四句偈语,就把第四句更改一下,来暗示这个解脱的深意,他所改的第四句是:
「如果一个人想得到终极的安祥,就必须放弃追求世间快乐的欲望。」
只有靠着密集修习内观,才能消除世间的欲望。修习内观时,必须对即将来临的死亡保持觉知,对于死亡却不可有一丝一毫的恐惧。不论死亡何时来临,都须以平静的心随时准备迎接它。
在过生日时,内观修行者一定要回顾过去,他应该下定决心不再重犯过去的错误,并且终生继续奉行到目前一直在做的善行,最大的善行莫如修习内观解脱法门;内观不可被忽略,要精勤修练,不可把今天的修练拖延到明天。让佛陀的以下的开示不断在你的耳边回响,像是暮鼓晨钟一般:
Ajjeva kiccamatappam
Kojanna maranam suve
今天的禅修今天做(不可拖到明天)。
谁知道,死亡可能明天就来临。
我们不需要求死,但是当它来临时,不必害怕,分分秒秒都要准备死亡。
我们时时要修习死亡观(marananusati),从我个人的经验来说,我了解到这种修习很有益。作死亡观时,有时要省察自己的心:「如果我明天早上死亡,此生最后一瞬间的状况是什么?会存有什么渴望吗?──即使是渴望完成传法的使命?」当我们心中生起某种过度激情时,要立刻修习死亡观,心中想道:「如果我下一秒钟死去,这种过度激情会使生死轮回之流向那一个可怕的方向?」当这样的觉知生起时,就比较容易从激情中解脱出来。
死亡观还有一个好处,心会这样想:「谁晓得我已在生死轮回中翻滚了几次?这一次,由于我的善行,我获得了人身的无价之宝,我又有缘接触正法,我对正法有了信心,正法没有无意义的仪式和义理,也没有宗派的障碍,我从这里得到了什么好处?」当我们这样评估自己时,不论有什么缺点,我们都会有热诚去改正。死亡会在明天早上到来或是一百年以后才到来,我不知道,但是无论我会活多少天,我都会用一颗感恩知足的心善用这些日子来完善我的波罗密,使我的人生富有意义。不论有什么样的结果,就让它来;不论何时来.就让它来,我把这结果交给正法;让我继续尽我所能,善用这个重要生命所余下的时光。
为此目的,让我们倾听佛陀启发性的话语:
Uttitthe nappamajjeyya dhammam sucaritam care.
─来吧!精勤地过正法的生活!
愿我继续过正法的生活,结果自然会是很有裨益的。
51、法的抉择
S. N. Goenka
(故事形式的自传)
尼泊尔Shri Yadu Kumar Siddhi先生曾参加在菩提迦耶(Bodhi Gaya)举办的内观课程,受益良多,他的许多朋友和家人也是如此,很快地,他们开始热切地要求我在尼泊尔Birganj或加德满督指导课程。
为了指导法和其它理由,我也想拜访尼泊尔。对于喜马拉雅山生气盎然的有益共鸣,我感到了莫大的吸引,也觉得适合禅修,但那儿还有一个更大的吸引──尼泊尔诞生了昊天网极的伟大生命:佛陀,是他重新发现了内观这个方法,并为众生开启一条解脱之道。
但那时我无法造访尼泊尔,因为我是缅甸公民,缅甸政府非常好的给了我护照,但只能在印度旅游。
为了尼泊尔人的利益,1972年九月我在印度的Raxaul指导课程,它位于印度和尼泊尔的边界。参加的人有一些是来自边界另一边的Birganj市,也有一些是来自加德满都。此外,许多从Birganj市来的非禅修者也允许他们听课,但只限晚上开示。
课程顺利结束后,Birganj市的人们强烈要求我在他们的城市指导课程,主要是Birganj的设备要比Raxaul好,且会吸引更多的人来参加课程。我跟他们讲了我的难处。他们响应:「先生,你有印度血统,只要穿dhoti kurta(印度传统服装,dhoti是长缠腰布,缠于臀部和大腿,kurta是白色无领宽松上衣)就可轻易地通过移民局穿越边境,印度与尼泊尔的人民不需签证就可自由出入彼此的国家。
但这个建议完全不被我接受,因为在这之前,我的老师乌巴庆已为我树立高贵典范。乌巴庆老师极想到印度,借着将这个美妙的内观方法传回它的发源地,来亲自报答他的感激之情,因为这个方法在印度已经失传。所以他向当时的缅甸政府申请护照,但碍于政府的政策,除非他永远的离开这个国家或受海外聘雇,否则不可能拿到护照。
我对于当时缅甸政府的内阁秘书U Win Pe来国际禅修中心看乌巴庆老师的记忆犹新,他是被内政部长Col. Kyaw Soe派来告诉乌巴庆老师这件事;其实不只内政部长,所有内阁的部长都非常尊敬乌巴庆老师,但对这件事他们也都很无助。所以,U Win Pe建议乌巴庆老师从他一位海外的学生取得聘用书,但这个建议并非基于事实,因此完全不被乌巴庆老师接受。
怎么可能教导纯净的法,但跨出的第一步却违反戒律?法的传播如何能真正成功呢?我将这个教导法的基本原则牢记在心,因此也没办法接受Birganj人们的提议。我非常坦白的告诉他们我是缅甸公民,所以不能跟尼泊尔的移民局说我是印度人。
一个非常富有的尼泊尔企业家也参与了这个课程,他在尼泊尔许多不同的政府部门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建议我坐他的车进入他的国家,移民局的官员甚至也不会问我是不是印度人,用这种方式,就可避掉说谎,但我怎能接受这种建议?毕竟,假的就是假的,欺骗就是欺骗。因此我没办法去尼泊尔,只能继续在印度上课。
光阴流逝,来自世界各地数以千计的学生开始来印度参加内观课程,他们开始请求我到他们国家指导内观课程。他们说,这样他们的家庭成员、朋友和其它数以千计的人即使无法前来印度,但也可经由这个美妙方法受益。他们深信西方人士将会欣然接受这个科学的、理性的、非宗教派别及具有成果导向的内观方法。
相当准确,我可敬的老师也相信内观这个纯净的方法将从印度传遍全世界,但除非能在别的国家指导课程,否则法怎么传出去?因此我向新德里的缅甸大使馆申请,请他们在我护照上核签到其它国家。
大使馆的大使和其它官员都很熟悉我,对于我从事法的工作也很高兴,亦极渴望帮我将内观带到其它国家,但给予新的核签并非他们的权利范围,所以将我的申请转给位在缅甸仰光的外交部,而碍于当时缅甸政府的严格政策,我的申请被驳回了。
于是我呈递一份申诉,详细说明为何这件事至关紧要,因为它关系了全世界很多痛苦人们的利益,所以我必须亲自到各个国家去指导他们内观。但大使馆拒绝转递我的申诉,因为他们确定位于仰光的政府当局不会接受,因此,我只能继续在印度开课。
更久之后,国外学生的催促增加,于是我写信给在仰光的朋友U Thi Han,他获悉有这么多西方国家对法有需求,感到非常兴奋,认为我应该去那儿指导课程。
当初也是因为U Thi Han持续努力,才得以让我拿到护照回印度为我母亲服务,那时我母亲正遭受心理疾病之苦。U Thi Han当时是缅甸的外交部长,但现在退休了,那时他要我寄一份申诉给那时的首相Col. Maung Maung Kha,他负责将我的案例呈给首相。
Col. Maung Maung Kha 是我很好的朋友,临时政府期间,在U Thi Han的领导之下,我两次参加政府的贸易代表团到印度、苏联和欧洲的其它共产国家,Col. Maung Maung Kha曾是这两个代表团的成员,他之前就认识我了,但在国外拜访的期间我们更熟。
改革政府掌权后,他被任命为工业部长的秘书,稍后则成为工业部长,然后晋升成为首相。因为和Col. Maung Maung Kha这层亲密关系,我希望他会接受我的申诉,除了申诉书外,还写了一封个人信件给他,然而并未收到他的答复。
虽然他对于传播法这件事非常高兴,也引以为傲,但似乎也没办法改变那时严格政府的政策,他也无可奈何。
几年之后,1990年在缅甸政府的邀请下,重游缅甸祖国,那时U Maung Maung Kha已经从首相退休。很多我的老朋友来见我,并且恭喜我的成功,我记得U Maung Maung Kha是第一个来到我儿子U Shwe's住所见我的人,他极为高兴且恭喜我在法的工作上的成功,然而当他还是首相时,因碍于当时严格政府的政策,而无法接受我的申诉,核签我到海外传法。所以除了印度外,其它国家我都不能去。此外,尼泊尔的学生又再次提出他们之前的论辩──印度人不需护照就可以进出尼泊尔。有一次课程,一位尼泊尔的高层官员也参加了,同时他保证可以安排我造访尼泊尔,且可负责我在尼泊尔的全部行程,但是,显然的我不能接受这样的建议。
我深觉做为一个缅甸的公民,除非缅甸政府允许我,否则印度以外的国家我都不该去,即使这个理由是多么地冠冕堂皇或是这个行程是多么安全无虞。
这不单只是政治和法律障碍的问题,而是一个道德责任。如果我是到尼泊尔去授予纯净的法,那我就不能在错误的基础、违法的抉择来教导。因此,再一次我拒绝接受尼泊尔学生们的请求去拜访他们。
今天,当我回顾这所有的过去,在法上我感到极大的满意:我那时的抉择真是正确。假如那时我打破原则,不顾道德问题而前往尼泊尔,那么为法服务的纯净,将开始被污染,而这污染也会如箭般的终生刺着我。
时机成熟后,不需欺骗我就可去尼泊尔传法,同时法的传递也如我老师所预期的。因此那时所做的抉择是一个好的抉择,一个法的抉择。
52、自我观察的重要
葛印卡老师
(以下是依据44系列印度语开示,播放于Zee电视台第4次课程内容所翻译摘录,原来版本出版于1998年9月内观通讯Vipa?yana Patrika)
当我们来到内观中心,学习内观技巧净化内心时,我们必须在中心停留十天,遵守所有的行为规范,同时谨慎地遵行五戒。我们的练习开始于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呼吸上,并发展对于自身实相的觉知。这是一个自我观察的技巧,实相的观察。
这个所谓全部身体的聚合物,它是“我”?是“我的”?是“我的灵魂”吗?我们必须从经验的层面上去了解。从孩提时期,我们就听说过,这个身体是会死的、不持久的、短暂的。如何能说它是“我”?如何能说它是“我的”?如何能说它是“我的灵魂”呢?因为很多层面的因素条件让我们在理智上相信而接受。从孩提时期,我们听说过,也接受这样的说法:身体是不同的,灵魂是不同的。但这是事实吗?我们必须从实际的经验层面上去了解事实真相。
同样地我们称心聚合物为“我”和“我的”?这真的是“我”吗?这真的是“我的”吗?这真的是“我的灵魂”吗?根据我们从孩提时期就听过的说法“心是不持久的,短暂的,一时的。”怎么能说这是“我”?怎么能说这是“我的”?怎么能说这是“我的灵魂”呢?这是一种信仰,不是根据实际经验而来的知识。
我们必须对身、心、心的各层面有直接的经验,才能完全的了解。刚开始我们会经验粗重的实相。我们以体验粗重的实相开始,在直接体验的领域上发展,我们会逐渐地从愈来愈微细的实相中获得知识。如果我们继续客观地观察,没有习性反应,那么一层层的不净烦恼便会从心里移除。这些不净烦恼会因微细实相的体验而根除。经验到愈来愈多的微细实相,就有愈来愈多的不净烦恼被移除。因此从身体最粗重实相的观察到经验身体最微细实相来进行,便能体验这个物质世界最微细的实相。
同样的,我们从观察心粗重的实相着手。当我们继续观察愈来愈微细的实相时,心的不净烦恼会逐渐地移除。如此一来,我们在经验的层次上观察整个身心范围时,会发现身心是不持久的,短暂的,每一个片刻都在变化。这不是信念。我们从直接经验层面上体验到无常的实相,直到我们超越心与物质的阶段,这是究竟的实相。我们以体验自身的实相为起点,开始走在这条道路上。如果我们只是想象从某处听到或读到的,或者是在情感上、理智上接受,我们就不会进步。我们必须在经验层次上检视自身的实相。
以舒适的姿势挺直坐着,眼睛和嘴巴闭上,开始用功去审视自身的实相。关于这个身与心会有什么样的实相显露出来?第一个显示的实相是进来和出去的气息。我们不能想象呼吸,必须实际去经验它。气息进来了,气息出去了。持续觉知自然的、正常的呼吸。用自然呼吸为集中注意力的对象是困难的事,但为了要在这条路上前进,这是很重要的。
从我自己和很多其它人的经验中知道一件事:如果在进来和出去的气息间加上字句,并再三覆诵,心很快就会专注。也许会加上一个圣人的名字或神或女神的名字或印度教梵天的名字。一面观察呼吸,心里一面覆诵名字。也许加上想象一位圣人或神或女神的形象或印度教梵天的形象。如果观察呼吸的同时,想象一个形象,心很容易就能专注。这样集中注意力并不困难。想要在内观的道路上前进的话,就不能在呼吸上加入任何名字、想象或形象。否则,便无法达到完全的解脱。如果最终的目的仅是要心专注在某个物体上,无疑地应该加上任何字句或形象或想象,让他能够容易且迅速地达到目的。
但是,要心专注不是内观禅修的最终目的,内观禅修的最终目的是要将心从所有不净烦恼中解脱出来。如果心变得专注,却无法根除不净烦恼的根源,这没有多大的益处。要连根拔除不净烦恼,就必须到心的深层,在这个产生累积不净烦恼和压倒心的所在。当心被不净烦恼击败时,人就会做出不好的行为。在心的深处发展敏锐的觉知,人就能停止不净烦恼的衍生、繁殖,并连根拔除旧有累积的不净烦恼。
心的集中对这个方式是有帮助的。但这只是手段,不是最终目的。我们不能转移知道自身实相的禅修最终目标。当我们在呼吸上加入任何字句时,我们会渐渐忘记呼吸,而字句变得优势起来。一次又一次的覆诵字句,心会完全专注,全然地沉浸其中。或者是想象一个形象,心也会专注,全然地沉浸其中。当一个人达到定(samadhi心的专注)的境界时,对身心观察的工作就会停止,要连根拔除不净烦恼的工作也会停止。
我们必须从经验层面上了解身与心的实相。由于这个原因,我们要去观察此时此刻,发生了什么事,有了这个观察的基础才能在路上前进。
有时候会听到印度圣者对内观的回响:
一位印度的圣者说:
"Thapia na jai, kita na hoi, ape api niranjanu soi."
"Thapia na jai, kita na hoi." - 不要加上任何信念、字句或形象,不论发生什么事,只是观察。不要加上任何自己创造的、人为的实相、任何你自己强加上的实相。
"ape api" - 不论实相本身显露出什么模样,如实接受它。
"Anjana manhi niranjana dekho" - 我们必须在物质、身体的范围内经验到纯净,这是没有任何形象或形状的。我们不应该加上任何东西。当气息进来时,只是感觉到气息进来了,当气息出去时,只是感觉到气息出去了。不管气息是经过左鼻孔、右鼻孔或两个鼻孔,不管气息是浅的呼吸或是深的呼吸,只是客观的观察它。
Yathabhuta - 如实相本来的样子,不是如你想要的样子,只是观察自然的呼吸、如实地观察。禅修唯一的对象是呼吸,不能加上其它的对象、字句或形象、形状。心会散漫,一次又一次的跑掉,你必须一次又一次地将心带回到呼吸上。这样做不容易,但对超越困难是非常有助益的。
不加任何名字、形象或形状的另一个理由是因为这条路是普遍的,非宗派的。如果加上名字,将会如何?这名字也许是一个上帝、神或女神或梵天或圣者或上师,或自己宗教的领袖。每一个社会、每一个宗教、每一个团体都有它自己的完美的神、女神或梵天或圣者,这只限定在特定的团体里。如果覆诵一个特定宗教里的名字,其它宗教的信徒将会拒绝使用它。因此这并非普遍的。同样地,加上任何特定宗教或团体的形象也不是普遍通用的。因此,如果你要让这个技巧普遍通用,就不应该加上任何字句或形象。
但是,观察呼吸是普遍通用的。每一个人都能观察呼吸。不论是印度教徒或佛教徒或耆那教徒、回教徒、锡克教徒、祆教徒或犹太教徒,都可以毫不犹豫地观察呼吸。整个法的道路是普遍通用的,这条路不属于任何特定组织的宗教。
有时候,来禅修的学生会说:「我不会加上任何字句或任何神、女神、圣者或跟宗教有关的任何人的形象。当气息进来时,我只会说‘进来’,当气息出去时,我只会说‘出去’,这没有任何宗教在里面,若我加上少许字句,心会更容易专注。这有什么不对吗?」
我解释说:「渐渐地‘进来’和‘出去’会变成咒语,你的心会沉浸在其中,而错过觉察呼吸。藉由观察呼吸这样的练习,一个人对他的身与心会有更多的认识。因此,持续觉察纯粹的呼吸,不加上任何东西是绝对必要的。气息进来了,知道气息进来,气息出去了,知道气息出去。一旦心跑掉了,立即觉知‘噢,我的心跑掉了’然后再一次开始。我们的工作就是让这个心再次回到呼吸。心会一再的跑掉,你也要一次又一次的将心带回来。你必须竭尽一切努力。但是,当你持续观察单纯的呼吸时,很多自身的实相将会自动显露出来。如果我们是在任何其它对象的帮助下让心专注,心会变得很容易集中注意力,但这条路的进展将会停止,我们将无法了解自身的实相,也不能探究整个身心现象。」
起先,呼吸看起来仅仅是身体无意识的过程。由于肺的运作,气息会进来和出去。呼吸与身体有关,但呼吸与心有何关联呢?我们想要了解的,不只是身体,还包括心与从心中升起的负面情绪。当我们持续观察呼吸,我们开始了解呼吸不只与身体有关,还与心及内心的负面情绪有关。我们观察呼吸一段时间,心中想法会升起,而和这想法有关的负面情绪也会升起。我们可能会回想起一些过去的事情,‘他曾经这样说,他曾经这样做’然后愤怒就升起,或是其它的负面情绪像性欲、恐惧升起。此时如果我们仔细地观察呼吸,我们会发现呼吸失去自然的节奏,稍微变快,稍微变沉重。只要负面情绪消失,呼吸便再度恢复正常。
我们必须了解这些事实:对于内心的负面情绪,我们可以从根源消灭他们。如果忘记呼吸,心沉浸在若干字句中,我们如何能知道身与心的实相呢?因此,不应该加入任何字句或形象或形状。我们只是观察呼吸,当气息进来,当气息出去了,客观地观察。虽然有些困难,但我们会发现,心变得专注。另外,心也会变得愈来愈纯净并从负面情绪中解脱出来。但若心净化的过程停止,要是心不能从负面情绪中解脱出来,我们如何能达到最终的目的而完全解脱呢?
所以,除了心的专注外,也应该净化心。如果心里没有负面情绪,就会带来快乐、安详、解脱。我们必须让心自在,不只是从想法念头中解脱,也要从负面情绪中解脱出来。这会带来真正的快乐、真正的安详、真正的解脱。
53、各种快乐
(本文摘自VRI出版「佛陀是悲观主义者吗?」一书。该书译自葛印卡老师以印度文所写的「Kya Buddha Dukkavadi The?」,亦由VRI出版。)
佛陀用sukha一字表示不同种类的快乐,因为当时的语言并没有代表各种不同快乐的合适字眼。佛陀有时会界定他对suhka这一个字的用法:例如,他列举了一般在家人的四种世俗的快乐:
1. Ananya sukha:无债之乐(免除债务的快乐)。每一位诚实的在家人都知道被债务缠身的痛苦。债务偿还,人变快乐。
2. Atthi sukha:有财之乐(拥有财富和财产的快乐),即使并未享受或使用它。「我的银行存款增加了;我的事业资金增多了;我的财产增值了;我的股票增值了。」这种sukha是拥有财富的快乐。
3. Bhoga sukha:享财之乐(享受财富的快乐)。从拥有财富的快乐变成享受财富的快乐。此时,快乐增加了。因个人有财富,而能享受种种的舒适:看宜人的风光;听悠扬的音乐;闻上好的香味;尝美味的食物;和享受愉快的身体接触。所有这些舒适都令人觉得快乐。
4. Anavajja sukha:戒恶之乐(戒除恶业的快乐),即戒除背离真理的行为。对在家人而言,有一种快乐比前三种更快乐,那就是戒除恶业的快乐。在家人要自我检视并确定自己戒除有害的行为:不杀生;不偷窃;不做不正当的性行为;不撒谎和欺骗他人;不说粗话,不背后说人坏话,不说伤害别人的话;不饮酒吸毒。确保自己的生计不涉及武器,毒药,动物屠宰,肉类和毒品,酒类的交易。心灵上喜欢这样生活的人,在今生,可免于政府法律或社会责难的恐惧,以及免于死后下地狱的恐惧。也免于受悔恨之苦。像这样一个活在快乐,安详和无惧中,心灵纯净的人,他所体验的快乐,毫无疑问是一种优于其它世俗之乐的快乐。
要为每一种不同类型的快乐取不同的名称是不可能的。即使如此,佛陀在比较各种快乐时,曾详细解释,何种快乐为大,何种快乐为小:
1. 有家的快乐和无家(比丘或比丘尼)的快乐,这两者,无家的快乐为大。
2. 感官愉悦的快乐和舍离的快乐,这两者,舍离的快乐为大。
3. 世间的快乐和出世间的快乐,这两者,出世间的快乐为大。
4. 有漏(asavas,成瘾的冲动,烦恼)的快乐和无漏的快乐,这两者,无漏的快乐为大。
5. 物质享受的快乐和超越物质享受的快乐,这两者,超越物质享受的快乐为大。
6. 圣人(ariyas)的快乐和凡夫俗子或非圣人(Anariyas)的快乐,这两者,圣人的快乐为大。
7. 身体的快乐和心的快乐,这两者,心的快乐为大。
8. 有喜悦(piti)(身体的愉悦感受)的快乐和无喜悦(超越身体愉悦感受)的快乐,这两者,无喜悦的快乐为大。
9. 纵欲的快乐和禁欲的快乐,这两者,禁欲的快乐为大。
10.散乱心(非禅定的心)的快乐和专注心(禅定心)的快乐,这两者,专注心的快乐为大。
11.以喜悦(piti)(身体乐受)为目的的快乐和以超越喜悦为目的的快乐,这两者,以超越喜悦为目的的快乐为大。
12.以纵欲为目的的快乐和以禁欲为目的的快乐,这两者,以禁欲为目的的快乐为大。
13.以形色为目的的快乐和无形色为目的的快乐,这两者,以无形色为目的的快乐为大。
佛陀列举了许多类型的快乐,诸如:
身乐 kayikasukham,心乐 cetasikasukham,天人乐(神通乐)dibbasukham,人间乐 manusakasukham,名利乐(利得乐)labhasukham,恭敬乐 sakkarasukham,乘舆乐 yanasukham,卧床乐 sayanasukham,自在乐(支配乐,统御乐)Issariyasukham,支配乐(主权乐,王权乐)adhipaccasukham,家住乐(在家乐)gihisukham ,沙门乐 samannasukham,有漏乐 sasavasukham,无漏乐 anasavasukham,有依乐(取乐)upadhisukham,无依乐(无取乐)nirupadhisukham,有染乐(有食乐)samisasukham,无染乐(无食乐)niramisasukham,有喜乐 sappitikasukham,无喜乐 nippitikasukham,禅定乐(禅悦)jhanasukham,解脱乐 vimuttisukham,欲乐 kamasukham,出离乐(舍离乐)nekkhammasukham,远离乐(孤独乐)vivekasukham,寂静乐(寂止乐,寂定乐,止息乐)upasamasukham,菩提乐(正觉乐)sambodhasukham。
所以sukha(快乐)一词视情况而定,且在不同的文句脉络中有不同的意思。
因此,我们看到这位圣者藉由详细分析解释来列举各种快乐。但更重要的是,他教导我们一个明确的方法,让修行者得以体验更优质的快乐:
Cittam dantam sukhavaham
克制心带来快乐。
Cittam guttam sukhavaham
守护个人的心带来快乐。
Dhammo cinno sukhavaho
实践正法带来快乐。
每当佛陀讨论到dukkha(痛苦),他会解释其原因,如何根除这个因,及根除的实修方法。若有人说佛陀只讨论痛苦,是悲观主义者,说这种话只显示出他对佛陀根本教法的无知。
Bhavatu sabba mangalam — 愿众生快乐 !
54、快乐的真谛
下文摘录自2000年1月31日葛印卡老师在达渥斯举行的全球经济会议上的演说
这就是一切了吗?—快乐的真谛。
每一位来参加本次会议的来宾,都是我们星球上独特族群的一员,通常都是世界上最富有、最具权势、最有成就的人。大家公认能受邀参加世界经济会议的每一位来宾,都是同业中的佼佼者。然而当一个人拥有所想要的财富、权势、和地位时,是否就必然会快乐呢?这些成就和自满就是一切了吗?或是仍有可能达到更高程度的快乐?
快乐是一种短暂的状态,它转眼即逝,此刻存在的,下一刻便消失无踪了。当你的事业、银行的帐户、家人一切都顺利时,是很快乐的。但是当不想要的事情发生了,当完全超乎掌控的事情发生并扰乱了你的快乐和和谐时又怎么样了呢?
世界上任何一个人,不管他的权势和地位如何,都会遭遇到超乎掌控的环境,和不能随心所欲的时候:可能是发现自己得了绝症、可能是亲密心爱的人病了或死了、也可能是婚姻破裂或发现另一半欺骗了你、事业成功的人可能做了一个错误的决策、公司被合并导致你失业了、政治选战输了、别人升迁到你想要的位置、小孩离家出走或是叛逆到反对你所珍惜的一切价值观。不论你有多少的财富、地位和权势,这些不想要的事情、不想要的失败总会产生极大的痛苦。
问题来了:该如何应付这些破坏美满生活的不快乐时刻呢?即使是在最令人陶醉的生活中,不快乐的时刻仍是会到来。当你经历痛苦时,是以平衡和平等心来应对呢?或是习惯性地以嗔恨心反应?贪求你的快乐重现吗?若你耽溺于快乐和顺心,一旦事情不如意时,痛苦会变得更为锥心刺骨。事实上,它们变得如此难以忍受,以致使我们诉诸酒精来对付这些失望和抑郁的处境,甚且吞食安眠药以便获得生活中所需的休息。而在这同时,我们却告诉外面的世界:因为我们的财富、权势和地位,而过得异常快乐。
我来自一个经商的家庭,所以年纪很轻时就已经是一个企业家和商人。我建造了蔗糖厂、纺织厂、和地毯厂,设立了进出口公司,并在全世界分设办事处。在整个过程中,我赚了很多钱。然而,我也历历在目地记得,在那些年里,对在事业上和私人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我所产生的反应———每天晚上,如果在白天里搞砸了一桩商业交易,我会清醒地躺在床上好几个小时思索着:到底哪里弄错了?下次又该怎么做?反之,若当天做成了一笔非常成功的交易,我还是会清醒的躺在床上,对自己的成就,沾沾自喜。虽然我尝到了成功的滋味,但心中却没有快乐和安详。我发现安详与快乐是紧密相连的,虽然我的钱财和地位居于社会中的翘楚,但却常常无法拥有安详和快乐。
有首我很喜欢且和今天主题有关的诗:
当生命流过
像一首甜美的歌曲
快乐是轻而易举的
最难的是
当事情一败涂地时
仍能流露出笑容
不论我们的钱财、权势和特权是多是少,如何应付灰头土脸的时刻才是「快乐的真谛」的主要因素。
每个人都想要过快乐的生活,这是基本的人类需求,因此你必须去体验真正的快乐。藉由拥有钱财、权势、和耽溺于感官享受的所谓快乐,并非真正的快乐。这类的快乐非常脆弱、不稳当,而且短暂。为了获得真正的快乐,为了永久稳当的快乐,你必须深入自己并去除积藏在心灵深处的所有不快乐。只要在心灵深处仍留有痛苦,那么想要在心灵表层感受到快乐的企图,都将只是白费力气。
这些积留在心灵深处的不快乐,只要你继续产生负面情绪像:愤怒、仇恨、恶意、和敌意,它们就会持续的繁衍。自然的法则是当你产生负面情绪时,不快乐也同时升起。当一个人在心里产生了负面情绪,便不可能感到快乐和安详。安详和负面情绪无法并存,就像光线和黑暗无法并存一样。我古老的祖国有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发展出了一套有系统而科学化的修练方法,藉由它,你就能在经验的层次上探究有关身心现象的真相。这个技巧叫做内观:是如其本来面目,客观的观察实相的意思。
此技巧帮助人们在自己的身体架构内,发展对于身心的感觉和理解的能力。内观的技巧牵涉到基本的自然法则,那就是不管任何时候,当心中有任何不净杂染升起时,在身体上就会伴随的发生两件事:一是呼吸丧失了它正常的节奏,任何时候只要有负面情绪在心中升起,呼吸就会粗重些。这是一个显而易见,每一个人都能体验到的实相。在此同时,一个更精细的生化反应开始在身体内运作,会让我经验到身体上的某一种感受。每一种不净杂染都会在身体的某些部位产生某些感受。
这是一个实用的妙方。因为一般人无法观察心中抽象的不净杂染,像抽象的恐惧、愤怒、激情。但经由正确的训练和练习,却能很容易的去观察呼吸和感受,而这两者都直接和心中的不净杂染相关连着。
呼吸和感受以两种方式帮助我们,第一、当杂染开始在心中生起,呼吸马上就会丧失它正常的节奏,它会大叫:「注意,有些不对劲的事情已经开始了!」感受也会告诉我们:「有些事已经不对劲了。」我必须先接受这个事实,然后,经由这些警告,开始观察呼吸、感受,并且发现这些杂染很快的便消逝不见了。
这种身心现象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一面是心中生起的思想或情绪,另一面则是在身体上的呼吸和感受。每一个思想或情绪——不管是有意识或无意识——每一个心里的杂染都会立即显示在呼吸和感受里。因此藉由观察呼吸或感受,你便是间接的在观察心中的杂染,是如其本然的面对实相而非回避问题;接着杂染会失去它的力道,无法如过去一样的宰制着你,如果持续观察下去,杂染终将烟消云散,而你仍然保持着安详和快乐。
就像这样,自我观察的技巧以它的两个面向来揭示实相:外在的和内在的。之前,你总是张眼向外看,而漏失了内在的真相。人类总是向外寻求他们不快乐的原因,他们总是责备并试着改变外在的实相,由于对内在实相的无知,人们从来就不了解痛苦的原因源自内在,在他们自身的盲目反应中。
你越练习这个技巧,就越快走出负面情绪的束缚。渐渐的,心会摆脱了杂染,变得纯净了。一颗纯净的心,总是对他人充满了爱,超然的爱;对他人的失败和苦难充满了怜悯;对他人的成功和快乐充满了喜悦;面对任何情境充满了平等心。达到了这个阶段,整个生活形态会开始改变,将不会在言语或身体上去侵犯别人的安详和快乐。相反的,这颗平衡的心,不但变得安详,而且也帮助别人变得安详,围绕在这种人四周的气氛会渗透着安详、和谐和真正的快乐,也会开始影响他人。
对自身实相直接的体验、观察的技巧,就叫做内观。它是导向真正快乐生活的一种简单、直截了当的方法。
要过快乐的生活,有许多不同的要素,其中有几项是和参加本次会议的在座有关的。虽然一切想要的钱财和资产,你都有了,然而当这个世界上有千百万的人们仍为着下一顿饭而烦恼时,你怎么可能真正的享用这些福份?赚钱供你自己、家人、依赖你而活的人使用,绝对没有什么不对,但你也必须记得回馈社会。你的财富是从社会中获得的,所以你也必须加以回报。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我不但为自己,也为他人赚钱。在商场上另外一个快乐的观点是:不管以什么手段来赚钱,都不应该伤及或危害到他人。这是一个重大的责任,以别人的安详和快乐为代价而赚到的钱,永远不会带给你快乐。真正的快乐不是资产、或成就、或财富、或权势,而是源自一颗纯净和安详的心的一种内在生命的状态。而内观就是帮助每个人达到那个状态的工具。
55、觉知自然呼吸
葛印卡老师
下文编译自印度Zee TV电视台四十四集,葛印卡老师开示节目之第六集,原文刊载于1999年1月份的印度内观通讯。
内观禅修的目的是要根除所有瞋恨、愤怒、情欲与恐惧等不净烦恼,使心完全净化。因此,必须在经验的层面上,完全了知自己的身体、心念与心中种种不净染污,而这可以藉由呼吸之助来完成。
要了解身心的本质,你需要有一个纯净的专注对象-- 自然正常的呼吸。不要试着调息或做任何呼吸运动,也不要在觉知呼吸的同时,还不断地复诵某个字句、咒语或观想任何形象。你应该只是如实地观察呼吸。
当你开始观察呼吸,就会逐渐了解心的本质。一个真相就会变得非常清楚:这个心是如此的浮动与善变,总是不停地从一个对象跑到另一个。心到哪去了?它四处流转。即使你想要将心的所有攀缘对象全部记录下来,也办不到。但是专注的禅修者,能察觉到心其实只游移在两个领域:不是过去就是未来。当它想到过去某件事时,就开始在过去的思绪中打转,「这个发生了;而这个没有。」突然间,它又跳到未来,开始在未来的思绪中打转,「这个必须要发生;而这个不该发生。」
禅修者要观察当下的实相:客观地觉察心的本质。心一下子跑到过去,一下子又跑到未来,却从未停留在当下。但人必须活在当下,而不是活在过去。过去的已经永远过去了,即使用全世界的财富也不可能换回过去片刻。同样地,人也无法活在未来。只有等到未来变成现在,才能活在其中。因此,人既无法活在过去,也无法活在未来,必须活在当下。但是心却一直尝试逃往不可得的过去或未来。因为还没有学会如何生活,还没有学得生活的艺术。
生命只有在当下才真正是活的。因此,这个修行方法的第一步,就是要发展对当下实相的觉知:气息从鼻孔吸进或呼出。气息可能通过左鼻孔或右鼻孔,或是同时通过两个鼻孔。你可能会发现在观察了一次或两次呼吸后,心就跑掉了。那就微笑地接受这个事实,重新专心于呼吸。心会一再地跑掉,而你就持续回来觉知呼吸。
这并不表示你学了这个方法就要完全忘掉过去,或不为将来打算。喔!不是的。当你学会了活在当下的生活艺术后,不仅在需要时可以轻易地回想起过去,而且能更有效率地对未来做出更佳决定。
你必须改变心不断流转于过去或未来的习性。你必须训练心活在当下。当你持续修行,就会察觉到心不断地在念头中打转。哪些念头呢?禅修者会看到只有两种念头:不论心流转到过去或是未来,所生起的念头不是愉悦的就是不愉悦的。
要像科学家一样地探究内在的实相,在经验的层面上了知实相。你会发现每当过去或未来愉悦的念头生起时,你就会觉得很愉快。而每当过去或未来不愉悦的念头生起时,你就会觉得很不愉快。
当过去或未来愉悦的念头生起,而感觉畅快时,心的一部份就开始反应,「喔,真好,我要更多这种感受,我要更多这种感受。」然后这种「要、要」的习性就会一直持续。同样地,我们也会发现,只要过去或未来不愉悦的念头生起,那么「不要、不要」的习性就会一直持续。这种「要、要」的习性,印度古语称为raga(贪爱);而这种「不要、不要」的习性,则称为dosa(瞋恨)。人们不断地在心中生起这些贪爱与瞋恨的念头。过去或未来愉悦或不愉悦的念头,引起愉快或不愉快的感受,并且不断造成贪爱或瞋恨。
有时心中生起的一个念头还未灭去,另一个念头又生起了,而在那个念头还未灭去之前,第三个念头又生起了。念头不按顺序或常理地生起灭去,这样的心理行为通常被认为是疯狂的征兆。
例如:
有人将食物送给一个饿了好几天的疯子吃,这个疯子因为很饿,所以看到食物非常高兴。当他拿起食物要吃时,心中生起了另一个念头--「我现在在浴室,我是来这里洗澡的,这是一块香皂。」然后他就开始拿食物往身上擦。这时,另一个念头又生起了--「站在我面前的这家伙是我的敌人,他是来杀我的,在他杀我之前,我得先把他杀了。但是我要怎么杀他呢?这里有手榴弹,我只要往他身上丢,他就会被杀死。」所以,这个疯子就把所有的食物都丢出去。像这样的人就叫疯子。
敏锐的禅修者会发现自己的心也是充满了虚幻、无明。印度古语将此称为moha (痴)。而这种不断产生贪、瞋、痴的习性,使得心不快乐且焦躁不安。你尝试在心的表层保持觉知并避免生起贪、瞋。有时候你也许觉得心的表层已变得很清明,并且不再产生贪、瞋、痴。但这只是心的一小部分而已,心的更大部分,在深层中,仍随时不断地生起贪、瞋、痴。心的所有不净烦恼都是因为心中这些囤积的不净染污而生起的。心的较深层面无法从这个强烈的贪、瞋、痴习性中解脱。
也许一整天之中只有片刻,你能够完全活在当下,而不是在过去或未来。心完全专注在呼吸,当下的实相。没有虚幻,也没有无明。对于吸进的气息不生贪爱,对呼出的气息不生瞋恨。只是客观地观察气息进出鼻孔,不起反应。这时候,心是完全纯净的,毫无贪瞋痴。这个意识层面的纯净时刻对于囤积在内心深层的不净染污,有强大的作用。内在所囤积的贪瞋痴之火正在闷烧,你已将厚厚的灰烬覆盖其上。"Bhasmacchanno va pavako" 佛陀说这就像盖上灰烬的炭火,虽然表面上看来火已灭了,但深处仍有不净仍在燃烧。内在炽热之火和外在片刻纯净清凉的碰触,就像正反力量的碰触,产生了爆炸,像是内在火山的爆发。这些根深蒂固的不净染污浮现到表面,并且展现为各种身体上或心理上的不舒服,像是腿痛、头痛、或是恐惧、焦躁不安。虽然看起来像是问题,但其实是禅修进步的征兆。当你切开脓?时,里头的脓一定会流出来。同样地,当你开始对心进行开刀手术,深层的污秽脓血就会从伤口流出来。虽然过程并不好受,但这却是能让脓血流出,清除内心不净染污的唯一方法。只要你不断地正确用功,所有这些困难都会渐渐减轻。
当你用一小瓢水浇在烧红的炭火上时,就会有反应,会有「chung」的声音,当你继续浇冷水时,就会继续听到「chung」的声音,直到整个火炉的温度变得和水温一样时,这个声音才会停止。这时,即使继续浇水也不会再有声音了。同样地,当纯净之心的冷水浇在内心不净染污的炭火上时,也会产生爆炸,因此使得禅修者感到烦乱不安。这也是为什么你得到禅修中心,在有经验的老师指导下学习这个方法的另一个原因。
如果按照禅修中心老师的指导来练习,那么你就学会在任何状况下都能保持平等心。当你学会持续保持心的平稳,那么心也会越来越纯净。禅修的目的就是要净化心,纯净的心带来真正的快乐、真正的安详、真正的和谐、真正的解脱。
56、每日禅修的重要性
本文取材自葛印卡老师于2000/10/8对五千名大学生的开示,地点在印度那格玻尔的格劳大学University Ground, Nagpur)。
亲爱的正法子女:
很高兴能够和大家一起禅坐修习纯正的法。
共修是很重要的。
Sukho buddhanam uppado.
有佛出世是快乐的。
Sukha saddhammadesana.
正法的传授是快乐的。
Sukha sanghassa samaggi
修行者齐聚是快乐的。
Samagganam tapo sukho
一同禅修是快乐的。
两千六百年前,佛陀降生在印度并传授纯正的法,为世界带来极大的幸福。人们遵照他的教导,过正法的生活,也开始一起禅修,就像我们今天所做的一样,这是无可比拟的快乐。独自禅修可以使我们从染污不净中解脱出来,享有真正的快乐。然而这么多的正法子女在一起禅修,其它禅修者的力量,可创造出充满正法波动的有力氛围,使弱者得以强化。因此,可能的话,每周至少要有一次的集体共修,若有人这一周的修习变弱,可藉共修重新获得力量,以面对下一周的生活起伏。
藉由每日早晚的一小时禅修、每周的集体共修和每年至少一次的十日课程,以发展出面对人生各种情境的力量,也确保我们在正法的道路上得以持续前进。不只是在家修行者面临很多困难和障碍,曾有出家人告诉我说,他们也不一定能够规律地打坐,但我们必需排除万难,坚持每日的早晚静坐。
为了保持身体强健,避免衰弱和生病,我们做瑜伽、慢跑或散步等各种运动。同样的,我们更需要保持心的强健。心更为重要,更不应该衰弱和生病。内观就是心的运动,早晚的静坐禅修让我们的心保持强健,绝不是浪费时间。我们活在复杂而压力大的社会,如果心不够强健,很容易会失去平衡而变得不快乐。没有机会接触正法、学习禅修的人是不幸的。但如果学到了而没有好好的运用就更加不幸了。获得了无价的珍宝却弃之如敝屣,还有比这个更不幸的事吗?
人身难得,只有人类才拥有从内心深处自我净化的潜能,其它动物、鸟类、爬虫类、昆虫及低等生物都办不到。即使是人类,也必需学到正确的方法才办得到。生而为人,又能学习到这美妙的方法,也在使用后得到了益处,却中断了修习,这是多么的不幸!破产者找到了宝藏,却放弃它而再度一文不名,饥饿者得到美食,不去享用而依旧挨饿。病患找到良药,却不服用,而无法解除病痛,真是非常的不幸。我们不应犯这种错误。
有时学员会对我说:「我停止了每日的禅修,怎么办,实在是太忙了」,这真是差劲的借口,食物不是每天都要吃三到四次的吗?我们不会说:「实在太忙,今天没有时间吃饭」。每天早晚静坐能使心强健,而心的强健比身体更为重要。如果我们忘了这点,就是在伤害自己。永远不能犯这种错误。即使真的太忙,我们还是要修习。能每天在固定的地点和时段禅修是比较好的,即使不行也没有关系,重要的是,在24小时之内要有两次的禅修。在特殊的情况下,无法以闭目静坐的方式独自禅修,那我们就像常人一样,眼睛张开坐着,但注意力要向内,不要把禅修变成作秀,旁人并不需要知道我们在禅修。这种方式的效果或许比不上正规的禅坐,但至少能使心平静和增强一些。总而言之,只要缺乏固定的修习,心就会变弱。羸弱的心使我们屈服于产生贪瞋的旧有习性,使我们痛苦。
我们得生而为人,并接触到殊胜的正法,藉由实际的获益也培育了一些信心。但是,却中断了修习。千万不要大意。每日两次的禅修不是为了任何人,「老师这样说,我们就照做」。这并不是为了老师的利益,而是为你自己好。这是多么殊胜的方法,当一个人开始觉知到身体的感受时,已经开启了解脱之门。一个人不能觉知到身体感受,是不幸的;解脱之门没有为他而开。我们进一步学习如何对感受保持平等心,不仅是开启解脱之门,而且进入了大门,迈向完全解脱之道。
修习内观使我们在身体的各部位体验到种种不同的感受,并且保持平等心。有智慧的禅修者在日常生活中亲身体验到它的好处。走在正道上的每一步都将使我们更接近最终的目标。努力不会白费,耕耘必有收获。对感受缺乏警觉使我们走在痛苦的道上。由于无明导致的盲目习性反应只会带来痛苦,极深的痛苦-dukkha-samudaya-gamini-patipada。觉知感受并保持平等心会将我们从所有的痛苦中解脱出来-dukkha-nirodha-gamini-patipada。对愉悦的感受以贪爱反应,对不愉悦的感受以厌恶反应,这是痛苦的束缚。此即佛陀所证悟的内容,即佛陀的教导。
当死亡降临的时刻,某种感受会生起。如果我们没有觉知而生起瞋恨,我们将会坠入恶趣。好的禅修者能对死亡时刻生起的感受保持平等心,因此能投生善趣。这就是掌握未来的方法。死亡随时会来,不会在我们指定的时刻到来,因此我们随时都要做好迎接死亡的准备。内观不是一般的技巧,它是可以使我们超脱生死轮回的无价珍宝,不但对此生有益,也将利益来生,导向完全的解脱。
「可是我没有时间,我有太多的事要做」,别用这样的借口糟蹋了无价之宝。日常生活中只要感到悲伤、失望、枯燥乏味,这个方法都能帮助我们。只要觉察到:「此时此刻,心中有悲伤、失望、枯燥乏味」时,就开始观察呼吸或感受。外在的原因并不重要。
Vedana samosarana sabbe dhamma. 感受伴随着「法」生起。
所有在心中生起的事物都叫「法」(dhamma)。任何「法」生起,皆会伴随着感受,这是自然的法则。身和心是相互影响的。不净杂染在心中升起,身体就会有某种感受。此刻升起的感受必定会连结到心中的不净杂染。这是佛陀的开示。要练习觉察到心中有不净杂染就去观察身体的感受。不只是一次两次,而是重复不断地彻底练习,了知到任何感受都是无常的;因此相关的不净杂染也是无常的,它能持续多久呢?我们观察感受同时也观察杂染能维持多久。它将变弱然后灭去,就像小偷潜入屋中,发现主人在家,赶紧逃走。以「忿怒」为例,当忿怒因为某种原因而生起,我们了解到:「喔,此时此刻心中有怒气,让我来观察看看身体有那些感受」,造成忿怒的原因并不重要。我们只是观察感受并了知它的无常本质。忿怒也是变化无常的,这个本来会增强并完全宰制我们的忿怒,将逐渐减弱而最终灭去。这个方法是多么的奇妙,可以运用在对付任何不净杂染:情欲、自大、嫉妒、恐惧等等,不再为其压服。现在我们学会了这个方法,学会了生活的艺术,我们唯一要做的只是接受事实:「杂染生起了,让我来面对这个敌人,让我来看看身体发生了什么事。它是无常、无常、无常。」敌人将会越来越弱最终离去。一生中,不净杂染会一直出现,有时候是由于这个原因,或许是那个原因。当你从所有的不净杂染中超脱出来,你就是完全解脱的圣者,一位阿罗汉。当然,此时距离这个目标还很远。但我们找到了以感受为工具的有效武器来应付日常生活的种种挑战。我们终生都不会被这些敌人打败,临死前又怎么会被打败呢?永远不会被打败。我们才是主宰者。这个方法就是让我们成为自己内心的主人。
我们学会了生活的艺术,生活中怎么会有忧悲苦恼呢?忧悲苦恼的成因是内心的不净杂染,而不是外在的其它原因。当外在发生了任何事件,我们不生起任何不净杂染,我们得以免于受苦。只要产生不净,就必定受苦,我们要为自己所受的痛苦负责。不如意的事件会一再发生,只要我们足够强壮而不产生任何杂染不净,必然能保持快乐平静。我们不会去伤害别人,我们只会帮助自己、帮助他人。每一位禅修者都应了解,唯有透过经常性的练习,才能终生快乐祥和。所有内观修习者都应明白,他们得到一个无价之宝。
愿一切众生快乐、安祥、解脱。
57、智能的觉醒
葛印卡老师
原文刊载于1995年8月份的印度语内观通讯
让我们从无明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吧!从无明之中解脱出来,其实就是从此生之苦(dukkha)及未来生死轮回之苦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因为有了无明,才让我们沦落此生与未来生生世世的痛苦之中。
什么是无明呢?无明就是昏沉、掉举、愚痴的现象。因为无明,所以我们不断新产生心的习性反应(sankharas),而我们的心也因不断生起的负面反应而受到染污。我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不知道自己如何地深陷贪瞋的桎梏之中;也不知道因为自己的无明,已将这些束缚紧紧地纠结在一起。
只要我们时时刻刻保持警觉与专注的心,就可以根除无明。如此,心的习性反应就不会像雕凿在岩石上的刻痕般,深深地烙印在我们内心深处;也就不会被贪嗔的枷锁牢牢束缚。心的这种具有了解的觉知特质,就叫做智能(panna),而智能能彻底根除无明。
我们练习内观就是为了培养洞察力,并且让智能觉醒。
Yatham care: 走路时,我们要保持觉知。
Yatham titthe: 站立时,我们要保持觉知。
Yatham acche: 坐着时,我们要保持觉知。
Yatham saye: 躺卧时,我们要保持觉知。
无论是处于睡眠或清醒中,或是日常所有行住坐卧状态下,我们都应当随时保持觉知与专心,而且在所有举止行宜中,都应该保持觉知。
Paccavekkhitva paccavekkitva kayena kammam katabba.
要对所有的身体行为保持全然的觉知。
Paccavekkhitva paccavekkhitva vacaya kammam katabba.
要对所有的言语保持全然的觉知。
Paccavekkhitva paccavekkitva manasa kammam katabba.
要对所有的心理行为保持全然的觉知。
因此,我们应当注意身、语、意一切行为;并且应该谨慎检视每一个行动。
然而,这样的觉知,应该是智能的觉知。也就是说,在觉知的同时,我们应该亲身体验智能的三个特质:所有的现象,都具有无常、变化的本质(anicca);所有无常的现象都是苦(dukkha);所有无常、会生起苦的现象都没有实质,亦即,他们不可能是「我」、「我的」或「我的灵魂」-- 无我(anatta)。
当我们自身体验了这个真相后,才会明白对这一切无常现象生起贪、瞋、执取与厌恶的反应是多么无知啊。因此,对所有无常变化的现象,就只保持觉知以及不执取。这就是内观(Vipassana)。这种藉由亲身体验而来的智能,才能破除我们的无明。
各位修行者阿!唯有去除无明,我们才能安详、快乐、解脱(nibbana)。
58、智能的本质
葛印卡老师
原文刊载于1995年8月份的印度语内观通讯
智能是什么?智能的意思就是正见。仅仅认识表层明显的真相并非真正的智能。为了洞察究竟的实相,我们必须从表层的实相穿透到深层的实相。
就像小孩子只会把珍贵宝石当作是光彩夺目的石头。但是经验丰富的珠宝商,却能以专业的眼光检识宝石的优劣,以精准地估算它的价值。同样地,有智能的人不会只从表面去检视,而是以智能洞见深入,确实地觉察每个状况表面下的微细实相。这种在所有状况下都完全了知实相的能力就是智能。
智能可分为三种:第一种是闻慧(suta-maya panna),就是听闻而来的智能;第二种是思慧(cinta-maya panna),就是在听闻某种说法之后,加以考量及分析其是否合理的智能。
这两种智能虽然不能说全然无用,但终究只能算是借来的智能,通常这样得来的只是理性的知识,并不会带来持久的利益。
第三种是修慧(Bhavana-maya panna),是修证而来的智能,就是基于我们对自身感受的体验所亲身了悟的真理。这种智能是由直接体悟而来,因此能带来真正的利益。
要开展修慧,就必须持守戒律(sila道德修养)和修习正定(samadhi心的专注)。唯有借着正定来使心变得专注,才能如实地了悟真理 (Yatha-bhuta nana-dassana 如实知见) 。
Samahito yathabhutam pajanati passati: 发展了正定的人如实地了悟真理。
这种如实知见的能力,就是「内观」--意思是,「以一种特殊方式观察事物」。通常我们只会注意到表面所呈现的实相,就像小孩子只看到宝石外表缤纷夺目的色彩。而要能真正洞见内在的实相,我们就需要有珠宝商专业锐利的眼光--我们需要一种特别的观察方法。这种特别的观看就是内观;这就是修慧,也就是以内观的修持来培养智能。
要觉知表层的实相是很容易的,但是要觉察内在微细的实相就必须要有内省观察。唯有在自身之内,我们才能洞见、观察与体悟内在的实相。
为了体悟内在的实相,我们应该勤修佛陀在大念住经(Mahasatipatthana Sutta)中,所说的四种觉知。修持身念住(kayanupassana),就是全然专注地观察自身运作的过程,而观察呼吸的进和出就是身念住的一部份。因为观察自然的呼吸,会让我们觉察到身体每一部位的感受。
只要勤奋地练习,慢慢地我们就会觉察到身体每一部位粗重或微细的感受。它可能是愉悦的、不愉悦的,或是不苦不乐的感受,我们要不执取地观察这些感受,这就是修持受念住(vedananupassana,观察身体的感受)。观察不断生起的各种心(citta),就是修持心念住(cittanupassana);以及修持法念住(dhammanupassana),就是观察各种心理内含。
我们着重受念住的修持,因为它与其它三者都有直接的关连。Vedana感受是由心去觉察,但是在身体上体验。只要我们心中有任何不净染污,身体必然会产生某种感受。因此,只要我们勤于受念住的修持,其余三者也会自动地增进。
透过这种以感受为观察对象的内观修习,我们得以随时观察到身心(nama-rupa)真实的本质。渐渐地,我们就会了解身体只不过是由一堆不断生灭变化的微小次原子粒所组成;而这些次原子粒又是由地、水、火、风四大元素所组合而成。
我们唯有透过专注的正念才能觉察到这种不断变化的身心之流。观察身心的变化,让我们体悟到无常(anicca)与苦(dukkha)的本质,而且在这样的过程中,无我(anatta)的实相也会变得越来越清楚。我们也开始了解到身心之流并非具体的实质。而且在这身心之流中,没有什么是恒常不变,或是可以称做是「我」、「我的」,或是我们所能控制的。
我们就是用这个方法开始学习不执取地观察身心之流。我们越能深入觉察微细的感受,我们就越能让自己不执取。只要有执着,我们就无法如实而客观地观察感受,但是透过内观练习而得到的智能,不仅可以使我们的执着越来越微弱,而且我们也能更加如实客观地观察感受。
就像我们提着一盏灯走进漆黑的屋子时,黑暗就会立刻消失;因为光已经使整个屋子明亮了起来,我们也能清楚看见屋内所有东西。同样地,智能的光亮会去除无明的黑暗,使我们能清楚地看见究竟的实相。
藉由持续的练习,我们将会经验到最深层苦的实相--这个无法满足的心是如何不断地被贪爱渴望所染污;这种渴望又是如何的永不餍足--就像是个无底洞,不断地消耗我们所有的精力去填满它。我们也体悟到对自我执着的痛苦--我们是如何执着于「自我」、贪爱与各种见解,这些都让我们不断地被束缚着,并且沉沦在痛苦之中。当我们了解了苦及苦的根源之后,也将体悟到唯有走在这条神圣的道路上,才能将造成苦的贪爱摧毁,而得以从痛苦之中解脱出来。只要我们能在这条道路上不断地前进,我们就能从所有痛苦之中解脱,证得涅盘。
经由内观的练习,我们的智能也会不断地增长茁壮,而得以根除所有的错觉、幻象、愚痴与无明。由于我们的心不再受到虚幻所蒙蔽,因此,事情的真相也会变得越来越清楚。当智能增长,道德(戒)也会变得更纯净;心中所有不净杂染也得以净化。只要我们能在这条道路上不断地精进,终将会达到圣者(ariyas)的纯净状态,而体验到涅盘的喜乐。
由内观而得的快乐是超越所有快乐的。不论是粗显的愉悦感受,或是极细微的特殊愉悦感受,都无法带来持续的快乐。因为所有快乐结束后,接着就是痛苦。而所有现象都只是暂时的,它终究一定会改变的。当愉悦的经验结束了,心就会一再渴望得到,因此,贪爱只会带来痛苦。唯有恒常不变的,才是真正的快乐。
当我们习于保持完全的客观观察?,那么即使观察的对象不断地变化,我们的觉知力也不会受到动摇。既不会因为经验到感官或出世间的愉悦而兴奋不已,也不会因为它们的灭去而哭泣。不论在何种状况下,我们都只是客观地观察着,就像是一位看戏的观众般。当我们观察到心的深层,即使是最微细的感受,也都具有相同的变化本质时,就会发展出了悟无常实相的正见。因此,我们必须以同样客观全然不偏的心来观察所有变化的现象,以纯净无染的心,如实观察当下呈现的无常变化的现象--这就是真正的快乐。这种快乐的境界称为现法乐住(ditta dhamma sukha vihara)。
来吧!让我们以内观修持来增长修慧(bhavana-maya panna)。我们要从贪爱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不要再让贪爱造作出种种的烦恼不净。开展智能吧!让我们获得解脱与真正的满足、真正的快乐。
59、努力救渡自己
本文节录自葛印卡老师在内观三日课程中,第二天对旧生的开示。
虽然心的表层一直玩弄着思考、想象、梦想与建议等游戏,但内在深处,心始终是自己业习的俘虏,在我们内心的最深处仍旧不断地对感受做出习性反应。如果感受是愉悦的,心就会起贪爱的习性反应。如果是不愉悦的,就会起嗔恨的习性反应。
佛陀的觉悟之道就是针对这个问题的根源。除非我们能从问题的根源着手,否则我们只是知识上的了解,只能净化心的表层。只要树根健壮,整棵树就能获得充分的养分。同样地,我们也得从问题的根源着手。这就是佛陀的觉悟之道。
佛陀所教导的正法,八正道--戒(sila)、定(samadhi)、慧(panna)之道--并不是要建立崇拜仪式或教条信仰。正法是一条实修的道路。走上这条正法之道的人,就能到达心的最深层,将所有的痛苦根除。
那些已经真正解脱的人都知道深入心的最底层--进行心的开刀手术--必须靠自己独自完成。其它人只能以慈悲的心念来引导你,或在这条道路的旅途中帮助你;但没有人可以将你扛在肩上说:「只要你顺服我,我就会把你带到最终点,我会帮你做任何事。」
自己的束缚枷锁及自己所造成的不净染污都得由自己承担,而不是别人。因此,唯有你自己才能净化自己的心,以及破除所有的束缚,其它任何人都无法替你完成。
成功的秘诀就在于不断地实修。而所谓应持续地保持觉知,意味着你必须以伴随智慧的觉知,实际体验到身体感受的生起与灭去。正是这种对无常的觉知-觉知各种感受的生灭-才能净化你的心。
只在知识层面上了解这事实并无法带来帮助。你可能理解:「一切生起的事物,迟早都会灭去。而所有的生命也终将回归死亡,这就是无常。」你可能正确无误地了解这个道理,但却不曾亲身体验过这个道理。唯有你亲身去体验才能帮助你净化你的心,从自身的痛苦中解脱出来。在佛陀时代,印度所用的「体验」这个字就是「受」(vedana),也就是透过经验去感觉,而不只是知识上的了解。而且,唯有觉知身体的感受才可能真正地了解这个道理。
你必须亲身体验无常(Anicca)。如果你从未体验过无常,那么它就只是一种理论罢了。佛陀对理论是毫不感兴趣的。即使在佛陀之前,以及佛陀在世时,已经有许多老师教导有关宇宙无常的道理,所以这一点都不新奇。佛陀新教的是对无常的体证;因为唯有在自己身体的架构内体验到无常,才真正开始清除你内心最深层的不净烦恼。
对于那些已经走在这条道路上的人,有两件非常重要的事。第一件是破除心中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藩篱。即使现在意识表层的心已经可以感受到那些原本只有深层无意识的心所能觉知的感受,仍旧无法帮助你。佛陀要你采取的第二个步骤就是:改变最深层的心的习性反应。
达到能觉察感受的这个阶段已是非常好的第一步,但是心的习性反应模式依旧存在。当你觉察到不愉悦的感受时,如果还继续不断生起「喔,我得去除掉它」的习性反应,这是不会有帮助的;如果你开始觉察到全身有一种微细振动的愉悦之流,而你又有了「啊,太美妙了,这就是我一直在寻找的,我现在终于找到了!」的反应,那么你就是完全不了解内观。
内观并不是一种愉悦或痛苦感受的游戏。你这一生一直都是如此地造作习性反应,而且累劫累世以来都是如此。现在藉由内观修习,你开始增强这种习性模式。每当你感觉到不愉悦的感受,你就起嗔恨的习性反应;或每当你感觉到愉悦的感受,你就起贪爱的习性反应,跟以前一样的反应。内观并没有帮助你,因为你没有用正确的方法练习内观。
只要你再度以过去的业习造作错误的习性反应,那么就观察自己究竟要多久才会觉知到:「看吧,我正对着不愉悦的感受生起嗔恨;看吧,我正对愉悦的感受生起贪爱。这不是内观,习性反应并不能帮助我。」
你应当了解这是你必须做的事。如果你还不能百分之百做到,那并不要紧。只要你持续了知,并且不断尝试去改变旧有的习性,你就不会受到伤害。那么即使你仅有极短暂的时间从自己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你就已经在进步了。
这就是佛陀要你做的事:修持八正道。持戒能让你走向正定。无法守戒的人,是不可能到达最深层的实相。当你已能逐渐主宰自己的心,当你开始有智慧了解到不守戒会带来严重伤害时,就会培养出戒。你从经验层面上发展出的智能有助于正定,从经验层面上发展出来的正定又会帮助你持戒。如此一来,坚决的持戒有助于坚固正定。坚固的正定则会使你更有智慧。这三者是相辅相成的,因此你也会在这条正道上不断地进步。
从佛陀当时到现在,印度有许多的修行技巧。修行者因修持而感受到全身细微的振动,此时坚实的身体完全消融。但事实是,可体验到的最细微振动,仍是身心范围内的现象。生起、灭去、生起、灭去的现象;这仍旧在无常、不断变化的范围内。
过去有些禅修者曾试着赋予这种微细振动的经验某种哲理,当他们体验到除了波动没有别物的阶段时,他们就主张:「在整个宇宙中,存在着此种不可思议的能量,这就是神的力量,我已经经验到这股力量了,所以我与神力同在。既然整个宇宙都是一体的,众生也都是神,那么我怎能有任何偏爱或歧见呢?」这虽然也是正面的态度,但这只能在表层上有所助益而已。
事实上,即使再细微的振动也仍旧不离身心的范畴;并非超越身心的最终实相。因此,所有的哲理论述,或许有其正面的意涵,却无法使人解脱。你必须与实相同在:一切都只是无常变化的振动之流罢了。这样的体会,才能除去我们对感受早已根深蒂固的习性反应。
不管你经验到任何感受--愉悦的、不愉悦的或不苦不乐的感受--你都应该将它们当作是工具。这些感受可以成为你解脱痛苦的工具,帮助你了解如其本然的实相,但它们也可能变成增加痛苦的器具,你不应让好恶掩盖了这个问题。实相就是:感受生起,然后灭去;它们都是无常的现象。乐受、苦受或不苦不乐受--都是一样的。当你开始了解到,即使你经验最愉悦的感受,也仍旧是苦(dukkha) 时,那么你已离解脱越来越近了。
现在就来了解为什么乐受也是苦的道理吧。每当你生起愉悦感受时,你就开始贪爱这种感受。这种贪着于愉悦感受的习性已持续了无数次的生死轮回,也因为这样,你才会有嗔恨。贪爱与嗔恨就像是铜板的两面,当贪爱越强烈时,嗔恨必定也会越强烈。而所有愉悦的感受迟早都会变成不愉悦的感受,所有不愉悦的感受会变成愉悦感受;这就是自然的法则。当你开始对愉悦感受产生贪爱时,其实你就在招揽痛苦了。
佛陀的教导帮助我们解开这个让我们无法看清实相的坚固障碍。在真实的层面上,除了波动之外,什么也没有。我们却依旧感受到坚实。例如,墙壁是固体,这虽然是事实,但却只是外表的实相。最终的实相是,所谓墙壁只不过是一堆次原子粒的波动罢了。我们必须透过正确的了知,将表面及究竟的两个实相结合起来。
正法帮助我们了知实相,使我们得以从习性反应中解脱出来,并且了解到贪爱及嗔恨只会对我们造成伤害,也让我们变得更实际:「看吧,除了有究竟实相,也有表面的实相,那是一种事实。」
深入心中最深层,来使自己解脱的过程,虽然都得靠你自己去完成,但你仍必需做好与家庭及社会融为一体的准备。要衡量你内心中的慈悲与善意是否有所增长,就看你是否将这些特质散播在你周遭的人身上了。
佛陀要我们从内心的最深层解脱。然而,除非我们了解无常、苦及无我这三个特性,否则是不可能的。当我们的心开始变得越来越不受制于习性反应时,我们就已经开始一层一层地向内净化,直到整个心都不再生起任何习性反应为止,然后这种纯净就会变成一种生活的方式。你也不需要像你在这里禅坐一小时结束时,那样特别地修习慈悲观(metta)。以后,慈悲与善意会变成你生活的一部份,随时随地都充满慈悲与善意,这就是你所要达到的目的与目标。
解脱之道就是努力在内心深层用功。虽然提供自己好的心灵启发并没有什么不对,但是除非你能改变内在最深层的盲目习性反应,否则你仍然无法解脱。除非彻底改变内心最深层的习性反应,否则任何人都不可能解脱。而内心的深层会不断地与身体的感受接触。
我们必须分解、剖析及破除整个结构才能了解身与心的关连。如果你只在心这方面努力,却忘了身,那么你就不是在修持佛陀的教导。如果你只在身体这方面努力,却忘了心,那么你仍旧没有正确了解佛陀的教导。
一切在心中生起的念头都会转变成某种物质,也就是某种生理上的感觉。这是佛陀所发现的实相。人们早已忘了这个只能经由正确修持所了知的实相。佛陀曾说过:「心中生起的一切事物都会在身上产生感受(Sabbe dhamma vedana samosarana)」。
佛陀用 asava 这个字来说明这种现象,它的意思是流出之物或者麻醉。假使你产生愤怒,便启动了某种生化之流,那会带来非常不愉悦的感受。而由于这些不愉悦的感受,你又产生了愤怒的习性反应。也就是说,当你变得愤怒时,染污(有漏)之流也变得强烈,伴随着某种生化分泌而产生了不愉悦的感受。因此你越愤怒,有漏之流就越强烈。
同样地,当激情或恐惧生起时,也会在血液中产生某种特殊的生化物质,接着恶性循环便开始了,并且不断地重复。在我们内心的深层一直存在着一种染污之流,一种麻醉,但由于无明,我们早已被此种特殊的生化之流所陶醉。虽然这让我们深陷痛苦,我们却耽溺于此:一而再地贪求。因此我们又不断地生起更多的愤怒、更多的激情、更多的恐惧。我们早已被心中生起的一切不净杂染所迷惑。当我们说到有人对酒或毒品上瘾时,实相并非如此。没有人会对酒或毒品上瘾。真正的实相是,人们只会对酒或毒品在身体上所产生的感受上瘾。
佛陀教导我们如何观察实相。只要我们以此种了知来观察身体感受的实相:「无常、无常,这就是变化无常。」那么一切贪爱执着都会消失。慢慢地,我们就学会不再起习性反应了。
正法是如此的简单、如此的科学,而且如此的真实--是适用于所有人的自然法则。不论是佛教徒、印度教徒、回教徒、基督教徒;也不论是美国人、印度人、缅甸人、俄国人或意大利人--都不会有任何的不同;人就是人。正法是身与心互动的纯科学。不要让它变成某种宗派或哲学信仰,因为这样做是毫无助益的。
佛陀这位全世界最伟大的科学家经由自身的努力,发现到身与心的关连。为了解开这个实相,他找到了超越身与心的方法。他体证实相,不仅是为了满足他个人的求知欲,而是要找寻解脱痛苦的方法。在每个家庭、每个社会、每个国家,以及全世界的每个角落都存在着这么多的痛苦,而觉悟者已找到了解脱痛苦的方法。
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就是:每个人都得靠自己从痛苦中解脱出来。当家庭中每一位成员都从痛苦中解脱出来,这个家庭就会变得快乐、安祥与和谐。当整个社会、国家,以及全世界的每一个人都从痛苦中解脱出来--到那个时候,整个世界就会一片祥和。
然而,这个世界并不会只因我们如此期望就能和平:「我如此热烈地鼓吹,将为这世界带来和平。」我们绝无法透过鼓动获得和平,这是不可能发生的。因为当我们变得激动不安时,我们已失去了自身的安祥。不要激动不安,要净化你的心。如此你的所作所为才能为宇宙增添安祥与和平。
净化你的心:如此才能停止伤害他人,并且开始帮助别人。因为当你努力让自己解脱时,你将会发现你已开始帮助别人从痛苦中解脱出来。从一个人的解脱变成很多人的解脱--逐渐扩展到周遭每个人。不过没有魔术也没有奇迹,你必须为自己的安祥而努力,而你也会发现你已开始使得周遭的气氛越来越安祥了,不过你得正确地努力才行。
最伟大的奇迹在于你能改变内心根深蒂固的习性反应,从痛苦的深渊中解脱出来。世上的一切再也没有比这个奇迹更伟大的了。迈向这个奇迹的每一步都是健康的一步、有助益的一步。所有其它外在的奇迹都只是束缚罢了。
愿你们从痛苦中解脱出来、从束缚中解脱出来。愿你们享有真正的安祥、真正的和谐、真正的快乐。
60、从不当习惯中解脱
S. N. Goenka
(葛印卡老师于1989年在法岗(Dhamma Giri)「内观帮助戒瘾与健康」研讨会的闭幕演讲。)
朋友们,你们都参加了这一次的内观十日课程。这是 patipatti,是法 (Dhamma)的实修层面。如果没有法的实修经验,理论层面也很难清楚了解。当然,不用期望在十天内就非常深入的体会法,但是你应该可以约略了解这条道路,对于自然法则有了一个概括的了解。
我不断的强调这个法指的不是佛教宗派的法,不是印度教的法,不是耆那教的法,不是回教,基督教,或拜火教的法。法就是法。如同佛陀就是佛陀。不仅是哪一个人成了佛陀。任何得到完全解脱的人都是佛陀。
什么是完全的解脱呢? 完全的解脱,指的是经由直接的经验,彻底明了最究竟的真理。当一个人完全解脱了,这个人并不因此就得成立一个教派,或是宗教。这个人只是说明了他亲身体验到的真理,每一个人都能明了的真理,也是能让人脱离所有痛苦的真理。
普遍共通的法 —缘起法则. (Yo paticca samuppadam janati so dhammam janati; yo dhammam janati, so paticca samuppadam janati.) 佛陀清楚的告知众人:懂得缘起法则的人就懂得法,懂得法的人就懂得缘起法则。缘起法则从来都不分派别。它不是只适用于某个特定的团体,特定的阶级,特别的肤色,某个国家,或是只发生在某一个时间或某一个年代。这个法则是普遍共通的,没有差异,也没有区别。自然法则是这样的,任何人一旦在心里生起负面情绪,心就会影响物(身),身体这物质架构内产生的反应,便让你情绪激动,使你非常不快乐,非常痛苦。
你可能自称是印度教徒,回教徒,基督徒,耆那教徒,或是佛教徒。你可能自称是印度人,巴基斯坦人,斯里兰卡人,缅甸人,或是美国人,俄国人。但只要负面情绪在你心中生起,自然的法则就是,你势必会痛苦。没有人能帮你从痛苦中解脱。然而,如果你心中没有生起负面情绪,你会发现你就没有痛苦。一个没有烦恼的心,纯净的心,自然而然的充满了慈爱,充满了悲悯,充满了共鸣的喜悦,也充满平等心(也就是慈悲喜舍)。
如果有一种练习,一个技巧,或一条路能让我们改变心的习性模式,让心纯净起来,将那些负面情绪,烦恼通通冲洗干净,那么照着修行的人自然能脱离痛苦。一个人叫什么名字,属于什么族群都没有关系。法则就是法则,是普遍共通的法则。
这就是佛陀所觉悟的,也是他教导众人的道理。佛陀从不对某一种哲学有特别的兴趣。大部分的时候,哲学是由那些玩弄想象力或智力游戏的人发明出来的。哲学也会由那些在正道上走了几步的人发展出来,他们从那些经验整理出了一种哲学,然后他的信徒们便盲目信仰。因而形成了不同的教派-这是由想象、智力游戏或仅有部分实相经验而创造出来的信念。任何觉悟的人都会了解这些的。所以,他并不会因自己已彻底了知或完全解脱就坚持人们得接受他所说的一切。你必须亲自体会真理,而这里提供的就是能让你亲身体验真理的过程。你已开始走在这条正道上,对于你亲身体验到的一切,你都要接受,并且一步一步地,以开放的心,继续在这条正道上体验更深的真理。
正道已在你的面前,就向前迈进吧! 当然,有些规则是必须遵守的-不要掺杂任何的想象;也不要混杂其它的技巧,或尝试以你原本的宗教信仰来解释实相。否则这个方法是不会有效的。
你只要持续不断地观察这个如其本然的实相,并了解它的本质与特性。然而,唯有感官根门与外界接触时,你才能经验到外在整个世界的实相,因为只有身体架构内的实相,能直接经验。现在你已经开始体验到你身体架构内的实相了。虽然,前面我已经说过,不要期待在这十天当中,就想要完全了知这个自然的法则,但每一位来此体验实相的学员,只要能以开放的心胸来练习,至少就能知道这条实践真理的正道。
在这十天当中, 你们已经可以确信这个技巧是对的:只要在这条正道上继续前进,那么你们就能体验到身心更细微的实相——身与心的互动,以及彼此间如何相互影响;而这整个过程与任何宗派或信仰并不相关。你们已经开始像科学家一样,不断地分解、解剖、瓦解、消融及分析,不只是在知识的层面上而已,而且是在实际经验的层面上来检视实相。你已经在这条正道上踏出了一小步,并且开始了解什么是心(nama),什么是身(rupa)-物质。 当你继续前进,这条道路就会带领你,体验到组成身体结构的每一个次原子粒子的振动,以及宇宙中所有这些最细小的次原子粒子是如何的生起、灭去,不断地生灭的阶段,就像我们的身心一样。只要你继续不断地分解、解剖、消融, 那么有关这个心的实相就会愈来愈清楚。到了另一个阶段时, 你就会彻底了知有关心的最终实相:同样不断地生起灭去,生起灭去。然后,渐渐地你会了知心所生起的一切心法(心的内含物),以及所有随心而生之念头的最终实相,它们都有着同样的特质,就是不断地生起、灭去,生起、灭去。
这样逐步检视身、心、念头与心法的实相,不只是为了满足我们的好奇心,而是要从最深层的心去改变我们长久以来的习性模式。只要你不断精进,你就会了知心是如何影响身,以及身又是如何影响心。
在身体结构内随时都有大量的次原子粒子(kalapas)生起、灭去,不断地生起、灭去。它们是如何生起的呢? 只要你如实地检视这个实相,而不受过去哲学信仰所影响,那么它生起的原因就显而易见了。你所吃的食物及吸收到身体里的物质,都会变成这些次原子粒子生起的原因,所以将它们称之为食生(aharaja)。你也会发现这些次原子粒子会因为你所处的气候——此即时节(utuja)而生起、灭去。同样地,你也会了解到心如何帮助身而生起与消融,这种物质称为心生(cittaja),此即由心所生起的。你也会注意到有时物质的生起是因为过去心的作用所致,——也就是过去所累积的习性反应(sankharas),此种物质即称为业生(kammaja)。藉由内观的修持, 这一切就开始变得很清楚了。在这十天之中, 你并不会彻底了知,但已经有了起步。在这个当下,生起了什么样的心及心中呈现什么样的现象呢?心的本质是由心所呈现的现象来决定的。譬如,当心中充满了愤怒、激情或恐惧时,你会发现到心中所生起的这些现象,都会造成这些次原子粒子的产生。
当心中充满了激情及欲爱(kama-tanha)时,在色身结构之中也会生起某种形式的次原子粒子,并且产生某种生化流动、腺体或非腺体的分泌作用,并且开始随着血液或任何其它循环系统在全身上下流动着,而这种生化流动的生起是因为心中充满激情所致,即称为欲漏(kamasava)。.
现在你就像是一位非常如实的科学家,在继续深入检视时,只要如实地观察真相,以及这个自然法则是如何的运行。当欲漏开始起分泌作用时,就像激情所产生的生化反应一样,会以更强烈的激情影响下一个生起的心念,因此,欲漏会变成欲爱——在心的表层生起激情的贪求,又更加强化欲漏的反应—— 在身体表层生起一种激情的流动,并且开始相互影响、强化,此种激情会不断地加倍,而且会持续好几分钟,有时更长达数小时。这种产生激情的心的行为模式,会因为激情不断地重复生起而增强。
除了激情之外,其它像是恐惧、生气、愤怒和贪爱等,所有这些心中的不净也会同时生起烦恼(asava,亦即漏)。这种烦恼会一直激起某种负面与不净的心念,而导致苦的恶性循环。 不论你是印度教徒、回教徒、耆那教徒或是基督徒: 都不会有任何差别的。所经历的过程都是如此,而自然的法则也是如此,不仅适用个人,也适用所有的人,并无任何的差别。
如果只是知识层面上的了解,那么并无助于破除这个环链,甚至可能形成许多困难。你的传统信仰或许看起来都合乎逻辑,但却可能成为你的障碍,因为知识上的了解毕竟是有限制的,所以你并不能在知识层面上彻底了知最终的实相。最终的实相是无限的、无穷尽的,但知识却是有止尽的。只有透过亲身体验,才能了解什么是无限与无穷尽的。即使那些已经在知识上接受自然法则的人们,也无法改变其心的行为模式,结果反而远离了最终实相的了知。
这种行为模式发生在心的深层,虽然称为潜意识的心,但实际上并非全然无知,它随时都和我们的身体保持接触,由于这种不断与身体的接触,因此不断有感受生起,这是因为在身体中流动的所有化学物质都会产生某种特定的感受。不论你感觉到愉悦、不愉悦或是中性的感受,你都会不断地起反应。在心的深层,你生起贪爱、嗔恨的反应。当你持续不断生起各种习性反应、负面情绪与不净烦恼时,这个强化的过程就会不断的持续着,而你却无法阻止它,这是因为在意识与潜意识的心之间有着如此巨大的障碍。当你开始修习内观时,便能破除这个障碍,没有内观的修持,障碍会一直存在着。.
在心的意识层面及知识层面上,人们可能会接受有关法、实相、法则与自然等全部的理论,但却因为不了解在心的深层发生何事,而仍不断地在痛苦中打滚。藉由最直接的亲身体验,人们就会了解,内观确实能帮助我们,但是如何做到呢?你得先练习几天的观息法,让心变得非常敏锐。如果你正确耐心地持续练习,大部分的人都能在第一次的十日课程,或有些是在第二次的十日课程中,就能达到觉察全身感受的阶段。感受是随时都存在的,因为任何的接触都会产生感受——触缘受(Phassa paccaya vedana)。然而,这并不是哲学道理,而是人人都可以验证的科学事实。
在每个接触的当下,感受就势必发生;而且在整个身体结构中,心随时都与物质有所接触。在心的深层不断地觉知到这些感受,并且不断地对它们起反应,但心的表层却一直忙于外在事物,或陷入知识、想象与情绪的游戏中,这些都是心表层“极细微的心 (paritta citta)”所运作的,因此,使我们无法察觉在心深层所发生的事,也无法觉察我们是如何对心更深层所发生的事产生反应的。
藉由内观的修持,而破除了这个障碍,也开始觉察到整个身体表层与深层的感受;而且只要活着,整个身体结构都会有感受。从观察这些感受,我们开始了解生灭的特性——生灭智(udaya-vaya),并且因为了解了这个特性,而开始改变我们心的习性模式。
举例来说吧,你所觉察到的某种感受,可能是因为你所吃的食物、周围的气氛、当下心的作用或过去习性所导致的结果。无论原因为何,都会有感受,你都要训练自己以平等心来观察,并且不对它起任何反应:但是旧有的习性模式仍使你不断地生起反应。在一小时的静坐之中,刚开始你可能只会有几个片刻不起习性反应,但这几个片刻却是最美妙的时刻。你已开始从观察感受及了解无常本质中逐渐改变心的习性模式,不再对感受产生盲目的习性反应,并且不再强化痛苦的恶性循环。最初,在一个小时之中,你可能只有几秒或几分钟是不起习性反应的,但只要不断地练习,渐渐地,你将会到达整个小时都不起习性反应的阶段,而且在心的最深层也不起任何反应。心的深层已开始改变这个旧的习性模式了,并且破除了这个环炼:对于那些由生化反应所呈现出来的感受,你总是以不净杂染的心生起反应,并且持续数个小时之久,但现在你已经能做到几个片刻、几秒钟或几分钟不生起任何反应了。当这个习性模式变得越来越弱时,你的行为模式也有了改变,你开始逐渐脱离痛苦了。
我要再强调的是,不要因为佛陀如此说,你就必须相信,不要因为是你的老师这么说,你就相信,也不要因为你所认知的是如此,你就相信。你必须亲身体验这一切!来参加过这个课程的人,都会体验自身行为改善的变化。
我们所说的上瘾,除了有酒瘾与毒瘾之外,还包括对激情、愤怒恐惧与自我主义等上了瘾。这一切都是对本身不净杂染生起的不良习惯。在知识的层面上,你都非常的了解:「愤怒无益于我,这不但是危险的,而且又很有伤害性。」但你仍然对愤怒上瘾,而且不断地产生愤怒。每次发完脾气,你都会重复告诉自己,「喔,我不应该再生气了,我不应该再生气了。」这是没意义的! 下次一受刺激,你还是怒火高涨。你无法解脱是因为你未曾改变心深层的习性模式。愤怒是因某种生化反应在身体内产生的波动,而且在身心的互动之下—彼此相互影响—愤怒就会不断增强。。
藉由修持这个技巧,你开始观察那些由某种生化反应所生起的感受,并且不对它生起任何反应,这就表示在那个当时你不再产生愤怒,而这个片刻会变成好几个片刻,渐渐变成几秒、几分钟,然后你会发现自己不再那么容易被愤怒的波动影响,你也就慢慢地从愤怒中解脱出来了。
参加过课程的学员们回家之后,要在每天早晚静坐时练习这个技巧,而且在每天早晚各种情况下,不断地的持续观察自己;观察如何反应或如何对那些情况保持平等心。首先要做的是观察感受,因为心可能会对某种特定的状况起反应,藉由观察感受,心就会变得平衡。如此一来,行为就只是行为,不再是习性反应了,而是正面的行为,因为只当人们产生负面的反应,才会变得痛苦。如果能先观察感受一小段时间,才开始行动,那么生活中会充满积极的行为,而不再是习性反应而已。
早晚静坐练习,并将这个技巧运用在日常生活中,就会开始改变我们的行为模式。那些长久以来陷入愤怒漩涡的人们会发现他们的愤怒逐渐地减弱,即使偶而发怒也不会持续太久,因为愤怒已不再如此强烈了。同样地,那些耽溺于激情的人也会发现激情的程度不断减弱。而那些陷入恐惧之中的人也将发现恐惧程度会不断减低。虽然,每一种不净杂染都需要不同长度的时间来化解,但无论要花很长的时间或很短的时间来解脱,只要能妥善运用这个技巧就会得到效果。
无论你是对贪爱、嗔恨、敌意、激情或恐惧上了瘾,这些瘾头都会由生化反应的波动而产生某种特定的感受,并且会在心的层面产生习性反应,而此种心的习性反应又会再次触动这个生化反应。因此,当你说你对某种事物上瘾时,实际上,你是对那个感受上瘾,也是对那个生化反应所产生的波动上瘾。
无明烦恼是最强烈的烦恼。虽然在你生起愤怒、激情或恐惧等反应时已有无明存在;但当你嗑药、吸毒或喝酒时,会使你的无明更加强烈,也因此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才能觉察到感受及深入问题的根本。当你对酒精或毒品上瘾时,便无法了知身体结构中所发生的实相,你的心会陷入黑暗之中,而无法了解内在所发生的状况,以及究竟是什么不断地强化内在的心念。我们从过去的经验中发现,那些对酒精上瘾的人会比有毒瘾的人改善得更快。但不论对何种事物上瘾,或任何无明,这个方法可以帮助所有人解脱痛苦。只要有耐心、有毅力地持续修持,你迟早会到达觉察全身感受的阶段,并且可以客观地观察这些感受。虽然,这可能需要花些时间,而你在十天之内或许只能改变一小部分心的习性模式,但这并不要紧:因为你已经开始做到了,只要你早晚持续练习,并且再来参加几次课程,那么在你心最深层的习性模式将会改变的,而你也会从无明及自身的习性反应中解脱出来。
我们不断地劝告那些有烟瘾或即使只是偶尔抽烟的人们,如果心中生起抽烟的冲动时,不要马上拿起烟就开始抽了起来,先等一下,只要接受心中生起抽烟这个冲动的事实就好了。当冲动生起时,也必定有某种感受在身上生起,无论那个感受是什么,就开始观察它吧!但不要去寻找某种特殊的感受,因为在那个当下,身体上所生起任何感受都和这个抽烟的冲动有关。 观察这个感受的无常(anicca),它生起、灭去了,生起又灭去了,然后经过十分钟或十五分钟之后,这个冲动就会过去了,这并非是哲理,而是亲身体验的实相。
同样地,我们也建议那些对酒精或毒品上瘾的人不要在冲动生起时,就马上屈服,只要等个十或十五分钟,只要接受冲动生起的这个事实,并且观察当时所呈现出来的任何感受,他们会发现自己已逐渐从那些瘾头解脱出来。他们也许不是每一次都能成功,但只要在十次中有一次成功,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因为问题的根源已经有所改变了。习性模式深植于心的根源,而心的根源又和身上的感受有着紧密关连:因为心和身总是相互作用,而且彼此不断地相互影响。
如果只是在知识的层面或心意上虔诚地接受这个自然的法则,那只能获得最小的利益——它或许能唤起你练习的想法,但真正的要得到利益是要透过实际的练习。你们愿意来参加十日课程并尝试这个技巧就是件很好的事,如果你接受了这个技巧:那会是一条美好的路,一条科学的途径,没有丝毫盲目的信仰,没有教条,不需要改变原有的宗派信仰,没有任何宗师的崇拜,也不会有任何老师能帮你从不良习惯或是痛苦中解脱出来,你必须自己努力来救你自己;如果你已经在这十天中相信这是一条好的道路,那么我认为你已做到了! 这是条漫长的路,而且是一辈子的工作,但即使是万里长路,也得从第一步开始。因为任何人只要能踏出第一步,就可能会踏出第二步、第三步, 就像这样一步接着一步,就会到达完全解脱的最终目标。
愿你们都能从不良的习惯中解脱出来,不只是对毒品或酒精的上瘾解脱出来:而且是从心中那些更强烈的不净杂染中解脱出来,这样的习性已经跟随着你几生几世了;你得将它破除,并如此才能从你自身的痛苦中解脱出来。这是一项艰巨的工作,一项重大的责任,你并非为任何人而如此做,也不是为了讨好某个全能的神或你的老师而如此做。你是为自己而如此做,为了利益你自己更好,以及为了自己的解脱而如此做。当你开始从这个技巧、这条道路上得到利益时,你就无法不去帮助别人,这个过程就是如此,不仅为你自己好或为你自己的利益与自身的解脱,同时也是为了其它许多人的好处、利益与解脱。周遭有这么多的人都在受苦:愿他们都能接触纯正的法,并从他们自身的痛苦中解脱出来。愿他们都能享有安详与和谐:从心的解脱中得到安详与和谐,从所有不净杂染中解脱出来。
61、佛陀的道路是要体验实相
本文节录自葛印卡老师一九八九年于泰国曼谷的公开演讲
人人都想摆脱痛苦,过着安详和谐的生活,但却都不知道该如何才能离苦得乐。苦的所在、苦的起因、离苦的方法正是悉达多.乔达摩觉悟所体证的真理实相。
就如同今日,佛陀那个时代也盛行着许多的禅修方法,当时尚未成佛的他试过了所有的方法,却都不满意,因为他发现这些方法都无法使他完全地脱离痛苦。于是他开始探究自我,透过自身的体验,他发现了这个能根除他生命痛苦并使他完全觉悟的内观禅修方法。有许多的方法都可以让人暂时解除痛苦,当你感到痛苦时,你可以将注意力转移到其它的事物上,然后你便会觉得你已逃脱痛苦,但实际上你并未完全地解除痛苦。生命中不想要的事情发生了,你变得焦躁不安,想要逃避。你也许上电影院或剧院,也许跑去喝酒或沉迷于各种感官娱乐,然而试图逃避是无法真正地解决问题的,痛苦只会倍增。
佛陀体悟到人必须面对现实,与其逃避问题,不如面对问题。佛陀发现当时的所有禅修方法都只是在于将注意力从正在发生的痛苦转移到其它事物,他看出这些方法实际上都只能转移一小部分的注意力,而在内心深处,人们仍不断地在起反应,不断地在造作贪爱、憎恶、愚痴的业行,在心的深处,人们仍不断地在受苦。因此,禅修所缘的对象不应该是想象出来的,它应该是如其本然的实相。你必须在当下所呈现出来的任何实相上用功,在你身体范围内所经验到的任何实相上用功。
在内观修习中,你必须探究自己的身体结构与心理结构的实相,我们因强烈执着这个我们称「我、我的」的身心聚合体而变得十分的痛苦。要修习佛陀的道路,我们就必须观察身心的实相,禅修者应该直接地体验身心的基本特质,从而导引出智能。
智能可以分为三种:听闻他人的话语而得到的智能(闻慧)、透过理智分析得到的智能(思慧),及由亲身体验而培养出来的智能(修慧)。佛陀以前乃至佛陀在世时,虽然都有老师在教导人们道德及专注,他们也都有谈到智能,但这都只是听闻或理智分析得到的智能,而不是亲身体证的智能。佛陀发现,人虽然可以把玩各种智识或信仰的游戏,但若非亲身体验实相并藉由自身的经验开展智能,人是不可能解脱的。内观是亲身体证的智能。你可以听闻开示或阅读经典,你也可以试着用你的智识去理解:「对!佛陀的教导实在太棒了!这个智能实在太棒了!」,但这不是亲身体证的智能(修慧)。
这整个身心的范畴-六根及其相应的六尘,都有 anicca(无常)、dukkha(苦)、anatta(无我)的基本特质,佛陀要我们在自身当中体验这个实相。了能在自身的架构内探究实相,佛陀选定了两个范畴,一个是身体的结构,即物质的、肉身的;另一个是心理的结构,即认知(识蕴)、辨别(想蕴)、心感觉的部份(受蕴)、心生起反应的部份(行蕴)。为了探究这二个范畴,佛陀教我们 kayanupassana(观身念住-观察身体)及 cittanupassana(观心念住-观察心)。
除非你能觉知身上的感受,否则你是无法直接经验及觉知身体。在你的身体当中,一定有某种你能感觉到或认知到的事情正在发生着,于是你可以说:「是的,我已修习 kayanupassana(观身念住)」。禅修者一定要能觉知身上的感受,这就是 vedananupassana(观受念住-观察感受)。
cittanupassana(观心念住)也是一样,除非心中生起某种心念想法,否则你是无法直接经验心的实相。凡是在心中生起的都是 dhamma(法),因此,cittanupassana(观心念住)必须涉及 dhammanupassana(观法念住-观察心的内含)。
佛陀将内观修行方法分成几个部分:kayanupassana(观身)和 vedananupassana(观受)是属于物质结构,cittanupassana(观心)和 dhammanupassana(观法)是属于心理结构。你可以藉由亲身的体验,了解到你的身与心是如何相互关联的。如果你认为不必透过亲身的体验就可以了解身与心,那是妄想。唯有通过亲身的体验,才能使我们了解关于身与心的实相,这就是内观如何开始帮助我们。
简言之,要了解如何修习内观,我们从 Anapana 开始,觉知自然呼吸的进出,不要把它变成呼吸运动或像 pranayama 一样调节呼吸,我们就只是观察鼻孔入口处的气息。如果一个禅修者能在一个不受干扰的合适气氛中持续不断地用功,在二、三天内,身体这个部位的某些微细实相就会开始自动呈现出来-自然的、正常的、身上的感受,可能是热的或冷的、可能是抽动的或脉动的,也可能是其它的感受。当禅修者修习到第四或第五天,他会发现全身上下从头到脚都有感受,他被要求就只是觉知那些感受,而不对它们起习性反应。就只是观察,客观地观察,不要认同这些感受。
到了第七或第八天,你会往越来越微细的实相前进,法(自然法则)会开始帮助你。你在感受的层面,观察整个身体的结构,这个原本看来非常坚固的身体,透过观察、再观察,你将会到达能够经验到整个身体结构都只是次原子粒子的这个阶段:全身上下就只是 kalapas(次原子粒子),甚至你会发现连这些极微小的次原子粒子也不是坚固的,它们就只是振动、波动而已。透过亲身的体验,佛陀的话变得十分的清楚:
Sabbo pajjalito loko, sabbo loko pakampito.
「整个宇宙都只是燃烧与波动。」
你一旦亲身经验这个实相,你的 kayanupassana(观身念住)和 vedananupassana(观受念住)便会引领你到达你所经验的整个物质世界都只是波动的这个阶段。然后 cittanupassana(观心念住)和 dhammanupassana(观法念住)对您而言就变得十分的容易了。
佛陀的教导,是要我们从粗糙的、表面的实相到微细的、究竟的实相,由 olarika 到 sukhuma。表面的实相一直都在我们的心中制造错觉妄想,透过分离、剖析表面的实相,你会到达究竟的实相。当你经验到物质的实相都只是振动时,你也会开始体验到心的实相:vinnana(识蕴)、sanna(想蕴)、vedana(受蕴)及 sankhara(行蕴)。如果你透过内观的修行正确地体验到这些实相,你将会明了它们是如何起作用。
假设你已经达到你所经验的整个物质结构都只是振动的这个阶段,当有声音接触到你的耳朵时,你会注意到这个声音就只是振动,心的第一部分「识蕴」开始作用了:耳识认知到在耳朵这个根门有事情发生,就像敲击铜锣的某一个点,整个铜锣都会跟着振动,因此任何一个根门一旦有所接触,都会产生振动并遍布全身。最初这只是一个中性的振动,既不是愉悦的,也不是不愉悦的。
心的第二部分「想蕴」开始辨别及评价这个声音:「这是一句话,怎样的话呢?是赞美的话,啊!太美妙了!太棒了!」由此而生起的感受、振动将会变得非常的愉悦;相同的,如果这些话是辱的话,这个振动就会变得非常的不愉快;振动随着心的想蕴所给予的价值评断而产生不同的变化。接着,心的第三部分「受蕴」便会开始感觉到愉悦或不愉悦的感受。
然后,心的第四部分「行蕴」开始作用了,行蕴的工作就是起习性反应。如果生起的感受是愉悦的,它就起贪爱的反应;如果生起的感受是不愉悦的,它就起瞋恨的反应。当有愉悦的感受时:「我喜欢它,太好了!我还要,我还要!」;同样地,当有不愉悦的感受时:「我不喜欢它。我不要它!」。心的第四部分「习性反应」就像这样不断地在造作贪爱或憎恨的业行。
要明白,这样的过程一直都持续不断地在这个或那个根门进行着,每一刻都有这样或那样的事情在某个根门发生。每一刻「识蕴」都在认知,「想蕴」都在辨别,心的「受蕴」部分都在感受,心的「行蕴」部分都在起贪爱或憎恨的习性反应,这样的过程不断地在我们的生命中发生着。在表面的层次上,我似乎是在对外在的事物起贪爱或憎恨的反应,但实际上并非如此,佛陀发现,我们是在对我们的感受起习性反应,这就是佛陀觉悟时的发现,他说:
Salayatana-paccaya phasso; phassa-paccaya vedana; vedana-paccaya tanha.
「六根缘触,触缘受,受缘爱。」
事情对他来说变得十分清楚:六个感觉器官(六根)与外在的事物接触了,由于这个接触,身体生起了感受,大多的时候,感受是愉悦的或不愉悦的二者之一。接着愉悦或不愉悦的感受生起之后,贪爱或憎恨才会生起。
这样的体认是合理的,因为佛陀深入内在并亲身经验它,佛陀深入了问题的根源,并发现根除苦因的方法。
虽然我们试着从智识的层次去了解贪爱和憎恨,然而大多数时候我们其实都只是在压抑它。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我们不断地在贪爱或憎恨中翻滚,苦无出路。
佛陀发现了这条方法:不论是什么原因,每当你经验到任何感受时,就只是观察它:
Samudaya dhammanupassiva kayasmim viharativaya dhammanupassiva kayasmim viharati; samadaya-vaya-dhammanupassiva kayasmim viharati.
「(禅修者)持续不断地观察身上生起的现象,他持续不断地观察身上灭去的现象,他持续不断地观察身上生起和灭去的现象。」
每一个感受生起之后就会灭去,没有恒常不变的事物,当你修习内观时,你会开始经验它。无论感受有多不愉悦,它生起之后就一定会消失;无论感受有多愉悦,它只是一种振动,生起之后又消失。无论是愉悦的、不愉悦的或中性的感受,无常的特质都是一样的。现在你正在经验 anicca(无常)的实相,你不是因佛陀这么说,也不是因经典或传统这么说,甚至也不是因你的理智这样告诉你而相信,你是因你直接经验 anicca(无常)的实相而接受它,这就是你如何将听闻得到的智能和理智了解的智能转换成亲身体验的智能。
唯有体验无常才能改变心的习性模式。觉知身上的感受并了知每件事物都是无常的,你保持平等心,不起贪爱或憎恨的习性反应,如此持续不断地练习,就能在心的最深层面改变习性反应的模式。当你不再产生任何新的贪爱和憎恨的习性,旧有的习性就会就生起然后消失。如实观察实相,你就会从所有的贪爱和憎恨的习性中解脱出来。
西方心理学家所提到的「意识的心」,佛陀称这部分的心为 parittacitta(心「非常小」的部分),这个意识的心并不知道无意识或潜意识的心正发生什事。在 parittacitta(意识)与心的深层(无意识)之间有一道极大的鸿沟。内观打破这道鸿沟,把你从心的表层带到心的最深层面,触及这个潜藏的 anusayakilesa(随眠烦恼)。
这个我们称为「无意识」的心并非真的毫无意识,它时时刻刻都在觉知身上的感受,并且不断地对这些感受起反应;如果是不愉悦的感受,它就起憎恨的反应;如果是愉悦的感受,它就起贪爱的反应,这就是无意识的心的习性模式,它的行为模式。
譬如,你正在熟睡,一只蚊子来叮你,使你生不愉悦的感受,意识的心并不知道有事情发生,但无意识的心却立即察觉有不愉悦的感受正在发生,并起憎恨的习性反应。虽然你意识的心正在沉睡,你仍会赶走或杀死蚊子,但不愉悦的感受仍然存在,于是你抓痒,当你醒来之后,如果有人问你整晚有多少蚊子来叮你,你是不会知道的。你意识的心觉察不到,但无意识的心却知道,且不断地在起反应。
另一个例子,当你坐了大约半小时,一些压迫的感觉从某处生起,于是无意识的心起了反应:「有压迫的感觉,我不喜欢它!」于是你改变坐姿,无意识的心总是与身上的感受有所接触,你移动了一下,不久后你又动一下。观察一个人坐着十五至二十分钟后,你会发现这个人开始坐立不安,这里移动一下、那里又移动一下,当然,他并未意识到自己在做什,这是因他没有觉知感受,他不知道自己对这些感受起了憎恨的反应。这当中的障碍就是无明。
内观打破了这道障碍,消除无明,于是你会开始了解感受如何生起,贪爱和憎恨又如何紧接着感受之后生起。当愉悦的感受生起时,就会有贪爱,当一个不愉悦的感受生起时,就会有憎恨,而每当起贪爱或憎恨的习性反应时,痛苦就随之而至。
人若不打破这种行为模式,贪爱和憎恨就会不断地生。佛陀教导我们如何走到痛苦生起的根源-贪爱和憎恨的习性反应。我们一定要找到贪爱和憎恨的根源,并从这个层面来改变我们的行为模式。
佛陀教导我们观察痛苦及痛苦的生起,如果不观察这两者的话,我们就不可能知道如何止息痛苦。痛苦随着感受而生起,如果我们对感受起反应,那么痛苦就会随之生起;如果我们不对感受起反应,我们就不会受苦。无论有多么不愉悦的感受,如果你不起憎恨的反应,你保持平等心并微笑以待,你了解这一切都是 anicca、无常,那么整个心最深层的习性模式已在改变。
透过内观修习,人们开始净化各种心的杂染-愤怒、激情、恐惧、自我等等,在几个月内或几年内,人的这个改变会变得十分明显,这就是内观的益处—此时此地的益处,你会在这一生中就能体验这个益处。
在最深的层次善用佛陀的教导,不要只停留在教义的表层,要走到你贪爱生起的根源:
Vedana paccaya tanha; vedana-nirodha tanha-nirodho; tanha-nirodha dukkha-nirodho.
「受缘爱,受灭则爱灭,爱灭则苦灭。」
当一个人体验到涅盘实相时,他会到达超越整个感官范畴的这个阶段,所有的六根就会停止作用,不可能与外境有任何接触,因此感受就会停止,到了这个阶段,他便从所有的痛苦中解脱出来。
首先,你必须到达能够觉知所有感受的这个阶段,唯有到达这阶段,你才能够改变心的习性反应,在心的最深层面,以这个方法、这个步骤用功。如果你是在心的表层用功,你只能改变心的意识部分-你的理智,你并未到达问题的根源-心的无意识层面,你并未去除 anusayakilesa-深植于内心的贪、憎不净杂染,这些杂染就像沉睡的火山,随时都可能爆发。
要善加利用这个绝妙的方法,从你们的痛苦中解脱出来!从你们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享有真正的安详、真正的和谐、真正的快乐。
愿你们都享有真正的安详、真正的和谐、真正的快乐。
62、三宝的特质
以下文章原刊于乌巴庆期刊
葛印卡老师讲
佛陀的跟随者皈依三宝:佛(Buddha)法(Dhamma)僧(Sangha)。
佛陀自己如何定义三宝呢?
乔达摩佛陀曾经这样定义佛:「佛对整个痛苦的领域具足辨识智,了知所有痛苦的生起和熄灭。他已从内心的不净杂染中完全解脱出来,非常的纯净,不再受生死轮回。」
佛陀必定具有下列的特质:
他是极尊贵者(bhagava),已去除了所有贪嗔痴,过着解脱自在的生活。
他是仇敌的征服者(arahato),因为他已歼灭了所有内心的敌人-不净杂染。
他透过自己正确的努力成就正等正觉(samma sambuddho),是一位彻底的觉悟者。
他的智慧和行为都完美无缺。(vijja-carana-sampanno)
他的身口意完全纯净,已到达究竟真理的彼岸。(sugato)
他经由亲身体验了知了世间的实相。(loka-vidu)
他是可教化众生无与伦比的调教者。 (anuttaro purisa-damma-sarathi)
他是天神和人类的导师。(sattha deva-manussanam)
任何人只要有这些特质都是佛陀。任何一位佛陀都有这样的特质。佛陀不是一个特别的人的名字,也不是团体或宗派的名字。佛陀还有很多其它的称号,以彰显他的特质,例如:世尊(bhagava),征服者(jina),大勇(maahavira),无所不知者(sabbannu),真理发现者(如来tathagata),十力拥有者(dasa-bala),去除所有不净杂染者(漏尽者khinasavo),大慈大悲(maha-karuniko),出离激情(vita-rago),无嗔(vita-doso),无痴(vita-moho),无贪(vita-tanho),真理体验者(sacca-dassi),涅盘体验者(nibbana-dassi),法的具体实践者(Dhamma-kayo),以及其它许多的名号。
所有这些名号代表了佛陀的特质,特性,因此它们是普遍共通的,与任何宗派毫无关系。这样的觉者如是教导正法(Dhamma):
这就是戒(sila),这就是定(samadhi),这就是慧(panna)。
戒完善了,对定很有帮助。
定完善了,对慧很有帮助。
慧完善了,心就完全由不净杂染中解脱出来。
佛陀教导的正法有下列的特性:
已详尽地解释说明。(svakkhato)
在现世即可亲身体证。(sanditthiko)
能显现立即的成效。(akaliko)
欢迎每个人来亲自体验。(ehi-passiko)
能带领人每一步都趣向解脱的最终目标。(opanayiko)
有一般智能的人都能亲身体证。(paccattam veditabbo vinnuhiti)
法不是宗派。它有很多不同的名字:永恒的法(esa dhammo sanantano);八圣道(ariyo atthangiko maggo);真实法(saddhammo);清净法(visuddhi-dhammo);引领通往解脱的法(vimutti-dhammo);神圣的法(ariyo-dhammo);无瑕的法(sukka dhammo);最高的法(aggo dhammo);古老的法(purano dhammo)。
佛陀所描述的僧伽,是依循他的教导而实践法的那些人,他们是已成就预流果(须陀洹 stream-enterer)、 一来果(斯陀含 once-returner)、 不还果(阿那含 non-returner)或已完全觉悟的人(阿罗汉 fully enlightened one)。这并不是一般凡夫的团体。
如同佛陀和正法,僧伽也有一些共通的特质:
值得邀请(ahuneyyo);值得热忱款待(pahuneyyo);值得供养(dakkhineyyo);值得合掌行礼(anjali-karaniyo);有殊胜的功德(anuttaram punnakkhettam);温和,宁静(danto, santo),远离激情,无可嫌责(virajo, vimalo);冷静沉着,心不散乱(nippapanco)。
当我们寻求三宝的庇护,礼敬佛法僧的时候,我们要记得他们的特质,并且努力在自己身上培养这些特质。
过纯净的生活,才是正确的礼敬佛陀
只有当我们实践以下的行为,才是真正的尊崇佛陀:
不杀生。
不偷盗。
避免不正当的性行为。
避免说谎、背后中伤、造谣诽谤、粗暴尖刻、言不及义等言语。
不饮酒或服用麻醉药物。
不从事贩卖武器、酒、毒品、肉类及动物等不如法的贸易。
舍离恶意、激情、愤怒的思虑。
随时注意自然正常的呼吸。
觉知当内心生起不净烦恼时所造成的身体感受。
藉由身体的感受了知身心现象无常的本质。
自知自证:所有的感受不论多么愉悦,本质上都是无常的,也终究是苦的。
要对愉悦的顺畅流动,以及全身上下的微细震动有所警悟,了解到贪爱它们是可畏可怖的,会使痛苦之轮不停的转动。
自知自证:在因缘所生的身心现象中,所谓「我」「我的」「我的灵魂」等概念,其实是虚构不实的。
自知自证: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及其所缘(色声香味触法)都是无常的,是苦的起因,是无牢、无实、无有坚固的。
在了解六根及其所缘的无常、苦、无有坚实之后,对贪爱、嗔恨和愚痴要能保持完全的客观。
保持平等心以去除累积的旧业习,观察身体感受的无常(anicca)以避免产生新的业习。
无论在站立、行走、饮食、沐浴,入睡或清醒等一切状态下,都要保持正念(觉知sati),时时彻知无常(正知sampajanna)。
透过精勤不懈地修习正念正知,实际体验预流者的境界,并进而自知自证:预流、一来、不还及完全觉悟等各阶段的道与果。
过着慈(loving-kindness)、悲(compassion)、喜(sympathetic joy)、舍(holy detachment)的生活;并且不断地利益一切众生。
63、死时有什么事情发生?
葛印卡老师
要明白死时有什么事情发生,首先让我们了解死亡是什么。死亡就像川流不息的形成之河中的一个河湾。死亡看来是形成过程的终结,这对一位阿罗汉(完全解脱者)或佛来说,可能是对的;但对常人来说,形成过程的流动在死后仍然会继续下去。死亡会令一个生命的活动终止,但一个新生命的活动又会在下一瞬间开始。这边厢是这个生命的最后一刻,而那边厢就是下一个生命的第一剎那。就好像太阳刚落下又再升起,中间没有黑夜一样。死亡的一瞬间,又好像形成之书本其中一章终结了,而生命的另一章又在下一瞬间开始。
虽然没有一个譬喻能够贴切地形容这个过程,但我们仍然可以说,这个形成之流动就像在路轨上奔驰的一列火车。它到达死亡车站时会稍微减速,但不旋踵又以原来的速度前进,就算在站上也不会稍息。对不是阿罗汉的人来说,死亡不是终站,而是三十一条轨道的交叉口。火车一到站就会循着其中一条轨道继续前进。这快速的「形成列车」,凭着过往业力的能量为燃料,不断循着这条或那条轨道,由一站跑到下一站,从不歇息地上路。
「转轨」的过程是自然而然地发生的。就像冰溶化成水,或水凝结成冰一样,一个生命到下一个生命的过渡,也是依循着自然法则的。根据这些法则,火车不仅会自动转轨,而且更会铺设下一段的轨道。对「形成列车」来说,死亡的交叉口,即是转轨之处,是极其重要的。在这点上,现在的生命会被弃置 (这叫做cuti,即消失,死亡)。身体会坏灭,而下一个生命立即开始 (这过程叫作patisandhi–入胎,或下一次出生的开始)。Patisandhi 这一刻是死亡一刻的结果;死亡的一刻制造入胎的一刻。因为每一次死亡会成就下一次的出生,所以死亡不仅仅是死亡,它同时也是出生。在这个交叉口上,生命转化为死亡而死亡又转化为出生。
所以,每一段生命都是为下一次死亡的准备。一个有智慧的人会尽用此生及为好死作准备。一个最好的死亡是最后一次的死亡,是一个终站而非一个交叉口,即是一个阿罗汉的死。在这情况下,火车再没有轨道可让它继续跑下去。不过,在未能到达这个终站之前,我们起码可以令下一次死亡引领到一个好的出生,使最终可以到达终站。一切视乎我们自己,视乎我们的努力。我们创造自己的将来、自己的褔祉或苦恼,也创造我们自己的解脱。
我们如何铺设让形成列车奔驰的轨道?要回答这问题,我们要明白什么叫做「业」(行动)。
我们健康或不健康的心念就是业。在进行意识、说话或身体层次的行动之前,这个行动的根源就是善或不善的心念。意识借着某个感官的接触而生起,然后sanna (想–观感、辨认)会评估这个经验,感受(vedana)升起,跟着一个习性反应(sankhara)就出现。这些行为反应是各有不同的。行为有多强烈?有多慢、深、浅、重或轻?反应深刻的强弱就会随之而异。有些像在水上划线,有些像在沙上划线,而有些就像在石上刻的一道纹。如果心念是善的,行动亦会如是,而其果实就会是有益的;如果心念是不善的,行为亦会如是,而它就会产生苦果。
不是所有这些反应都会成就一个新生命的。有些太浅,所以没有生出任何果实。有些较重,但会在此世用完,不会延续到下一生。有些更重,会随着生命的流转到下一世延续,但本身不会导致新生命的开展。不过,它们会在此生及下一世继续滋长。但是,很多业是bhava-kammas,或曰bhava-sankharas,即是会导致下一轮的出生、一个新生命的那种。每一个这样的bhava-kammas (会启动形成过程的行动)带有一种与某道生存空间的振荡共谐的磁力。某些bhava-kamma 会与同等强弱程度的bhava-loka (世界、空间)的振荡连结,而两者会循着关乎「业」的普遍法则而相吸。
某种bhava-kamma一旦生起,这「形成列车」就会被引领到死亡站前三十一条轨道的其中之一。这三十一条轨道其实是三十一道生存的空间。它们分别是:十一个kama lokas (感官空间,即四道低层次的存在,及七道人类及天人的空间); 十六个rupa-brahma lokas (精致物质身存在之所),与及四个arupa-brahma lokas (只余下心念的非物质空间)。
在此生最后的一刻,特定的bhava-sankhara 会升起。这道能推动下一生出现的sankhara(业力),会与相应的生存空间的振荡连结。在死亡的一瞬间,三十一道空间会全部开放,而生命列车跑上哪一条轨道,就视乎哪一种业力升起了。如同火车被导入某轨道一样。 bhava-kamma反应的力量会推动意识之河流进入下一次的存在。比方说,愤怒或恶意的bhava-kamma,既有炽热或躁动的性质,就会与一些低层的生存界别连结。同样地,带有metta (慈悲的爱)性质者,既有安详和清凉的振荡,就只会与一些brahma-loka 连结。这是自然的法则,而其高度「自动化」会保证整个运作过程不会稍有差池。
一般来说,在死亡的一刻,一些强烈的善或不善的业力会升起。比方说,如果一个人曾在这生杀害父母或一个圣人的话,关于这件事的记忆就会在死亡的一刻升起。同样地,如果一个人曾经作过深入的静坐修习的话,相类似的心境也会升起。
如果没有如此强烈的bhava-kamma的话,一道较弱的业力会升起。任何唤醒的记忆就会呈现它的业力。比方说,一个人也许会记得向圣人施食的善业,或者会记得曾杀人。诸如这些往业的反省会升起。要不然,与某些业力相关的事物会升起,例如会见到盛满布施食物的碟子,或用来杀人的手枪。这些叫作kamma-nimittas (征兆)。
在别的情况下,一些有关下一生的征兆或符号会出现,这叫作gati-nimitta (离去征兆)。这些nimittas会与生命之流所吸引到的bhava-loka (存在空间) 相应,例如某天人、或禽畜世界的景象。濒死的人常常经历这些带预报性质的征兆,就如火车的车头灯把当前的车轨照亮一样。这些nimittas 的振荡,与下一世存在空间的振荡是相同的。
一位好的内观修习者有能力回避通往低层次存在空间的轨迹。他清楚了解大自然的法则,并努力修习,任何时刻都为死亡作出准备。如果他年事已高的话,他更加会时刻保持觉知。有什么准备功夫要做的?修习内观,对身体出现的任何感受都保持平等心,俾能打破对不愉悦感受的习性反应。如此一来,惯常不断地产生不善的习性的心,就会养成一个保持平等心的新习惯。通常在死亡的时刻,如果没有非常沉重的业力升起的话,习性反应就会出现;而当缔造新业力之际,储存于仓库的旧业就会被搞动而升上表层,并随此而增强。
当死亡来临时,人很可能体验到非常不愉悦的感受。老、病、死都是dukkha (苦)。它们会产生较粗重的不愉悦感受。假如一个人不善于以平等心来观察这些感受的话,他很可能会以愤怒、不安,或甚至恶念作出反应。如此一来,有类似振荡的bhava-sankhara便会乘机升起。相反,对一些功夫纯熟的修习者来说,他们可以在死时努力保持平等心,以免对极度痛苦的感受作出反应。如此一来,就连深藏于bhavanga (推动新生命的业力之所)的相关bhava-sankharas 也不会有机会升起。在濒死之际,常人会心存畏怯,或甚至极度惊恐,因而怖畏的bhava-sankhara会乘时出现。同理,哀戚、伤痛、沮丧及其它情绪会随着与挚爱亲朋分离的念头而升起,因此相关的业力就会出现而主宰心念。
内观修习者用平等心去观察感受,从而减弱它的业力,使它不会在死亡的时刻升起。为死亡的真正准备是:养成一个惯性模式,就是不断用平等心去观察身心所呈现的感受,同时也了解无常(anicca) 的道理。
当死亡来临时,深刻的平等心习性会自动出现,而生命列车就会连接到一条容让下一世修习内观的轨道。如此一来,我们就会避免在一个低层次的空间投生,而往生到一个较高层次的空间。这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内观是不可以在低层次空间修习的。
濒死的修习者如果幸运的话,会有亲友在场协助维持一个良好的、没有悲悼与沉郁的法的氛围;这些人懂得修习内观和发出慈悲(metta) 的振荡。这就是最有利于安详死亡的环境。
有时候,非修习者也可以于死时获得一个有利的再生,这是由于善良的bhava-sankharas,例如慷慨、守德等一些强烈的、善良的质素。但是,一个资深的内观修习者有特别的成就,就是在于他能够使自己获得一个可以继续修习内观的存在。如此一来,通过慢慢减除储存于意识河流中的bhavanga的累世bhava-sankharas,他就可以缩短他的形成之旅而早些到达目标。
一个人能于此生与法结缘,都是源于往昔的善业。修习内观,让此生有所成就。然后,当死亡来临时,平等心念的体验就会相随,带来一个幸福的将来。
附注:一列转轨的火车这个譬喻,不应被误为转世,因为一个存在的个体不会从此生走向下一世。能传到下一世的,只有累积习性业力的能量而已。
64、为什么感受?什么是感受?
葛印卡老师讲
法根除痛苦且赋予快乐,是谁赋予这种快乐?不是佛陀,而是法;了知身体内的无常,而得到快乐。这也是你一定要禅修且持续地觉知无常的理由。
-- 乌巴庆尊者 --
我还记得自己初次去见乌巴庆尊者的情况。当时,我对自己的信仰有着极大的执着,对佛陀的教导则怀有疑虑不安。尊者知道我是当地印度教社团的领袖。他问我:「你们印度教徒会反对戒--道德的生活,定--掌握自心,和慧--净化心的智能吗?」我怎么可能反对!怎么可能有任何人反对!他接着说:「这,就是佛陀教的。只有这是我感兴趣的,也是我要教你的一切 。」尊者对法的诠释是世间共通的,也是无宗派的,他对于我是印度教徒毫无困扰。
我在第一次内观课程学习到佛陀的教导,从此改变了我的一生。他的逻辑、实际、实用、通用且无宗派的教导,有如磁铁般吸住了我。(教导中)没有任何可反对的东西。关于不净杂染的根除与心的净化,我一直有所听闻且乐于与人谈论。当我观察感受时,一开始我有片刻的怀疑:「这要怎么帮助我?」但不久我就体会到,要藉由观察感受我才能抵达不净杂染的根部。事实上我是向完全解脱的目标前进。尊者教我的,不仅是培养信仰或满足知性,虽然两者皆很重要。他教我从经验层面上去认识真理的方法。如果任何人想用知性的讨论,逻辑或辩论来说服我听从佛陀的教导,我是不会被说服的,因为我对自己的信仰非常满意。透过身体感受的实相经验不只说服了我,而且当下就有成效。这种有形的工具使我有信心,确信自己能变成每位印度教徒向往的目标 ---- sthitaprajna。
我越修习,就越确信佛陀是最先进的心物科学家;他是痛苦及根除痛苦的最佳分析师。他之能成为无人能及的科学家是他发现了贪是响应感受而产生的。我研究过佛陀前后时代的精神导师之教诲,他们也同意贪是痛苦的起因,但他们认为贪(tanha)纯粹因为六尘(感官的对象)而生。他们遗漏了最重要的环节:他们之中没有一个人讨论过感受和感受与贪的关联。他们始终认为六尘是贪的起因。贪是贪求,渴爱。贪求持续或获得愉悦,也贪求能排除或抗拒不愉悦。因此贪实际代表贪求与嫌恶。
佛陀的发现是--贪的真正起因在于感受,这是佛陀对人类无可比拟的礼物。他的这个发现给予我们一把解脱自身之门钥。其它人则宣告六入缘爱 salayatana paccaya tanha;佛陀发现且说明了受缘爱 vedana paccaya tanha,它意谓着不净杂染产生在感受层面且对感受起反应。若要说由于反应感受而产生贪(tanha)是合理的,那么想探寻贪的根源及根除贪,必定要先了解感受,经验感受,认识它如何引发贪与瞋,且要有运用所知以达根除贪的智能。
Samaahito sampajaano, sato Buddhassa saavako; vedanaa ca pajaanaati, vedanaana~nca sambhava.m. Yattha cetaa nirujjhanti, magga~nca khayagaamina.m; vedanaana.m khayaa bhikkhu, nicchaato parinibbuto'ti.注 1
佛陀的追随者(信徒),以专注、觉知和对无常的透彻持久的了知,能有智能去了解感受,它的生起、它的灭去以及走向终点的道路。
一个抵达感受终点的修行人(他体会到感受由生至灭的完整范畴,且超越了感受时),就能摆脱贪求,得到完全的解脱。
所以佛陀修练并教导觉知心物(naama and ruupa)的禅修。物(ruupa)(旧译"色法")包括了身体(kaaya);感受则是由身体去感觉的。心(naama)(旧译"名法")则包括了意识(citta)与所生起的法(dhammas)(伴随着心而来的)。感受也是一种cetasika(伴随着心而来的)(旧译"心所")。当佛陀说,诸法在心中生起时,就有感受伴随而生(sabbe dhammaa vedanaa samosara.naa),意谓着所有伴随着心而来的经验,也包括了必不可少的感受。根据我对佛陀教导的了解,不仅身念住(kaayaanupassanaa)与受念住(vedanaanupassanaa)牵涉到感受的觉知,感受也是构成法念住(dhammaanupassanaa)与心念住(cittaanupassanaa)所不可或缺的一部份。一个修行者,不论他是修练身念住或受念住或法念住或心念住,都要不断地觉知感受。他体认到现象的生起(samudayadhammaanupassii)与现象的灭去(vayadhammaanupassii)是藉由了知无常的本质来持续觉知感受。如此,他不允许贪因响应感受而产生。他既不响应对愉悦感受的贪求,也不响应对不愉悦感受的瞋恨(嫌恶)。修行者基于对无常(annica)的了知保持着平等心 (upekkhaa) 。
我的向内探索之旅显示出--行为模式是在无明的黑暗中形成的,使人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不断对身体上的感受产生贪与瞋的反应。因此,人变成自己行为模式的奴隶,且不断在最深的层面对感受起反应。随眠烦恼(anusaya kilesa)是沉睡的火山,是对感受起盲目反应的潜伏之行为模式。在我所知道或听说过的许多禅修方法中,不论是在印度或世界的其它地方,没有任何一种深入到贪瞋的不净根源去根除它们。也没有一种方法能这么清晰地说明如何根除贪瞋痴的潜在倾向。
"Sukhaaya, bhikkhave, vedanaaya raagaanusayo pahaatabbo, dukkhaaya vedanaaya pa.tighaanusayo pahaatabbo, adukkhamasuakhaaya vedanaaya avijjaanusayo pahaatabbo."注 2
运用愉悦的感受(以平等心观察愉悦的感受,且了知它们的变化无常之本质),来根除潜在的贪倾向,运用不愉悦的感受来根除潜在的瞋倾向,运用中性的感受来根除潜在的无明倾向。我认为这是佛陀对人类的独特贡献。
现在的问题是--何谓感受?佛陀的话语中很明确的提到,感受是心的四蕴之一(另三蕴是sa~n~naa 想,sa"nkhaara行,vi~n~naa.na识),它在解脱苦上扮演了极重要的角色。佛陀很重视人在身体上感觉到的感受。人在身体上感觉到的感受是由心的受蕴去体验的,它是心的受蕴。色(物)本身不能体验生起的感受。为了修练脱离苦海,身体上的感受是很重要的。这并不表示心的感觉(喜somanassa与忧domanassa)可以置之不理;身心两者是同时并行的。
我饮用了慈悲法的甘露,它使人从一切痛苦中解脱,这种流派称之为雷迪大师的流派,但它其实是佛陀的流派。这个流派重视人在身体上感觉到的感受。当我在乌巴庆尊者脚前上第一次课程时,这种禅修的独特点深深地吸引了我。在首次内观课程中,我了解到,在知识上认知心与物的无常本质只能在某种程度上净化知识分子。它无法改变我们内心深处,我们仍是自己行为模式的奴隶,且持续地做出全然无明的反应。
这个禅修技法使我获益匪浅,于是我开始依我老师的建议阅读佛陀的语录。我也很好奇想知道为什么这个崇高的教导会在印度失传。我自小即听人说:佛陀在他的教导中结合了我们传统的优点,然后再加上一些谬见,他并没有发现任何新东西。我的经验却正好与这种说辞大相径庭。我发现佛陀的教导非常有益。这些论点也就延伸出更进一步的探讨。阅读佛陀的语录(Tipi.taka三藏)是极大的享受!我原先的信息是多么的谬误!佛陀强调的是实相的真实经验。如此坚守实相的教导,怎么可能会有谬见?在这条道路上,我斟测不出任何虚假的痕迹。bhaavitobahuliikato--以自身的体验来了解,获取知识且增长知识--这些话再三地在三藏中出现。佛陀一再地说,"jaana, passa"以你自身的体验去了解。在这条道路上只有实相的真实经验,没有幻想、谬见,没有想象,亦没有盲目信仰。佛陀的话语也确认了我的体验--要解脱痛苦,身体的感受是不可或缺的。
在描述 dukkha 苦时,说道 "Katama~nca, bhikkhave, dukkha.m ?Ya.m kho, bhikkhave, kaayika.m dukkha.m kaayika.m asaata.m kaayasamphassaja.m dukkha.m asaata.m vedayita.m, ida.m vuccati bhikkhave, dukkha.m. "注 3
「比丘们,什么是苦?比丘们,如果有任何身体的痛苦,任何身体的不愉悦,任何的痛苦或不愉悦的感觉,都是一种身体接触的结果--这就叫做痛苦,比丘们。」
在描述 domanassa 忧时,说道:"Katama~naca,bhikkhave,domanassa.m? Ya.m kho, bhikkhave, cetasika.m dukkha.m cetasika.m asaata.m manosamphassaja.m dukkha.m asaata.m vedayita.m, ida.m vuccati, bhikkhave, domanassa.m."注 4
「比丘们,什么是忧?比丘们,如果有任何心理上的痛苦,任何心理上的不愉悦,任何的痛苦或不愉悦感觉,都是一种心理接触的结果--这就叫做忧伤,比丘们。」这里再度澄清了,当佛陀在描述苦受时,他说的是身体的感受。佛陀在四念住经中说"AAtaapii sampjaano satimaa."。
AAtaapii 和Satimaa 简单明了,但我要探寻Sampajaano的意思。我发现它被定义得很清楚:sampaja~n~na 就是持续地透彻理解了知在身与心(特别是感受)上的无常本质。感受是身体的感觉,但它也是心的一部分,对它的观察即表示对心物现象的观察。
Katha~nca, bhikkhave, bhikkhu sampajaano hoti? Idha, bhikkhave, bhikkhuno viditaa vedanaa uppajjanti, viditaa upa.t.thahanti, viditaa abbhattha.m gacchanti. Viditaa vitakkaa uppajjanti, viditaa upa.t.thahanti, viditaa abbhattha.m gacchanti. Viditaa sa~n~naa uppajjanti, viditaa upa.t.thahanti, viditaa abbhattha.m gacchanti. Eva.m kho, bhikkhave, bhikkhu sampajaano hoti. Sato, bhikkhave, bhikkhu vihareyya sampajaano. Aya.m vo amhaaka.m anusasaanii'ti.注 5
比丘们,比丘们要如何透彻了知呢?比丘们,在此处,比丘能知道感受自他而生出,知道它们的存留持续,也知道它们的灭去;他知道心对尘的起始作用自他生出,知道它的存留持续,也知道它的灭去;他知道认知自他生起,知道它们的存留,也知道它们的灭去。修行人们,这就是一个修行人所彻底了解的。比丘应该用心沉着地遵守。这是对你们的指示。
佛陀的话语也解释了感受是表示身体的感觉:
Yathaapi vaataa aakaase, vaayanti vividhaa puthuu; puratthimaa pacchimaa caapi, uttaraa atha dakkhi.naa. Sarajaa arajaa capi, siitaa u.nhaa ca ekadaa; adhimattaa parittaa ca, puthuu vaayanti maalutaa. Tathevimasmi.m kaayasmi.m, samuppajjanti vedanaa; sukhadukkhasamuppatti, adukkhamasukhaa ca yaa. Yato ca bhikkhu aataapii, sampaja~n~na.m na ri~ncati; tato so vedanaa sabbaa, parijaanaati pa.n.dito. So vedanaa pari~n~naya, di.t.the dhamme anaasavo; kaayassa bhedaa dhamma.t.tho, sa"nkhya.m nopeti vedaguu'ti.注 6
天空中吹着许多不同的风,吹自东方和西方,吹自北方和南方,挟带尘沙和无尘的,有冷风也有热风,狂风与和风--吹着许多种的风。同样的,在身体上,感受会生起,有愉悦的、不愉悦的和中性的。当比丘勤奋修练时,并不会漠视自己彻底了解的能力,有如此智能的人,才能完全的理解所有的感受。完全理解之后,他就能在这一生根除所有的不净杂染。这种人到他生命尽头时,因为已经安住在法中,且已确切彻底了解感受,他就到达难以描述的境界。
佛陀在强调感受呈现在身体上时,他说过--
Seyyathaapi, bhikkhave, aagantukaagaara.m, tattha puratthimaayapi disaaya... pacchimaayapi disaaya... uttaraayapi disaaya... dakkhi.naayapi disaaya aagantvaa vaasa.m kappenti. Khattiyaapi... braahma.naapi... vessaapi... suddaapi aagantvaa vaasa.m kappenti. Evameva kho, bhikkhave, imasmi.m kaayasmi.m vividhaa vedanaa uppajjanti. Sukhaapi... dukkhaapi... adukkhamasukhaapi vedanaa uppajjati. Saamisaapi sukhaa... saamisaapi dukkhaa... saamisaapi adukkhamasukhaa vedanaa uppajjati. Niraamisaapi sukhaa... niraamisaapi dukkhaa... niraamisaapi adukkhamasukhaa vedana uppajjatii'ti.注 7
比丘们,假设有一家公众客栈。人们来自东方、西方、北方、南方住在客栈中。住客中有 Khattiyas(Kshatriyas) 剎帝利、Braahman(Brahmins) 婆罗门、Vessa(Vaishya) 吠舍和 Sudda(Shudras) 首陀罗。比丘们,同样的道理,我们这身体也有各种不同的感受,愉悦的感受,不愉悦的感受和中性的感受生起。执着的愉悦感受,执着的不愉悦感受和执着的中性感受会自身体生起。同样的,也会生起不执着的愉悦、不愉悦及中性感受。
我已不需再证明佛陀说到感受时,他指的是身体生理上的感觉!佛陀的这些劝诫,不仅澄清了我所有的疑惑,也使我感到彷佛是佛陀在亲自指导我一样,要重视身体的感受。
我的恩师生前经常定期唱诵 Tikapa.t.taana(三法发趣),我发现这很有启发性。研读 Tikapa.t.taana 能得到佛陀清楚明确的指点,身体的感受(kaayika.m sukha.m and kaayika.m dukkha.m)和证果(到达涅盘 nibbaana)有最近且不可或缺的从属关系。
Pakatuupanissayo-kaayika.m sukham kaayikassa sukhassa, kaayikassa dukkhassa, phalasamaapattiyaa upanissayapaccayena paccayo. Kaayika.m dukkha.m kaayikassa sukhassa, kaayikassa dukkhassa, phalasamaapattiyaa upanissayapaccayena paccayo.注 8
愉悦的、不愉悦的身体感受之生起和证果与缘起之关联的起因都是身体的愉悦感受。愉悦的、不愉悦的身体感受之生起和证果与缘起之关联的起因都是身体的不愉悦感受。
而且,
Pakatuupanissayo-kaayika.m sukham upanissaaya... vipassana.m uppaadeti, maggam uppaadeti, abhi~n~na.m uppaadeti, samaapatti.m uppaadeti.注 9
靠着身体的愉悦感受…….内观生起……..道生起…….知识生起…….证果(涅盘)生起。
我的一些朋友坚持说,感受(vedanaa)是心(naama)的一部份,所以它与身体的感受无关。各种见解都可能存在。但是对我而言,整部三藏(Tipi.taka)就是证据,证明了身体的感受与内心的感受同样是受(vedanaa)的一部份;而且,在佛陀的教导中身体的感受更为重要。Pa.t.thana(发趣大论)更提供了一个不容置辩的证据,说明身体的感受在解脱道上的关键重要性。自从我向恩师学习之后,我个人深蒙其利,我持续指导内观,将重点放在身体的感受上。
Somanassa and domanassa喜和忧指的是愉悦与不愉悦的内心感觉。Sukha and dukkha 是指广义的乐与苦,但也用来表明身体上特定明确的愉悦和不愉悦感觉。
Tisso imaa, bhikkhave, vedanaa. Katamaa tisso? Sukhaa vedanaa, dukkhaa vedanaa, adukkhamasukhaa vedanaa. Imaa kho, bhikkhave, tisso vedanaa.注 10
身体的感受可分三种。那三种?愉悦的感受、不愉悦的感受和中性的感受(即非愉悦亦非不愉悦)。
佛陀在列举感受时,总是提以上的三种。只有在他列举五种感受时,才会把喜受(somanassindriya.m)和忧受(domanassindriya.m)涵盖在内。这正表示出佛陀的教导中,身体的感受比内心的感觉重要。
Katamaa ca, bhikkhave, tisso vedanaa? Sukhaa vedanaa, dukkhaa vedanaa, adukkhamasukhaa vedanaa-imaa vuccanti, bhikkhave, tisso vedanaa. Katamaa ca, bhikkhave, pa~nca vedanaa? Sukhindriya.m, dukkhindriya.m, somanassindriya.m, domanassindriya.m, upekkhindriya.m-imaa vuccanti, bhikkhave, pa~nca vedanaa.注 11
佛陀在提到四念住(觉知的建立)时,会用乐受和苦受来描述感受,但在提到 sampaja~n~na 时时澈知无常或四念住时,从来不曾用喜或忧来描述。在整部三藏中在谈感受时,只有十来处提到喜,但有数百处提到乐或苦受,尤其论及修习四念住时。因此,当佛陀谈到以禅修根除痛苦时,他要我们注意感受,显然感受是心的一部份,它深深地根植在身上。这也是 aruupabrahmaloka(无色界)的梵天不能练内观的原因,也解释了佛陀不能传法(Dhamma)给他过去在无色界(第七、第八)禅那老师的理由。在第五到第八禅那时,心已脱离了身,因此没有感受的经验。所以,这些梵天缺少了色身,不能体验身体感受。要他们去练习觉知感受是不可能的,他们也踏不上解脱之道。
值得注意的是,在修习禅定时,喜和忧在第三禅那消失,但是乐受与苦受要到第四禅那才消失。Adukkhamasukhaa vedanaa(不苦不乐受)则还留在第四禅那内。因此,我们可以合理地推论,身体的感受使我们能持续有力地掌握实相,也同时掌握了贪的根源。每个人均能了解感受,感受是达到解脱的有形工具。
这是我的亲身经验,是我的老师教我的方法。有了这种经历,佛陀的话语非常具有说服力且令人振奋。这条道路给了我许多喜悦。依我老师的训令,我开始在印度及世界各地与人分享这禅修方法。当我与学生分享这个解脱的方法时,教他们从感受下手且了解感受的真正本质,我发现他们也同样受益。佛陀这个清楚、实用又有成效的教导使我深具信心。这方法没有任何想象或盲信的空间。
偶尔,会有人来和我辩论为什么我这么重视身体的感受。我总是谦恭地请他或她试一试内观禅修方法,去体验审视此法是否符合佛陀的教导。不必怀疑这方法。我邀请你们:让我们一起踏上这条佛陀指示的路,他是最伟大的心物科学家,是这世上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心的医生。别让我们的哲学信仰变成我们的障碍。让我们充分利用佛陀的发现--感受是一个能使我们解脱痛苦的工具。
愿众生快乐,安详,解脱。